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精品(2022版)

2022-01-07 来源:客趣旅游网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根本内容、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剧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兴起的?

学生讨论后答复:省略 教师归纳总结:

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开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立。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图片:

提问: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阵地等根本要素? 学生答复:①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年;②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新青年》的创办;③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目标导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以下表格: 内容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 诠释 针对尊孔复古的逆流,《新青年》强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只有民主科学才能救中国 提倡白话文提倡白话文,建设新鲜、平易、建设新文学 通俗的新文学 2.教师总结强调: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就是要提倡新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来反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是属于思想革命。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即文学革命。就是要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去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从而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

3.教师展示材料: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假设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 学生答复:省略 教师总结: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是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民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对中西方文化绝对的肯定或否认。

4.教师展示材料: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开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根底,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中接受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 学生讨论后答复:省略 教师总结: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这样,才是全面、客观的结果,这才是学习历史的价值所在。学习历史要努力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辩证地看问题。 三、课堂总结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反封建的一次剧烈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续。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使中国出现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

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根本情况,简述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

2.简单解释什么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家天下〞,能简单描述夏商西周的大致疆域。

——二里头遗址和殷墟的考古成果。 【过程与方法】

1.查找和整理有关夏朝二里头文化、殷墟及夏、商、西周建立与更替的资料。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度和严格的等级制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夏商西周三朝更替的史实和末代君王的腐朽残暴统治,认识国家的兴旺与统治者的关系。

2.从夏商西周王朝的“家天下〞统治观念,西周建立分封制并明确森严的等级制度,认识国家政权的性质及其建立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归纳夏商西周三产更替的史实,简述分封制 【教学难点】

理解“家天下〞的根本含义,明确贵族等级制度的层级关系。

教学过程

活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 回忆上节课内容,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行为一直为后人称道大禹治水成功,人民爱戴,因此大禹享有很高的威望,所以,舜传位给大禹,然而,大禹除了治水,还有很多历史功绩,如平定三苗之乱,这次平叛稳固了 学生可以讨论,部落联盟制度向奴隶制国家的开展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引导学生学会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在教室的引导下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 程 导 入 大禹在部落联盟的统治,然而,大禹死后,大禹的儿子凭借强大的实力,在大禹死后继承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破坏了禅让制,并且在夏王朝建立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从此开始夏王朝已经和部落联盟有了本质的区别,具备了国家的属性。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夏王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那么大家能否通过阅读归纳出夏朝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夏朝为中华文明所作出的奉献呢? 1.夏朝及夏朝的疆域 “禅让制〞和“世袭制〞 2.夏朝的灭亡 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归纳并总结出夏朝的范围,夏王朝的灭亡时间及原因,亡国之君? 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最后一个国君桀的残暴统治集齐了人民的不满,分布于今河北河南一带的商族部落联络周围部落功伐夏王桀,夏王朝灭亡。 锻炼学生的知识提炼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新 课 教 学 3.国之初——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学生阅读资料讨论并答复。 教师点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8页的“材料研读〞,思考以下内容: 〔1〕“天下〞是什么,“天下为公〞“天下为家〞中“公〞和“家〞指什么? 〔2〕什么是“家天下〞? 二、商汤灭夏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了商王朝,都城建在亳,商王汤任用贤才,开展农人民生活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因为受战乱,环境变化的影响,商朝屡次迁都最终建都到殷地才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因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开展,此商朝也称为“殷商〞。 阅读资料,答复以下问题: 〔1〕商朝为何又叫“殷商〞? 〔2〕商朝是如何灭亡的? 【视频】:牧野之战 三、武王伐纣 经历了牧野之战周军占领了商都,定都镐京,史称西周,那么建立了自己王朝的周武王是如何稳固自己的统治呢?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 商晚期,纣王无道,天下大乱, 公元前1046年,周军与商军在牧野决战,结果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分封制〞的建立 读图并理解分封制 有助于学生对分封制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讲述一些小故事能让学生的思想有一 【探究】西周的灭亡 课外延伸 【商人的来历】商朝灭亡后,商族人成了周朝的奴隶,周武王将印上的遗民分给各诸侯国,商族本是贵族,养尊处优,身无长技,变为贱民后,又被剥夺了土地和特权,无力赡养家眷,只好走南闯北劳碌奔波,以做买卖为主要职业,二周族人重视农业,鄙视生意人,认为做买卖的就是商人。 【烽火戏诸侯】 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为搏爱姬褒姒一笑,点起烽火台上的烽火,引来诸侯助战,诸侯以为有军情,夜以继日赶来,却不料只是周幽王的把戏而已。 课堂小结 朝代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建立时间 重大事件 学生快速总结概念,填表小结本课内容 夏 商 西周

休息,同事也有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加深记忆。 表格法更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