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仙逆精典的长评

2020-04-15 来源:客趣旅游网


总评:仙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耳根——天下才共一斗,耳根独得八石,众道友窃取其一,天下共分一石

背景框架篇——万古修道同一梦,浊世沧桑一局棋

仙侠小说,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背景设定。背景设定直接决定小说的格局,故事情节发展空间。不同于武侠和现代都市小说,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仙侠的题材,使得背景的设定可以有更广阔的空间,也给予作者更大的发挥空间。但,这却并不意味着仙侠好写,可以说,任何题材的小说,想要写好,都是不容易的。而仙侠,在允许更大的格局的同时,也眼中的考验作者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当前仙侠小说的主流,无疑是以凡人修仙传为代表的俗称“凡人流”。小说以人界为开端,共有人界,灵界,魔界,仙界等不同阶位的界面,而每一界面都是以许多个不同的大陆拼接融合而成的一个大陆平面。相当于以一界为一个层面,三四个层面平行叠加构成整个的小说背景。这样的背景设定之所以成功,主要在于此设定层次鲜明,能够很好的为主角升级服务,有一个界面过渡到另一界面都是随着升级而变动。但是,这样的设定也回避不了一个最大的问题——界面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容易出现断层!例如现在普遍反映的“灵界不如人界写得好,没有新意”的问题,主要就是这方面的原因。(个人认为很客观,请见谅)

仙逆的背景设定则不同。仙逆的是以壮阔宏大的星空为背景,可以说是无限大。这样的设定无疑是很难写好的,要求作者有极强的布局和驾驭能力。仙逆出彩的地方在于,各个层面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平面,而是把无数个平面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首先,仙逆是以一个个修真星为小框架展开,修真星之上又有一个个界面,如杀域界等。

各界面之上又有四大星域,星域之上有封界内外,其上还有远古仙域和其它未知名的界面。这一个个界面都不是平行的,而是存在于同一个星空之中,交错,界面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一个立体的空间,有助于故事情节的展开!同时,仙逆还不仅仅只是以空间设定服务情节,仙逆之中,设置了太古,远古等不同时代,并把各个时间点上的事件有机的串联起来,形成时间空间人物三位一体结构!这不得不说是仙逆的一大独创!

结构篇——宫棋布局不依经,黑白分明子数停

前面已分析过仙逆的背景框架,属于整体的大布局。这里要说的结构,指局部的结构。许多仙侠玄幻小说的结构安排过于单一,其设置的主线近乎于一条直线,而且与其它节点的联系寥寥无几,几乎是一味的发展主线,等回过头来时,才发现忽视了各个节点的孤立无援。于是只有强行的把各个节点的线索拉往主线的方向,再齐头并进,无形中使得结构单调生硬。

仙逆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好。耳根写仙逆,就像一只蜘蛛,所谓“诸葛撒千网,独坐将军帐”;又像一个高深莫测的棋手,捻子缓落,耐心布局。蜘蛛织网不能急功近利,不是从外往内编,也不是贯穿内外同时进行,而是以最内里为中心,一圈一圈往外延伸;高深的棋手布局,也不会纯粹追求勇猛精进,而是一子兼顾左右,循序渐进。配合仙逆的整体框架,耳根给仙逆设置了两条主线——一为天逆,一为情。两条主线一正一奇,,正奇并用,统筹兼顾。同时像织网一样在文中设置各个节点,放射出一条条交错的辅线,使之与主线发生紧密的联系,以此引出一个个隐秘的暗线向外发散,延伸到各个层面中去,从而逐步向外发展,形成一个紧密错落的立体空间。更有,各个辅线也发挥部分主导作用,自身发展出一个个小线头,把各辅线有机的联合成一个整体,与主线遥相呼应,共同发展。

打个简单的比方,王林由朱雀星到天运星。如果由一般作者来写,很可能会写王林晋

级婴变,自觉朱雀星没有发展的空间,从而离开。遨游星空之时,无意中来到天运星,偶遇天运子,拜其为师。而耳根却不是写王林与天运子突兀的结下师徒之缘,耳根早在王林化神之时就安排王林与天运子相遇,只一笔带过,并不赘述。等到王林离开时才又把这条线拾起,继续编织。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条暗伏的线,王林直接来到天运星,又拜天运子为师,合适吗?当然不,这样会使得天运篇与朱雀篇形成一定程度的脱节。而耳根在朱雀星上的这样一手安排,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写到天运篇时,这条一笔带过的辅线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什么是结构?这就是结构!什么是水平?这就是水平!能在错综复杂的棋盘上时时注意布下这样或明或暗的棋子,没有一定的功力,是绝对做不到的!

情节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谓情节,引子也。引出故事和意义:一篇仙侠小说,不管它人物如何生动,想象力如何丰富,它的外在形式还是故事,人物和思想都要随着故事的发生发展,才能显现出来。翻开一篇小说,首先读的是故事。阿托尔斯泰说:“一个适宜的情节能把所有的杂乱无章的思想,观察和知识组织起来,而且常常在顷刻之间,简直在几秒钟之内,这就和苛性反应剂一样。”情节是人物成长的历史,为人物服务,使人物性格得以表现,得以深化。而它本身也还有揭示作品思想的作用。作为一篇仙侠小说,故事情节尤为重要,以情节来发展,解决,来解释各种矛盾,来告诉读者它所要表现的思想。

耳根的情节设置是我最佩服的,我甚至敢放肆的吼一声:近十年的仙侠作品在情节设置上当以仙逆为魁首!仙逆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如壮阔大海,层层铺叙,一浪胜过一浪,变化多,每有奇峰突起,令人有意想不到之妙,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若用八个字来评价,那就是:出人意料,情理之中!情节有曲折,有平直,说到底,就是故事写得怎么样。作为仙侠小说,平直不可多,曲折才能吸引人。许多人都发书评说仙逆的情节高潮迭起,一波未系,一波又起。也有不少人常在书评区发帖

预测仙逆后续情节,却多不能得,不由感叹耳根之大才!就我观察,恐怕整个起点作品中,没有一本书能有仙逆这样能在情节上让读者趋之若鹜!

在云海,王林与李倩梅在坊市中状若亲密,引来两个青年弟子挑衅。当时就有道友忍不住出来说这段情节时争风吃醋的老桥段,俗不可耐。哪知第二天耳根笔锋一转,那两人竟然是他人有意安排试探王林,实为王林而来。看似突兀,但细细一想,不由恍然,只觉得如此才是合理,大赞耳根笔锋老辣!又如在癫落之地,写到梦道这一段时,观秋道友发帖评论说“司墨子的往事平平无奇,俗不可耐”,众道友有的附和,有的反对。却不知耳根早有安排,梦道这段情节实为掌尊以婉儿向王林抛出橄榄枝的铺垫,包括之前一代朱雀的问情,都是为这段情节服务的,大家都被耳根耍了一把,却又不得不佩服耳根的笔力,当真是神鬼莫测!

人物篇——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有一句话说的好,文学是人学。离开人就无所谓文学,尤其是小说。它不仅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直接以文学语言塑造人物形象为自己的任务。它以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去打动、感染读者。网络时代的来临更催生了的许多新时代写作手法,出现了各种各样流派的创作手法,“后现代”、“先锋”、“新潮”、“超现实”、“80后”等不同创作流派和划分都时刻对作家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作者适应社会去写作,这样作者就更多会“顺风而跑”会朝秦暮楚,会沉静不下来。以至,我们目前看到的更多的现代网络小说的一个共同的倾向,就是不再以人物为中心来结构小说。不是以人物带动情节或相互补充,而是为了情节去写人物。人物会突然因为情节的原因变得让人难以理解。因为他们说的话不是他们原来能说的话,他们所做的事不是他们原来可以做出来的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小说中的人物面目模糊不清,我们往往记不得他们谁是张三,谁是李四,抑或记得,但经不得时间的考验,很快忘掉。

在当前网文界普遍浮躁的坏境下,耳根能坚持写作原则,这一点尤为难得!古今中外的优秀小说,大都以集中的笔墨,着力刻画一个或几个主要人物,以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作为作品人物形象塑造的焦点,并随之配置和描写一些必不可少的其他次要人物,组成一个以主要人物为主体的相互衬托、相互作用的形象体系。

毋庸置疑,仙逆的人物塑造是极为成功的,无论主角还是配角。衡量一本小说中人物塑造是否成功,最通俗的办法就是:看过之后,闭上眼睛,是否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小说人物形象,包括他们的相貌,行为,语言,性格。大家试试就会发现,仙逆中的许多人物形象是十分清晰的。主角王林,阴差阳错入仙途,修仙界的仇杀使得父母双亡,性格也由原来的聪慧老实转变为冷酷无情,进入古神之地前化神魔修的一句点评“此人心狠手辣,胆大包天,做事果断,冷酷无情,偏又胆色过人,心思缜密,意志坚定,狡猾如狐……”集中体现了王林的性格。其后两千年修道,在王林披荆斩棘的身影中,一次次的生死危机,一次次巧妙化解,又一次次无情杀伐,这种印象在读者心里越来越深刻!李慕婉,只是几个场景的勾勒,几次心里描写,就让我们不由自主的把一个温柔如水,静静等待爱人回归,纵死无悔的温婉女子形象深深藏在心中!李倩梅,只一句“你说过,你要送我走的”就让读者无法忘怀!不光主角,配角也是如此。“让你下雨了吗,给老子散”,一句话,我们记住了可敬而霸道的司徒;一段段让人瞠目结舌的阿谀之词,读者仿佛看到了那个猥琐的小许子就站在身前点头哈腰;“小白,倒立!”聊聊四个字,一个可爱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不多说,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情感篇——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说感情,何为感情?所谓感情——感是思维概念,是感觉;情是依托依赖,思想的相互依赖就是感情。从佛教的角度讲,感情,是生命现象的体现。因为感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譬如中国人讲的“五伦”,就是讲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感情,而这正是实际的生命现象。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情感的社会知识在社会化过程中依赖于情感词汇与情感观念,并受到外部宏观因素的影响。在人们积累并内化了一定的社会知识之后,当期望与特定的社会情境不一致的时候,就会唤起情感。

情感,大致可以分为:亲情,爱情,友情以及其它。一篇小说中表达的情感不在于小说本身,而是在于作者。小说中的情感观,其实是作者的情感观的正面或者反面的具体体现!仙逆,不同于其它仙侠小说的特色之一,在于它呈示了一个完整而独特的情感系统。虽然还处于萌芽阶段,并不成熟,但却实实在在的体现出了作者自身的情感观。可以说,仙逆肯定不是耳根最好的小说,但却是耳根小说描写情感的一个开端。我在前段时间发过一篇长贴浅显的分析了一下王林和李慕婉,李倩梅,木冰梅之间的爱情,这里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亲情,友情和其它感情。

感情是以人类社会文化为载体的,脱离不了社会坏境。虽说现在是现代社会,口号是思想解放,但不可否认,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仍对广大群众有着深刻的影响。仙逆中,王林是个孝顺的好孩子,为了给父母争口气,在恒岳派测试时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毅力与坚定。而后,父母均被仇人所杀,王林悲伤过度,导致性情大变,几番生死,终于报得大仇。王林的孝,完全背离许多仙侠小说中无欲无求抑或绝情决意的肤浅范畴,却符合传统儒家文化的观点。也能够很好的感动读者,契合读者的思想价值观。再比如友情,说到友情,当然是以司徒和王林为代表!(虽然司徒和王林是亦师亦友,但主要侧重于友情)司徒因天逆和王林结缘,从开始的警惕,不信任到后来的知己,中间经过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两人开始只是因为各自利益而结合,但经过了无数危机,追杀,逃脱,际遇,两人逐渐加深了解,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王林更曾发过“不拜天地,不敬鬼神。只拜父母,只敬司徒”誓言!这在契合儒家“天地君亲师,此生永不忘”的“尊师”思想的同时也超出了儒家对友情的界定,儒家过于强调“仁”和“礼”,限制了友情的界限。但这种超脱生死的友情,确实现代社会所能接受的,也是现代解放思想的产物。谈到其它的感情,就以王林

在恒岳派来说吧,王林初入恒岳,遭同门嘲笑,后在比试时出尽风头,终于赢得了敬畏。而除了张虎之外,王林对其它同门也是始终冷漠的。由此可见,在仙逆世界中修道者的同门之谊,决不是通过自由意志组合起未的兄弟会,而是在严格的权威主义控制下的宗派利益网络。门派掌门就是这一情感系统的总调节器。他运用强势的手腕使宗派情感网络保持着“恒温”。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儒家思想中对等级制度的严格要求,而另一方面,也完全背离了儒家所谓的“仁”,影射出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

文笔篇——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文笔,即是语言风格。谈及仙逆的文笔,整天混迹仙逆书评区,昆仑知道不少道友对仙逆的文笔好坏有争议,褒贬不一。我也不先发表意见,首先纠正大家的一个认识误区。许多人都以为,一篇文章的的文笔好坏主要取决于语言是否华丽,描写是否细腻,这就犯了一个大的错误。华丽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只是一种语言风格,固然可以成文笔好,但只是一个方面。以三大新派小说家金庸,古龙,梁羽生为例,金庸小说的语言,典雅古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且又诙谐逗趣;梁羽生小说的语言,以章回小说的形式来陈述,多用诗词歌赋和民歌俗语,富有神采;古龙小说的语言则是多采用短句,力避平铺直叙,挥洒肆纵。你可以偏向于他们之中的一个,但却不能绝对的说金庸比古龙的文笔好!因为,两人的语言风格完全不同,无法比较。

至于仙逆,个人认为,耳根的语言不能说怎么怎么样好,但绝对是一流,至少要在起点绝大部分作者之上。仙逆的语言融合了金庸和古龙的特色形成一种独特的文风。在描写景物,烘托情感上,阐述道理上,有金庸的影子,在写人物内心感情,特别是强烈的感情时,还有一种金庸所不具备的浓烈激扬。而在叙述和描写人物对话时,则多用短句,颇有古龙之风!

耳根的文采集中体现在人物对话以及对情感和道理的阐述中,人物对话描写主要表现人物性格,前面人物篇中已经提过,不再赘述。下面我主要分析一下耳根在情感表达和对道理的阐述上展现的文采。情感表达主要以语言和景物以及心理描写为载体,例如,仙逆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杏花树;开白花,养女莫把道士家。年前二郎网上山,年后一郎尸骨寒,养女哭声陪死人,却把棺材当自家杏花树,开白花,孩童莫要见道家,若问我的年岁几。还称没有道缘呀,狗一叫,猫一抓。吓得道士回老家。”文中王林应尸阴宗修士临死前的要求将他的骨骸送往其故乡——一个小山村安葬,在小村庄内听到这首儿歌。这段词是耳根所创,通俗易懂,如儿歌俚语,但在小山村周围落寂苍凉的景物的衬托下,从一群孩童的口中唱出来,却令人有种说不出的凄凉和慨叹……语言并不华丽,却有一种任何华美都表现不出的感染力!再看这一段——秋叶随风舞动中,透过那片片枯黄,可以看到远处有一条河流,河水哗哗,蜿蜒向北。在那河水旁,有一个白衣身影,默默地坐在那里,任由一片片枯黄秋叶,在其身边吹过。王林望着水面,有一些秋叶,许是风吹落了,送入这里时散去,使得那几叶秋黄,飘在了河水上,染湿了大半后,飘向远处。落叶归根,只是被风带到了这里,落入水面的它们,却是这一生,都无法回到家乡,不知被送往何处,或许几季之后,会变成了河底洪泥的一部分,若它们有魂,这魂,或者带着思念,飘出河水,回到生它养它的家乡。

河水中,倒映出王林的身影,把他的面貌,也清晰的映出,那苍白的脸,冷漠的神情,还有目中的悲伤,似乎也融入进了河水内,在哗哗声中,流的远了。“该回家了……”王林轻声喃喃——语言朴实无华,任何一句话单独拿出来,都不足以称奇,但组合在一起,却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缓缓向心中渗透的寂寞。一袭白衣的身影静坐河边,落叶萧萧,随流水东去,看似写落叶,其实是写自身,使人不由生出“断肠人在天涯”孤寂感。思乡该怎么写?就该这么写!正是——于无声处听惊雷,由平凡中见功夫。

内容篇——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内容是小说的表现形式。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世界上任何事物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内容,并随着内容的发展而改变。但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影响内容,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对内容的发展起有力的促进作用。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的统一。它与形式是里和表的关系,是肉和皮的关系.。一部小说,要求内容丰富,一部仙侠小说,则要求更多:不仅要内容丰富多彩,还要合理,让人能够接受!只有达到了这些要求,读者才有兴趣看下去,才会用心去思考,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其实严格说来,小说中无论情节,人物,坏境等等等等,都应该是小说的内容,下面我要说的只是仙逆中耳根除人物情节外创造性的添加的内容。修真小说大多有丰富的内容,例如功法,妖兽,天材地宝,灵丹等等。说句不好听的话,就算一些作者想象不出这么多内容,瞎编也要编得像模像样。凡人流小说中,往往充斥着层出不穷的法宝,丹药,材料,妖兽,药材和丹药为升级服务,法宝材料为战斗服务,妖兽大多是炼器和炼丹材料的来源,偶尔客串一下反派。这样虽然内容丰富,但层出不穷的丹药妖兽极易使读者产生麻木感,无形中也局限了情节的多样化发展!可能主角费尽千辛万苦寻找一种药草,最后终于晋级,但读者立马就忘了药草的名字。

仙逆则不同,耳根独创性的摒弃了以药草,丹药,妖兽材料为主体的晋级模式,这样不仅拓宽了情节的发展空间,而且赋予了文中出现的妖兽,丹药的自主性和可读性。如蚊兽,雷蛙,在仙逆中这两种妖兽都不是纯粹功利性的为主角升级或御敌服务的,事实上它们在文中出现的次数也不多,但却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何也?原因在于,一旦抛却了单纯的目的性,这些妖兽本身的可塑性就得到了加强,耳根也不吝笔墨对它们进行拟人化的描写,使之更加形象生动。这样虽然不能为情节的发展指明明确的道路,却能更好的丰富文章的内容和内涵,让读者回味无穷。再比如,望月。不可否认,望月或许在仙逆中不那么重要,但是耳根一句“望月之怒,如古神一指”就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得这个强大的妖兽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还有穷吉等等等等。还有,耳根把神话

传说和古典仙侠中的神妖魔的形象融合,创造性的塑造了古神,古妖,古魔的古之一族,赋予了它们新的内涵,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再比如,耳根在一般仙侠修真小说的单纯的功法神通之上独创极,道,始三种境界,并加以详细的阐述,使人身临其境,加强了小说的想象力和趣味性,从而使可读性更强!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总之,仙逆是一本包罗万象,内容极其丰富多彩的小说!

论道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道为何?儒家说:道为仁义礼智信。佛家说;万物皆可成佛,万物皆可成道。道家说:无为即可见道。法家说:建制立法方为道。诸子百家,每家都有自身之道。道到底是什么?众说纷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中华上下五千年,即使再往后推进五千年,恐怕都不会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当然,作为一本网络小说,没有必要去深究道具体是什么,就算深究也研究不来,反倒会把读者弄得晕头转向。正是由于道太难写,稍有不慎就会写成玄之又玄,似是而非的空架子理论,所以,绝大多数仙侠修真小说都有意回避这个话题,就是怕费尽心力去写,到头来反遭读者一顿痛骂。耳根敢去碰这个道,单单勇气就值得称道,更别说耳根能把它写得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步了,这可不是一般作者能够做到的。

写“道”,不仅仅对作者的文字功底有严格的要求,最重要考验的,是作者的人生阅历以及对事物的感知和思考能力。没有一定人生经历和敏锐的观察思考能力的人,是不敢去写也写不出来的!同时,在写的时候还要尽量的深入浅出,力求一针见血,不纠缠于本身,让读者根据作者的思维完全理解,这就更难了!仙逆中,关于道的论述实在太多了,昆仑敢大胆的说,仙逆就是一部关于道的百科全书。文中,每个化神之人必有自身所领悟之意境,即时自身所修之道。生死轮回,岁月,痴情,师徒之情,杀戮,皆可成道。最典型的就是刘金彪——我研究地骗术分为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就是骗别人,第二个境界。则是骗自己。第三个境界。已然达到了相当地高度。有了足够地明悟后,如看山是山,看山

不是山后。返璞归真。相似于第一个境界。骗别人!——这段对骗道的论述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禅理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述的做学问的三重境界有几分共通之处:“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仙逆极富想象性的将骗道划分为三个境界,却又头头是道,让人无可反驳,自然而然的去思索,去信服,又回味无穷。耳根在雨中论道中写到:“这雨,生于天,死于地,这中间的过程,就是人生!雨夜之美,在于意境,在于生生不息,花草吸收水汽,原来的死意,也悄然流去,这才是雨夜的美处,也是人生的味道”以雨之生灭喻人之生老病死,以雨夜之静谧和活力表现人生的悠然和生命力。寥寥数语,就有一股明悟涌上人心头,深刻的哲理萦绕脑海,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仙逆作为一本修真小说,不仅论述道,还对修道一词作了详细的阐述,天运子讲道一章中说道:“仙已不在!修仙之说,在于远古。那是的仙界,是修士的圣地!所以,方有修仙一语!真,是何?真,就是一切的真相之意。仙界不在之后,修士好像无根之木,无家可归,孤独漂泊。此刻,便有了修真一脉,其说修真,也是修己。而如今,仙,真,均已成为过去,我们追寻的,是道。可此道,并非天道!修道之道,乃是道路。寻找一条第三步的道路,这便是修道之道的解释!”这一段话全面诠释了修道之道的含义,找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其实何止是修道,更是人生。它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盲目复制别人的成功之道不可取,最终只会迷失自己,只有挖掘自身的潜力,自强不息,走自己的道路,才能最终成功!仙逆中这样的段落比比皆是,就连耳根随手所写,都往往大有深意。比如“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又为几何欢!”此句,就点出了宇宙时间空间永恒不变,万物兴衰交替的客观规律。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起“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等经典诗句,再细细回味一番,不由追忆起那曾经的快乐,逝去的流年……同此种种,不胜枚举。凡尘芜杂,琐事乱心,不妨来仙逆中一番遨游,于大道无形中,明悟人生的哲理,洗涤一颗蒙尘的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