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2023-03-21 来源:客趣旅游网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史学界对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的评价争议很大。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特别是十年文革浩劫的阶段对李鸿章以及他所倡导与积极实践的洋务运动基本上持否定批判的态度,认为洋务运动不过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依靠帝国侵略势力传来的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制度以便维护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得到进一步的保障的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的运动。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人们对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的观点有了很大的改变。史学界的研究工作者可以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来客观的评价。正如我国近代第一位写李鸿章的史学家梁启超对他的评价:“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1]用客观历史史实说明:在两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一方面是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不断加深,另一方面是比较开明的地主阶级他们深感到“外国枪兵利器,百倍中国”(2)英法“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精细,器械之显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及”(3)在认识到西方国家的“长技”后主张向西方学习,于是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开展了以“自强”“求富”为目的,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李鸿章等地方势力派为主的洋务派官员,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进行了练军队,修铁路,开矿山,建工厂,创办新式的学堂派遣留学生等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为近代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批近代化的工业,军事,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而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进步运动。其主要的领导者李鸿章则被评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这一运动的大致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洋务运动的政治思想主要为“中体西用”。大致的本质则是用先进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生产工具来发展晚清政府的社会经济达到自强的目的。用中国封建的伦理纲常来禁锢人们的思想以便维护封建的政权统治。“中体西用”的这种指导思想在洋务运动的早期适应

了中国当时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性质对于促进传播西方的近代文明与发展中国的近代化具有积极意义。不过随着中国社会的危机不断加深,人们对国家贫弱症结的进一步的认识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强求富原因的了解。“中体西用”的这种的思想的弊端逐渐的显示出来。特别是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后,北洋水师战败,清政府割地赔款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中体西用”的思想渐渐的丧失其历史进步的意义。成为社会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思想障碍。

【2】李鸿章与洋务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李鸿章认为在与洋人的坚船利炮的频繁接触中,深感西方武力的强大,逐渐萌发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以“自强”的念头,在“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4]思想的指导下,李鸿章以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发展工业。在安庆,上海,福州,等地相继设局, 制造枪炮轮船。李鸿章的主要功绩是创办了当时最大的最具有示范性的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这些军事工业都是官办的,应用一套封建的官僚制度来管理运行,其制造的武器直接拨交军队使用。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主要军队,如湘军和淮军以及所建立的水军的武器的来源为这些企业所提供。在洋务运动的后期,为了解决军事工业存在的资金,燃料短缺,交通运输困难等,李鸿章又率先创办了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企业辅助军事企业。在具体创办民用企业的过程中,李鸿章极力推行官督商办的企业模式为资本所有者投资近代工业开放了条件用股份制集股的方式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其中李鸿章对于兴办近代矿业的迫切性,重要性认识比较早和明确。虽然存在资金,科技人才及管理经验严重不足,保守势力强烈反对的重重阻碍下,他仍积极倡办我国近代第一个矿业工厂——开平煤矿。以及随后建立的漠河金矿,逐步建立近代化的矿业体系影响所及还有开矿事业受到了当时社会的普遍重视,为弥补财政不足解决军饷有重要的意义。李鸿章于1872年办的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打破了外国的航运公司的垄断。因此,李鸿章创办的民用企业充实了军费

加强了近代的国防建设,又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且洋务派的企业广泛使用的雇佣劳动,促进了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使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力量的变革。

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使近代的技术和和机器渐次的取代手工劳动和手工工具,非生物行动力开始取代人力畜力作为生产,运输的主要动力。近代的工商业开始在国家的经济政治中发挥作用,为后来的清政府的经济政策的调整放弃原本的重本抑商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开始推行各种近代化的经济政策,建立工商经济管理的政府机构和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为整个的社会的近代化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客观上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创办近代的海军

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的不断的加剧,李鸿章等洋务派的实践者看到了清朝军备废弛,海防空虚,列强之所以在我国近海横行无阻的原因在于“为各国皆系岛夷,以水为家,船炮精炼以年久,非中国水师所能聚集。”[5]中国唯有“师其所能,夺其所持”才能与之抗衡。所以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着手建新式海军的活动。李鸿章被清廷委任为北洋大臣创建海军。1885年他建立海军部,1888年创办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舰队。李鸿章对海军建设的励精图治,终于建成了总排水量当时位居世界第九,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李鸿章的海军建军方略是以水为主,重视外海作战的能力和机动战术,募集资金为创建近代海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购买与自造相结合,使海军的建设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重视培养、选拔海军所需的人才;坚持“权自我操”加快了我国海军近代化的脚步。不过由于1894年的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因李鸿章的坚持“避战求和”的政策,寄希望于英、俄“调停”又命令清军“先定守局,再图进取”贻误战机,使战事节节败退,在威海卫保卫战中,日军围攻北洋舰队,使其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在李鸿章创建海军失

败的最终原因是他把北洋舰队当做了自己政治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争中为了保留自己的资本不惜采取“保船避战”的策略。缺乏积极进取的使用战略,没有把北洋舰队当做保家卫国的利器,这是他在晚清近代海军失败的根本原因。创建北洋舰队是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最重要的活动,不过洋务运动的失败也是因它而起。所以李鸿章与海军的建立在史学界最富有争议性。

【4】近代教育的兴起

随着洋务运动从创办的管理处处受到洋人的控制使李鸿章等洋务派逐渐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而萌发了改革育才用人制度的思想。李鸿章认为传统的科举制度阻碍了科学技术在中国知识分子的传播使中国的人才缺乏和科技落后的原因之一。因此,他在国内进行科举制度改革,以功名利禄鼓励人们入“洋务”科馆学习的洋务思想是对科举八股取士的参透和极大冲击;建立新式学堂如江南机械学校、福建船政学堂、天津电报学堂、天津水师学堂。这些学堂涉及经济、翻译等方面培养了大批人才直接服务于洋务运动的各个方面;并且向美、德、英等国家有计划的派遣留学生,其中很多人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如詹天佑等杰出的科技人才。李鸿章在培养人才的方面力主革新,一改“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的学习弊端,积极向西方先进的国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建设了近代教育的新风气。开创了中国近代留学生的先河,致使以后的留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西方的文明不断通过大批的留学生传到中国改变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并使意识形态领域发生质的变化,使西方民主平等的思想得到发展。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科学技术和自由民主思想的基础。

小结

综上所述,李鸿章和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判断历史功绩,

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需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1】这些新的东西包括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海军、改革传统的教育等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构成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符合当时中国独立自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旋律,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因而要充分肯定它的进步性、爱国性。在当时国势衰弱,时局紧张、人才缺乏的困难形势下,李鸿章坚持兴办洋务,是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开路先锋。

参考文献:

【1】梁启超《李鸿章传》【M】,海口:海口出版社,1993年7月第一版,第99页。

【2】《李文忠公全书》【M】,台北市: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年版,卷19第43页。

【3】《李文忠全书》【M】,台北市: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年版,卷2第41页。

【4】《筹办夷务始末》【M】,台北市: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卷25第10页。

【5】《李文忠全书》【M】,台北市: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年版,卷24第14页。

《论李鸿章的改革主张与实践》,《湘潭大学学报》1994年4期

《李鸿章与中国晚清科技的发展》,《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年12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一期

《左宗棠与李鸿章异同论述》

《论李鸿章海防思想》《安徽史学》1997年2期

《论李鸿章在近代海军装备中的作用》

《中国近代史》【M】,北京市:中华书局,1994年4月北京第4版,第3章第110--1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