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疏肝调心法治疗乳腺增生病体会

2020-06-06 来源:客趣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29卷第2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13 疏肝调心法治疗乳腺增生病体会 张凤仙 ,陈林兴 (1.云南中医学院2005级研究生,云南昆明650200;2.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昆明650200)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肝郁气滞;疏肝调心法 中图分类号:R271.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OO7—2349(2008)02--0013--02 乳腺增生病是以乳腺腺泡、导管的上皮组织细胞及结缔 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是一种既非肿 瘤又非炎症的乳腺病变,属中医的“乳癖”范畴,其发病率居乳 腺疾病的首位。近年,随着妇女社会地位提高及生活节奏的 加快,增加了许多紧张因素和心理压力,乳腺增生病的发病率 也在不断增加。临床上,导师陈林兴副教授应用疏肝理气及 调心身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试从情志、肝与 乳癖发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治则方面作一探讨。 1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病是由于肝气郁结、痰凝血瘀、冲任失 调所致。《疡科心得集》云:“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 发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此名乳癖。”又云:“乳癖由 肝气不舒郁结而成。”即肝主疏泄包括调畅情志,若情志不畅, 则肝失调达,肝气郁结,气滞于肝经,蕴结于乳房,使乳络阻塞 不畅,不通则痛,导致本病的发生。这说明了乳癖的发生是由 肝气郁结所致。同时,也说明了本疾病病因与精神因素有关。 伤于七情者多由忧郁伤肝,忧思伤脾,使志不得发,思不得道, 致气血痰湿郁滞乳络,结而成核。 现代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的发生发展与卵巢内分泌的状 态密切相关。而后者又常常受到情绪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乳 腺增生者具有情绪不稳定的倾向,对外界各种刺激反应强烈, 情绪难以平复。由于强烈的情绪反应影响了正常的社会适应 能力,使其经常处于心境恶劣状态,从而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 功能紊乱,致使内分泌失调口]。 2治则治法 从古代文献及现代报道看,乳腺增生病的治则,一般都以 疏肝理气为主要治则。如《外证医案汇编》指出:“治乳症,不 出一气字矣。脾胃土气雍,则为痈 肝胆木气郁,则为疸;正气 虚,则为癌;气虚不摄,为漏;气散不收,为悬;痰气凝结,为癖、 为核、为痞。气阻络脉,乳汁不行,或气滞血少,涩而不行。若 治乳从一气字著笔,无论虚实新久,温凉攻补,各方之中,夹理 气疏络之品,使乳络舒通。气为血之帅,气行血行……自然雍 者易通,郁者易达,结者易散,坚者易软。” 另外,心理疏导,目的在于通过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帮 助患者调整和改进心理状态,从而改善体内激素环境,调整内 分泌,进而从根本上千预乳腺增生的发生和发展l_2]。 3病案举例 杨某,女,28岁,已婚,2006年4月23日初诊。双乳结块 伴疼痛2年余,曾不规则服乳康片、乳癖消等,效不佳。末次 月经2006年4月1日,量少色黯。现症见:双乳胀痛,痛及胸 胁,每遇精神紧张、劳累时加重,情志不畅,心烦易怒,纳可,睡 眠欠佳,二便调。查:左乳可触及散在粟粒状结节,质软,活 动,压痛(+);右乳外上象限可触及2.0cm×1.0cm片状肿 块,质软,活动,压痛(+)。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双乳钼 靶X线摄片检查提示:双侧乳腺增生症。证属肝郁气滞型。 治以疏肝理气止痛,活血化瘀散结,方药:白拟逍遥散结方(炒 柴胡12g,当归15g,川芎10g,白芍15g,枳壳10g,香附12g,青 皮10g,夏枯草15g,橘核15g,浙贝母12g,桃仁12g,菟丝子 15g,丹参15g,甘草5g)。方法:水煎服,月经干净后3天开始 服药,每日服2次,每剂药服2天,服至月经来潮时停药,1个 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同时,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 定,并介绍成功病例,说明病情,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帮助其树 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治疗1个疗程后,双乳疼痛基本消 失;第2个疗程后,肿块缩小,月经尚可;治疗第3个疗程后, 乳房疼痛及肿块完全消失,临床治愈,随访1年未复发。 4体会 乳腺增生病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众多学者认为妇女 中乳腺增生病的发病率几乎在9O 以上 ]。女子以肝为先 天,肝经过膺人乳布胁肋,乳房与胞宫同受冲任气血灌溉,亦 同受肝的疏泄功能调节。情志不畅,多伤肝气,肝经气滞则易 产生乳房疾病诸症。 导师认为,乳癖患者,每多有性情抑郁,忧思多虑,或心烦 急躁易怒,胸闷嗳气,而乳房疼痛与肿块大小变化亦多与情绪 变化有关。肝郁气滞在乳癖发病学上有重要影响。七情不 畅,肝失调达,肝郁气滞,结于乳络则疼痛结块,或致冲任二脉 失于条达。故疏肝理气,调心身法为治疗乳癖的重要原则。 《疡科心得集》云:“……此名乳癖。良由肝气不舒郁积而成; 若以为痰气郁结,非也。夫乳属阳明,乳中有核,何以不责阳 明而责肝?以阳明胃土最畏肝木,肝气有所不舒,胃见木之 郁,惟恐来克,伏而不扬,气不敢舒,肝气不舒,而肿硬之形成, 胃气不敢舒,而畏惧之色现,不疼不赤,正见其畏惧也。治法 不必治胃,但治肝而肿白消矣……。”故临证用柴胡疏肝理气, 解郁结,顺调肝性;当归、白芍养肝血,柔肝体,以和肝用,同时 白芍配甘草,善于缓急止痛;桃仁、丹参破血祛瘀,消瘕散结; 枳壳、青皮、香附疏肝理气止痛,散结消滞除痞;浙贝母、橘核 清热化痰散结;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佐以菟丝子以补肝肾, 调冲任。全方针对“乳房胀痛”及“乳房肿块”,既能疏肝理气 止痛,又能活血化瘀散结,是治疗乳癖的理想选方。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疏肝理气活血中药可降低雌激素绝 对值,促进雌激素在肝脏中代谢,抑制催乳素分泌,调整垂体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4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8年第29卷第2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6例临床观察 刘应春,张菊 (云南省云县人民医院,云南云县675800)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1.33 文献标识码:B 金银花30g,黄柏15g,土茯苓15g;寒湿者加肉桂10g,炒艾叶 10g,吴茱萸5g;气滞血瘀者加五灵脂15g,桃仁12g;有包块者 加三棱、莪术各15g,鸡内金15g。每日1剂,加水300ml,煎3 次,每次取汁150ml,分3次口服。 文章编号:1007—2349(2o08)02—0014—01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子宫、输卵管及其周围 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临床出现低热、腹痛、 白带异常,劳累、性交及月经前后加剧,月经失调,不孕,可有 下腹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 病36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2西药组2.3中药组2.4疗程计疗效。 同上西药治疗。 同上中药治疗。 3组病例均冶疗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妇检均正常;显效:症状消失,妇 1.1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诊断标 检有明显改善;好转:症状体征及检查均有改善;无效:症状体 征及妇检均无改善。 准。(1)症状:下腹部疼痛坠胀,腰骶疼痛,在劳累后、性生活 后、经期加剧,常伴有月经不调,白带增多。(2)妇科检查:子 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宫旁组织增厚,有压痛,附件--N或双 侧触及到条索状物,或触及囊性包块,有压痛。 1.2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2000年 ̄2005年本院符合慢性 盆腔炎诊断的门诊病人共100例。随机分为3组。中西医结 合组36例,年龄16 ̄52岁,平均年龄39.5岁;西药组32例, 年龄19 ̄49岁,平均年龄40岁;中药组32例,年龄20~55 岁,平均年龄38岁。3组病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 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3.2治疗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单用西药组及中药 组,见表1。 表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 P<0.05 4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由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 西药治疗:氨苄青霉素每日4~5g;甲硝 较差,病情迁延所致。中医学根据临床主症的不同分别归属: 2.1中西医结合组唑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氨苄青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 “带下、腹疼、热入血室”等范畴。其病因主要是六淫之邪入 侵,或手术感染,或房劳所伤,热毒、湿毒蕴结,气机郁滞,瘀血 阻滞而成。中药慢盆汤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中西结合 治疗慢性盆腔炎能取得一定的疗效。 (收稿日期:2007—09—20。) 1~2g静滴,每日1次。中药治疗:采用自拟慢盆汤治疗,处 方:蒲公英15g,败酱草15g,红藤15g,薏苡仁30g,牡丹皮 12g,赤芍12g,当归15g,红花10g,川I楝子15g,青皮12g,益母 草15g,丹参15g,牛膝15g,甘草6g。加减:热毒重者去当归加 生长素与孕酮的不足,改善机体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 抑制组织内单胺氯化酶活力,抑制胶原纤维合成,从而促使增 参考文献: [1]徐道英,杨素惠.心理调整在治疗乳腺增生中的作用[J].实用医 学杂志,2003,20(12):912. 生的肿块及纤维吸收[4]。软坚散结,能促进黄体生成素的分 泌,抑制雌激素,促进病理产物的渗出与吸收,使病态组织溶 解;化痰药有抗瘤样增生作用;补阳药拮抗雌激素,调整内分 泌功能 ]。 [23樊华,周钊.心理疗法配合乳癖消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5,15(2):38 ̄39. [33林毅,蔡炳勤.外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I.第2版.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5.1~8O. 总之,导师在治疗本病时,根据本病的主要病机,予以重 用疏肝理气活血之剂,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遣方用药,同时还 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解除思想负 担,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心药并施,才能相得益彰,取得 预期效果。 [43田莹,林毅.乳癖从经论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 14(11):1417. [5]王中富.现代实用乳房疾病诊疗学[M3.郑州:河南科学出版 社,1999.406. (收稿日期:2007—09—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