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兴 苏建昌 赵来富
教育支出是指国家用于教育事业的各项费用开支,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支出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高效的利用和配置这部分资源,对于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将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尽管财政近年来在财政教育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教育支出属于社会文教费,并且由于教育服务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因此,教育支出是每一个国家财政支出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我国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财政教育支出也不断增加,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解决,正确分析和解决好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近年来我国教育支出的总体发展状况
1.教育支出总额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支出的总额延续了之前教育支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年来的增长率基本全都保持在10%以上,反映了教育支出较快的增长速度。这说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育方面大力进行投资。
2.中国教育支出高于大多数国家已成财政支出首项。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不断增加。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在国际上通常用财政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来衡量。从2004 年到2008 年,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从4000 多亿元增加到9700 多亿元。财政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从14.9%提高到16.3%,这一比重已经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3.我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低位徘徊,并且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二、我国教育支出中所存在的问题
1.教育支出占GDP 的比重过低。尽管我国的教育支出总额连年增加,但是,教育支出占GDP 的比重却并不见有多大的增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曾呼吁世界各国在2000 年实现教育支出占比达到6%的目标,1993 年,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18 条也规定:“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指出,国家将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政府对义务教育负全责,逐步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并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但直至今日,我国既没达到4%的目标,离6%的目标更是有着巨大差距。
2.教育支出国际比较差距明显。教育经费相对于GDP 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以人均GDP来比较,中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仅为人均GDP 收入的0.82%,美国为6.10%,是中国的7.44 倍;俄罗斯为1.87%,是中国的2.28 倍;巴西为2.29%,是中国的2.79 倍;日本为4.28%,韩国为3.01%。所以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即使在金砖四国中,中国的教育投入也排在末位,实在与我们的国家地位和经济实力不相符。
3.教育投入占财政收支的比重呈下降之势。1997 年以来,财政收入和支出增加非常迅速,平均每年增长16.9%和19.0%,但对教育的投入却未能等速增加,每年只增加15.9%,使得教育投入所占的比重呈逐年减小之势。2002 年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占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比例分别为17.7%和15.2%,比1997 年下降了0.9 和2.2 个百分点。即使到2009 年,
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也仅为16.37%,尚未达到1996 年占比21.06%的水平。
4.教育支出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1)教育支出在东、中、西部差异明显。受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急剧扩大,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导致了教育投入水平间的较大差距,加之各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要程度认识不一致,使得教育支出差异进一步扩大。这种教育支出的区域性差异恰好反映了我国东中西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正是因为其经济的不发达,导致了地方教育投入的匮乏,无法满足发展教育所需的基本资金,很难吸引到优秀的教育人才,致使教育水平的低下。
(2)城市与农村之间差异明显。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一直处在投资不足的状态,农村普通中小学的人均预算内经费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教育经费不足,造成了农村教育设施、教育条件、教育人才的严重落后。教育投入的不足,严重制约着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展。
5.教育支出结构存在不合理性。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占比过高,所占比例不仅高于与我国同档次的低收入国家,还高于发达国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匮乏,尽管近年来民办教育有所发展,但是高等教育几乎都由政府提供,能够真正接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在
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因此,在经费上,显得高等教育的投入有些偏高。而提高国民基本素质的关键并不在于高等教育,而是在于初等教育上,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教育支出对于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有些偏高,由此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初等教育投入
经费的相对不足。
三、完善我国教育支出的政策建议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要切实转变观念。解决好教育支出能够达到占GDP4%的问题,根本途径只能是政府部门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来改变和更新观念。现在政府大力提倡建立和谐社会,观念转变了,重视教育了,就一定有办法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比如,根据我们每年的经费缺口发行长期教育国债、发行教育彩票、提高教育附加在税收中的比重等等
2. 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来推动财政教育支出的增加。4%的问题与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相关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按照2007 年我们国家的财政收入的统计,2007 年全国财政收入51300 亿元,占GDP 的比重大致是20.8%,不到21%。一些学者、专家也在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公共财政教育投入占GDP 达到4%或者5%。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基本上都在35%以上,甚至40%,接近50%,许多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一般都在25%以上,所以说我们国家的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偏低。财政蛋糕是既定的,比重偏低当然也就制约了我们国家拿出更多的钱,用于投入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3.财政应继续增加教育支出,提高教育支出占财政收入乃至GDP 的比重。尽管近年来教育支出总额比较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和支出的增长速度也比较快,但是,目前的投入金额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言,依旧很少。因此,我国的教育支出还是不很够的,这需要我国在资金总额的筹措上多想办法,多下工夫,比如发行教育债券等方式,来筹集一些教育资金,以增加对教育的支持力度。而相较于我国近年来GDP 的高速增长,我国教育支出占GDP 的比例也并没有多大提高,从一定角度上说明,我国教育的投入相对于我国
经济的高速增长而言,增长速度较慢。教育虽对经济的增长没有明显的直接的刺激作用,但是,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是巨大的,并且会在较长的一个时间显现出来。
4.政府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从提高教育质量和减轻老百姓教育负担出发,我国应切实提高教育投入水平,保障教育经费。与此同时,加强学校内的民主管理,建立有权参与决策、评价、监督的教师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和学生自治委员会,是让学校财务管理透明,避免学校领导乱收费、乱用钱的必然选择。
5.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实现4%的目标。《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特别指出,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并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将教育列入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各级政府要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财政年度预算和执行结果都要达到教育经费支出的法定增长水平,并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1)增强公共财政有效财力。(2)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的投入。(3)大力筹措其他财政性教育资金。(4)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
6.努力改善教育支出的区域不平衡。(1)加大对中西部教育的投入力度,缩小差距。(2)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力度,缩小城乡差距。首先,应该主要增加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其次,加大财政的专项教育转移支付,重点扶持教育条件落后的农村地区;第三,发挥财政的分配职能,将资金有重点地投入到落后地区,并加强对农村教育投入资金的监督管理。(3)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强化基础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