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医学杂志Inner Mongolia Med J 2010年第42卷第7期 839 不论时间长短均需剪除,避免眼内炎或交感性眼炎 的发生。 角膜裂伤合并单纯晶体损伤者,应先缝合角膜 [参考文献] 【1]李绍珍.眼科手术学[M].第2版.jE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826—843. 后,重新切口行白内障及人工晶体的手术 ]。儿童 或特殊情况下,不宜行一期人工晶体植入,可考虑二 期联合手术。 眼球摘除更应谨慎,已经证实预防性眼球摘除 不能防止交感性眼炎的发生,故应慎行 】。本文 2例伤势严重及延误时机,视力恢复无望者,在患者 同意后给予摘除眼球。 [2]庞秀琴,王文伟.同仁眼外伤手术治疗学[M].北京:北京科技 出版社,2006:19. [3]张雪梅,杨君.眼球破裂伤6z例治疗体会[J].眼外伤职业眼病 杂志。2007,29(2):141—142. [4]王成启,宋明娟.眼球破裂伤28例临床分析[J].眼外伤职业眼 病杂志,2002,24(1):75. [5] 肖恒足,王道升,蔡明芳.眼球穿通伤260例分析[J].眼外伤职 业眼病杂志。2000,22(4):435.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有些 眼外伤即使伤势很严重,只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 疗。也有可能恢复视功能或保持眼球的外形,从而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收稿日期]2010一O5—25 [作者简介]魏锦文(1969一),男,满族,陕西省府谷县人。 副主任医师。 直立倾斜试验临床价值的探讨 刘雅楠,张螈源,王彦隆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内蒙古包头014030) [摘要]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及4O 例无晕厥病史健康对照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先进行基础倾斜试验,倾斜70。、持续30 min,阴性者再进行药 物激发试验,分别为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和硝酸甘油倾斜试验。结果:68例章厥患者中。倾斜试验总阳性 者46例(阳性率67.6%),40例对照组中阳性者5例(阳性率12.5%),晕厥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1);晕厥组药物激发试验中,硝酸甘油组阳性率高于异丙肾上腺素组(78.6%与 44.8%,P<0.01)。结论:直立倾斜试验是常规诊断不明原因晕厥的有效方法;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有较 高的阳性率,操作方便,不良反应少。 一 [关键词]晕厥;血管迷走性;基础倾斜试验;药物激发试验 [中图分类号]R54O.49[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lOO4一o951(2010)07—0839,02 不明原因的晕厥是I隘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综合 征,晕厥是脑供血骤然减少或停止而出现的短暂意 识丧失,常伴有体张力丧失而不能维持一定的体位。 心脏供血暂停、3 S以上,可发生近乎晕厥,5 S以上可 发生晕厥,超过10 S则发生抽搐(阿一:斯综合 征) J。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s)是 指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导致内脏和肌 肉扩张及心动过缓。近年来,随着直立倾斜试验 (Head up tih table test,HUT)的逐步开展,为血管 迷走性晕厥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和 药物疗效评估手段L2叫J。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 我院68例原因不明晕厥患者,男15例,女53 例;年龄15~61岁,平均38岁。对照组为无晕厥病 史的健康实习医生4O例,男10例,女30例;年龄 18~25岁,平均23岁。 1.2入选标准 病史中有晕厥发作1~5次,无高血压病、器质 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已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其具 有安全无刨、定性准确、重复性好等特点,是诊断不 性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心律正常,常规心电图、超 声心动图、胸片检查均正常,未用任何影响心血管药 及血管活性药物,除外脑源性晕厥。 1.3 方 法 明原因晕厥最有价值的方法。就我院68例不明。原 因晕厥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加药物激发试验,分 析其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检查前要求:停用影响自主神经功能药物、心血 管活性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检查时间统一在上午 9~12时。禁食4 h,室内安静。使用倾斜试验台, 840 内蒙古医学杂志Inner Mongolia Med J 2010年第42卷第7期 以压力监测仪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实验分为3个 阶段进行。试验中每5 min测量并记录心率、血压 值。①第1阶段:受试者平卧于实验台,测量基础心 率、血压及心电图。②第2阶段:68例晕厥患者共 分为两组,各34例,首先行基础倾斜试验(Basic tilt table test,B r]r)。受试者站立于倾斜试验台,倾斜 者,可以做直立倾斜试验明确是否为血管迷走性晕 厥。一般认为下列情况可考虑做直立倾斜试验:① 反复发作晕厥或虽发作一次,但属高危患者(如并发 严重外伤),无器质性心脏病,也未发现其他引起晕 厥的原因;②晕厥的原因已确定,直立倾斜试验的结 果可能影响治疗方式;③与运动有关的晕厥[引。 70。,持续30 min,过程中直至出现阳性反应。若为 阴性则进行第3阶段试验。③第3阶段为药物激发 试验。分为两组:一组为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 (Isoproterenol tilt table test,ITTT),异丙肾上腺素 静脉滴注1~2/ ̄g/min,起效后倾斜7o。,直至阳性, 10 min若仍未诱发,增加至3~5 gg/min,起效后倾 斜7o。、10 min。另一组为硝酸甘油倾斜试验(Nitro. glycerin tilt table test,N1vrT),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0.2 mg,倾斜7O。、30 min。 1.4结果判定标准 阳性反应按1998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表的 阳性标准判定,在直立倾斜试验中,患者出现短暂的 晕厥(短暂的意识丧失,不能维持自主体位)或接近 晕厥(面色苍白、胸闷、头晕伴视觉下降、恶心、大汗、 站立不稳),伴心率减慢(心室率低于5O次/min、窦 性停搏代替交界性逸搏心率、Ⅱ度以上的房室传导 阻滞),或者伴血压下降收缩压≤80 mmHg和(或) 舒张压≤50 mmI-Ig或平均动脉压下降≥25%【5 J。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 0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 2结果 晕厥组68例患者,46例发生晕厥,基础倾斜试 验11例发生晕厥,总阳性率67.6%,其中心脏抑制 型5例(占7.4%),血管抑制型28例(占41.2%), 混合型13例(占19.4%)。对照组4o例,药物激发 试验5例发生晕厥。其中IT1vr 2例,NTTT 3例,基 础倾斜试验未发生晕厥。晕厥组中,ITTT组6例 心悸,偶发室性早搏;NTTT组2例头痛。对照组 中。IT1vr组2例偶发室性早搏,均能耐受。 ITTT组共34例,基础倾斜试验阳性反应5 例.阳性率14.7%(5/34),阴性人数29例,异丙肾 上腺素静点诱发阳性反应13例,阳性率44.8% (13/29)。 舯组共34例,基础倾斜试验阳性反应6例, 阳性率17.6%(6/34),阴性人数28例,舌下含服硝酸 甘油诱发阳性反应22例,阳性率78.6%(22/28)。 N1]『r组阳性率高于I]rrr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 6%与44.8%, :6.854,P<0.O1)。见附表。 3讨论 对于原因不明的晕厥,排除心、脑器质性病变 附表两组药物激发试验结果( ,%) 关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 了,目前比较公认的解释为,血管迷走性晕厥敏感人 群在某种姿势特别是立位时,左室血容量急速减少, 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脏收缩过度加强, 刺激左心室后下壁的机械感受器的C纤维传递冲 动到脑干迷走中枢,使迷走神经活性加强,反射性抑 制交感神经,导致血压下降和(或)心率减慢,重者意 识丧失,晕厥发作。基于上述原理。使用硝酸甘油诱 发,可提高倾斜试验的阳性率。上述试验表明,硝酸 甘油与异丙肾上腺素相比有较高的阳性率,其方便, 易操作,不良反应少,是常规诊断不明原因晕厥的有 效方法,尤其对高血压、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及 老年患者更为适用。但最近也有文章对倾斜试验价 值提出挑战,认为对病史明确、症状明显、发作频繁 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诊断意义不大[71,需要更多 的研究进一步评价烦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及其 他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及指导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大一,马长生,主编.心脏病学实践2005[M].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5:322—328. [2]杨兰,胡大一,汪丽慧,等.倾斜试验加异丙肾上腺素静滴用于 血管迷走神经晕厥的诊断[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1993, 1:18. [3] Sheldon R。Killam S.Methodology of isoproterenol tilt table test in patients with syncope[J].J Am Coil Cardiol,1992,19:773, [4]李宜富,胡大一,杨明,等.倾斜试验诊断不明原因晕厥的方法 学评价【J].中华心血管病学杂志,1994,z2:181. [5]任自文,吴宁,陈孟扬,等.倾斜试验用于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 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5):423—426. [6]胡大一,马长生,主编.心脏病学实践2006[M].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6:559—567. [7] Kulakowski P,Piotrowska D,Konofolska A,et a1.Tilt testing:is it necessary in all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vaso—vagal syncope[J J. Pacing Chn Electrophysiol,2005,28:968—974. [收稿日期]2010—06一O1 【作者简介】刘雅楠(1978一),女,内蒙古包头市人。医学 学士,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