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第二课时。
案例过程
一.复习检查
1.上节课,我们读了一个童话故事《狼和小羊》
“狼”字会写了吗?请三位同学写在黑板上,选一个写得最漂亮的做课题。
2.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评议。选出一个字,将字贴在课题上。
(选取学生的习字作课题,学生跃跃欲试,充分激发了他们写好字的信心和决心)
3.听写词语。
温和故意弄脏气冲冲
倒流扑去可怜背地里
4.指读课文,思考:故事主要讲了什么?(讲狼想吃小羊故意找碴儿)
二.讲读课文
1.精读第1自然段。
(1)自读课文,汇报学习收获。
(2)相机贴小羊和狼的图片,了解狼和小羊在河岸的位置。(直观影像,学生学习的热情被调动。)
(3)齐读第1自然段。
2.精读第2自然段。
(1)“找碴儿”是什么意思?狼共找了几次碴?(三次)
(2)找对话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分别用“——”和”﹏﹏”画出来。
(3)狼想吃小羊,找的第一个碴是什么?指名读。体会狼说的两句话不同的语气及说话时的想法。(第1句是感叹句,第2句是反问句。)自己读一读(读出盛气凌人,横加指责的语气。)指名读,学学狼说话的样子,最好加上动作。师生评议。(学生读时教师相机加以指导。学生读时学狼的语气,再加上动作,有模有样,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创造了一个课堂情境。美耶,一举两得。)
(4)水弄脏了吗?从哪里知道的?学习小羊的话。
第1句也是反问句,是什么意思呢?(我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的。)
比较:a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
b我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
读一读,比一比,这两句语气有什么不同?
(3)谁说的话有道理?(小羊是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的,因为狼在上游,小羊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狼说小羊弄脏了水,这是在找借口、挑毛病。)
听了小羊的话,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羊?读出小羊的小心翼翼、据理力争的语气。
(4)分角色朗读第2自然段。
3.精读第3自然段。
(1)小羊回答得多好呀,一下就戳穿了狼的借口。这时,狼是什么态度?(气冲冲)相机变换狼的表情图片。指名读。
(2)有礼貌的小羊现在怎么喊起来了?(狼说的话毫无根据,小羊在和狼争辩)相机板书:争辩(3)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4.精读第4自然段。
(1)狼硬说说坏话的是小羊的爸爸,毫无根据,这是在干什么?(为了吃小羊,故意找碴儿)
(2)狼找了两次碴,都被小羊驳倒了,终于露出了真正的面目,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反正都一样”的含义。(借机吃掉小羊)相机变换狼表情、动作的图片。请学生来学学狼凶恶的样子,朗读这一自然。
(以上都不忘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也在情境中角色读得像极了,棒极了。)
三.朗读全文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可怜的小羊就要被狼吃掉了,你们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吗?那请你想想接着会发生什么,给故事加上结尾。
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表不同意见。
(孩子的心是善良的,对弱者充满了同情,续编结尾,既进行了说话训练,展开了他们想象的翅膀,又让他们满足了情感上的需要。)
四.说一说你对狼的印象和羊的印象
五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什么道理呢?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必须想办
法对付。)
六。演一演
1.演练
我们刚才读了故事,想不想演一演?挑选一个男生演狼,一个女生演小羊。现在给大家一点时间,同座位排练一下。(老师巡视,挑选小演员上台).
2.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
(表演时个个跃跃欲试,热情高涨。——感情得到深化,同时课文知识也得到了巩固。)
生共同评议,总结表扬。
布置作业:这篇故事选自《伊索寓言》,这本书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从中还能明白许多道理,同学们在课后可以读一读。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起点,教师引导结束,教师引导他们读相关课外书,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有助于扩大学生阅读视野,积累语言材料。)
四。练习
1.造句
总是——
经常——
2.给课本续编故事,也可想象说话:如果我是小羊—
3.编演课本剧。
课后反思
本课例我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指导朗读,让学生感悟语言材料。
本文主要讲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力争,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全文篇幅短小,内容凝练寓意深刻,作者通过对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的着力描写,展开了故事情节,揭示了深刻的哲理。课文对于学生来说,一点儿都不陌生,孩子们老早就知道这个故事,而本文学习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读本课生字,积累“故意、借口、温和、弄脏、可怜、逼近、讨厌、争辩”等词语,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能通过朗读,明白道理: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
怎样让孩子明白这道理呢?我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朗读。所以整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朗读展开的。
在揭示课题后,直奔课文的两个主要人物:“狼”和“小羊”。课开始时我这样导入:狼和小羊在你的印象中,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以此激起孩子原有的感情基础,激发孩子的爱憎之情,同时也为理解课文作铺垫。在教学时,我紧紧扣住“找碴儿”这个关键词。让学生理解,“找碴儿”就是“找借口,挑毛病”的意思,那么“故意找碴儿”又是什么意思呢?“故意找碴儿”就是“故意找借口、故意挑毛病”的意思,“谁对谁故意找碴儿?”(狼故意找碴儿),“一共找了几次碴儿?”“每次它都是怎么找碴儿的?”问题的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让学生更清楚、更深刻地认识到狼的面貌,狼的故意找碴儿就是想吃掉小羊。故事中的狼和小羊的对话,是指导的另一重点,生动的对话把主人公的特点表露无遗,狼的蛮横无礼,故意找碴儿;小羊温和而又据理力争的特点,与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的感情基础再上一个高潮。
指导朗读是培养语感能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在低年级尤其是这样。本课中,我便创设情境及抓住关键词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促进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和体验的。
(2)组织演诵,帮助学生完成语言的内化。
在有趣的学语文、用语文的实践中,让学生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比如课例中让学生加上动作学着狼的样子读出狼说的话及戴着狼和小羊的头饰进行表演等。
(3)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也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学中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的感情基础上了一个高潮,这时的孩子们,他们的情感是丰富的,这时我提出又一个问题: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呢?
此时孩子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还是不难的,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能说的孩子还是挺多的。另外,课文最后的省略号使孩子的思维又得以一扩展,结合学生的心情我再又提出:狼向小羊扑去会有哪些结果呢?你最希望是哪一种呢?此时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孩子们的机智是吓人的,各种各样的办法让我不禁为让这一群可爱、天真、善良的孩子而感动,那一刻我是真的感动了······——孩子的想象能力是惊人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