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领导干部思维方式
摘 要: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创新思维,实现由传统思维向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思维转变。实现这种转变,必须加强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为树立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思维方式提供理论指导、实践基础和动力支持。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思维方式;转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这在客观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紧跟时代潮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思维方式,创新发展思路。本文笔者就科学发展观对领导干部思维方式提出的新要求进行分析,旨在为各级领导干部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提供有益参考。
一、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领导干部思维方式
科学发展观为各级领导干部在新时期新阶段摆脱传统思维方式束缚,创新发展思路,提出了新要求。 1.树立人本思维
科学发展观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人民主体论和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解决了为谁发展的根本问题。当然,
这里的“以人为本”不同于传统发展观的“人本主义”。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但是,由于我国受几千年形成的传统、习惯、理念的影响和“官本位”意识的客观存在,使一些领导干部总是不经意地陷入“官本位”的思维之中,有些人“做官”意识越来越浓,为民办事的意识越来越淡,使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出现偏差,甚至造成严重损失。例如,一些领导干部把“以人为本”作为时髦的口号,他们讲话、写文章,言必称“以人为本”。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事关人民利益的生产生活问题却置若罔闻,使生产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漏洞百出、事故不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视经济建设,弱化社会建设,出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严重状况,使广大人民群众不能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人民群众应得的地位、社会尊重和基本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本质与核心,实现从物本思维向人本思维的根本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有效解决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顺利实现我们的预期发展目标。
2.树立求是思维
实事求是既是唯物论的思维,又是辩证法的思维,是两者的统一。毛泽东同志用“实事求是”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鉴于人们往往受各种错误思想的束缚,看不清事实真相的教训,邓小平同志在“实事求是”前面加上“解放思想”,并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确定下来。江泽民同志在实事求是后面加了“与时俱进”,更深化了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在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必须高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面大旗。“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1]13极大地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要求围绕发展主题,“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1]15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不从实际出发,习惯于教条型思维方式,盲目地照搬书本,既不能正确认识变化的客观环境,也不能适应变化的客观环境,把主观愿望当做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在发展问题上,认为只要gdp上去了,其他方面就会一好百好。其结果,gdp或许上去了,但是,一系列社会问题却暴露
出来了,这就严重地阻碍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训是非常沉痛的,必须坚决摒弃,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我国新时期新阶段发展的新现象、新情况、新特点出发,变教条型、片面型思维为求是型思维,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树立开放思维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方位开放的发展观,它所要求的开放必须是多维的、多因素的、立体的开放,把社会发展置于一个开放性的视阈来考察。但是,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了封闭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主要表现是思路狭窄、信息封闭、思维定势僵化,因此,在考虑问题时不尊重客观规律,不从事物发展规律出发,只局限于自己或周围的狭小范围,把自己与周围的环境割裂开来,在空间上,向内看不向外看,坐井观天、画地为牢;在时间上,向后看不向前看,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在国与国之间,以至在国内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缺乏交往和交流,缺乏横向联系和信息反馈。这种思维方式至今在一些领导干部的思维中存在,例如,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领导干部不顾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闭关自守,搞地方保护主义,由此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这些问题已成为“十二五”时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要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开放思维,以宽阔胸襟和世界眼光看待问题,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统一起来,把当前和长远结合起来,积极吸取和引进世界各国先进经验,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先
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以后发优势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树立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就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来对待,从整体上,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考察认识对象。科学发展观的系统思维集中体现为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都有过重要论述。毛泽东早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就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就是“统筹兼顾,各得其所”。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江泽民同志也强调:“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展了统筹兼顾的战略思想,强调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1]13“五个统筹”囊括了当前改革和发展所要解决的一系列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构想,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
也产生了诸多矛盾问题: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出现了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人与社会关系方面,出现了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使一些人不能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成果;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在克服平均主义的同时,出现了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各方面关系。 5.树立超前思维
超前思维就是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面向未来,不拘泥于老方法和老经验,冲破传统势力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制定出科学的战略,体现出科学的时代精神。超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依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作出科学的预测,并创造性地寻找超乎常规的应变策略和谋略,掌握工作主动权。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超前思维的发展观。它要求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1]15-16这就找到了一条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的伟大事业。作为这项事业组织者的各级领导干
部,不仅要脚踏实地、立足现实,更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可持续发展的超前思维,在分析解决问题时,把目光投向未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做到立足今天规划明天,着眼未来审视现在,摆脱细枝末节问题困扰,抓住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这样就能做出既符合现实又兼顾长远的方针政策。 二、领导干部实现思维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人的思维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培养和锻炼出来的。因此,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维方式,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加强学习
21世纪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现象、新事物、新知识不断涌现,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新的时代呼唤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思维。加强学习是提高领导干部理论素养、转变思维方式的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因此,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通过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
加强学习,具体说来,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为思维方式转变提供
正确的方向和力量源泉。特别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胡锦涛同志指出:“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恩格斯也曾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但是理论思维无非是才能方面的一种生来就有的素质。这种才能需要发展和培养,而为了进行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2]这就是说,学习哲学既是训练理论思维的最有效方法,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哲学史上最重要的成果,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实践证明,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就能够对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从而推动事业的发展,因此,领导干部要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实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维方式,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学习。 二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思维离不开丰富的知识积累,知识视野决定思维的深度、广度和高度。领导干部增强理论思维能力,转变思维方式,必须以丰富的科学知识为基础。用列宁的话说,“只有用人类全部文化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其结晶)武装起来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没有丰富的知识作基础,就不能进行广泛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思维就不会有广度和深度,就不可能开拓出新的思维领域和思维空间,也就不能真正树立起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思维方式。因此,领导干部不但要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精深的专业工作知识,还要有广泛的科学新知识。所
以,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社会、科技和信息网络等方面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填补自身知识的“短板”,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知识基础扎实了,理论功底深厚了,才能为拓宽思维的空间视野和提高思维的敏锐程度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从而提高领导干部的人本思维、求是思维、开放思维、系统思维和超前思维能力。 2.勤于思考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创新思维,以解决现实中的新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勤于思考,是转变思维方式动力。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毛泽东同志也曾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3]学习为转变思维方式提供了新知识,并不等于创新思维本身。学习能扩大一个人的知识面,但学习也可能使人自我迷失乃至消解在所学的知识中,成为束缚自己的框框,而思考则是人们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可以使我们辨别知识的真伪,甚至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学习要达到创新思维这一最终目的,只有勤于思考才能完成。思考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得以升华,实现对已有知识的超越。有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不缺能干活的人,缺的是会思考的人。因此,领导干部要把学习、实践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在努力学习博览群书和深入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坚持不唯书、不唯上、独立思考,大胆创新,
对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换个角度去思考;对别人不敢做的事情,要鼓足勇气去思考;对别人想不到的事情,要用创造性思维去思考,在思考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努力形成新认识,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只要我们善于思考,一方面以博大的胸怀去接纳来自各方面有价值的知识,另一方面以强大的思考力量去解析、提升这些知识,这样就能创新思维,实现思维方式的新突破。 3.勇于实践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任何思维都属于认识的范畴,人们的认识离不开社会实践,因此,实践也是思维创新的重要基础。从本质上说,实践的发展拓展了客体范围,使主体在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时,能够接收到大量的充满时代气息的客体信息刺激,这就必然会引起主体内在思维结构的变化,打破其原有的固定思维模式,引起其内在结构的分解、组合、充实、更新,实现整体上的重构,从而实现思维的创新。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5]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确立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思维,最终要靠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总结。通过社会实践,深入调查研究,广泛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积极思考探索,最大限度地拓展思维的方向和维度,并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归纳整理总结,不断从感性认识上升
到理性认识,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获得高超的思维能力,形成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