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1-03-16T14:25:54.200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11期供稿 作者: 刘景标[导读] 在刚刚结束的“五四杯”评比中,我校有12 人次获奖。刘景标(锦屏中心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21)
教育科研是学校的天空,一个学校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一个学校有众多关注教学科研的人,学校才有希望。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和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能让每一个教师快速的成长,能让一个学校快速的腾飞。为了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真正做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学校出台了一些相关的奖励政策,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让教师整体教育科研能力都有所提高,学校整体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加强外出学习培训
古人云:他人之石,可以攻玉。是的,在学校的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过程中,善于借鉴是一种很好的发展途径。近几年来学校加强了外出培训学习的力度,先后派几十位教师到南京、南通、无锡、淮安、徐州、常州等地学习观摩,聆听名家名课及教育讲座;经常组织老师到师专一附小、二附小、解放路小学、东港小学、黄海影剧院等周边名校场所学习、听课,开阔老师视野,荡涤教师的心灵,虚心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回来后,学校认真组织外出老师进行研讨,上好汇报课,认真撰写各种学习心得。教研活动时,全校教师共同聆听、交流,学习的同时,丰富教师课余生活,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狠抓根本———健全校本教研制度
分学科成立教研组,同年级成立备课组。备课组每周至少活动一次,各教研组每两周至少活动一次。活动体现计划性,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有计划有记录,活动效果显著。为广大教师提供科研阵地和展现自我的舞台。学校教研组的磨课在全区是很有名气的,深受区级领导的好评。为了能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学校积极使用电子备课,实现教学水平共同提高。每科教师在资源共享同时,做好复备工作,各课复备都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形成个性化教案。实践中我们不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坚持集体说课,做到锻炼一人,成长一群。着重在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开展老教师上公开课、中年教师上评优课、青年教师上定级课。以老带新,以轻促老,互帮互学。多位教师在市、区级公开教学中获得市、区领导的一致好评。学校还担任了几次市级公开课教学任务,每次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牛刀小试———撰写教学随笔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读《课程标准》,对重点内容组织讨论、深刻领会。要求教师平时坚持学习与新课程有关的理论与实践的文章,至少每学期看3~5 本教育类书籍。教师在课余时,一定要多读、多看和自己专业有关的书籍,作好读书笔记。并要求35 周岁以下的教师每月认真撰写不于2000 字的教学随笔。有了平时的积累,教师在各级论文评比中游刃有余,近几年有多位教师在“教海探航”、“师陶杯”等论文评比中获奖。在刚刚结束的“五四杯”评比中,我校有12 人次获奖。 四、勇于攀登———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在有关领导的指导下,学校已经有多位教师的课题在市、区立项、结题。同时,有10 位教师积极参与省级课题的申报,他们的辐射作用是很大的,带动许多年青教师都积极申报市级的“十一五”个人小课题,申报的青年教师人数达申报人数的94%。在今年6 月份,有7 位青年教师参与了市级课题结题,并顺利通过专家的论证。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不断在提高。教师们的研究成果使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优化,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而且锻炼与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教师,加快了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提高了学校的教育科研的整体水平。
五、三尺讲台———无限的提升
一位教师的根基在哪儿?是三尺讲台。讲台上的帷幄运筹、伸展自如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学生学情的理解是分不开的。要求青年教师参与学校的优质课评比,自己揣摩教材,吃透教材,能有独立驾驭教材的能力。学校有三位青年教师被聘为市级题库编写人员,有十几位教师参与区级命题。
六、点滴做起———融科研于日常教学工作
真正的教育科研,应该是融入每天对教育工作的深入思考,将思考和学习的点点滴滴收获积累起来,整理、消化、反思,内化自己的教育行动,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首先,要做个善于发现问题的教师,带着问题进行教育科研工作,在问题中发现教育科研是随处都有的,并不是那样的遥不可攀。
其次,教师要做个好学的人,多读、多看、多听、多想、多写、多讲。多读理论书籍,学会用他人的教育精华来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
再次,教育科研离不开教师平时的教学积累。要养成勤于动手、善于反思的习惯。积极撰写教学日记、教育随笔、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等。
最后,教师要做个实践者,在自己收获的同时,要把自己获得的成果付诸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