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政府与经济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一4997(2006)04一0066一03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基于外部性视角黄坡陈柳钦1.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哈尔滨巧0028;2.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300191)(【摘要】技术外部性和货币外部性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又是产业集群的重要结果。外部性、产业集群从聚集生产要素与产业方面共同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关键词】技术外部性;货币外部性;产业集群;城市化一、外部性产生了产业集聚的主要向心力自从马歇尔提出产业集群,并指出著名的三原因(劳动市场共享、专业化投人品和技术、服务与知识外溢)后,产业集群及其原因、影响就成为经济学家一直进行研究的重点。并且不同学派从不同假设条件出发,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出了不少有意义的研究结果。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各学派所取得的一致意见是外部性是产业集聚的源动力。从外部性对产业集群的作用看,外部性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又是产业集群的重要结果。下面我们主要从货币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两个方面来论述产业集群的外部性。1、货币外部性。从各个学派的研究结论以及我们的研究与整理分析,我们认为货币外部性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成了产业集群:(1)劳动市场共享。由于历史与偶然因素,某公司在某地设立,在这个地方便产生了对劳动力有巨大吸引力的就业机会、发展机会和较高劳动力要素报酬,而经过训练的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工人的大量集中又是其他雇主所寻找的,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在此地的结合成为早期企业“扎堆”的源泉,而随后由于路径依赖和累积因果效应,劳动市场共享造成了企业集聚活动,劳动市场共享使企业节约了劳动力要素成本、搜寻成本和培训时间及搜寻时间。别的企业的专业化技术工人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为我所用,现有的专业化劳动力使企业可以专心生产,而不用担心劳动力的短缺与非专业化,从马歇尔研究开始,劳动力市场共享因素就成为产业集群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也正是对专门劳动的需求与供给促进了企业在空间上的集群。这种集群既降低了工人的失业概率,也确保了厂商无论是在“好时光”还是在“坏时光”的劳动力供应。这种潜在的供需关系又加强了既有的产业集群。(2)专业化分工和专业化的投人品。专业化分工形成的社会化分工网络,把人员的培训、销售网络的建立、运输成本的降低、原材料的供应全部纳人到专业化的分工里。这种专业化和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就有可能形成地区性的新产品、新技术孵化器,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就会向该地区聚集,从而形成企业集群发展壮大的良性循环机制。通过深化专业分工,并在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可以使所有的企业竞争力得以提高,从而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专业化的投人品包括原料、专有设备、服务等,由于产业中心的企业对原料、中间投人品以及服务的巨大需求,这种需求反映到市场上(就是价格的上升),被敏锐的企业家获得,使得相关产业的企业进驻本地区。(3)低成本的公共设施共享。正是由于大量企业的扎堆,使得单个公司负担的公共设施成本下降,这样公司在生产不变的情况下所获得的收益就可以增加。公共设施需求的集中投人既可以使得原先不可能的投人变得可能,也使得可能的投人获得规模经济,从而提升产业经济的外部性。企业通过共同使用公共设施,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并利用地理接近性节省相互间物质和信息流的转移费用,而降低成本,实现集聚经济。货币外部性具有正反馈机制,产业集聚在某一地区,这种外部性效应就会成为新企业进入这一地区的区位选择因子,从而促进集群整体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更大的外部经济效应。2、技术外部性。技术外部性对产业集群的促成作用是显而易见,我们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整理,并结合新经济条件下的集群现状,认为大作者简介:1.黄坡(1980一)男,河南开封人,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研究向:产业经济;2.陈柳钦(1969一)男,河南邵东人,天津社会科院、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经济、城市经济。向:产业《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政府与经济致有以下几类:(1)技术外溢。由于企业扎堆,某企业的技术创新所获得的技术知识信息,包括管理方式、新技术、新工艺等,有很大一部分会外溢出去成为集群内企业的公共知识、技术。这些技术知识是企业地理位置距离的函数,只有在空间上扎堆的企业才能获得,而一旦离开集群就会丧失。正是基于对技术溢出的追求,企业才有了集群的倾向,产业才会在地理空间上集群,从而形成产业集群。(2)边干边学。根据阿罗建立过程,同时也是要素在城市集聚的过程,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非农产业在城市产生、发展的过程。人口、产业在城市集群的过程当中,人们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变更,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的思想状况产生了变化,从而推动城市文化、习惯、规则以及法律的产生与演进,从而形成了城市制度。产业集群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大载体,已经成为驱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动力。它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的“边干边学”模型,边干边学是经验的产品,经验具有递增的生产力,随着经验的积累,单位产品成本随生产总量递减。边干边学形象地勾勒出了扎堆企业享受技术外部性的一个方面。在扎堆企业当中,由于可以准确、迅速掌握技术变化的信息(包括技术知识、技术市场动向),而部分新技术在被创新出来后会通过各种渠道传到就近企业里,这些企业可以免费(或者廉价)获得该技术或者管理经验、工艺的一部分,在自己的生产过程当中,边生产、边学习、边消化、边创新,这既节约了企业技术创新要素的投入,又节省了技术创新时间,而自己又能够从边干边学中提高生产率和成本下降,从而达到企业自身的快速壮大。二、基于外部性的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互动分析1、产业集群为城市化集聚生产要素与产业。城市是生产要素及各类经济活动在地理上规模集中的产物。在经济学中,城市化被认为是各种非农产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它不仅包括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转移,还包括非农产业投资及其技术、生产能力在城市的集聚。其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所以,要素(主要是劳动力,即人口)与产业是城市化的两个主要方面,产业集群为城市和城市化提供了这两个要素。产业集群为城市化提供了要素与产业的集聚力与承载力。在外部性的作用下,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有着更高的比较优势、要素回报率,高的回报率吸引着要素向产业集群地区流动和集聚,同时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外部性的作用,企业可以共享产业集群的专有劳动力市场、专业化的中间投人品,以及技术外溢,即产业集群的外部经济利益,这些经济利益的存在和产生,直接吸引大量企业的进人,甚至催生相关企业的诞生。大量企业的进人与产生最终导致更强的外部经济作用,从而对企业、生产要素产生更强的吸引力,并最终导致产业聚集的形成。也就是说,产业集群的过程,也就是要素集聚与产业形成的带动城市交通、宾馆、展览、商业等第三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2、产业集群通过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化进程。产业集群使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共享外部经济、范围经济、规模经济的利益,从而提升集群内企业的竞争能力。产业集群内主、次产业的合理分工与搭配提高了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又提高产业的自生能力,从而促进了集群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竞争能力的提高。城市发展是城市化的最重要内容,而产业是城市经济的主体,产业集群的存在必定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化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的过程。产业集群所根植的区域将形成一个经济增长极,不仅可在全球范围内吸纳资金与技术,还对周边地区的增长起了推动刺激的作用,这样就有利于促进区域、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提高过程也是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一方面,城市发展是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对城市的吸引、控制资源能力将更强,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福利。这样,各种要素与人口将不断地流向竞争力强的城市,在达到一定的城市规模之前,这个过程是良性循环的;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是城市化的基础,而经济的增长使城市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福利,从而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进人。3、产业集群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作为一个“经济景观”,本质上是空间集聚的经济。聚集经济包括同一产业内部同类企业聚集的地方化经济和不同产业多类企业聚集的城市化经济。地方化经济是指一种产业的聚集经济,即位于某个地区某一特定产业内的同类企业聚集而形成的由整个产业扩大而产生的成本节约。地方化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典型的空间上的外部规模经济。城市化经济是指多个产业的多类企业的聚集经济,即多个产业在城市集中,由于共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所获得的利益。由于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在外部性的作用下,企业通过集聚可以获得外部规模一67一《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经济外部范围经济,以及技术外溢和品牌外部性。所以,假设土地、劳动力为同质生产要素,在要素和产品市场均处于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企业为了获得外部性带来的经济利益,就会有选择在某个地方进行联合生产的倾向,企业的员工为了减少工作成本和时间等就会选择在企业附近生活,从而形成人口的集中,企业与人口的集中为其他相关产业(像上下游产业、相关配套的服务业等)的进驻本区域产生巨大的社会需求,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人口在此集聚,以共享外部性带来的经济利益。其结果是城市的形成,城市化由此开始。米尔斯和汉密尔顿把这个过程分为两个层次:假如规模经济存在于某种经济活动中,那么从事这种经济活动的经济主体为了获得规模经济就必须在某地(具体的区位选择取决于经济活动的性质和内容)进行大规模生产,这就是经济活动的地方化或本土化过程。这个经济主体的雇员为了避免通勤成本而在附近定居,这样就引起了人口(需求)的集中,在需求指向下,一些相关的经济活动及其从业人员也就近选址(克服运输成本和通勤成本)。聚集在一起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又会产生积极的外部效应。聚集经济甚至吸引了那些与最初活动无关的人口和经济活动的进一步聚集,从而开始了城市化过程。产业在城市空间的集聚还增强了城市持续演进的自增强动力机制,导致城市地域的外延与扩展。图1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米尔斯一汉密尔顿模型资料来源:李清娟:《产业发展与城市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杜2003年版第54页。4、城市化给产业集群带来巨大的社会需求。市场需求是产业集群存在的根本原因。城市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个城市不断兴起与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化会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社会需求,例如,城市化需要农产品的大量剩余,工业提供基本建设品和资金,服务产业提供完善的服务等等。所以城市化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区域进行社会生产,更重要的是为企业提出了巨大的社会需求,促使企业开足马力进行生产,为城市化提供资本品。其结果是:一面为城市建设、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经济基础,如公共设施、资金等,另一面,给乡村生产要一68一.政府与经济素转移到城市提供了巨大的经济引力和机会与可能。由于外部经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存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为了获得这些经济效益会在一定的范围进行集群,企业的集聚为人员、生产要素的集聚提供了引力和承载力,企业与人口的集聚又会强化外部经济、范围经济、规模经济的作用,从而吸引更多企业、人口、生产要素等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并最终形成产业的集群,以及产业集群的深化。5、城市化为产业集群带来不断的要素与产业转移。城市化一旦开始,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比较经济利益就会随着时间不断扩大,这种比较利益来源于城市的外部经济、规模经济以及范围经济,这种比较利益会不断地把乡村人口、资金等生产要素吸引到城市,加人城市经济中来,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这更加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深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差距,从而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转移到城市中来。同时,为了共享外部经济、范围经济,企业的集群的倾向,从而引导生产要素的集聚。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会不断扩大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比较优势。所以,城市化可以为产业集群带来持续不断生产要素的流人,这是生产要素驱利的直接结果,只有当城市化的结果使城市经济相对乡村经济的比较优势消失,生产要素才会不再向城市转移。参考文献:l[〕黄建康,产业集群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2」冯云廷,城市经济学〔M].东北对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3」刘斌.产业集聚竟争优势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4」冯云廷.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聚集机制[J〕.经济地理,2005(6)[sj赵红军.从演进经济学视角解读城市形成原因[J〕.城市问题,2006(1)〔6〕卢向南、李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理论研究[J].经济论坛,2006(1)【7」罗文.产业集群对城市化进程的意义[J].科技与管理,2005(1)8[〕茜海鹰、丁永健、兆文军.产业集群培育与城市功能优化〔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9」李清娟.产业发展与城市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0〕李丽萍、郭宝华.城市化形成及演进机制的比较[J〕.改革,2006(3)(责任编辑李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