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现代文学史复习

2023-10-07 来源:客趣旅游网



现代
(语言)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文学形式)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的内涵和地位古今不同
(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并重
(思想内容)真正属于现代人。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 劳工神圣,童心崇拜,妇女解放
小说界、诗界、文界、戏剧界革命,白话运动
1917-1927第一个十年,开拓奠基。文学革命:新诗、小诗、散文、话剧1928-1937第二个十年,发展。左翼文学,京派海派,繁荣发展
1938-1949第三个十年,成熟。抗战文艺、解放区文艺运动,
国统区文学、沦陷区文学
一、五四文学革命
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文学改良刍议》胡适1917发表于《新青年》,成为发端
2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文学革命论》陈独秀
文学革命的创作实绩:
1文学社团蓬勃兴起,文学流派基本形成
【文学研究会】
文研会
新文学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
为人生而艺术”
1921北京,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12发起,
《小说月报》为主要阵地,提倡为人生的艺术,
反对消闲、游戏的文学观和文学创作倾向,
创作方法上总的看趋向于现实主义
——执意探察人生社会的究竟,对传统的思想文化进行价值的重新估定(周作人、王统照、冰心、许地山、郑振铎、朱自清)
[问题小说]
冰心、许地山、叶圣陶
1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思考的一代
2收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作品刺激
1918《新青年》“易卜生专号”
不足:概念化、简单化
【创造社】
为艺术而艺术”“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文艺活动”
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
1921东京,创造系列刊物,奠定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基础
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写,
侧重作家心境的大单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的
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
手段
[自叙传小说]
直抒胸臆,表现自我主人公所经历的日常生活情景时充满激烈情绪



坦率的自我解剖
长篇独白的形式
【语丝社】
1924成立,鲁迅周作人为代表,《语丝》
发表抨击时弊的杂文和表达人生感受的小品文
无所顾忌、任意而谈
【新月社】
1923成立,徐志摩《晨报副刊》诗镌,闻一多《诗的格律》新格律诗产生,标志新月诗派的形成
1928《新月》
【湖畔诗社】
1922杭州西湖,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嶂
自由活泼大胆纯真的爱情诗
2与复古派保守派的斗争
《学衡》
《甲寅》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思想意义)
现代化开端,第一次人的思想解放运动,
促进人的意识觉醒
(文学意义)
现代化开端,冲破封建旧文学桎梏,宣告现代新文学的诞生(世界意义)
世界化开端,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
反思五四:
文化断层的源头
激进的源头
新儒家
三、20年代小说(二)
鲁迅
新小说的总特色
主题:张扬个性解放、疗救民族和社会为己任
人物:主人公大都是不幸的普通人
情节:强调真实性、生活化
手法:视角多元化
氛围:感伤的悲剧情调
2个模式
看与被看,离去归来再离去
创造新形式:
《狂人日记》
日记本文:白话文。小序:文言体
《伤逝》
鲁迅唯一的爱情小说
情节:
子君涓生,爱情3阶段



1反对封建,建立恋爱
2建立小家庭,同居阶段
3爱情破裂,子君死去
主题:
1对恋爱至上思想与个人奋斗思想的批判
2个性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密切关系
3对封建社会势力的揭示和批判
艺术:
手记形式
便于细致的思想和心理分析
充满浓郁的抒情色彩,渲染悲剧气氛
二、20年代小说(一)
郁达夫
中国现代浪漫抒情小说的奠基人
【浪漫抒情小说】
20年代初创造社及其他详尽文学社团作家创作的小说
不注重对外在现实的客观描绘,
而注重自己内心真实的描写
为艺术而艺术”,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
《沉沦》
内容:
民族耻辱前提下中国留日青年学生无爱的生涯
作为弱国子民不被尊重的苦闷和作为青年人找不到爱的苦闷
(青春期的苦闷),互为因果
主人公:
个性解放、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要求和期望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弱点,时代病
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
A、社会现实对于富于正义感及合理愿望的主人公的“压迫”是
忧郁症”产生的原因,包含着对社会黑暗的不满
B、主人公个体的情感苦闷和不幸遭际与对祖国贫弱的哀伤紧密交织
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C、作品对主人公孤芳自赏、耽于忧郁,空有愤激、短于行动的性格弱点 的呈示在“五四”时期以及之后对知识分子都有着一定的警策作用如何看待主人公性苦闷的描写
1时代病的症状,表现病态黑暗的社会现实对人性格灵魂的摧残和戕害2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3表明20年代初爱的现代意识觉醒,说明人对自身生命意义的认识有新进步艺术特征:
性爱题材的开拓
大胆的自我暴露,自叙传色彩
感伤美,颓废美,病态美
独特的抒情文体
(抒情化结构,手段,借景抒情,语言)



《春风沉醉的晚上》
1严谨结构中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开端,探询相识戒备,我和陈二妹)
(发展,谈心友谊互怜)
(转折,误解怀疑疑惧)
(高潮,释疑爱怜情欲净化)
五四知识分子对劳苦大众的感情关注
现代中国进步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有共同社会命运
2有意味的形式
杂糅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派
陈二妹:现实主义原则
落拓文人:浪漫主义抒情
寻找自我的命题:现代主义
零余者的形象:
五四时期,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遭社会挤压无力把握命运的小人物,弱者同现实社会势不两立,穷困自戕也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
痛骂世道,以变态行为表示反抗
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自述,并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四、20年代新诗
初期白话诗——
胡适
白话新诗创始人《尝试集》
五四新诗革命的主张:
1诗体解放
2诗歌观变化(有我有人言之有物)
刘半农
平民诗人,体裁多样化,创造了她字入诗
自由诗和郭沫若的诗歌创作——
【自由诗】
形式:无拘无束,切合自然音乐,清新活泼
内容:
关注下层劳工,赞美劳动意义,歌颂优良品质
渴求个性自由解放
开掘探索人生意义
郭沫若
《女神》
取材于古代传说或历史,是反抗与创造的颂歌
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
1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
2崇拜自己的本质,神话,热烈的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
3大时代中诗人自我灵魂、个性的真实袒露
主题:
人的解放



20世纪动的精神,大破大立狂飙突进摧枯拉朽
《凤凰涅槃》
五四诗坛上最有影响的佳作
民族新生的寓言
凤凰:民族大我,包括小我
火:五四新文化运动之火
反映彻底摧毁旧世界旧传统,争取国家自由个性解放,创造新世界
浪漫主义特色:
主观感情色彩
想象力
充分利用古代神话来表现生活
(浪漫主义文学的一大特点)
奔腾的气势、激越的情怀、雄放的风格
不足:
过分直露明快,丧失诗歌美感
说理太盛,理念多于情感
新格律诗的创作——
新诗的规范化
新月派:使诗的内容、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 完美的艺术。

新诗创作进入“自觉”的时期
新格律诗的美学原则:
理性节制情感(客观抒情诗,现代叙事诗)
审美主张:诗的形式格律化
闻一多“三美”
1音尺,对仗严谨,音乐美节奏感
2辞藻选择,色彩浓烈绚丽
3整齐中富于变化
新旧格律诗区别:内容,格式
闻一多
《太阳吟》对现实的真诚感受《红烛》
留学美国时身处异乡对祖国的思恋眷顾赞美
《死水》心中祖国形象与现实的差距,缅怀过去
祖国实际现实对人的压迫,正视未来
是受挫后的爱国情感,不满意又深爱的复杂情感诗歌沉郁凝重
象征手法
徐志摩
思想:欧美化的自由主义思想,倾向西方民主政治, 反对暴力革命,主张逐步改良
文化上持一种宽容稳健的自由主义精神
爱、自由、美
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



《为要寻一颗明星》
星星:象征理想
突出对理想追求的艰难困苦的历程,悲壮感
骑着拐腿的瞎马:
追求者本身就存在缺陷
茫茫荒野:
象征着追求者所遭遇的艰险的境遇,
最后虽出现光明,但追求者却死去。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表达迷惘困惑的心境,对于爱情理想的渴望,
一方面是一种甜蜜的陶醉,
另一方面却又感到与理想的距离,
流露出悲凉和失落感
《猛虎集》《云游集》
颓唐失望的叹息,怀疑颓废的思想,消极悲观倾向《再别康桥》
徐志摩对康桥的挚爱、惜别之情以及理想破灭的悲伤1有戒指的宣泄:使悲情的人生诗意化
2飘逸灵动的意境:选择有灵性的景,在变化中渲情美学主张:
音乐美(押韵、平仄、音尺)
绘画美(诗中有画)
建筑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
徐志摩抒情诗的艺术特色
1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2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3章法整饬,灵活多样
4辞藻华美,风格明丽
中国新诗发展阶段:
新诗(早期白话诗)、自由诗、小诗、新格律诗、
象征诗、现代诗
小诗派——
冰心
1923《繁星》《春水》
即兴式的短诗,以三五行一首
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受,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受日本短歌、俳句、泰戈尔《飞鸟集》
捕捉自己内心世界微妙感情的努力
宗白华
《夜》
对人在宇宙中地位的悠长的哲学思索
从外部客观世界的描绘转向内心感受、感觉
趋于简约化
湖畔诗派——



五四的产儿
他们的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期的特色五四爱情诗的现代性:
1爱情至上的态度
2对女性的尊重
3以爱情诗的面目参与了对传统的反叛
4拓展了新文学的表现空间
湖畔诗人天真开朗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对《女神》中叛逆创造的形象是一个补充,
时代精神与诗人个性的统一
浅草社、沉钟社——
冯至
抒情诗:追求诗的哲理化,苛求艺术的节制。沉思
《蛇》
奇特的想象,把炽烈真挚的情思寄寓在蛇的冰冷而
寂寞的形象
叙事诗:新文学叙事诗的开创
《帷幔》
感伤孤独的抒情底蕴和神秘色彩,汲取中国民间传统和古代神话故事,神秘含蓄,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憎恨和对爱情理想的追求
十四行诗:现代主义诗风
诗歌特色:
悲悯情怀,沉郁气质
寻常意象,旨意新奇
多元艺术的尝试
形式上采取半格律诗,诗行大体整齐,大致押韵
早期象征诗派——
通过内心微妙的直觉和恍惚迷离的梦境,
暗示和再现世界
描写苦闷颓废情绪,甜蜜地颂扬腐败和死亡
艺术上注重新奇的想象和比喻,以及象征和暗示手法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苦闷彷徨情绪的产儿,新诗的
探寻和开拓
特点:
(意象选择)寒夜、枯骨、残月、落叶、荒野
(抒写内容)伤春悲秋、消极厌世、抑郁凄凉、颓废愁苦(表现手法)象征、暗示、通感、隐喻、联想
营造出朦胧和神秘色彩的氛围
强调诗歌具象的多义,省略法运用想象
世界狭窄,颓废倾向,句法过于欧化
五、20年代戏剧
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诞生——



传入:19世纪末经西方侨民
文明新戏:
(最早的话剧)1899上海圣约翰书院《官场丑史》
(第一个话剧团体)1907曾孝谷李叔同春柳社
进化团的天知派新戏:
1910职业性新剧团体,任天知,配合宣传辛亥革命,突出演戏的教化功能
五四与新剧——
新旧剧论争:
《新青年》旧剧评议,提倡西洋式新剧
《晨报》国剧运动,整理传统旧剧去建立新剧
新剧建设:
1时代需要
2西方戏剧的译介
3胡适等人的理论建设和社会问题剧的出现
(把戏剧作为改良人生的工具,提倡写实主义)
4戏剧地位的重新估价
早期话剧创作——
创作思潮:现实主义,趣味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戏剧:社会问题剧
胡适、汪仲贤、陈大悲、欧阳予倩
胡《终身大事》,中国第一部刊载在正式刊物的话剧创作趣味主义戏剧:
萧伯纳社会问题剧《华伦夫人之职业》,退席
目的在于娱乐,反对利用艺术去纠正人心的易卜生式社会问题剧
熊佛西、丁西林
丁,幽默世态喜剧
《一只马蜂》主题男女自由恋爱
《压迫》房主对无产者精神摧残
浪漫主义戏剧:
田汉、郭沫若

两个主题
1对真艺术真爱情的追求,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2对美的幻灭与毁灭,具社会批判性,现实感强
主要观点
戏剧不仅要暴露人生,还要美化人生
《获虎之夜》
谴责以阶级财富地位等来决定婚姻的封建意识,
控诉摧残迫害男女青年真挚爱情的封建制度,
歌颂勇于向封建思想挑战的青年
艺术特点:
1浪漫抒情剧(奇异的民俗色彩,不寻常的神秘色彩,



重主观抒情)
2重视戏剧语言,风格偏华丽
3重象征、哲理

以古喻今”
六、20年代散文
【随感录作家群】《新青年》
随感录”栏目——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杂感作者
鲁迅、李大钊、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
奠定杂文在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周作人
风格:浮躁凌厉、冲淡平和
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
冰心“冰心体”爱的哲学,自然爱母爱儿童爱
朱自清
中国知识分子的正直清白的节操的表现
古典现代,文言口语,情意哲理,义理辞章结合
1写人生的创作宗旨
2多色调的艺术风格
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语丝社】
1924北京,创刊《语丝》
文体:短小犀利的杂感,语言俏皮讽刺,抒情的小品文林语堂
主要撰稿人,发表小品文,幽默闲适、独抒性灵
梁实秋
【现代评论派】
陈西滢
《现代评论》的闲话家
丰子恺——
风格:佛理阐释生活。潇疏淡远,哲理浓厚,清淡悲悯,老气横秋
《缘缘堂随笔》
许地山——
宗教情感散文
《空山灵雨》用佛教文化的智慧和基督教的博爱观念来探究人生的哲理。语含机锋,参禅
《落花生》
人妖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废名——
痴情于乡村
小说散文化追求,注重意境传达,清新朴素,抒情浓郁,融合象征手法和西方的现代技巧。朦胧,语言晦涩
20年代散文的特点:



1个性化
2散文表现内容扩大
3文体自由风格多样
4受世界文学的影响
5散文中智慧和学养深厚
七、30年代文学思潮
特点:
1927-1937
1文学主潮空前政治化,五四开启的思想上相对自由的氛围消失
2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和初步运用
3左翼文学、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以及其他多种倾向
文学共同丰富着30年代的文学创作
【左翼文学】
以左联为核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政治色彩的人民大众为文学描述对象,
注重文学的社会政治文化功能
代表:茅盾、蒋光慈、柔古、丁玲、殷夫
【民主主义文学】
继承和发扬五四新文学平民主义与人道主义传统,
批判社会黑暗,展示现实人生
代表:巴金、老舍、曹禺
【自由主义文学】
继承五四新文学的个性解放精神和思想自由原创,
政治上保持中立,文化上采取温和保守色彩,
注重独立的艺术审美,以期建立民主自由文化范型
代表:周作人、沈从文、林语堂、施蛰存
两个十年比较:
第一个十年——
思想启蒙主题,个性解放,人性论的价值尺度,
个人家庭婚姻题材,在反封建中发现人,文学的抒情时代第二个十年——
社会革命主题,社会解放,阶级论的社会尺度,
社会阶级革命题材,在革命中发现大众,文学的叙事时代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提出:《太阳月刊》《文化批判》共同倡导
【左联】
1930上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拓荒者》《萌芽月刊》《北斗》《前哨》《大众文艺》
《十字街头》
纲领:反封建阶级反资产阶级反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艺术文艺时间:
1翻译介绍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进行文学批评实践(鲁迅、瞿秋白、冯雪峰)



2推进文艺大众化
3借鉴和探讨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方法
新写实主义,唯物辩证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4吸引培养左翼文学新人
(张天翼、叶紫、萧军、萧红、柔石)
与自由主义文学的论争:
与新月派的论争(梁实秋徐志摩,人性论,张扬理性鼓吹 自由)
与性灵派的论争(林语堂、周作人,不问政治幽默文学, 闲适格调)《人间世》《论语》《宇宙风》与京派作家的论争(朱光潜、沈从文、刘西渭,文学与 时代政治应保持距离,独立性超越性) 《骆驼草》
《水星》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胡秋原、杜衡)
八、30年代小说(一)
30年代小说整体创作趋向:
1文学创作的题材空前开拓,表现角度有了新的开掘
2文学形式与创作手法的多样化:30年代是叙事的年代3个人风格、民族风格和时代审美特征同步形成
20年代,新旧小说对文学读者和市场的争夺,
文言与白话的对立)
30年代,阶级性与人性,乡村与都市成为主要的矛盾以及论争的焦点)
三大文学派别:
左翼文学(左联为中心)
京派文学(远离党派和商业)
海派文学(在都市商业文化中诞生)
【左翼文学】
左联为首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文学和社会生活:强调社会生活对文学的决定作用
文学和革命:文学反映革命斗争的现实生活
表现“阶级的意欲”
特点:
对文学政治功利性的推崇
对文学阶级意识的强调
对文学大众化形式的倡导和追求
代表:茅盾、丁玲、张天翼、沙汀、艾芜
左翼小说:
以左联作家为主要阵营创作的现实主义小说,
以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为主要代表
丁玲
特点:关注女性命运,挖掘表现女性复杂内心世界,
文风犀利直露,个人叙事和社会批判有机结合
《莎菲女士的日记》



1928日记体34篇,五四落潮后知识女性孤寂窒息的日常生活图景
个性解放和理想爱情。

个性解放:
冲出封建家庭,但并未找到正确出路
一方面痛恨厌恶周围一切,是封建伦理道德勇敢的叛逆者另一方面不明白应反抗什么如何反抗,沉湎于个人主义理想爱情:
灵与肉统一的爱情
莎菲形象的意义:
进步思想、不甘庸俗的知识青年
20世纪20年代感情苦恼性格矛盾甚至变态的知识女性中国现代知识女性追求个性解放的幻灭
敏感多疑、孤僻高傲、清醒自觉
艺术特色:
大胆细腻的心里描写,写矛盾
日记体
秀美的语言,散文诗般
张天翼
讽刺小说家
反虚伪反庸俗反彷徨的基本讽刺主题
《华威先生》
刻画包而不办的抗战官僚形象,强烈的权利欲和投机性,虚伪做作色厉内荏。对消极抗战的思想进行讽刺和暴露形象:
忙而无功,只知抓权弄权,虚伪虚弱骄妄专制,粗鲁庸俗,趋炎附势的官僚形象。揭露蒋介石集团假抗日真独裁的面目《包氏父子》
小知识分子小市民,灰色人生、庸俗可怜、矛盾可笑
特点:
讽刺,批判,战斗
1细节凸显灵魂
2自相矛盾的言行达到暴露和讽刺
3漫画式的夸张和谐谑
【京派】
30年代活跃在北平为中心的身处北大清华燕京的
自由主义作家群。

政治意识淡化,追求艺术独立性,重视介绍世界文化,追求道德与艺术的健康纯正,作品多有乡土气息
乡村与城市的对照
既具有民族观念和现代意识,又与社会时代冲突保持距离代表作家:
沈从文、凌叔华、萧乾、芦焚、林徽因
刊物:



《现代评论》《水星》《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文艺杂志》
主张:
诚实从容,宽厚的乡村中国审美形态
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和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倾向
【海派(新感觉派)】
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商业文化与消遣文化畸形发展产物
海派小说:
在消费文化和商业文化环境中形成。

承续了鸳鸯蝴蝶派文学商业价值传统,
在文学形式和审美观念上更加符合现代市民欣赏的需要和现代文学发展的趋势。

在城市生活和罪恶中发现美,写都市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现代大都市中人的变态堕落,热衷描写男女情爱欲念新感觉派:《现代》
海派在30年代发展成为新感觉派,
活跃于20年代末30年代的现代主义流派。

受到日本新感觉派(端川康成)和法国都市文学创作的影响。

代表作家:施蛰存、刘呐欧、穆时英
共同特征:
运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技巧表现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形成:
(酝酿)《无轨列车》半月刊
(发展)《新文艺》
《现代》(形成)
对都市的表现,
(京派,用乡村道德理性来审视,反感仇视
老舍,展现的是传统都市,封闭的城
左翼,革命
茅盾,突出阶级民族意识
新感觉派,蒙太奇、意识流、感觉主义、心理分析 展现都市的现代性先锋性开放性商业性)
是中国现代真正意义上的都市小说流派
特点:
1题材,侧重表现都市生活的畸形病态
2艺术表现,主观感觉印象,技巧翻新,将主观印象渗透到客体描写中
3人物刻画,开掘和表现潜意识和变态心理
施蛰存
描写都市的特点:
1心理分析
2乡镇情结
历史小说集《将军底头》



现代题材《梅雨之夕》:生命本能冲动与社会道德规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变态怪异心理小说《魔道》
刘呐鸥
《都市风景线》大都市的罪恶和人性中的丑恶
持有传统经验和历史记忆的男性窥视者和欲求者,
在一个自由大胆毫无拘束的现代摩登女性面前,
以失败告终。表现现代都市文明培育起来的享乐主义
和颓废主义逐渐取代传统的文明形式
风格:
1人物形象,情欲式勾画
2都市现代背景和氛围的营造
创作特点:
1热衷描绘都市文化的时尚化的物质生活
2写出都市社会的畸形和人的精神病态
3重感觉,轻理性,碎片式的光色
《礼仪与卫生》《方程式》表现中产阶级自我中心的
消费伦理意识和生命观念,家庭与性成为消费的自然对象成为个人获得存在意义的自我确证
穆事英
艺术特征:
1女性身体的美妙描绘
2印象主义的都市景观:舞厅,广告街景
3意识流般的叙述与结构方式
新感觉派小说意义:
第一次用现代人眼光来打量上海
把文学中城市地位提高了
成为海派文学中承上启下极重要的阶段
【东北作家群】
30年代中期,九一八事变后一批从东北沦陷区流亡到
关内或在日满统治下坚持文艺斗争的青年作者
形成的创作群体
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白朗、罗宾基、罗烽
特征:
浓郁的东北地方色彩,活跃着时代的脉搏。

取材于家乡人民抗战事迹和古老东北土地的痛苦蜕变。(群体意识)敢于直面残酷现实,正确对待民族生死存亡时代愿望的体现者和时代思想的表达者
(题材选择与形象塑造)
沦陷区血腥的故事和浴血奋战的场景,集中写日寇暴行、人民苦难和人们的抗争,塑造受难者和反抗者的群像(基调)
粗犷雄浑,抒发悲哀愤怒豪迈的激情,强烈主观性
在小说体式、风格上的探索大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萧红
展示东北市镇的生活图景和农村的沉滞、闭塞,
带有原始的本真色彩,
包含巨大的文化含量和深刻独特的生命体验,
具有浓烈的抒情性
《生死场》
东北农村在封建地主压迫下悲惨命运,
以及他们昏暗蒙昧的生活图景
在父权统治下的女性
北方人民的民族觉醒和抗日斗争
人物形象:
1逆来顺受
2追求爱情却幻灭
3独立不羁,自觉反抗的意识
立意:
在苦难屈辱中由愚昧屈从到觉醒抗争的农民群像的命运《呼兰河传》
画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
在童年生活的回忆中描写北方小城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展示呼兰河小城的风俗人情,表现当地人民的欢乐与愿望也反应了他们迷信、愚昧以及冷漠、麻木
悲剧原因:
封建思想对人民的束缚和戕害,落后的旧风俗旧风气的影响,对生命的毫不怜惜,生命意识的淡薄
精神麻木,人性淡漠
艺术风格:
1诗化小说
2儿童视角
萧红小说的艺术特色
1散文化小说结构
2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不重人物性格刻画3女性体验,女性视角
萧军
《八月的乡村》
尖锐、雄浑。画面少修饰,结构属于短篇连缀
接近生活原型,全书响彻革命英雄主义的音调
质朴刚健,粗犷有力的写实风格
端木蕻良
流亡意识和英雄情绪,吸收电影剪辑手法来结构小说,叙述带跳跃性讲究力度
九、30年代小说(二)
老舍
笔下的市民形象:
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的命运



(老派市民)负载封建思想包袱,人生态度生活方式旧派—既批判又同情,
对整个民族的国民性弱点进行尖锐批判,
同时揭示在社会变革中被改造的历史过程
(新派市民)一味逐新,样式生活情调而丧失人格的堕落人物
对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持谨慎排拒的态度
(城市底层贫民)无法保障最基本的生存权
对西方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潮做出独特判断,
站在下层城市贫民的立场上
(正派理想市民)正直善良,侠义精神
寻找民族振兴的理想之路
注重社会教化功能,为了探索文化转型的出路,思想启蒙老舍创作的价值和意义:
对文化批判和民族性问题的关注
对转型期中国民俗文化冷静的审视,既有批判又有眷恋《骆驼祥子》
情节:积极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祥子形象和意义:
1淳朴厚道、勤劳坚韧、体面要强
2骆驼祥子
3虎妞的丈夫
4无赖式的车夫
5走兽
悲剧原因:
(客观)
1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在城市化过程中道德沦落的社会,被金钱腐蚀了的畸形的人伦关系
2畸形的婚姻
(主观)
1个人奋斗的理想
2个人性格上心理上的弱点。小生产者地位,没有思想觉悟不合群自私,要赚钱,不敢正视现实自欺欺人
虎妞的形象:
1剥削阶层,好逸恶劳善玩心计,市侩,缺乏教养
2被父亲出于私心延宕青春,是刘四的压迫对象和牺牲品不合理的社会和剥削家庭造就虎妞的不幸,
她介入祥子的生活,又造成祥子身心崩溃。

内涵:
1(社会学)真实反映旧中国城市底层市民的苦难生活破产农民市民化,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
以及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
2(文化学)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
淳朴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和心灵腐蚀



艺术特色:
1结构紧凑,落笔严谨
2对背景市民生活和风俗人情的出色再现(语言民俗文化心理“京味”)
3丰富多变细腻的心理描写
4语言风格平易质朴幽默
《四世同堂》
内容:日寇占领时期北平西城小羊圈胡同以祁家为中心的几十户人家不同的遭遇
文化反思色彩:
1祁家实质上是中国封建礼教堡垒的象征,
四世同堂是传统家庭伦理的理想结构
对体现民族文化精髓的北平文化进行沉痛反思
2批判意识揭露浮游在北平市民中的民族劣根性,
显示改造与重塑国民性的努力
结构特点:
1全景式多线索,广阔场景
8年抗战(时间)北平小胡同大杂院(空间)
2人物关系设置,辐射型网络状
十、30年代小说(三)
概述:
小说创作成熟期
(队伍)新老作家
(形式)丰富多样。三部曲,系列小说,中长篇,短篇(风格)多元共存互补。

社会分析小说、市民小说、家庭小说、新感觉派小说、左翼作家、京派作家、东北作家群
茅盾
处女作《蚀》
大革命前后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为题材,深刻揭示革命营垒中林林总总的茅盾和在动荡斗争中的分化
《林家铺子》
一二八前后的动乱生活为背景,
写了林家铺子在年关前后经历倒闭的事实,
反映江南小镇商人林老板悲剧性的命运
悲剧的意义:
反映当时城镇小商人的共同命运,
表现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整个工商业的共同命运
深刻揭示小镇贫民痛苦的生活处境
《子夜》
社会分析小说的开拓和典范之作
我国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成熟的标志
【社会剖析小说】



把认识社会作为目的,以剖析揭示社会现实的本质,探索社会发展趋势,总结历史规律为主要内容
特点:
题材选择,注重时代性和重大性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
吴荪甫的性格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革命性与反动性
悲剧意义: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命运及其软弱性反动性
艺术特色:
1题材选择,史诗性,结构宏大
2人物塑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民族资本家典型3纷繁复杂的蛛网式密集结构
4心理分析方法,揭示都市人的文化心态和深层心理《农村三部曲》
三十年代初期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及其动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