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习心理与创造性思维

2020-02-03 来源:客趣旅游网
 创造性思维与学习

创造性思维与学习

创新与创造性思维是近年来教育学研究的热点。黄希庭和徐凤姝提出:大学生创造性培养涉及六个方面的个人因素: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联想的独特性和新颖性、个性的独立性、知识的有效性、不怕犯错误、正确的价值观 。 美国《创新杂志》给创新所下的定义是:运用已有知识想出新办法、建立新工艺、创造新产品。创新的特点包括:一是创新必须经过人的努力才能产生;二是创新需要战胜社会成见的挑战;三是创新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并承担一定的风险;四是创新来自原动力、责任感和坚强的毅力;五是人们可以对创新加以识别、学习和应用。创新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创新人才通常表现为灵活、开放、好奇、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及富有冒险精神等特点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 一、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一)思维的流畅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在短时间内产生的观念多,思维流畅性大;反之,思维缺乏流畅性。吉尔福特把思维流畅性分为四种形式;①用词的流畅性,是指一定时间内产生含有规定的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词汇量的多少;②联想的流畅性,是指在限定的时间内能够从一个指定的词当中产生同义词(或反义词)数量的多少;③表达的流畅性,是指按照句子结构要求能够排列词汇的数量的多少;④观念的流畅性,亦即能够在限定的时间内产生满足一定要求的观念的多少,也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答案的多少。前三种流畅必须依靠语言,后一种既可借助语言也可借助动作。

(二)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摒弃以往的习惯思维方式,开创不同方向的那种能力。例如,让被试“尽可能举出报纸的用途”,他会有“学习用”、“包东西”、“当坐垫”、“折玩具”、“剪成碎片扬着玩”、“裹在身上取暖”、“用来引火”等各种各样的答案。富有创造力的人思维比一般人的思维出现的想法散布的方面广、范围大,而缺乏创造力的人思维通常只想到一个方向而缺乏灵活性。

(三)思维的独特性,是指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打破常规的那种能力,此外还有重新定义或按新的方式对我们的所见所闻加以组织的能力。例如,在吉尔福特的“命题测试”中,向被试提出一般的故事情节,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思给出一个适当的题目,富有创造力的人给出的题目较为独特,而缺乏创造力的人常常被禁锢在常规思维之中。

当然,创造性思维者还要对新颖独特的观念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具有及时把握他们的能力。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利用脑激励法(Brainstorming)鼓励学生创造

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对学生创造性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他们的创造性会受到赞扬。老师接受还是拒绝新奇和想象,对鼓励或抑制创造性至关重要。

除了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鼓励创造性外,教师要帮助学生检查各种可能解决方案,教师可以试一试“脑激励法”(又称大脑风暴法),其核心思想就是把产生想法和评价这种想法区分开来(奥斯本Osborn,1963)。其基本做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了为止。在我们平时的讨论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本来是想找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转变成了对一种方法好坏的争论,参与者的情绪都没了。脑激励法的原则就是尽可能地产生想法,不管这个想法初看起来如何片面。只有当所有可能的建议都已提完,才开始对这些想法进行评价、讨论和批评。用这种方法,一种想法可能启迪另一种想法。更重要的是,人们不会因怕受到批评而怀疑可能的创造性解答。当所有的想法都列完后,人们就可以评价、修改和合并这些想法而产生一个创造性的答案。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采用班组讨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集体讨论,每个学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大大拓宽了解决问题的范围,有时,一个学生的发言能启发另一个学生悟出或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小组讨论能产生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社会促进”(social facilitation)的现象,即当一个人看到其他人正在完成某个任务时,自己也会积极去思考。

当然,小组讨论对创造性思维也有不利的一面。在小组讨论中,某几个同学的发言能支配其他同学的思维。而且也有研究表明,有高度创造性才能的人,往往喜欢独自思考和工作。当他独自一人时,工作得最好。 (二)吉尔福特的策略

吉尔福特在总结了大量的有关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文献和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前后有序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策略(施良方,1994): 1. 拓宽问题

例如,我们不应该问:“我们如何改进灭蚊器?”而是应该问:“我们怎样才能消灭蚊子?”这样就为寻找更多更好的解决办法打开了大门。 2.分解问题

问题越具体、越明确,就越有可能为我们提供提取信息的线索,从而增加问题解决的机会。

3.常打问号

在整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特征是不断发出疑问。通过训练,人们可以形成提问的习惯,在问题解决过程的不同阶段,提不同特征的问题。

4. 快速联想与中止评判

在解决问题中最广泛使用的策略,也许是奥斯本提出的快速联想。这种策略一般是在群体思维或小组讨论时使用的,但个人也可采用。

快速联想要与中止评判策略结合起来使用,若没有中止评判,很可能会产生抑制的效果。在这期间,要严格禁止使用任何方式的批评。这就是说,要鼓励学生“自由放任”,想提什么观念就提什么。重点是在数量上,质量是次要的。产生出来的观念越多,形成好观念的机遇就越大。事实上,人们在后面形成的观念在质量上往往比前面形成的观念的质量更高些。 5.延长努力

产生观念的努力不应该过快地终止。一般说来,产生观念的速度是刚开始时最快,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慢。也许,一般人认为自己已竭尽全力了,然而,记忆是不可能干枯的。据统计,后面部分产生的观念,有78%比前半部分产生的观念质量更高些,因此,观念的质量一般是随时间推移而提高的。正如著名教育学家艾·诺·怀德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所说的,“第1000个观念也许正是改变世界的观念”。 6.列举属性

采用列举属性的策略,可以对事物重新分类,从而使它们更便于使用,更使用于不同寻常的场合。 7.形成联系

形成新奇观念的一种可能的途径,是迫使自己把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是自己以前从未听到过的,如带橡皮的铅笔就是橡皮与铅笔的组合。

8.尝试灵感

对某一问题的实际工作停顿一会儿,但仍保持解决该问题的愿望,而得到的,往往是灵感,即在没有料想到的情况下,突然涌现出极妙的想法。爱迪生、彭加勒、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也都有过这种体验。

(三)弗里德里森(Frederickson,1984)的教学策略 1、酝酿(incubation)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不同于分析式的一步一步的过程。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是避免立即达成一个解答,而是要反思问题,在考虑几种不同的解答之后,才选择某种解答。考虑下面这样一个问题: 罗杰用三刻钟在他的烤箱里烤一个苹果排,烤3个苹果排要花多长时间?

许多人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45分×3。但是,如果稍微花点时间反思反思,多数人就会意识到,在同一个烤箱里烤3个和烤1个苹果排,所花的时间一样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要给学生施加时间压力。教师应当评价学生思想的巧妙性和细密性,而不是速度。 2、 中止判断

在创造性解决问题中,应鼓励学生中止判断,要考虑所有的可能性后,才尝试某个解答。以这种原则作指导的一个具体方法是“脑激励法”。 3、适当的气氛。松弛、甚至玩乐的环境能促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参与创造性解决问题时,教师一定要使他们感到,他们的想法是会被接受的,因此建立适当的气氛是重要的一步。

4、分析。人们常常提到的一种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分析和列出问题的主要特征和具体的要素。例如,前面提到的绳子和剪刀的问题可以通过列出绳子和剪刀的特征而获得解决。

5、思维技能。教师可以教学生一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如考虑不平常的想法;产生许多想法;作计划;列出所有可能性;综合许多事实;在头脑中理清问题。

6、反馈。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最有效的方法也许是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各种不同的实践,并给实践提供反馈。不仅要对解答的正确性予以反馈,而且要对解答的过程提供反馈。但是,在解决复杂的问题中,不要过分强调带有反馈的练习。当然,没有长时间的对简单问题的反馈练习,是不可能解决复杂问题的。

三、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多种多样,而且,同一种因素既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创造性思维,这与因素的性质与程度有关。 (一) 智力、遗传素质和脑的活动方式

一般来说,创造性似乎需要中等以上的智力。研究表明,智商和创造性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非常聪明的人可能非常有创造性、非常一般或者在两者之间。中等智力的人可能较有创造性,也可能创造性较少。而智力低下的人同样缺

乏创造性。创造性似乎也有点像智力,我们都具有智力和创造性,但某些人,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比较多一些。

由于人类大脑两半球的单侧化,在右半球加工的信息与具体形象思维能力、空间认识能力、直觉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有关。两半球的和谐发展与协同活动是创造性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要使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两半球的功能、特别是右半球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 信息存贮量

由于我们的所有观念都是通过提取记忆贮存中的信息而加工成的,因此,思维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产生观念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都与信息量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贮存的信息量越多,创造性思维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如果贮存的信息量越少,创造性思维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即便有,也属偶发现象。 (三) 动机

创造性思维者一般都受好奇心的驱动,即渴望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他才会对各种问题都很敏感,会时时感到一些问题在向他挑战,他才会对各种新观念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从而促使他始终不倦地力图解决问题。

但是,动机过于强烈,就变成创造性思维的障碍,它促使你即刻找到答案,从而限制你的视野,使你接受已有的(也许是不合适的)解决方法。当人们不受生活琐事或紧迫任务束缚时,是萌发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 (四) 个性

人们对艺术、建筑、文学、科学等领域中有创造性的人的个性特征进行了科学的研究,一般说来,有创造性的人倾向于:有见识、洞察力、好独立判断,善于吸取经验教训,以及语言流利,兴趣广泛。他们对理论观念与符号转换的兴趣大于对实际而具体的事物的兴趣。创造性的人有雄心、有决心、敢于前进,且能预计自己的“命运”,他们常常不落俗套,倔强、好表现。有的研究还提出,创造性和智力均高者,自信心和自重感高,不采取守势;社会地位高,积极寻找志趣相同的人,还表现出很强的注意广度和集中注意的能力,但同时也出现猎奇和犯规行为的倾向。有高度创造性的人,焦虑水平一般中等适度。焦虑水平太低或太高时似乎都会抑制创造性。 (五) 人格

在心理学上,人格因素与认知因素紧密相关,同样,人格因素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相当密切。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研究表明:具有创造性的个体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二是具有旺盛的求知欲;三是有强烈的好奇心;四是知识面广,善于观察;五是工作中讲究条理、准确性和严格性;六是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有广泛兴趣;七是

富有幽默感;八是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地关注某个兴趣中的问题。一些研究也表明,影响创造力人格因素主要有:胆怯、过分的自我批评、懒惰、从众、偏狭、刻板、骄傲、自我中心等。 (六)环境

创造性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工作的结果。因此,社会、家庭和学校环境都会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大量研究中,我们可以归结出这样几点:

1、创造性比智力受环境的影响更大。

2、父母的管教方式和家庭气氛,是影响孩子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果家庭教育过分严格、家长过分要求孩子服从,孩子的创造性就差;如果家庭气氛比较民主,家长注意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情况就会好得多。例如,家长给孩子买什么样的玩具,是只看价格,还是分析孩子的破坏性行为;是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还是注重孩子的分析创造能力;是要求孩子事事服从家长和老师,还是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见解,会对孩子的创造性具有重要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奥斯本对一些科学界精英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一些比较有创造性的人往往来自不幸的家,其中有些人儿童期缺少家庭和谐和父母的爱抚。此外,最富有创造精神的人,一般是兄弟姐妹中的老大。

3、学校教育重视纪律和规范,学生们除了学习固定答案的知识外,极少有自由发挥的机会,这就会影响创造力的发展。这两者之间,如何才能取得平衡值得研究。

4、社会文化也会影响儿童的创造性发展。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奥斯本的研究表明,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人比在城市长大的人,有更大的机会成为出众的创造性思维者。

托伦斯在1964年曾就美国的社会文化,指出了5种影响美国儿童创造性发展的因素。他们是:

1)过分重视成绩,养成儿童们不敢有超常或越轨行为的习惯。他们学会只能在已知社会范围内追求成功,而不敢对失败可能性较大的未知事物冒险。 2)社会团体生活压力下,个人不能不放弃自我的独立特点,去遵从大众,迎合别人;标新立异者,被人视为异端。

3)教师不鼓励甚至阻止学生发问书本之外的问题,因而学校教育常常组阻滞了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4)社会上过分强调两性角色的差异,忽视培养女生从事科学创造思维的能力。

5)把游戏与工作截然分开,使工作的情境过分严肃,过分紧张,因而不能从工作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