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比的应用(教案)

2022-04-10 来源:客趣旅游网
新台子镇中心校 电子备课学科教学设计专用模表

学科 课型 数学 新授 册 数 11 课 时 课 题 执 教 比的应用 1、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 教学 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维 2、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目标 3、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难点 关键 程序 教学内容 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 正确分析题意 学 法 教 具 师 生 活 动 设 计 自学探究 合作交流 多媒体课件 设 计 意 图 时间 教 法 指导探究 设置课件出示 情境 1、建筑工地上要运些水泥、沙子和石子,按2:将学生置于情境教学5分 3:5搅拌20吨的混凝土,为了刚好搅拌完而没中,初步感受学习数学 剩余,工人叔叔应个准备多少呢? 的乐趣。 学生想出办法并及时汇报。 2、(每份都相等)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 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 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 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比的应用。板书课题。 25分 新知(一)、教学例 1、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探究 (1)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 (2)“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 (3)求出两种各多少ml。应怎样求?(引导学生进行解题) (4)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点,照顾学困生, 发现疑难。 3、学生逐步汇报,全班交流。 (1)分配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 按1:4进行分配。 (2)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 水的体积占1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 液的5分之4,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分之1。) 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 (3)浓缩液的体积:500 × 1/1+4 = 100(ml) 水的体积: 500 × 4/1+4 = 400(ml) 答:稀释液100ml,水400ml。 (4)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 两种方法并重,并让学生理解两种方法的殊途同归之处。 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二)学生试做 练习:做一做第1题。(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我在教学时添加了一道- 1 -

新台子镇中心校 电子备课学科教学设计专用模表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什么?再求什么?) (三)课堂提高 (1)(课件出示)出示:学校把栽280棵树的 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280棵树按照什么进行分配?(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例题,教学后再让学生独力解决情境中的题,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学得较为轻松,也对这种类型题掌握得较扎实,同时也体会到数学的广泛应用。 5分 5分 按47:45:48来分配。) (3)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怎样算出各 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 确:要先算三个班总共有多少人(即总份数), 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4)怎样分别算出各班应种的棵数?引导学生解答: 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一班应栽的棵数: 280× =94(人) 二班应栽的棵数: 280× = 90(人) 三班应栽的棵数: 280× = 96(人) 答:一班栽树94棵,二班栽树90棵,三班栽树96棵。 (5)学生进行检验。 (6)学生试做情境中的题,帮助工人叔叔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个别指点讲解。 用120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 还有什么不的? 板 书 设 计 比的应用 问题:如果有140个橘子,大班30人,小班20人 怎样分比较公平合理?每个班可以分几个呢? 方法一: 3+2=5 140÷5=28(个) 28×3=84(个) 28×2=56(个) 方法二:: 3+2=5 140×3/5 =84(个) 140×2/5 =56(个) - 2 -

新台子镇中心校 电子备课学科教学设计专用模表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而言较容易掌握,因而学生在学习中并没有出现什么困难。教学中,我两种方法 课后 并重,并让学生理解两种方法的殊途同归之处。对于类型稍有不同的题目,如“做一做”第2题,以人数为比例进行分配的,我在教学时添加了一道例题,教学后再让学生独力完成第2题,这样的 反思 教学让学生学得较为轻松,也对这种类型题掌握得较扎实。

- 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