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地矿 L0 CA RB0N 0RLD 2015/2 建筑基坑降排水措施探讨 李明惠(贵州地矿工程勘察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00) 【摘 要】基坑能否安全顺利施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坑降水是否成功。据统计60%的基坑工程事故直接或间接与地下水有关。基坑降水失 败引发工程事故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地勘不详细、建设场地内水环境复杂、施工方案不合理等其他不可预见因素引起 的,另一方面是对原状土体在开挖过程中水土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水土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及透彻,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方法不够完善。本文中工程采用井点降水及有组织引流排水对该基坑进行降水,并实时监测支护结构水平、竖向位移及周边建筑物沉降。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坑沉降:地下水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066(2015)06—0106—02 引言 如何根据工程施工需要设置井点、如何确保深基坑土方 大、地下水赋存于强风化砂岩层与卵石层界面处、地下水较丰 开挖、如何确保居民生活及饮用水、如何确保居民房屋的稳定 性,这些问题都对基坑降排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本项目 居民生活不受施工影响 富的特点,选用机械管井井点降水、有组织引流排水及基坑内 明沟排水方案。另外,基坑顶部设置截水沟,坡面以上区域雨 水经截水沟疏排,堑顶土体夯实,必要时设灰土封闭层,防止 采用轻型并点降排水,确保基坑施工顺利进行:又能确保周边 地表水渗入基坑土体而影响稳定性。2.1井点降水 降水井沿主楼基坑周边布置.共计15个井点,井点间距 l工程概况 某基坑设计开挖深度为15.8m.总支护长度约为297m 场 地不规整,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基坑北侧紧邻道路,基坑上17 距离道路边缘约2m(即为人行道).人行道以下2—3.5m处埋 不大于20m.降水井的布置可在地下水补给方向适当加密.排 泄方向适当减少。降水深度在基坑地面以下5m.降水井平均 深度为18.6m。井内的水采用潜水泵向外抽排。排水总管根据 井点的走向进行变径布设,排水先进入沉淀池进行三级沉淀 有大量市政管道、管线;基坑东侧为原有5m宽进出入小区道 路.且距离基坑上口约6m处为9层框架结构住宅楼.该住宅 楼无地下室.基础型式为桩基础:基坑南侧GH支护段距离基 坑上口约4.5m处为9层框架结构住宅楼.该住宅楼无地下 处理,然后排入市政管网。根据S市地区经验参数:卵石层的 渗透系数K=40m/d。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采用大井 简化法计算基坑涌水量。 (1)等效半径ro 室.基础型式为桩基础:基坑西侧CD支护段距离基坑上口约 5m处为3层砖混结构办公楼.基础型式为条形基础。AB支护 r0=、/A 式中:A为降水井群连线所围的面积(m )。 (2)影响半径R R=2s X/kH (1) 段紧邻8层框架结构住宅楼.该住宅楼无地下室,基础型式为 筏板基础.支护结构紧贴筏板边缘.筏板埋深4m 2降水措施 降水方案的选择是决定降水工程能否既快又省又能保证 一(2) 式中:Sw-井水位降深(m);k-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d);H一 潜水含水层厚度(m)。 次性成功的主要环节。根据S地区降水成功的经验和该场 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并针对本工程水位降低深度较 (3)基坑涌水量O 表l0交会法位移观测成果表 次数 坐标 A B C E F G H 沉降观测,但考虑到其它外力影响同时应进行水平位移观测。 (4)通过对极坐标法和前方交会法在变形观测中的应用 实践,可得出:板坐标法误差影响因素较多,造成观测精度较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表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X 士0 ±0 ±O ±0 ±O ±0 ±0 ±O ±0 ±0 ±0 ±0 ±0 ±0 1 Y 士0 ±O ±O ±0 ±O ±0 ±0 ±O ±0 ±O ±O ±O ±0 ±0 X 0 0 0 O 低。但该法简便、易用、效率相对较高.适用于精度要求相对宽 松,一站测点数较多的建(构)筑物变形观测。前方交会法受误 差影响因素较少,适用于精度要求较高、人员难以到达或不利 于布点的建(构)筑物变形观测,因此对于大坝等水工建筑物, 宜采用交会法进行水平位移观测 O O O O 0 O O 0 O O 0 O O 0 0 O 0 0 0 0 O 0 0 O 0 0 0 0 0 O 0 0 0 O 0 0 0 0 O O O O O 0 O 0 0 0 0 O O O 2 Y X 3 Y X 4 O O O 0 O 0 O 0 O O 0 0 0 0 O O 0 0 0 0 0 0 O O O 0 0 0 0 0 O 0 0 0 O 0 O 0 O 0 0 0 O O O 0 0 0 0 0 O O O O 参考文献 [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S]. [2]赵长安.测量基础[M].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1. Y 5 X O Y O (2)变形观测点宜沿坝顶轴线的平行线布设,点位应设置 [3]罗聚盛,杨晓明.地形测量el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1 [4]季斌德,邵自修.工程测量[M].北京:测绘出版社,1986. 在能反映坝体变形特征的部位:观测周期一般每月l一2次即 可,但遇对大坝变形影响较大的季节、天气和地质灾害等,必 须提高观测频率.加强观测精度。 (3)干堆库拦渣坝、拦污坝等水工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主要是 收稿日期:2015—2—14 作者简介:胡春林(1976一),男,彝族,云南宁洱人,测量工程 师,本科,主要从事矿山测量工作。 L0 CARB0~ 0R£D 2015/2 1.366k(2H~ )s in(1+R/ro) r 能源・地矿i !’(遵赫 电娩}f韶) 北 n一— (4)单井出水量q q:120 ̄r l 、/ (5)降水井数量n n=1.1 q (4) 式中:k一过滤器半径(ITI);1-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in)。 (5) 2.2有组织引流排水 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现基坑西南侧(DE支护段)强风化砂 岩层与卵石层界面处存在地下水.且地下水较丰富,井点降水 ・蓝坑ji|瓣麟&穆啦譬辩点 ‘嚣饥期救蛀筑糟抛拜塘铡点 .T 不能满足该界面处降水要求.强风化砂岩遇水、暴露在空气中 图1基坑监测点位布置平面图 易风化.极易引起基坑的滑塌。因此,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对该 界面处地下水进行排导,有组织引导疏排的方法可有效解决 此问题 有组织引流排水施工工艺为:①制作滤水管:选取直 径为50mm的塑料管.长2.0m,在塑料管一端1.0m范围内环 向钻孔。孔径5mm.间距20ram,沿管长梅花状分布,内填滤水 材料,填塞密实。②钻孔:在桩间强风化砂岩层与卵石层界面 处问隔2.0m钻水平孔,孔径50mm,孔深1.0m。⑧安放滤水 管:将制作好的滤水管放置于水平孔中,并固定。④挂网、喷 l{#芊* 护:桩问参照土钉墙做法进行挂网喷护。⑤安装地下水收集 管:选用直径为100mm PVC管,在其上钻孔与滤水管相连,并 悬挂于槽钢梁上.使其形成排水坡度,将所收集的地下水有组 织的排入集水井或其他地下水收集系统。⑥地下水抽排:用潜 水泵先将所收集地下水排入现场沉淀池.经沉淀后排入相应 市政管道 3排水系统 ①坡顶支护结构外侧设置截水沟。②坡顶4m范围内进行 硬化处理.坡顶8m范围内不得有大量积水。⑧坡面泄水管采 用准200 PVC管.泄水管长度在舍水层不得小于1.0m,其余 土层长度不得小于0.5m.泄水管横向间距在含水层布置1.2m (小于1.5m),其余2.0m(不得大于2.5m),含水层底部设置一 排泄水管。④基坑坡脚设置明沟+集水井排水系统,排水沟间 距20m.宽400mm,深400mm,坡度2%。集水坑间距25m,宽 600mm.深800mm。⑤边坡开挖完毕和混凝土终凝前遇下雨天 目 ; 气时,坡面采用薄膜覆盖防止雨水冲刷。 舟 ^_宾 4监测数据分析 本基坑周围环境复杂。基坑支护结构体系是否安全可靠 直接关系到基坑及周边建筑物、道路、管线的正常安全使用, 一旦发生基坑坍塌事故。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对基坑进行全 过程监测.及时了解支护结构体系及周围环境的动态变化,用 监测所得的数据信息来指导施工,确保基坑工程安全、顺利的 完成。根据规范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用仪器对基坑顶 支护结构水平、竖向位移及周围建(构)筑物变形监测等,对支 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同步进行巡视检查。 并参照监测数据,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预警,可大大降低事 故的发生率。选取基坑北侧道路道牙边电线杆基座处一点及 基坑南侧30m外居民楼前地面一点埋设高程基准点。基坑顸 支护结构上共布置21个水平、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12个周 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监测点位布置详见图1。 考虑到DE支护段地层复杂,强风化砂岩层较厚,且在强 风化砂岩层与卵石层界面处存在地下水,因此,在施工及降水 过程中加强支护结构位移、周边建筑物监测。监测结果显示, 基坑开挖至设计深度时.DE段支护结构水平位移为4ram。竖 向位移为13mm.建筑物沉降量最大为6.1mm。见图2~4。均满 足规范要求 ;;;i i ;;;; {i{i ;;; i!{ s l厂—鼍 : \、‘\.、一  ̄[- I o 磊 京磊蠢蠢螽蠢磊意 嚣螽磊蠢 时蜘 一2} .. 图2 DE段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曲线 图3 DE段支护结构竖向位移曲线 耐阿 图4 DE段周边建筑物沉降曲线 从监测曲线图中可以看出,2013年5月份(基坑开挖至强 风化砂岩层与卵石层界面处)开始,支护结构水平、竖向位移 以及周边建筑物沉降量均增大,至2013年9月份趋于稳定。 说明界面处地下水的排导对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水土压力有 较大影响,同时也证明有组织引流排水可有效解决土层界面 处地下水的排导问题.并能较好地防止桩间土体的流失 监测结果表明.采用该降水方案能较好的满足基坑支护 结构位移及周边建筑物沉降量的控制要求 5结束语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伴随着深 基坑开挖降水引起的问题也日趋突显.因为如何作好施工降 水成为建设者们关注的问题。通过该工程实例的分析,对S地 区类似基坑工程的施工提供宝贵经验及参考 参考文献 f11王洋,汤连生,杜赢中.地下水渗流对基坑支护结构上水土压力的 影响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2(2):107~11O. [2】臧亚君,蒋克锋.地下水的分布对沉降计算的影响[J].西安建筑科技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8(1):144—148. 『31邓鹏,冯晓腊,唐彦,等.深基坑降水设计及降水对周边环境影响 的分析l J1.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19(3):116~120. 作者简介旦. .2o15—2—15 师,本科,主要从事工作和研究方向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 :李明惠(1969一),女,汉族,贵州息烽人,高级工程 妻 呈 U 帛 程地质。 g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