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及事故处理
摘要: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因其对各种土层的适性强、无挤土效应、无震害、无噪音、承载力高等优点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桥梁的施工当中。
关键词:施工方法质量控制事故处理
中图分类号:tv5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施工工艺流程
钻孔灌注桩施工流程:测量放线→插打护筒→钻机就位→钻孔→成孔质量检测→清孔→安装钢筋笼→安装水下混凝土导管→二次清孔→检查签证→灌注桩身混凝土→成桩质量检测。二、钻孔桩施工方法及过程质量控制 2.1桩位放样
钻机就位前对每个桩位进行放设,放设完成后在每个桩位处对角设置护桩,以保证桩基开挖后,可以依据护桩找到桩位中心,并将桩位中心引至护筒内壁上,确保钻进过程中桩位对中。 2.2埋设护筒
钢护筒采用δ=10mm钢板制作,其内径大于设计桩径0.2m。测放桩位时要注意对位准确。护筒的埋深1.5~3m为宜,尽可能将护筒埋置在较坚硬密实的粘土层中至少0.5m;护筒顶高于原地表0.3m。
2.3钻机移位定位
采用平板车将冲击钻机拉到现场,用吊车对钻机进行对中,为
确保钻头轴线与桩位中轴线重合,采取用全站仪进行对中观测和竖直度校正。
2.4护壁泥浆的拌制
泥浆由粘土、水和添加剂组成,在钻孔灌注桩成桩的过程中,泥浆的主要作用一是护壁,防止孔壁坍塌;二是携渣,钻头将孔内土体或岩体切削成渣,通过泥浆循环将其带出孔外,因而泥浆质量的控制非常重要。泥浆质量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密度、粘度、含水率等。泥浆过稀,则携渣能力不够;泥浆过稠,则孔壁会开成一层厚厚的泥壁,无形中减少了桩径。 2.5钻孔
开钻时应慢速钻进,待导向部位或钻头全部进入地层后,方可加速钻进。冲击钻机在钻进过程中,每3~5m进尺后需进行纠偏调整,以保证孔位的偏差在允许范围。定时检查孔内泥浆水头高度,发现不足并及时足量补充。钻孔内泥浆水头高度应不低于护筒排浆孔下30cm,并高于地下水位2米。 2.6成孔检测及清孔
钻孔达到设计标高或入岩深度后,对孔深、孔径进行检查,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清孔,准备下钢筋笼。孔深采用测绳进行测量,测绳必须经常进行校正、修订,以保证测量准确。孔径采取下探孔器的方法进行检查(探孔器直径为钢筋笼直径+100mm),探孔器必须有足够的长度和重量,以确保探孔器的顺利下放,成孔深度和孔径不小于设计值。
2.7钢筋笼安装
钢筋笼起吊时,吊点应拴牢并布置合理,使笼子吊起后处于自然铅垂状态,并无明显变形,下吊钢筋笼骨架过程中,不要碰撞孔壁,要采取措施让其沿孔中心垂直插入。钢筋笼下到标高后,要检查钢筋笼顶部的中心偏差,使之小于5cm,待全部入孔经确认符合要求后,将钢筋笼进行固定,避免下跑和灌注混凝土时上浮。 2.8下导管、二次清孔
导管使用前进行试拼、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长度测量、标码等工作,进行水密试验的试压压力不应小于6kg/cm2。导管下端出口处应距孔底20~40cm。吊装时,导管位于井孔中央,避免挂碰钢筋笼,并在灌注前进行升降试验。导管就位后,立即进行第二次清孔,清孔采取气举反循环进行清孔,清孔后沉渣必须小于50mm才允许灌注混凝土。 2.9混凝土水下灌注
水下混凝土坍落度控制20cm±2cm,并通过试验确定掺入适量缓凝剂,初凝时间不小于12h。采用罐车运输混凝土至现场,直接倒入导管内进行灌注,为了保证混凝土灌注顺利进行,施工中作好下列工作:①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利用导管按反循环法进行二次清孔。②砍球前准备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保证砍球后导管的埋置深度大于1m以上。③砍球前,导管距孔底的高度20~40cm。④灌注过程中,注意观察导管内混凝土面下降和孔内水位升降情况,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⑤导管埋置深度保证埋置深度不大于6m ,且
不小于2m。导管提升缓慢,不挂钢筋笼。⑥混凝土灌注到达钢筋笼底部以下约1m时,适当放慢灌注速度,减小混凝土的冲击力,防止钢筋笼上浮。当混凝土上升到钢筋笼底部以上4m左右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钢筋笼底部2m以上,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⑦灌注作业连续进行,不随意中途停顿,保证整桩在混凝土初凝期内灌注完成。⑧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果断采取措施,避免发生断桩事故。⑨混凝土灌注至桩顶以后,超出设计桩顶30~50cm,然后及时将已离析的混合物及水泥浆等清除干净。 三、钻孔及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异常事故及处理办法 3.1坍孔
原因分析:①护筒埋置过浅,周围封填不密漏水;②操作不当,如提升钻头或掏渣筒倾倒,或放钢筋骨架时碰撞孔壁;泥浆稠度小,起不到护壁作用;③泥浆水位高度不够,对孔壁压力小;向孔内加水时流速过大,直接冲刷孔壁;④在松软砂层中钻进,进尺太快。 预防及处理措施:坍孔部位不深时,可改用深埋护筒,将护筒周围回填土,夯实,重新钻孔;轻度坍孔,可加大泥浆相对密度和提高水位;严重坍孔,用粘土泥膏投入,待孔壁稳定后采用低速钻进;
3.2钻孔偏斜
原因分析:①桩架不稳,钻机磨耗,部件松动;②土层软硬不匀,致使钻头受力不均;③钻孔中遇有较大孤石、探头石;④扩孔较大处,钻头摆动偏向一方。
预防及处理措施:检查、纠正桩架,使之垂直安置稳固,并对导架进行水平与垂直校正和对钻孔设备加以检修;偏斜过大时,填入土石(砂或砾石)重新钻进,控制钻速;如有探头石,宜用用冲孔机低速将石打碎,倾斜基岩时,可用混凝土填平,待其凝固后再钻。
3.3水下混凝土灌注时导管进水
原因分析: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或导管底口距孔底间距过大,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住导管底口以致泥水从底口进入。 预防及处理措施:将导管和钢筋笼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合物用空气吸泥机或抓斗清除,重新灌注。 3.4导管卡管
原因分析:①初灌时隔水栓卡管,或由于混凝土本身的原因如坍落度过小、流动性差、粗骨料过大、拌合物不均匀产生离析、导管接缝处漏水、大雨中运混凝土未加遮盖使混凝土中的水泥浆被冲走,粗骨料集中造成堵塞;②机械发生故障和其他原因使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长,或灌注时间持续过长,最初灌注的混凝土已经初凝,增大了管内混凝土的下落阻力,混凝土堵在管内。 预防及处理措施:准备备用机械、掺入缓凝剂,做好配合比,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拔管、吸渣重灌。 3.5钢筋笼上浮
原因分析:导管埋深控制不好。固定钢筋笼的撑杆刚度不够。 预防及处理措施:控制导管底口的位置及埋深,在混凝土接近
钢筋笼底口时,加大导管埋深,并减缓灌注过程;加强撑杆,增加钢管支撑。四、结束语施工人员要认真学好专业基础知识,认真总结,正确应用有关规范;熟悉地质资料、设计图纸、相关文件及各项技术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抓好施工准备、成孔、清孔、水下砼灌注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确保灌注桩的成桩质量。参考文献: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年08月01日
作者简介:姚小飞,1983年1月出生,男,路桥公司助理工程师,武昆高速公路2标现场技术员,2008年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