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确定分数的分母是4,让学生决定分子是多少,这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活动。教师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悟,鼓励学生思考,特别是当一个圆不够表示四分之五时,有的学生想到了用更多的圆来表示,这样的课堂生成是学生自主探索和个性化学习的结果。师:请看黑板上的这些分数,你们觉得哪个分数最特别?5。生:4师:对比其他的分数,你有什么发现?生:分子比分母大。师:用学具表示5与表示其他分数有什么不一样?4生:要用两个学具圆片来表示。【评析】针对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况,教师提出了3个问题,3个问题逐层深入,直指分数意义的内涵,引发了学生对特殊分数意义的思考。广西教育2019.6案例赏析理论(二)鼓励学生再次操作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师:同学们都会表示这样的分数吗?接下来,请你继续用学具圆片操作。生继续用学具圆片表示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师巡视。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表示这些分数的?(如图2)五。(师演示课件,如图3)图3
图2
生: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涂满4份,然后再拿一个同样大小的圆,也平均分成4份,再涂满其中的2份,合起来就表示6。4师:表示图中的这些分数都用到了2个圆,如果第2个圆换成大一些的圆或其他图形,可以吗?生:不行,表示这些分数用到的两个圆要一样大,只有这样,单位“1”才相同。师:第2个图形为什么也要平均分成4份?生:因为分数的分母是4,所以要把每个圆平均分成4份,这样每一份才一样大。师:表示四分之五、四分之六这样的分数,必须用两个同样大小的圆,单位“1”才相同,而且每个圆要平均分成相同的份数,这样的每一份,也就是分数单位才相同。【评析】教师让学生再次操作学具表示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给予学生操作探索的机会,但教学不是为操作而操作,学生动手操作之后及时的对比、交流与反思,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再用一个同样大小的圆平均分成相同的份数,才能表示出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并在具体直观的学具模型中感悟分数意义的本质。师:(小结)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像四分之五这种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我们是怎么表示出来的呢?生:把一个圆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完4份后还不够,再将一个同样大小的圆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将它们合起来,这样的5份就是四分之67师:四分之五里面有几个四分之一?如果有9个四分之一是四分之九,四分之九怎么表示?如果有100个四分之一,又怎么表示?生1:四分之五里面有五个四分之一。生2:可以用9个四分之一合起来表示四分之九,也可以用3个同样大小的圆来表示四分之九,其中2个整圆加上1个圆的四分之一。生3:100个四分之一至少要用25个整圆来表示。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学具圆片的个数虽然有限,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却是无限的!【评析】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不断促进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四分之九、四分之一百等分数如何表示,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又提高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三、类题巩固,活学活用师:(课件出示图4)下面开展四人小组活动,要求:①每人任选一幅图,先涂一涂,再写出相应的分数。②小组内批改,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表示分数的?图4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如果大家觉得这个同学说对了,请掌声鼓励。生1:我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表示广西教育2019.6理论1。2案例赏析生2:我把一个正方形看成单位“1”,将它平均分成8份,这样的9份就是9。8生3:我把一个五边形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5份,这样的7份就是7。5生4:我把一个长方形看成单位“1”,将它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5份就是5。2师:其他小组有表示不同的分数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生5:我把一个正方形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8份,这样的15份就是15。8师:(小结)感谢这个小组同学的精彩发言。看来,借助不同的图形表示分母不同的分数,同学们表现得也不错!【评析】在只用圆形表示分母是4的分数的基础上,教师一方面注重学习素材的多样化,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借助不同的图形表示分母不同的分数,打破了固有的观察范围和思维定式。四、研究数轴,突破难点(一)用联系的观点引出数轴上的分数师:(出示幻灯片)这是一条数轴。我们以前学会了在数轴上标示整数和小数,今天我们要尝试把刚才研究的分数放进数轴里,有信心迎接挑战吗?生:有。师:先看分母是4的分数,四分之一应该标在哪儿?生:在数轴上先把从0到1看成单位“1”,分母是4,就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四分之一,标上一个箭头,从0到箭头这儿就表示四分之一。师:还能找出其他的分数吗?四分之五在哪儿?谁愿意上来指出它所在的具体位置?生在数轴上指出四分之五的位置。师:你怎么知道四分之五就在这儿呢?生:因为1表示四分之四,从1到2又平均分成四份,每一份也是四分之一,所以从1往后的第1格对应的点就表示四分之五。师:联系之前我们用图形表示的方法也可以进一步解释这个问题(如图5),看来,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和用图形表示分数,这些知识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图5
【评析】在数轴上表示分数是学习的难点,教师利用“联系”的思想,首先让学生明确整数、小数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再联想到分数应该也可以在数轴上表示,从而体会知识间的发展与联系;其次,始终以“四分之一”作为突破口,帮助学生弄清楚“单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如何在数轴上表示,依此类推,鼓励学生表示出分母是4的更多分数;最后,通过回想四分之一、四分之五用圆形表示时单位“1”的区别,思考在数轴上怎样确定单位“1”,做到数形结合,前后联系,使学生逐渐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二)在数轴上表示更多的分数,突破学习难点师:除了分母是4的分数,黑板上出示的分母是2、5、8的这些分数(如图6),同学们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先独立完成,再与同桌互相交流。图6
师:最难找到的是哪一个分数?难在哪儿?生:我觉得是7,因为它在1和2之间,还要把1到25这一段平均分成5份,从1后面再数出这样的2份,合起来才表示7。5师:你最先标出的是哪一个分数?1。生:2师:观察数轴上表示的分数,你有什么发现?生:分数四分之二和二分之一在数轴上的同一个位置。师:在数轴上表示分数确实有些难,但同学们能够迎难而上,主动思考并尝试想办法解决难题,表示出分母不同的分数,还有了新的发现——数轴上的同一个68广西教育2019.6案例赏析理论点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真了不起!【评析】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原本是教材中的练习题内容,但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困难处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这一内容作为新知进行教学,用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思考、探索、交流、总结,给予学生出错与反思的机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思考的状态,勇于表达遇到的困难,善于发现规律,自学自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五、回归课本,自学概念师:数学家将所有的分数分为两大类,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找一找,完成书本上的填空题。师:谁来说一说分数分为哪两大类?生:真分数和假分数。师:对。你是怎么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1:真分数的分母比分子大,在数轴上看,它在1的前面。生2:假分数的分子大于分母,也有分子等于分母的情况。师:(小结)从数轴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真分数就在0和1之间,它们都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者等于1。今天,我们对分数的理解就更进一步了。【评析】分数概念的学习从挖掘内涵到多样化表示,再到揭示名称、明确分类、自我诠释,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越来越深刻,教师的小结对所学知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促进了学生对分数概念体系的建构。六、首尾呼应,沟通联系师:回到上课时,用字母b分之a(b不等于0)表示分数,当b和a之间是什么关系时,它是真分数或假分数?我们每说一个分数,比如b分之a(b不等于0),你会联想到它的哪些相关知识?(课件显示数轴、图形、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意义等,如图7)师:其实,学习就是在找联系,将旧知与新知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做到融汇贯通。【评析】以“填一填”的方式贯穿学习过程,不断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课尾从一个分数引发出的多种联系的思考,渗透了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意义深远。【总评】《真分数与假分数》是一节概念课,教师以“填一填”的方式贯穿教学始终,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对比分析、交流反思,运用“联系”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不断深入,整节课教学厚重大气,令人耳目一新。首先,教师善于抓住知识生长点展开教学,体现为借助直观图形——圆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做中思、做中悟”,使学生产生了创造性的思考,特别是当一个圆不够表示四分之五时,有的学生想到了用更多的圆来表示,这一精彩的课堂生成正是学生自主探索和个性化学习的结果。其次,直视学习难点。教师将在数轴上表示分数这一内容从练习题中抽取出来,作为新内容进行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鼓励学生挑战难题。教师适时放慢教学进程,给予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机会,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新知,突破难点。最后是坚持寻找联系。从开课的“想一想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到课中“确定分母是4、分子可以是几,怎么表示出这个分数”,再到学习结束“如果用b分之a表示分数,在什么情况下是真分数,什么情况下是假分数”,所有的教学环节紧密相连,逐层推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当学生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五时,教师启发学生回想:“用圆形怎么表示这些分数”,再用课件演示,使学生发现原来是用一个圆表示单位1,现在数轴上从0到1也表示单位1,如果一个单位1不够分,需要再拿第二个同样大小的圆看成第2个单位1,在数轴上就是从1到2再延长一段,这样数形结合,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课尾,教师又提出问题,从一个分数,你能想到与之相联系的知识还有哪些?将“联系”的思想贯穿学生的学习过程。整节课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就像一个充满魔力的磁场深深吸引着学生和在座的每一位教师。(该课例在柳州市教学科研成果展示周中获一等奖)(责编欧孔群)图7
69广西教育201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