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 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 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一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 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 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 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 愉快中学习。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 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 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 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 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 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 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 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 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 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主体作用,树立信心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是否主动热情,主要表现在是否有强烈的参与感,这是决定他们是否积极地对待学习,有效地接受知识的重要因素,只有当学生将学习的重要变为自觉、自愿的心理愿望时,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探索。所以,我特别注意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主体作用,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教与学追求动感所引起的变化应该有科学性。必须寻求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动感,抑制那些有不良影响的变化。实施动感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特别是小组合作交流中,学生人人参与,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形式。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
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 认真倾听激趣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老师掌握着“话语霸 权”,学生只能当作一个个容器,等着老师往里灌 东西,可结果,园丁的辛勤,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天 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 了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件。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多 倾听学生的发言。笔者认为,学生“讲”教师‘听”。 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 解学生。笔者通过“听”常常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想 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 二是通过“听”可以真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 真谛。三是通过学生“讲”教师“听”,可以锻炼学 生。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自信,课 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 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 譬如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时,笔者让学生找 出喜欢的句子,先在学习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 流,一学生说:“我喜欢‘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 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雷罗汉’,这 写出了小孩天真活泼、充满生机的情景,尤其是 ‘呵’字非常的形象、传神、有趣。还有那‘紫芽姜一 般的小手’,很好玩。”当笔者一问什么是“呵”时, 大多数同学拢着两手呵气,一时课堂笑声一片,活 力迸发。又如《两A,JL辩日》,几乎都是学生在疏通 文意在争辩。 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自主学习和协调学习” 的教育观,由传授知识向学生终生发展延伸。世界 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 不会学习的人。而这种学生多讲、老师多昕的教学 模式正是“授之与渔”“操练捕鱼”的有效途径。在 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主角,极大地调动 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学习 状态保持活跃和热烈,使语文课堂呈现无穷的活 力与魅力。
五、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六、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六、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七、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长城》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长城的高大雄伟。教师可以寻找长城的近景图和远景图,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长城的气魄。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七、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八、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
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九、八、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十、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十一、
浅谈如何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有效性
武鸣县两江镇白云小学 李静美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
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就显得犹为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开课伊始,就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中,就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开课时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情感呢,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针对课题创设问题情境
课题是问题的着眼点,是文章的“眼睛”,它与课文的内容联系紧密。所以,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我在教学《金色的草地》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当我的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手提出问题。有的说:“草地不是绿的吗,为什么课题是金色的草地?”有的说:“我想知道草地上有什么草?”有的说:“我想知道金色的草地是怎样的?”有的说:“难道这草地会变颜色”……学生有了要想解决的问题,就会仔细读书,认真思考,学习兴趣就很浓厚。经过学习,学生纷纷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中,采用针对课题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学习,以学定教,学生学习的气氛很浓厚,积极性很高,能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二、借助图画创设文本情境
借助图画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借助课文插图或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将课文语言文字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再现课文情境的方法。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感性知识,培养观察能力。例如我在导入《爬天都峰》前,先出示天都峰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上的风光特点。然后导入课文:在安徽省黄山市东南,是黄山主峰之一(天都峰)(板书),它是怎么得名的,课文是怎么描写它的奇险陡峻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吧,它的险会让你心惊胆颤的。
而我在导入《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时,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块大石头,接着介绍:“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李四光他爱动脑筋,善于思考,你想跟她交朋友吗?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这样,在指导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启发性的描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课文的情境,取得了良好的开题效果。
三、运用音乐渲染课文情境
音乐以特有的旋律、节奏作用于人们的感官,将听者带入特定的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利用音乐的暗示性来渲染情境,就能调动学生情感,使学生很快融入课文中,也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因而,运用音乐渲染情境是创设语文开课情境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我在教学《秋天的雨》时,先播放一段轻快美妙的音乐,学生们凝神屏息地听着,渐渐被音乐所感染,变得沉静下来。这时,我望着学生用高兴的语调说:“同学们,这段美妙的音乐,在讲述着秋雨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变化和喜庆。这个音乐为什么这么美妙令人陶醉?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秋天吧。”悠扬的的乐曲和教师的讲述,再次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更能体会到秋天的美丽。
四、联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情境既给学生“导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开源”,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起学生探索的热情。因此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超越知识符号,构建生活的课堂,放飞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穿梭于生活世界和理性世界之间,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我在教学《充气雨衣》一课时,先拿出一件雨衣,让学生说说雨衣与衣服的不同之处,平时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上雨衣,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在学生充分的畅所欲言后,引入课文:有个四年级的同学叫小林,他在使用雨衣的过
程中也发现了问题,他碰到了什么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呢?咱们一起去看看他的充气雨衣吧。由此,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带入课文。在教学《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时,我也是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玩具,这玩具给自己带来了什么乐趣,玩具又是怎么得到的。接着再引入课文:有个小男孩,他非常喜欢能跑动的汽车玩具,但却没有买,为什么呢?我们去看看吧。
五、运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感染着学生。所以,上课开始,老师用精彩的导语、深情的描述来创设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的入情入境。我在导入《爱迪生救妈妈》一课时,先板书:“妈妈”,然后动情描述:妈妈是我们最亲、最爱的人,正是她把我们带到了世界上,正是她用无私的爱,不辞辛劳的把我们养大。当我们碰到问题时,她比我们还焦急;当我们受伤时,她比我们还疼;当我们生病时,她比我们还难受;这就是无私、伟大的妈妈。然后板书“爱迪生”,说: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你知道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他发明的吗?爱迪生的成功来自于从小爱开动脑筋的好习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他小时侯救妈妈的故事,在两个词的中间补上“救”字。
情境教学应坚持触景生情,以“情”为“经”,将情感、意志、品质、兴趣、价值观等人的因素的重要方面重新确定为语文教学的有机构成;以“境”为“纬”,通过创设各种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环境,拉近学生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而开课情境的创设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兴趣,所以就显得犹为重要。当然,开课情境的创设还有很多种途径,以上只是我常用的,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我想只要教师能根据不同的实际和教材,努力营造创设不同的情境,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