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经典文言文专项专题训练(经典版)带答案解
析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1.阅读《伯牙鼓琴》,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
巍巍乎若太山:________ ..
汤汤乎若流水:________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_______。
(3)这个故事是个美好的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________”这个成语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根据文言文,并完成练习。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________,问________。
一儿曰:“________,而________。”
一儿以________,而________。
一儿曰:“________,及日中________,此不为________?”
一儿曰:“________,及其日中________,此不为________?”
孔子不能________。两小儿笑曰:“________?”
(1)根据原文填空。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________,问________。
一儿曰:“________,而________。”
一儿以________,而________。
一儿曰:“________,及日中________,此不为________?”
一儿曰:“________,及其日中________,此不为________?”
孔子不能________。两小儿笑曰:“________?”
(2)两个小孩各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太阳离人的远近的?
(3)从两小儿的辩论中可以看出什么?
(4)“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5)你感觉下列哪幅图中的太阳大一些?请动手量一量,看哪一幅大,并说说这是怎么回事。感觉第一幅大一点,实际一样大。因为这可能是眼睛受到了外界的影响,造成了视觉上的差异。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
宋①有富人,天雨②墙坏。其子曰:“不筑③固,必将有盗④。”其邻人之父⑤亦云⑥。暮⑦而果大亡⑧其财,其家⑨甚⑩智其子⑩ , 而疑邻人之父。
(节选自《韩非子·说难》)
【注】①宋:宋国。②雨(yù):下雨,名词作动词。③筑:修补。④盗:小偷。⑤父(fǔ):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这里译为“老人”,指邻居家的老人。⑥亦云:也这样说。亦,也。云,说。⑦暮:晚上。⑧亡:丢失。⑨家:指这家人。⑩甚:很,非常。⑩智其子: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句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他家的墙毁坏了。
B.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把墙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D.富人家的那个儿子十分聪明。
(2)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的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邻居家的老人多管闲事。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画开,(限断两处)
天 下 之 事 皆 然 过 则 非 惟 无 益 反 害 之 。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昔有愚人:________
②食之,甚美: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主人既闻,乃益盐。
②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4)这则短文有何寓意?
5.提高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度”字。
先自度其足________
吾忘持度________
宁信度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何不试之以足?
(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
而置之其坐________ 至之市________ 而忘操之________ 反归取之________ 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学写古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2)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3)志在春雨,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4)志在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7.课外阅读。
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③。太夫人④以⑤荻⑥画地,教以书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⑧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②孤:幼年丧父。③资:财务,钱财。④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⑤以:用……办法。⑥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⑦书:写。⑧闾(lǘ)里:街坊,乡里。
(1)结合语境和注释,理解下列下划线字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公四岁而孤 , 家贫无资。 孤:幼年丧父。 资:财务,钱财。
B.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以:用……办法。 以:原因。
C.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惟:只是。 务:致力,从事。
D.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 及:等到。 而:但是。
(2)根据下面的句子,写出相关成语。
①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②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3)“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自幼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邻里街坊都有藏书,慷慨借给他阅读。
D.他刻苦读书,心无旁骛。
8.课内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
A.所宝以百数(宝贝)
B.拊掌大笑(拍手)
C.今乃掉尾而斗(翘起尾巴)
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是错的)
(2)翻译下面的句子。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有( )和( )。
A.艺术也是源于生活的,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
B.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可以不符合实际
C.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D.知错就改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文中多次出现“度”。根据你的理解,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A.尺码,标准。B.刻度。C.量,计算。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_______
②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________
③曰:“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根据情境,想象人物的表情或动作,填入句中横线上。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他________,说:“宁信度,无自信也。”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0.文言文阅读。
王冕孝亲(节选)
安阳韩性①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②。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③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①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②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③被:披。
(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面的字。
闻:________遂:________亦:________
(2)这篇文言文叙述了王冕的一件什么事呢?请简要概括。________
(3)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做人要勤奋刻苦
B.做人要诚实守信
C.做人要孝敬长辈
D.做人要顾全大局
11.阅读《郑人买履》,完成下面练习。
郑①人有欲买履者②,先自度③其足,而置之其坐④,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⑤,乃曰:“吾忘持度⑥。”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郑:春秋时代的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市。②者:(怎么样)的人。③度(duó):量长短,动词。④坐:通假字,同“座”,座位。⑤履:鞋子。⑥度(dù):量好的尺码。
(1)为文言文中的“度”字选择解释正确的选项。
度:A.尺码;B程度,限度;C.计算,测量;D.气度。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________
②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底。”________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_
(2)下列对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宁信度,无自信也。
A.我宁可相信量好了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B.我宁可相信量好了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感觉。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A.办事情应该严谨谨慎,不能粗心马虎、丢三落四。
B.办事情应该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不能不顾客观规律,搞教条主义。
12.古文赏析。
管宁与华歆,俱为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见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①过门者,宁读如故,华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②,曰:“尔非吾友也。”
【注释】①轩冕:指车子。②宁割席分坐:后人以“管宁割席”“割席分坐”喻朋友断交。
(1)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词。
①窃见管神色________
②尔非吾友也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
(3)管宁为什么要和华歆断交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3.文言文阅读。
青文胜为民请命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仕为龙阳典史④。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再上,皆不报⑧。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邑人建祠祀之。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
[注释]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③典史:县令的属官。④洞庭:指洞庭湖。⑤逋赋:拖欠赋税。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此指宫门外。⑦疏:给皇帝的奏章。⑧不报:不答复。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⑾万历:明神宗年号。⑿有司:官吏。
(1)解释词语:
①仕________ ②濒________ ③具________
④悯________ ⑤邑________ ⑥祀________
(2)选择题:
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 )
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 )
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句子:
①岁罹水患________
②死者相踵________
③遂自经于鼓下________
(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
14.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滥竿充数①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说③之,廪食④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①选自《韩非子》。滥:虚妄不实。竽:古代一种竹制簧管乐器。滥竽,常用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②南郭:复姓。处士:指没做过官的读书人。③说(yuè):同“悦”,高兴。④廪(lǐn)食:这里是供给粮食的意思。
(1)联系上下文,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Ⅰ齐宣王使人吹竽________ ①用;②派;③让
Ⅱ请为王吹竽________ ①请求;②敬辞;③邀约
Ⅲ好一一听之________ ①喜好;②常常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
15.课外阅读。
小儿不畏虎
苏轼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②。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③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④卒去⑤。
噫,虎之食人,先被⑥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自若:神情不紧张。③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④寻:副词,随即,不久。⑤去:离开。⑥被:施加,给……加上。
(1)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2)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
B.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3)两个小孩分别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看问题的。
(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5)写出加下划线的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虎熟视久之。________
②虎亦寻卒去。________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②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7)文中的妇人和她的两个孩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到来有不同的反应?
(8)从文中找出一句与“浣衣于水”句式一致的语句:________。
(9)根据故事中的孩子的做法可以归纳出的词语是( )。(多选)
A.望而生畏
B.虎视眈眈
C.无知者无畏
D.初生之犊不怕虎
1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寇准雅量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1①初:当初。②入相:当了宰相。③僚属:下属的官。④及:到了.的时候。⑤罢还:免去官来。罢,被免官,停职。⑥严:这里作尊敬解。⑦大为具待:盛情款待。具,备办。待,接待。⑧《霍光传》:载于班固(汉书3)《霍光传》中有“然光不学亡术,监子大理”之语福光,西汉大臣,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异母之”,⑨莫谕:不明白。谕,了解,明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谓其僚属曰 谓:________
咏适自成都罢还 适:________
淮送之郊 之:________
咏徐曰 徐: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②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3)本文表现了寇准的什么品质?
17.小古文阅读:
夸父逐日
夸父①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⑤。未至,道渴而死。弃其仗,化为邓林⑥。
注释:①夸父:《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有一个“博父国”。前人考证,“博父”就是夸父,是一个善跑的巨人。②逐走:追赶赛跑。③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④河、渭:指黄河与渭水。⑤大泽:神话里的大湖,传说在山西雁门山北,纵横千里。⑥邓林:清代毕沅注释《山海经》说“邓林即桃林,邓桃音相近”。
(1)选文选自________,从文体上看属于________。
(2)翻译下列词语。
逐走:________;河渭:________
(3)翻译句子。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未至,道渴而死。
(4)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________。
(5)如何理解“弃其仗,化为邓林。”的结尾?
(6)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
18.小古文阅读:
《伯牙鼓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锺子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把原文补充完整。
(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_______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_______。
(3)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19.文言文阅读。
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酒肉一餐,.
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③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可办粗饭几日;纱绢.
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①费用:花费钱财。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③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由俭入奢易:________ .
②可办粗饭几日:________ .
(2)翻译。
①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②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3)在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还需要“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吗?说说你的看法。
20.文言文阅读。
邴原少孤①,数岁时,过书舍②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③学者,有亲也。一则愿④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⑤感伤,故泣耳。”师恻然⑥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注】①少孤:年少失去父亲。②书舍:书塾。③得:能够。④愿:羡慕。⑤中心:内心。⑥恻然:怜悯、同情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词。
数岁时:________
过书舍:________
有亲也:________
故泣耳: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②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从邴原身上学到些什么呢?
21.文言文阅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②株,折颈而死,因③释其耒④而守株,冀复⑤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①株:树桩,即露在地面的树根。②触:撞到。③因:于是。④ 耒lěi:古代指耕地用的农具。 ⑤复:又,再。)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兔走触株 ________
②释其耒而守株 ________
③冀复得兔 ________
④而身为宋国笑 ________
(2)找出文中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_______。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________
2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司马光
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选择朗读停顿正确的项是( )
A.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B.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C.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D.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足跌没水中”中的“没”的读音是( )
A.méi
B.mò
(3)“足跌没水中”的意思是( )
A.把脚伸进了水里。
B.脚上的鞋子掉进水里不见了。
C.站在水里,水没过了脚。
D.失足掉进缸中被水淹没了。
(4)当小孩子落水后,其他人的表现是“弃去”,司马光的表现是“________”(用原文填空)。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2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令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好书画”中“好”的读音是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杜处士最爱的是________,从文中的“________”的表现可以看出来。
(2)杜处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一个词评价,并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作为评价的依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杜处士:________ 依据:________
(3)结合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黄筌①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②。乃知观物不审③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④?君子是以务⑤学而好问也。
[注释]①黄筌:西蜀著名画家。②信然:确实如此。③审:细密。④况其大者乎:何况做大事的人呢?⑤务:致力。
①《书戴嵩画牛》和《书黄筌画雀》中的“书“的意思是________(相同 不同)的。
②黄筌画雀出现错误是因为“________”(用原文回答)
③“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中的“问,,告诉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________。
24.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B.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C.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D.伯牙/破琴绝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②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
(4)请写出两个形容伯牙琴技高超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_”,用“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6)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善听者可以说是善奏者的知音。
诗句:________
名言:________
25.读课文,完成练习。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解释下列加括号的词。
(好)书画:________
一日(曝)书画:________
处士笑而(然)之:________
古语(云):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 )。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
(3)翻译句子。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4)引用古文的作用是什么?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是什么?
2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句中划分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而/益精
B.其父名/在军书
C.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D.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27.文言文
《终不知车》方孝孺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辊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敞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注释】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辊(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一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意义。
①辐腐而轮败。________ ②以为车固若是。________
③效而为之者相属。________ ④越人以为绐己,不顾。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舟载以归而夸诸人。________
②及寇兵侵其境。________
(3)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________
28.文言文阅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日:“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下面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雨墙坏。雨:下雨 .
B.其邻人之父亦云。父:父亲 .
C.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 .
D.其家甚智其子。甚:很,十分 .
(2)朗读下面这句话,停顿正确的是( )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丽毁坏了墙
B.暮而果大亡其财。 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筑,必将有盗 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D.其家甚智其子。 翻译:他家的那个孩子十分聪明。
(4)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
29.文言文阅读(二)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杜处士是个________的人,对戴嵩的《牛》特别喜爱,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句话可以看出来。(用文中原词原句来回答)
(2)解释句子
①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的意思:________。
②“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的意思:________。
(3)牧童“拊掌大笑”是因为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牧童 ________的性格特点。
(4)画线句中“搐”的意思是________,“乃”的意思是________ 。这句话写出了牧童对斗牛的________。
(5)“处士笑而然之”的意思是________, 他的“笑”包含了________。可见杜处土是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6)“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
(7)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________;从牧童角度的收获:________。
30.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根据课文内容,选出每句中“之”字的含义。
之:A.弈秋的教导 B.天鹅 C.他,这里指前一个人 D.的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 ②一人虽听之。________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 ④虽与之俱学。________
(2)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________的语气。朗读“曰:非然也”应该读出________的语气。
A.疑问 B.反问 C.否定 D.肯定
(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两个学生学习状态的句子。
(4)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1.(1)高大的样子;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2)认为世上在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3)高山流水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
解析: (1)高大的样子;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2)认为世上在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3)高山流水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巍巍:高大的样子;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知识拓展。
故答案为:(1)曾经、争着跑过来、的确如此(2)、许多孩子都争相恐后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3)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想一想,多思考其中的道理,不要盲目跟从。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3)在平时学习中要多积累知识。
2.(1)辩斗;其故;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日中时远也;日初出远;日中时近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则如盘盂;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沧沧凉凉;如探汤;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决也;孰为汝多知乎
(2)一个是根据所
解析: (1)辩斗;其故;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日中时远也;日初出远;日中时近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则如盘盂;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沧沧凉凉;如探汤;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决也;孰为汝多知乎
(2)一个是根据所看到的太阳的大小,另一个是根据感受到太阳的温度。
(3)①两小儿可以从日常的现象中仔细观察,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本身就是具有一种钻研的精神。②他们只是观察、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但能够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不轻易的动摇自己的观点,是一种坚持己见的行为。
(4)说明孔子谦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感觉第一幅大一点,实际一样大。因为可能是眼睛受到了外界的影响,造成了视觉上的差异。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文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5)谈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辩斗 、其故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远 、日中时近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 、则如盘盂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日初出沧沧凉凉 、如探汤 、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
(2)一个是根据所看到的太阳的大小,另一个是根据感受到太阳的温度。
(3)①两小儿可以从日常的现象中仔细观察,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本身就是具有一种钻研的精神。②他们只是观察、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但能够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不轻易的动摇自己的观点,是一种坚持己见的行为。
(4)说明孔子谦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感觉第一幅大一点,实际一样大。因为可能是眼睛受到了外界的影响,造成了视觉上的差异。
【点评】(1)针对古文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精神或品质。
(5)开放性试题。
3.(1)D
(2)C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参见注释及译文),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D;(2)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
解析: (1)D
(2)C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参见注释及译文),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D;(2)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参考译文】
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补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
4.(1)天下之事皆然 / 过则非惟无益 / 反害之。
(2)从前;十分、非常
(3)①主人听罢,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②愚人不停地吃盐,口味败坏,反而被盐所祸害。
(4)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
解析: (1)天下之事皆然 / 过则非惟无益 / 反害之。
(2)从前;十分、非常
(3)①主人听罢,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②愚人不停地吃盐,口味败坏,反而被盐所祸害。
(4)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成了谬误。所以,凡事均有度,过犹不及。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
(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天下之事皆然 / 过则非惟无益 / 反害之。
(2)从前;十分、非常
(3)①主人听罢,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②愚人不停地吃盐,口味败坏,反而被盐所祸害。
(4)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成了谬误。所以,凡事均有度,过犹不及。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
(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1)dúo量(长短);dù尺寸、尺码;dù尺寸、尺码
(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
(3)脚的尺寸;到、往;脚的尺寸;脚的尺寸;鞋子
(4)这
解析: (1)dúo量(长短);dù尺寸、尺码;dù尺寸、尺码
(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
(3)脚的尺寸;到、往;脚的尺寸;脚的尺寸;鞋子
(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要求在不同语境中辨析词语的含义。
(4)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故答案为:(1)dúo量(长短);dù尺寸、尺码;dù尺寸、尺码
(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
(3)脚的尺寸 ;到、往;脚的尺寸;脚的尺寸;鞋子
(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6.(1)徐徐乎若清风
(2)皎皎乎若明月
(3)潇潇乎若春雨
(4)波光;粼粼乎若波光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
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
解析: (1)徐徐乎若清风
(2)皎皎乎若明月
(3)潇潇乎若春雨
(4)波光;粼粼乎若波光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徐徐乎若清风
(2)皎皎乎若明月
(3)潇潇乎若春雨
(4)波光、粼粼乎若波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7.(1)B
(2)画荻教子;废寝忘食
(3)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4)D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
解析: (1)B
(2)画荻教子;废寝忘食
(3)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4)D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2)此题是根据句意写出相应的成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成语及意思。
(3)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 B
(2)画荻教子;废寝忘食
(3)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4)D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8.(1)B
(2)牛争斗时,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摆动着尾巴在斗,错了。
(3)A,C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
解析: (1)B
(2)牛争斗时,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摆动着尾巴在斗,错了。
(3)A,C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A:所宝以百数:为求得一件宝贝花了数百的钱(宝贝 改 珍藏的画)B:正确。C:今乃掉尾而斗(翘起尾巴 改 摇着尾巴。 改 大笑)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是错的)
(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B
(2)牛争斗时,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摆动着尾巴在斗,错了。
(3) A C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9.(1)C;A;B
(2)等到回来,集市已经散了,于是买不到鞋子了。
(3)表情很严肃
(4)不要总是机械地处理事情而是要随机应变。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
解析: (1)C;A;B
(2)等到回来,集市已经散了,于是买不到鞋子了。
(3)表情很严肃
(4)不要总是机械地处理事情而是要随机应变。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提示语是指对话中除人物说的话之外的启示说明性的文字,包含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语调、神态、心理等细节,读者凭借提示语可以想象出人物的各种情态,体会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表达要结合语境来分析。(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C、A、B(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3)表情很严肃(4)不要总是机械地处理事情而是要随机应变。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⑶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3)
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提示语的把握能力。(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0.(1)听到;就;也。
(2)王冕的父亲去世后,王冕把母亲接到越城奉养,后来用 牛车送母亲回故乡。
(3)C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
解析: (1)听到;就;也。
(2)王冕的父亲去世后,王冕把母亲接到越城奉养,后来用 牛车送母亲回故乡。
(3)C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3)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故答案为:(1)听到、就、也。(2)王冕的父亲去世后,王冕把母亲接到越城奉养,后来用 牛车送母亲回故乡。(3)C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把握能力。
11.(1)C;A;A
(2)B
(3)B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
解析: (1)C;A;A
(2)B
(3)B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故答案为:(1)C、A、A;
(2)B;
(3)B;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2.(1)偷偷地;你
(2)管宁继续锄草,就好像没看见一样,跟看到一块瓦片石头没有区别。
(3)因为管宁从这两件事情中看出,华歆是一个贪图名利、心浮气躁的人。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实
解析: (1)偷偷地;你
(2)管宁继续锄草,就好像没看见一样,跟看到一块瓦片石头没有区别。
(3)因为管宁从这两件事情中看出,华歆是一个贪图名利、心浮气躁的人。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住处、居住、搬迁、安顿。
(2)孟子小的时候,他的住处靠近墓地,孟子常常玩耍做些丧葬之类的事。这里可以用来安顿我儿子了。
(3)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⑶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3.(1)做官;靠近;准备;同情;县;祭
(2)A;B
(3)每年遭遇水灾;;死者接连不断;;便在登闻鼓下上吊自杀
(4)统治阶级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
解析: (1)做官;靠近;准备;同情;县;祭
(2)A;B
(3)每年遭遇水灾;;死者接连不断;;便在登闻鼓下上吊自杀
(4)统治阶级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
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2)要求学生结合词语境理解字义。“文胜慨然诣阙上疏”青文胜看到后痛心疾首,冒着越级告状的罪名,向洪武帝连上三到奏折。“诣”是上告。“妻子贫不能归”意思是妻儿因贫不能回到故乡。“归”,是指回到故乡。(3)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4)考查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故答案为:(1)做官、靠近、准备、同情、县、祭(2)A;B (3)每年遭遇水灾;、死者接连不断;、便在登闻鼓下上吊自杀(4)统治阶级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词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4)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
14.(1)③;①;①
(2)齐宣王去世了,齐滑王即位,他喜欢让人一个一个演奏给他听,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3)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终究会露出马脚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
解析: (1)③;①;①
(2)齐宣王去世了,齐滑王即位,他喜欢让人一个一个演奏给他听,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3)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终究会露出马脚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结合语句,正确理解词义。
(2)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Ⅰ③;Ⅱ①;Ⅲ①
(2)齐宣王去世了,齐滑王即位,他喜欢让人一个一个演奏给他听,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3)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终究会露出马脚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5.(1)语言
(2)B
(3)大小角度(视觉角度);人对阳光的感受的角度
(4)不能。因为这是那时的人类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不是无所不知
解析: (1)语言
(2)B
(3)大小角度(视觉角度);人对阳光的感受的角度
(4)不能。因为这是那时的人类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不是无所不知的。(答案不唯一)
(5)①仔细;②最终。
(6)①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儿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②老虎从山上跑来,妇人慌忙跳进水里面躲起来。
(7)因为妇人知道老虎的威力,畏惧而躲避到水中;两个孩子不懂得老虎的威风,无所畏惧,令老虎悻悻而去。
(8)置二小儿沙上
(9)C,D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1、①仔细2、②最终;
(2) ①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儿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②老虎从山上跑来,妇人慌忙跳进水里面躲起来。
(3) 因为妇人知道老虎的威力,畏惧而躲避到水中;两个孩子不懂得老虎的威风,无所畏惧,令老虎悻悻而去。
(4) 置二小儿沙上;
(5) C D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译文】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了下
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一会儿,老虎终于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总是先用其威风施加在别人身上;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16.(1)对...说;恰逢;到,往;慢慢地
(2)①寇准是个奇才,只可惜学术方面有些不足啊。②寇准非常敬重地供设帷帐,并准备了盛大的接待仪式。
(3)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等品质。
【解析
解析: (1)对...说;恰逢;到,往;慢慢地
(2)①寇准是个奇才,只可惜学术方面有些不足啊。②寇准非常敬重地供设帷帐,并准备了盛大的接待仪式。
(3)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等品质。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参见译文)(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
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1、对...说 2、恰逢 3、到,往 4、慢慢地(2)①寇准是个奇才,只可惜学术方面有些不足啊。②寇准非常敬重地供设帷帐,并准备了盛大的接待仪式。 (3)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等品质。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译文
当初,张咏在成都做官,听说寇准被封为丞相,就对他的同僚们说:\"寇准是个奇才啊,只可惜学术方面有些不足啊。\"等到寇准出任陕西地方官,张咏也正好被罢官从成都还乡,寇准非常敬重地供设帷帐,并准备了盛大的接待仪式。等张咏要离开的时候。寇准送他到市郊,并问他:\"先生有什么话要教导寇准吗?\"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你不可不读啊!\"寇准不懂他的意思,回去了,把《霍光传》取出来阅读,读到:\"不学无术\"时,笑着说:\"这是张公教导我啊。\"
17.(1)《山海经·海外北经》;神话
(2)追赶,赛跑。;黄河,渭水。
(3)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还未赶到大湖,在半路因渴而
死了。
(4)决心大(或志向远大)或不自量力的人。
(
解析: (1)《山海经·海外北经》;神话
(2)追赶,赛跑。;黄河,渭水。
(3)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还未赶到大湖,在半路因渴而死了。
(4)决心大(或志向远大)或不自量力的人。
(5)丰富了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6)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
【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2)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3)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
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4)对成语典故,不仅要掌握原意,还要掌握其寓意,“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决心大(或志向远大)或不自量力的人。(5)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6)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山海经·海外北经》、神话(2)1、追赶,赛跑。2、黄河,渭水。(3)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还未赶到大湖,在半路因渴而死了。 (4)决心大(或志向远大)或不自量力的人。(5)丰富了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6)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4)考查对成语典故的寓意的掌握能力。(5)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6)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译文
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往北去大湖喝水。还没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而
他丢弃的手杖,就化成桃林。
18.(1)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巍巍乎若泰山;汤汤乎若流水;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2)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3)皎皎乎若明月;悠悠乎若轻风
【解析】【分析】(1)这道题是按课
解析: (1)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巍巍乎若泰山;汤汤乎若流水;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2)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3)皎皎乎若明月;悠悠乎若轻风
【解析】【分析】(1)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平时要做到熟读并背诵课文,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2)在理解《伯牙鼓琴》这篇古文的前提下筛选恰当的成语,对成语典不仅要掌握原意,还要掌握其寓意。(3)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巍巍乎若泰山;汤汤乎若流水;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2)1、高山流水2、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3)皎皎乎若明月、
悠悠乎若轻风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书写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2)此题主要考查对《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及成语的理解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19.(1)节省,不浪费。;用来做成。
(2)①饮食和衣服,如果想一想得到这些东西的艰难,就不敢轻易地花费钱财了。
②只要不饿着、不冻着就够了,何必要贪图吃好的穿好的?
(3)我认为今天也需要“常
解析: (1)节省,不浪费。;用来做成。
(2)①饮食和衣服,如果想一想得到这些东西的艰难,就不敢轻易地花费钱财了。
②只要不饿着、不冻着就够了,何必要贪图吃好的穿好的?
(3)我认为今天也需要“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这一优秀传统。虽然商品供应充足,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厉行节约,不能浪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意思的理解。可以联系课内学习积累,联系上下句,依据前后语境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意译,使其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3)、本题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要“勤俭节约”的主题发表看法,虽然现在生活比较富裕,但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永远不会落伍。
故答案为:(1)、1、节省,不浪费。2、用来做成。
(2)、①饮食和衣服,如果想一想得到这些东西的艰难,就不敢轻易地花费钱财了。②只要不饿着、不冻着就够了,何必要贪图吃好的穿好的?
(3)、我认为今天也需要“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这一优秀传统。虽然商品供应充足,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厉行节约,不能浪费。
【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意思的理解。可以联系课内学习积累,学会迁移;联系上下文,明白该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以此来推断其意义。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可以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的直译。
(3)、本题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不可以跑题,平时多注意积累。
20.(1)几
;经过,路过
;父母
;所以
(2)①失去了父亲的人容易悲伤,贫穷的人容易伤感。
②孩子如果你有志向,我就白白地传授知识给你,不收学费。
(3)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
解析: (1)几
;经过,路过
;父母
;所以
(2)①失去了父亲的人容易悲伤,贫穷的人容易伤感。
②孩子如果你有志向,我就白白地传授知识给你,不收学费。
(3)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文章的中心。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
故答案为:(1)几;经过,路过;父母;所以。
(2)失去了父亲的人容易悲伤,贫穷的人容易伤感。|孩子如果你有志向,我就白白地传授知识给你,不收学费。
(3)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1.(1)跑;放下;希望;自己,本人
(2)句子: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兔子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3)守株待兔;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注定要失败。或者不能怀有侥
解析: (1)跑;放下;希望;自己,本人
(2)句子: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兔子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3)守株待兔;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注定要失败。或者不能怀有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等。(答案不唯一,答对一方面即可)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故答案为:(1)①跑②放下③希望④自己,本人(2)句子: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翻译:兔子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3)1、守株待兔 2、
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注定要失败。或者不能怀有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等。(答案不唯一,答对一方面即可)。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翻译: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22.(1)A,C
(2)B
(3)D
(4)持石击瓮破之;机智、遇事冷静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
解析: (1)A,C
(2)B
(3)D
(4)持石击瓮破之;机智、遇事冷静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写出音节即可。
(3)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第1空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就能找到答案。第2空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A,C(2)B(3)D(4)1、持石击瓮破之2、机智、遇事冷静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2)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4)第1空此
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第2空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23.(1)hào;喜爱;戴嵩画的《牛》;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谦虚;处士笑而然之。
(3)相同;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善于观察.勤学好问,在实践中学懂学会
【解析】【分
解析: (1)hào;喜爱;戴嵩画的《牛》;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谦虚;处士笑而然之。
(3)相同;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善于观察.勤学好问,在实践中学懂学会
【解析】【分析】(1)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给出的音节判断即可。②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1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2)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3)①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结合具体语境。《书戴嵩画牛》和《书黄筌画雀》中的“书“的意思是写。②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
锁定所填的范围(第2行),再按要求找到答案。③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1、hào 2、喜爱 3、戴嵩画的《牛》 4、锦囊玉轴,常以自随(2)谦虚、处士笑而然之。(3)1、相同 2、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3、善于观察.勤学好问,在实践中学懂学会。
【点评】(1)①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②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2)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3)①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②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③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译文: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24.(1)B
(2)①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②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余音绕梁;高山流水
(5)知音;高山流水
(6)海内存知己,
解析: (1)B
(2)①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②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余音绕梁;高山流水
(5)知音;高山流水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A B D 正确,B应为: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牙绝弦的原因是: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考查学生对词汇的积累。 伯牙惊叹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余音绕梁““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5)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通过读文言文,我们知道,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6)本题考查诗句和名言,需要理解文言文语句的意思。在理解文言文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搭配。”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善听者可以说是善奏者的知音“是在说自己知音难寻,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找有关于友谊的诗句和名言。
故答案为:(1)B
(2)①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②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余音绕梁、高山流水
(5)知音、高山流水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考查学生根据文言文积累词语的能力,要理解词语的意思。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6)此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本题需在理解的基础上,写诗句和名言。
25.(1)喜爱;拿出来展示;同意,赞同;说
(2)B,D
(3)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
(4)使论据确凿充分、提纲挈领
解析: (1)喜爱;拿出来展示;同意,赞同;说
(2)B,D
(3)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
(4)使论据确凿充分、提纲挈领、总领全篇、引人入胜。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参见译文)(2)A:正确 B:错误,(戴嵩 改 (杜处士))尤所爱 C:正确 D:错误,(杜处士 改 这个道理)不可改也 (3)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4)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1、喜爱 2、拿出来展示 3、同意,赞同 4、说(2) B D (3)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 (4)使论据确凿充分、提纲挈领、总领全篇、引人入胜。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考查判断补出的省略成分的能力。(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⑶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译文: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26.(1)A
(2)①花木兰是古代一个民间女子。②男子可以做的事,女子不一定不能做。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
解析: (1)A
(2)①花木兰是古代一个民间女子。②男子可以做的事,女子不一定不能做。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做停顿。A错误,改为:长/而/益精。 B、C、D正确。(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
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故答案为:(1)A(2)①花木兰是古代一个民间女子。②男子可以做的事,女子不一定不能做。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27.(1)①坏、毁坏;;②本来;;③效仿,模仿;;④理睬
(2)①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②等到了敌兵侵入到了他们(越)的边境
(3)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不能凭主观判断事
解析: (1)①坏、毁坏;;②本来;;③效仿,模仿;;④理睬
(2)①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②等到了敌兵侵入到了他们(越)的边境
(3)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不要自以为是;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①辐腐而轮败:(那车的)辐条烂了,车轮(都)
坏了。 ②以为车固若是: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子的。③效而为之者相属:(乡人)以为车本来(就)像这样,效仿制造这种破车的人连续不断。④越人以为绐己,不顾:越人认为欺骗自己,所以不加理财。 绐欺骗的意思。 (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①坏、毁坏;②本来;③效仿,模仿;④理睬(2)①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②等到了敌兵侵入到了他们(越)的边境(3)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不要自以为是;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⑶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8.(1)B
(2)B
(3)D
(4)C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
解析: (1)B
(2)B
(3)D
(4)C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A、C、D正确 B其邻人之父亦云。父:老头。(2)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 (3)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A、B、C正确 D错误;改为:他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4)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B(2) B (3)D(4)C
【点评】(1)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2)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
(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有一天下雨那个富人家的墙被毁坏。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 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他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29.(1)好书画;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①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②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
解析: (1)好书画;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①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②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
(3)《斗牛图》中画的牛的状态不符合常理;直爽、童真
(4)抽缩;却;了解、熟悉
(5)杜处士笑着认为牧童说得对;对牧童的赞许;谦虚;实事求是
(6)做事应该向内行人请教
(7)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解析】【分析】(1)由第一段可知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2)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其中把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①宝:珍藏 锦囊玉轴:以玉为轴,用锦囊装起来。囊(náng):袋子。此处指画套。 ②曝:晒。拊(fǔ)掌:拍手。
(3)由“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可知牧童“拊掌大笑”是因为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应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是错的。
(4)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义,“搐”的意思牵动,肌肉抖动。“乃”的意思:①才 。②却。③竟。乃至如此。④你,你的。文中指却。划线句意思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这句话可以看出牧童一方面善于观察,另一方面直爽、童真的性格特点。
(5)结合课文可知,“处士笑而然之”有两层意思,意思对牧童的赞许,二是对自己赏识能力觉得好笑。从这句话中也体会到杜处士也是一位谦虚、实事求是的人。
(6)“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意思是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同时也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7)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结合文章主旨: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故答案为:(1)1、好书画2、锦囊玉轴3、常以自随
(2)①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②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
(3)1、《斗牛图》中画的牛的状态不符合常理 2、直爽、童真
(4)1、抽缩 2、却 3、了解、熟悉
(5)1、杜处士笑着认为牧童说得对 2、对牧童的赞许 3、谦虚 4、实事求是
(6)做事应该向内行人请教
(7)1、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2、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点评】(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1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句的翻译。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2自然段),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5)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6)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的理解,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7)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翻译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
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30.(1)D;A;B;C
(2)B;D
(3)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专心致志是学好的唯一秘诀,如果自恃聪明,三心二意,就是老师再好,也是
解析: (1)D;A;B;C
(2)B;D
(3)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专心致志是学好的唯一秘诀,如果自恃聪明,三心二意,就是老师再好,也是学不好的。
【解析】【分析】(1)掌握古文中部分虚词的含义及用法,其中“之”字,比较常见,也很重要,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它的意思和用法十分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从中找规律进行总结,以更好的掌握虚词“之”的意义及用法。
(2)语气:是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语气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一定的思想感情,一方面是一定的具体声音形式。句子的语气划分:照句子的语气可以将句子分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解答时依据句意判断。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D、A、B、C
(2)B、D
(3)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专心致志是学好的唯一秘诀,如果自恃聪明,三心二意,就是老师再好,也是学不好的。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语气的把握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