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一语文期中试题(必修三)

2021-02-23 来源:客趣旅游网


高一语文期中试题(必修三)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I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何以繁荣

众所周知,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唐诗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大大发展了歌行体样式,丰富了诗歌内容,把我国古典诗歌艺术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不可逾越的高峰。唐朝是广为人知的诗歌天堂,“唐诗宋词元曲”之说,其中把诗归结于唐, 由此可看出唐朝在诗歌历史上的地位之高与垄断之势。唐诗知名作者有2000多人,保存在《全唐诗》中的诗作40000多首。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骨陈子昂、诗杰王勃、诗魔白居易等诗坛泰斗,如满天繁星,熠熠生辉,其脍炙人口的诗篇,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鲁迅先生感叹:“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

唐诗之所以繁荣,不外乎经济、政治、文化、历史这四个方面的原因。具体说来,唐诗的空前繁荣,主要是因为前代的广泛积累,为唐诗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的发展,为诗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科举要考诗歌,经诗赋取士的制度,形成了重视诗歌的社会风气。

最关键的一条是,唐代政治开明,在发展中解除了诸多束缚,这对诗歌的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唐朝提倡儒家、道家、释家并存,允许外来宗教在国内传播。这对于开阔眼界、解放思想、促进文学艺术的交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源头活水”。作为统治这个朝代的王族,唐帝国一代雄主傲视群伦,胸襟眼界之开阔前所未有。更重要的,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连太宗李世民也具有外族血统,因此唐王朝的民族政策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开明。正因为有这样的政治背景,李姓王朝才能以前所未有的自信面对化外文明,此等自信,积弱之宋实难企及,明清两代,国势渐衰,也难望其项背。大唐朝奉行的国策是“中国既安,四夷自服”,讲究对待外族一视同仁。很多域外文化溶入中华文化之中,呈现一片天朝大国的风尚。唐朝国力强大,统治者对自身充满信心,对存在的问题不避讳,人臣敢于进言,君主积极纳谏,诗人创作自由,反映社会问题迅速而尖锐,具备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襟和气度。各族文化更是百花齐放,万家争鸣。

我们不难看到,唐诗题材广泛,其中揭露封建社会的丑恶与黑暗,矛头指向贪官污吏甚至皇帝老爷的诗也占很大比例。李白的《古风.秦王扫六合》讽刺唐玄宗信神求仙,杜甫的《三吏》、《三别》揭露官吏的残暴和民间疾苦,白居易的《轻肥》抨击了官宦们的奢侈腐化。批评时政是唐诗的特色之一,比其艺术特色更加难能可贵。

《容斋随笔》载,“唐诗无讳避”,“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至宫禁嬖昵,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及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诚如作者洪迈所言,许多“讽谏诸章”,在唐朝诗人笔下“反复及言”,上面“不以为罪”,而“今人”、也包括很多古人皆“不敢尔也”。隋炀帝曰:“有谏我者,当时不杀,后必杀之”。“隋氏以主骄臣谄亡天下”,“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明朝诗人高启因写《宫词》,为朱元璋猜忌而被腰斩。李白、杜甫等如生在隋朝或明朝,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正是唐代的开放与自由,最大限度地拓宽了文学的创作空间,唐诗才能跃居文学之巅,成为诗歌之最。唐朝的强大催生了唐诗的繁荣,唐诗的繁荣折射了唐朝的伟大。带刺的唐诗不仅没有为唐朝抹

黑,反而为唐朝的政治开明作了最好的注脚。带刺的唐诗告诉我们,强大的国家不惧怕批评,害怕批评的国家难以强大。批评不是洪水猛兽,谄媚的赞歌才是。 (摘编自许家祥《唐诗何以繁荣》) 1.下面关于唐诗繁荣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朝国力强大,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方面都极为适合诗歌创作,这种优越的社会背景为诗歌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B.唐朝诗人众多,知名的诗人就有2000多人,不知名的诗人更是不计其数,庞大的创作队伍为诗歌的繁荣提供了充分的前提条件。

C.唐朝重视诗歌,实行经诗赋取士制度,科举要考诗歌,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使读书人重视诗歌创作,造成了重视诗歌的社会风气。

D.唐代政治开明,实行宽松的政治政策,在自我发展中解除了许多束缚,统治者这种博大的襟怀为诗人自由创作搭建了宽广的平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诗浩如烟海,保存在《全唐诗》中的诗作40000多首,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骨陈子昂等优秀的诗人如满天繁星,熠熠生辉。

B.唐诗源远流长,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有前代的广泛积累,诗歌创作久盛不衰,诗歌内容丰富多彩,歌行体样式极大发展。

C.唐诗成就辉煌,是我国古典诗歌艺术不可逾越的高峰,大唐帝国在诗歌历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和垄断之势,是广为人知的诗歌天堂。

D.唐诗质量优异,鲁迅先生评价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并感叹: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后世诗人大可不必再动手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创作了大量的批评时政的诗歌,这说明唐代统治者对自身充满了信心,对存在的问题毫不避讳。

B.唐代诗人写诗尽可直辞咏寄,无需避隐。就连外人不应该知道的皇宫中的私生活,他们也敢反复抒写,皇帝并不因此给他们治罪。

C.《容斋随笔》的作者——南宋文学家洪迈认为,许多“讽谏诸章”,在唐朝诗人的笔下“反复及言”,今天的人和古人都不敢那么写。

D.隋炀帝对谏我者必杀之,秦不闻其过而亡天下,朱元璋将诗人高启腰斩,这些例子反衬了唐代的开放与自由,折射出唐朝的伟大。 二、课内文言知识考查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凶,有战乱。) ②假.

舆马者,非利足也(假,借助,利用。) ③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坐下来。) B、①隳名城..

,杀豪杰(名城,著名城市。)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神明,指人的智慧。) ③无边落木萧萧..

下(萧萧,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 高一语文第 1 页 共 6 页

C、①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无缘无故,没来由)

②履至尊而制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指天下。)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悌,尊敬父母。) D、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②无复鸡人报晓筹.(筹:更筹,这里代指时间) ③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绝,横渡。) 5、下列各句的加点词语中,均为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①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④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⑤剑阁峥嵘..而崔嵬 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⑦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⑧梦啼妆泪红阑干.. ⑨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⑩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A、①③⑥⑨ B、②④⑦⑧ C、⑤⑦⑧⑩ D、②⑦⑨⑩ 6、下列各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B、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C、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①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 ①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②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⑤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⑧外连衡而斗.诸侯 A、①⑤ B、③⑧ C、②⑦ D、④⑥

8、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实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B、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C、①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D、①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贾谊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太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①

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②

,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①遑:huáng,闲暇。②釐:xī,福,神的赐福;一说祭余的肉。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廷尉为河南太守,闻其秀才.. 秀才:通过科举考试得以在府学、县学读书的人。 B、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意:心情。 C、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

之 害:嫉妒。 D、贾生自伤为傅无状.. 无状:无成绩,没当好。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乃.征为廷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自以为过.之 过.

秦论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贾生很有才学的一组是( )

①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②贾生尽为之对 ③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④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⑤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⑥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 A.①⑤⑥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

正确的一项是() A、河南郡守吴廷尉很赏识贾谊的才学,于是就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后来又推荐贾谊到朝中做官。 B、贾谊刚到朝中为官时,就显示了非凡的才能,这时大家都感到不如贾谊,孝文帝也很喜欢他。

高一语文第 2 页 共 6 页

C、贾谊受到皇上的重受,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遭到朝中绛侯灌婴等人的忌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

D、贾谊被征召到京城后,成了梁怀王的老师,又屡次上书,主张限制诸侯的势力,最终也未被孝文帝采纳。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译文: (5分) (2)翻译《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句子: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 (4分) 14、在横线上填上名句的上句或下句(8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 , ,蓝田日暖玉生烟。 (2)___________ ,________ 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__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 _,功在不舍。 (4)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___ __,_________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 。 (7) ,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 。 (8)剑阁峥嵘而崔嵬, ,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15、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9分)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得乐天书 元稹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②

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注:①乐天,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与白居易并称为“元白”。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三月,元稹被为通州司马,八月白居易贬江州司马。②省,记得。

(1)从诗歌体裁上看,这两首诗都是近体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两首诗都表现出元稹与白居易之间深厚的友谊,请结合具体诗句,分别加以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分析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4分)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 “红学泰斗”周汝昌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悄然离世。他的女儿对外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1918年,周汝昌降生。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的信函,说他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在《民国日报》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从那时起,周汝昌开始了长达60来年的“红楼”之旅,因痴迷《红楼梦》,他的书斋就叫脂雪轩。痴迷到什么程度?痴到不记得自己和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痴方能执著,方能锲而不舍。曹雪芹当年创作用了10年,“十年辛苦不寻常”;周汝昌先生则用了近60年。有两句诗为证:“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几十年下来,研究硕果累累,著述等身: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另出版有《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令不少后学钦佩不止。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继1954年双耳失聪之后,1974年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先生要付出怎样的艰辛!

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他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这年周汝昌35岁。

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梁归智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周汝昌不仅是红学家,还是中华文化学家。他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我喜欢„国货‟,喜欢民族风俗。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不了解这一切,很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又如此地执著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而无悔意,也不怨尤。”周汝昌在其自传体色彩的著作《天地人我》中这样写道。

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一直蛰居在一幢小楼内,过着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脂雪轩内陈设简单,唯一现代化的设备就是一台电脑,是他的女儿兼助手周伦苓帮他打印文稿用的。先生快乐地沉浸在他的

研究中。

高一语文第 3 页 共 6 页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这便是这位泰斗级学者——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 【相关链接】

① 周汝昌读中学时研习宋词。在燕大读书时,与顾随、张伯驹、钱锺书等都有唱和,其诗词功底颇得各位先生赏识。他为刘旦宅先生《石头记人物画》中的40位人物每人配写了一首诗,令画册生色不少。他在诗词上的造诣,使他选注的《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一直为学林推重。幼年时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的周体书法,在众多书家中神采焕然。

② 周汝昌大学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后来,他成为被燕大中文系研究院录取的第一名研究生,把《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介绍到欧洲,也把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以《离骚》的文体翻译成中文。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因为年轻时支持著名学者胡适的观点,并得到胡适的赏识,所以周汝昌走上了研究《红楼梦》的路。当然兄长周祜昌的指点也很重要。

B. 周汝昌研究“红楼”和“曹学”时, 崇尚实证和实录,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

C. 作为中华文化学家,作为红学家,周汝昌喜欢民族风俗、民族建筑,喜好作诗和书法,因而有些人认为他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

D.周汝昌生长于乱世,身体多病,晚年双耳失聪,两眼近乎失明,生活简朴不富裕,但他不以为苦,因为他有追求,有目标。

E. 《石头记会真》是周汝昌历经50多年的研究而完成的《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他也凭借众多的研究成果成为中国的“红学泰斗”。

(2)红学家梁归智用“痴人”形容周汝昌,他对红学研究的“痴迷”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答:

(3)周汝昌一生硕果累累,被誉为“泰斗”的他在学术研究方面上取得了那些成就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答:

(4)周汝昌先生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纵观他的一生,这位大家的身上体现了哪些“最值得骄傲的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分)

答: II卷 五、语言文字应用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同是天涯沦落人”,我提议,干杯!

B、我国西部地区如能用好政策,更新观念,大胆创新,那么迅速赶上沿海发达地区,甚至青出于蓝,是完全可能的。

C、我笑小贩将不知产地的果物都称之为“上海的” ,其实我也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因为我俨然 已经将所有的樱桃认为都是来自玄武。

D、上面五间大正房,鳞次栉比,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素有“庐山第一景”之称的石门涧,是庐山的西大门。这里一年四季泉水叮咚,鸟语花香,青松翠柏,云蒸雾绕。

B.某文化局长因工作需要调任交通银行行长,收入提高了十几倍;后改任财政局长,收入又降到了行长任上的十几分之一。

C.10月份以来,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叶飘舞, 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D.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________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D.④①②⑤③

20、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4分) ①《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②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③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①以《红楼梦》为主语 ②以曹雪芹为主语 21、作文: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著名导演张艺谋有一句名言:“人生在世,都有一份作业。”其实,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书写作业、创造精彩的过程……

请以“人生的作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高一语文第 4 页 共 6 页

班级 姓名 考场 考号 15、诗歌鉴赏(9分) (1) 。

(2) 高一语文期中试题(必修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7 18 19 翻译下列句子

13、(1) (2) 14、在横线上填上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 (2) (3) (4) (5) (6) (7) (8)

(3)同: 异: 16.(1) ( ) (2)答: (3)答: (4)答: 20. ①以《红楼梦》为主语 ②以曹雪芹为主语

高一语文第 5 页 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