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与美育相融合助力中职教育发展
一、语文教学对中职生的作用
语文是学生学习各学科的基础,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突出职教特点,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服务功能。
很多企业聘用人才时一再表示“有才无德不可用,有德无才可用”,这表明“德”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有“德”首先要学好语文,语文有一套自成体系的文化传统,有民族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甚至还有世代沿用的经世哲学。教授语文时要把这些精髓传承给学生,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让学生做有文化思想的人。而学校是塑造人的理想之地,有相对纯净的校园和一群思想单纯的孩子,他们处于思想的急速增长时期,教师传授给他们怎样的知识、塑造怎样的灵魂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教学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语文教学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也有助于情感教育。“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材大部分选用了文质兼美的文章,都蕴含着或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往往能将这些情感充分挖掘出来,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中职生肯吃苦,不怕累,动手能力很强,但是综合素质明显欠缺,在语言素质、应变能力、与人交际等方面有些偏颇、固执,不能认识自己的不足,只会挑别人的毛病等。因此,对中职生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技能上,还应教会学生为人处世、学会做人。虽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经典文章渗透为人处世的道理,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职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披文以入情”,在这种文化的熏陶、冲击、融汇之中,身临其境,达到“其言若出于吾口,其意皆出于吾心”的境界。只要牢牢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就能让学生在文学的熏陶中认知、思考、分析、比较,并深刻体会到范文作品内容所蕴涵的感召力量,学习做人的道理,并受益终生。在大力提倡职业教育的环境下,语文教学应该担当重任,教师应起着主力军的作用,为中职生的德才兼备做出相应贡献。
二、美学教学对中职生的作用
“生命美学”即为美学,在美学前面加上“生命”二字,只是对它的现代视界加以强调而已。生命美学要追问的是审美活动与人类生存方式的关系,即生命的存在与超越如何可能这一根本问题。换言之,所谓“生命美学”,意味着它是一种以探索生命的存在与超越自我的美学。
现在的独生子女较多,家庭条件好,在读学生基本上温饱不成问题,但学生的审美好像颇有偏差,沾染了不少社会上的恶习,如抽烟、早恋等,这与注重技能学习的在校学生格格不入。笔者认为,作为培养人才的中职学校,应从美的综合感觉能力、审美感觉转换言行等方面引导中职教育的美学教育。
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文学作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激发审美主体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对象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从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对美综合感觉,课堂一定要互动。
与学生接触或教学时应尽量不要限制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发挥想象,如家乡的环境美、校园的风景美,以后所参加工作的日子美……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审美观念恰当融入学生的课余生活,启发学生“勾联”、“嫁接”和“回忆、联系”。在两种突然同时迸发的意识内容A和B中,一种内容在出现时,也唤起另一种内容。这种联想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联想的结果使学生的思维超出了作品本身。例如,吟诵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出现在脑海里的何止是黄河呢?也许是浩瀚无际的大海,也许是一泻千里的黄果树瀑布,也许是滚滚东去的长江……在头脑中闪现的是许多波澜的画面,审美的感受更丰富了。
教学时,应抓住课文中最能反映中心主题,反复出现或突出表现的主要人、景,抓住凝聚作者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焦点的“情结”,诱导学生阐发、品味,可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思考练习”,设置想象、联想的阶梯。例如,《荷塘月色》课后练习第二题:“作者是抓住荷塘月色的哪些特点来写的?……并联系写作实际说说如果不这样写,还可以有怎样的写法,效果会怎样。”这是指导和提示作想象和联想操练的,施教者可以根据题目设计出各种有益于想象、联想的训练台阶,使学生得到发生想象和扩展联想的锻炼。
又如,读苏东坡意境开阔、场面宏大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要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时间流逝、世事沉浮的怀古幽情,就必须帮助学生由浅入深,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与苏轼当时被贬黄州不得志的失落联系起来,体会作者对雄姿英发的周瑜建功立业的敬慕,以及感慨今昔,由物及人,由人及己,抒发“人生如梦”的心路历程,由此获得自己的审美感悟。此时,还可要求学生转换思维,三国的大将都是英雄豪杰,智勇双全,并非匹夫之勇。今天的学子不努力掌握技能与知识,而后如何立足社会,何从谈美?因此,一定要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将心里美比作不断追求的目标,将技能美比作我们的追求。
三、重新转变学生对美的认识
每个人的内心都潜藏着与生俱来的恐惧,如惧怕贫穷、疾病、年老、失去自由、失去爱、死亡,等等。人活着,时刻都在与这些恐惧进行斗争,一生都在为摆脱这些恐惧进行努力。如果把人的恐惧比作黑暗,美就好比光明,是用来对抗黑暗的。例如,人们都喜欢长相漂亮的人,这是生活中很正常的现象。古今中外,公认的俊男靓女都有相似的特征——眼睛大而亮、鼻梁挺而直、嘴唇丰满红润、皮肤白皙光滑,所谓的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明眸皓齿。男人身材高大、虎背熊腰;女人身材修长、细腰丰臂,等等。其实,从医学角度来看,都认为英俊漂亮,
这个观点没有错,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人们对美丑的评价往往注重外表,出众的外貌、新潮的服饰,潇洒倜傥、风度翩翩,着实令人倾倒。倘若不好好学习,无法用知识改变命运,又何从谈美。
四、语文和美学结合教学的作用
语文教学不仅是科学,也是艺术,要在美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其艺术化,即审美化的途径。通过审美途径使其成为真正的艺术,在艺术殿堂里占据一席之地。美学的引入无疑给学生注入了新的“血液”,也为语文教学的美学研究奠定了基础。美学知识的运用实质上为教学提供新的参照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如果能教会学生运用美学中的某种理论去解释课文,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开阔学生学习知识的视野,使之更准确地把握对象的审美价值。这一价值体现在,当学生得知教师通过格式塔美学理论的解释和指导,对作者的情感就会有明晰的理解;学生对文言字词的学习通过审美解析,可以获得美育效果。因此,美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中职教育的专业课、实习课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语文课程并不是主要的地位。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应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将语文教学和美学教育融合,在服务学生技能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享受语文的美,净化学生的思维,改变中职学校的学风、校风,使学生的言行举止达到预期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