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
1.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热水的作用是 。
(2)乙实验中向烧杯中加入一粒相同大小的品红,发现整杯水变红的时间热水比冷水短。这是因为 ,该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 。 (3)丙实验操作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
2.据媒体报道某家长带小孩在下水道井盖小孔上点燃鞭炮后,投入下水道内,发生爆炸。同学们对此很
好奇并要探究某下水道的气体的成分:(提示:氢氧化钠溶液能充分吸收二氧化碳) (1)(猜想)
Ⅰ含有可燃性气体CO; Ⅰ含有可燃性气体CH4;
Ⅰ含有可燃性气体 和 ; (2)(收集气体)
用大的可乐塑料瓶装满水,打开瓶盖用绳子吊入下水道中,用铁钩将矿泉水瓶倒转,使水倒出,将瓶提到井口迅速盖好瓶盖备用,该方法是 法收集气体。 (3)(进行实验) 步实验操作 骤 导出瓶中气体,通过装有氢氧化钠① 略 溶液的洗气瓶 略 气体 目的是除去 目的是除去二氧化碳等酸性实验现象 结论 ② 再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将步骤(2)的气体导出点燃 ③
证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氢①烧杯内壁有 ①元素 ①用干燥且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②烧杯内壁变浑
②用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浊 在火焰上方 (4)(作出判断)
②证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 元素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学认为猜想Ⅰ正确,而乙同学认为甲的判断不严谨。因为猜想 也有相同的现象。如需进一步确认还应检验 的存在。利用其化学性质检验的方法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拓展)若需要工人进入下水道清理淤泥,打开下水道井盖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有同学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定量探究,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多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
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证明气体X成分中一定没有 ,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则气体X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气体X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可能只有甲烷 B.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C.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 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E.可能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
3.实验室现有稀盐酸、氯酸钾、二氧化锰及下列相关的实验装置,请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若再补充一种药品 (填名称)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2)仪器a的名称是 。
(3)同学们成功地做了如F图所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能得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 。
(4)请写出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5)选择AE装置组合在一起可制取氧气,用该种方法能收集到氧气是由于试管内温度升高且 ,使试管内压强 ,大于外界压强,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逸出进入集气瓶内。收集完氧气后,停止加热时,先要把 ,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4.对比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实验均利用到对比思维。
(1)实验用于探究铁生锈是否与 有关。
(2)实验二中,通过对比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可得出物质燃烧与 有关。 (3)实验三中,甲乙两瓶内装有等体积的CO2,甲瓶加入少量水,乙瓶加入等体积的NaOH溶液。乙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若只通过乙瓶产生的现象, (填“能”或“不能”)得出CO2能与NaOH反应。
5.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为 ,应选择的制取并收集的装置为 。(填字母)
(3)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粉末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导管 (填①或②)处通入F装置。
(4)若用C来收集氧气,收集完毕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①盖上玻璃片②正放在实验台上③取出集气瓶
6.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弹簧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过量,目的是 。 (2)步骤③中打开弹簧夹后观察到的现象
是 ,由此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的体积的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小明同学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丽同学认为不可以,其原因是 。
7.下图是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2%的NaCl溶液的过程示意图。
(1)指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该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请指出图中一处明显的不符合题意: 。 (3)若按照上述图示操作(假定再无其他不符合题意),则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 1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若用以上配得的12%的NaCl溶液配制6%的NaCl溶液,实验步骤是 → →混匀,混匀时用到的仪器是 。
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单质,杂质不与水反应)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
反应,能产生一种俗称为水煤气的气体燃料(其中不含甲烷),为探究水煤气的成分,该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新鲜的鸡血遇一氧化碳由暗红变为樱桃红色。
(1)【提出猜想】小组成员对水煤气的其它成分提出以下四种猜想:
猜想1:H2、CO2; 猜想2:CO、CO2; 猜想3:H2; 猜想4: 。
请你说明猜想2不能成立的理由 。 (2)【实验探究】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实验现象】
图2中通入水煤气后,能说明水煤气中不含CO2,含有CO的现象是 。
(3)【继续实验】在B处点燃气体,然后用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A处生石灰的作用是 ,气体通过A后再在B处点燃时,观察到所罩烧杯的内壁 ,由此证明水煤气中含有H2,猜想 成立。
由探究结果可知,焦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9.为了达到收旧、利废、节能减排的目的,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
料MgSO4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1)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2)操作①中被磁铁吸引的金属A是 ;金属B是 。
(3)操作a的名称是 ;在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 。
(4)写出步骤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没有稀硫酸,还可以加入适量的 溶液。
10.某学习小组从课外资料上了解到:当H2还原CuO时可能会有砖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粉末生成,现
设计实验探究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固体产物成分。 【资料信息】
①Cu2O可与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SO4+Cu+H2O; ②Cu2O受热时可被H2还原为Cu; ③浓硫酸和碱石灰具有吸水性; ④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变蓝;
⑤锌与浓硫酸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还原实验】
连接上图实验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在A装置中加入稀硫酸,点燃C处酒精灯加热,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无水硫酸铜变蓝,当黑色固体完全变红后,移去酒精灯,待C装置固体冷却后,停止通入氢气。
(1)加热前,需 ,防止爆炸。 (2)碱石灰的作用是 。 (3)【成分猜想】
猜想一:固体产物全是Cu; 猜想二:固体产物 。 猜想三:固体产物中既有Cu也有Cu2O。 (4)【探究实验】 探究过程
现象 结论
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 另取ag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在氢气流中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称得固体质量为 猜想一不成立 砖红色固体变为红色 猜想 成立 8ag 9根据探究结果,写出H2还原Cu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5)【实验反思】
在制取氢气时,该学习小组成员不小心把浓硫酸当成稀硫酸使用,导致实验进行到后阶段才能观察到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为红色,请解释原
因 ,写出锌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1.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烧碱(NaOH)、氯气(Cl2)和氢气,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一系
列化工产品,称为氯碱工业,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验证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
(查阅资料)(1)氯气在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2)氯气能与碱溶液发生反应,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实验验证)按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观察到X、Y电极周围均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用小试管在a端收集气体,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发出轻微的爆鸣声。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b端,试纸变蓝。
(实验分析)
(1)a端收集到的气体是 。
(2)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3)b端后连接乙装置,乙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4)(拓展延伸)上述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中,电解产物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为避免产物混合发生反应,工业上常用离子交换膜法进行生产制备,将得到的溶液蒸发结晶获得烧碱。 探究二:工业上生产的烧碱中含有哪些杂质? (猜想假设)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2CO3 猜想三:NaCl和Na2CO3
工业上生产的烧碱中可能含有Na2CO3,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 。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取少量烧碱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 (5)(反思评价)
①小乐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中可用稀盐酸代替稀硝酸,小娟不同意,小娟的理由是 ,
②除去烧碱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可选用的药品是 (填标号)。 A、CuCl2溶液 B、Ba(NO3)2溶液 C、Ba(OH)2溶液 D、KOH溶液
12.今天是化学实验室开放日,小明带着-包脱氧剂和一包食品干燥剂走进实验室,和小组同学一起开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三 正确 了令人兴奋地探究之旅 (忽略实验过程中空气的影响)。 (查阅资料)脱氧剂成分是铁粉、碳粉、碳酸钠、氯化钠; 食品干燥剂的成分是生石灰。 (1)探究活动一:脱氧剂脱氧原理 (进行实验)
①取适量脱氧剂于大试管中,加足量的水振荡,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滤液A和滤渣甲;
②向滤渣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得到黄色溶液,溶液底部有黑色不溶物。 (得出结论)脱氧剂脱氧的原理是铁粉与 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铁锈。 探究活动二:探究食品干燥剂是否变质 (2)(进行实验)
①取一包干燥剂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后,用手触摸烧杯外壁,发烫,过滤,得到滤液B和滤渣乙;
②向滤渣乙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可观察到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据此判断滤渣乙中有CaCO3。
(得出结论)该干燥剂 (选填“完全”或“部分”或“没有”)变质。 (3)探究活动三:探究溶液混合后溶质的成分
小组同学将上述实验中的滤液A和滤液B倒入废液缸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得到滤液C,他们对C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 精想二: NaCl、NaOH、Na2CO3 猜想三:NaCl、NaOH、Ca(OH)2
(4)(进行实验)小明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方案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②继续向步骤①所得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三正确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 不正确 (5)(反思评价)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根据步骤(2)的现象不足以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
是 。
小明经过认真思考后,对步骤(2)进行了修改,并做了下面的实验,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记录如下。请你完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结论 猜想三正确 13.初步学会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是初中生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的要求。
(1)某学习小组将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相关知识归纳如下。
气制取方法(或原理) 体 方法1:加热 均可选择A装置(可根方法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据需要添加棉花) 合物 方法3:利用过氧化氢溶液 均可选择 装置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O2 均可选择 装置(填代号) CO2 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为 (填代号)(2)该小组同学将制取的O2和CO2(各一瓶)混淆了,设计如下方案进行区分。 实验方案 方案1: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则该瓶气体若带火星的木条 是O2 则该瓶气体是CO2 方案2: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滴入少量的 若溶液变浑浊 溶液,振荡 方案3: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倒入少量的水,振荡后再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 若紫色石蕊溶液变 则该瓶气体色 …… 是CO2 …… (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过程主要包括:a.选择制取装置;b.验证所得气体;c.明确反应原理。你认为这3个过程的合理顺序应为 (填代号)
14.
(1)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是氮肥工业的重要原料。 (2)实验室常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制取少量氨气,产生氨气的原因有: ①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生成氨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②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使氨气在水中的 ,有利于氨气逸出。
(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溶液的棉花,做了图1所示实验,发现在玻璃管内形成了白色烟环(成分为氯化铵)且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
①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的原因是 ;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为了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图2所示实验。
(实验步骤)从玻璃管顶部将蘸有浓盐酸的棉花投入底部(过程中棉花不接触管壁),pH试纸迅速变为红色;再将蘸有浓氨水的棉花固定在玻璃管顶部,用摄像机记录实验现象。 (查阅资料)图3所示是本实验所用的pH试纸的显色范围。
(现象分析)图4所示是摄像机记录下来的pH试纸每15s的显色情况。
420s时,pH试纸全部变为绿色,白烟大部分沉降至量筒底部。图4中,75s时pH试纸从上至下的颜色依次为绿色、 和 。
(5)(拓展探究)上述实验中,若上下棉花颠倒,即玻璃管底部是蘸有浓氨水的棉花,顶部是蘸有浓盐酸的棉花,则pH试纸几乎直接变为绿色,玻璃管内迅速充满白烟。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
(6)氯化铵是一种常见的氮肥。某氯化铵化肥的含氮量经测定是25.2%,已知杂质不含氮元素,则此化肥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5.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 ,②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A和 (填字母)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试管中棉花团的作用是 。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装置C相对B的优点是 。
(4)已知CaCl2的水溶液呈中性。用图1装置探究制取CO2的实验。实验开始时,向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图2表示实验过程中装置G和Ⅰ中的溶液pH变化曲线。
①装置H的作用为 。
②t1时,锥形瓶中石灰石有剩余,无气泡产生。请判断t2时,锥形瓶中 (填“有”或“无”)盐酸剩余。
③t1后,显示器B中曲线几乎无变化,其原因是 。
16.在《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课上,某同学向盛有约2mL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没有观察到现象。请教老师后,他发现自己在滴加稀硫酸前忘了加入酸碱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反应情况,于是他对试管中溶液的中和程度进行探究。 (1)(探究目的)探究试管中溶液的中和程度。
(实验原理)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做出猜想)猜想l:氢氧化钠未完全反应,溶液呈碱性。 猜想2: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猜想3: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硫酸过量,溶液呈酸性。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溶液变 溶液呈碱性 另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溶液呈酸性或中溶液不变色 性 (3)(分析思考)若溶液呈碱性,向试管里的溶液中逐滴加入FeCl3溶液,将产生红褐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滴入酚酞后溶液不变色,为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该同学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用pH试纸测其酸碱度,若pH 7(选填“>”“<”或“=”),则溶液呈酸性 1 方案2 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
(1)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一种试剂,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变质原因 。 (2)探究一:确定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样品全溶解后,滴加足量的 氢氧化钠固 (填一种溶液名称) 体已变质 (3)探究二:确定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的程度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样品全溶解后, 氢氧化钠固体部
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 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 分变质 实验方案中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目的是
18.小松和小北两位同学以“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实验,请
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实验装置】小松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的药品如图A所示,小北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的药品如图B所示。
(1)【实验与探究】小松实验中锥形瓶底部铺有细沙,其作用
是 。小组同学装备好仪器,放置好药品进行称量,天平平衡。点然红磷,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暗红色固体燃烧,发光放热,产生 ,化学方程式是 ,气球先膨胀后变瘪,待反应结束、装置冷却后,将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天平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
(2)【交流评价】同学们从微观的角度作出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 ,结论: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小北同学的实验反应停止再把烧杯放在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小北认为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反思与交流】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可知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从反应的生成物和使用装置角度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隔绝氧气和提供热量
(2)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温度 (3)试管破裂,手受伤
2.【答案】(1)CH4;CO
(2)排水法
(3)水蒸气;水雾;碳 (4)Ⅰ;CO;CO+CuO
CO2+Cu
(5)通风;CO2;0.2g;0.6g;BE
3.【答案】(1)大理石或石灰石
(2)试管
(3)燃着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4)2KClO3MnO22KCl3O2
(5)气体增多;增大;导管移出水面
4.【答案】(1)水
(2)氧气
(3)2NaOH+CO2=Na2CO3+H2O;不能
5.【答案】(1)集气瓶
(2)CaCO32HClCaCl2CO2H2O;BD (3)A;② (4)①③②
6.【答案】(1)将装置内氧气耗尽
(2)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1/5;4P+5O2点燃2P2O5
(3)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化学反应前后,压强的变化不大,无法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7.【答案】(1)烧杯;加快氯化钠溶解速率
(2)瓶塞未倒放(称量时氯化钠和砝码位置放反) (3)小于
(4)计算;量取;烧杯、玻璃棒
8.【答案】(1)H2、CO;生成物中不含氢元素
(2)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新鲜的鸡血由暗红变为樱桃红色 (3)吸收气体中的水分;出现水雾;4;C+H2OH2+CO
9.【答案】(1)镁、铁、铜
高温(2)铁;铜 (3)过滤;引流
(4)Mg+H2SO4=MgSO4+H2↑;硫酸铜
10.【答案】(1)先通一会儿氢气,要把玻璃管内空气排净
(2)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干燥管1 (3)全是Cu2O
(4)溶液变成蓝色;二;𝐻2+𝐶𝑢𝑂_𝐶𝑢+𝐻2𝑂
(5)开始时是浓硫酸产生二氧化硫,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变稀了,锌与稀硫酸反应才产生氢气;Zn+2H2SO4(浓)=ZnSO4+SO2↑+2H2O
11.【答案】(1)氢气
𝛥
_
(2)2NaCl+2H2O (3)吸收氯气
通电 2NaOH+H2↑+Cl2↑
(4)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 (5)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影响对氯化钠的检验;C
12.【答案】(1)空气中的氧气和水
(2)部分 (3)NaCl、NaOH (4)二
(5)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也能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说明一定含氢氧化钙;另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13.【答案】(1)高锰酸钾固体(或KMnO4);C;B;CaCO3+2HCl=CaCl2+H2O+CO2
(2)复燃;氢氧化钙(或Ca(OH)2);红 (3)c→a→b(或cab)
14.【答案】(1)小
(2)NH3•H2O
𝛥
__
H2O+NH3↑;溶解度减小
(3)相同条件下,氨分子比氯化氢分子运动的快;NH3+HCl═NH4Cl (4)黄色;红色
(5)氯化氢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两种气体更快反应 (6)96.3%
15.【答案】(1)酒精灯;长颈漏斗
2𝐾𝑀𝑛𝑂4𝛥𝐾2𝑀𝑛𝑂4+𝑀𝑛𝑂2+𝑂2↑(2)D或E;;防止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_
_
(3)CaCO3+2HCl=CaCl2+H2O+CO2↑;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除去氯化氢气体,防止影响装置Ⅰ中pH测定;有;二氧化碳的溶解已经达到饱和
16.【答案】(1)2NaOH+H2SO4=Na2SO4+2H2O
(2)红色
(3)3NaOH+FeCl3=Fe(OH)3↓+3NaCl (4)<;Zn+H2SO4=ZnSO4+H2↑
17.【答案】(1)2NaOH+CO2═Na2CO3+H2O
(2)盐酸(合理即可);产生气泡
(3)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红;除去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的碳酸钠
点燃 18.【答案】2𝑃2𝑂5 (1)防止溅落的熔融物使集气瓶炸裂;白烟;4𝑃+5𝑂2_
_(2)数目、质量,种类不变
(3)在有气体才加和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在密闭容器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