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临海灵江两岸景观规划

2020-09-18 来源:客趣旅游网
临海市灵江两岸景观规划

第一章 灵江两岸城市绿地规划的理念、构思和定位

第一节:规划理念

道路编织着城市,城市融合着道路,创造出“赋有历史背景、人文特色、与城市共生共融的印象“是我们灵江两岸城市绿地规划的最终愿望。”

第二节:构思

根据现状分析寻找我们的特色

“气”——即“大气、开放、生态”,是对灵江两岸城市公园整体风格的定位。

“韵”——即“连续的、渐变的、赋有节奏与变化的城市界面”,是从灵江两岸景观色彩、景观形态、视觉感受来定位。

“度”——即“开畅的空间、流动的空间、休闲的空间”, 是从灵江两岸空间营造以及人的使用角度来定位。

第三节:定位

景观功能:

从设计对象自身角度讲,地处灵江边,是外来者感受城市的第一种形式,其

次灵江两岸是城市滨江的一条重要景观带,即所谓城市形象的窗口。同时必须考虑如何到与周边地块用地功能相协调,在完善自身形象同时,如何能更好的提升周边

地区的形象与价值。

从灵江两岸服务对象(市民为主)角度讲,作为一条沿江景观大道,有着得天

独厚的江景资源,这是其自身最大的魅力所在。因此在设计中必须关注如何更有效更合理地利用江景资源,从动态与静态两种角度出发,让车行者和行人能最大限度

地享受灵江的美景,强化灵江两岸的观景性质。

综上所述,对灵江两岸提出我们的设计定位——城市生态江滨公园

城市生态江滨公园——她是一个地处灵江两岸,近邻城市CBD的城市窗口;是充满历史文化气息,连通主城与副城的纽带与生态长廊;是以行人、乘客为服务

对象,提供休闲、旅游、观光、通行的休闲场所。

第二章 规划的空间结构和主要景区设计

第一节:规划的空间结构

根据灵江在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规划确定以河流作为生态景观轴,由西向东将南北两岸分三个功能片区串联起来,形成“一轴、两带、三区”的规划空间结构。

第二节:主要景区设计

本次规划的灵江两岸的城市生态江滨公园整体分为(一区、二区、三区)三个区块:其中一区规划用地范围是九州大道(即三江湿地)至望江门大桥,江滨路以南,观澜路以北的灵江两岸区域。二区规划用地范围是望江门大桥至灵江一桥,江滨路以南,观澜路以北的灵江两岸区域。三区规划用地范围是指灵江一桥至灵江二桥,

江滨路以南,观澜路以北的灵江两岸区域。

一、功能分区:

1. 灵江两岸城市生态江滨公园(一区):

生态长廊---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实现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恢复和保护灵江两岸自然形态是灵江两岸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尊重自然生态,维护生态平衡,以提

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该地区特点,尽量采用灵江两岸自然植物群落的生长结构,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植物群落,应地制宜地进行片植、列植、混植

等,并形成一定规模,促进植物群落的自然化,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提高自我维护、更新和发展的能力,增强绿地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实现人工低度管理和景观资源的可持

续发展。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将一区用地的南北两岸分为八个区:

(1)综合管理区:是公园的管理中心和服务中心;

(2)湿地生态休闲区:以是湿生植物为主要造景元素,展示丰富多彩的湿地景观空间。设置一些木铺装平台,景观亭等,让人们可以在此感受湿地的宁静,呼吸清新的

空气;

(3)生态观赏区:以植物造景为主,主要运用了鸢尾、美人蕉、千屈菜、水葱、

慈姑、海寿花、再力花、睡莲、荷花等湿生水生植物,组合最美的人工生态群落,创造生态的、层次丰富的“水中花坛”;

(4)休闲活动区:以主入口广场和中心广场为主体,阳光草坪为补充的休闲活动区,为人们提供一个休憩、观景、娱乐的好去处;

(5)安静游憩区:结合原有的水杉和池杉林,加上书带草、二月兰等地被的配植使景观更丰富,安置几个小木亭,形成可游可憩的林带滨水绿地;

(6)亲水休息区:临水的圆形广场、大围树椅,可供游人涉水嬉戏、休憩的亲水空间;

(7)堤岸防护及景观观赏区:加强防洪堤的设计,提高抗洪能力。沿河绿化带种植鸢尾、再力花、千屈菜、黄馨等湿生、水生植物,配植上垂柳、碧桃等形成丰富多彩的滨水景观,设置一些铺装广场,膜亭、坐凳等,形成可游可憩的带状绿地;

(8)排挡休闲区:由两块半圆形的铺装小广场组成,分布在南北两岸的两个入口处,有围树椅、膜亭、景墙等营造整体休闲娱乐的氛围,为人们提供休息的场所。

2. 灵江两岸城市生态江滨公园(二区):

历史纽带---保护和挖掘历史传统人文景观资源,塑造赋有活力的城市新形象“鹤翻松露、林溪投钓、竹翠含烟、古城遗风”,这是灵江两岸所蕴涵的历史人文特色。设计中要体现地域特点,保护和挖掘历史传统人文景观资源,维护历史文脉的延续性,恢复和提高景观活力,塑造城市新形象。依据不同的功能用途,把二区用地南北两岸分为六个区:

南岸的五个功能分区为:

(1)休闲活动区:保留原有建筑改建而成,具有较大的广场,是一个可提供大型公众活动的场所;

(2)湿地生态休闲区:以是湿生植物为主要造景元素,展示一个别具一格的休闲空间;

(3)安静游憩区:结合原有的水杉和池杉林,安置数座小木屋而形成的可游可憩的林带式的绿地;

(4)生态观赏区:以植物造景为主,主要运用了水杉、池杉、广玉兰、白玉兰、红玉兰、紫玉兰、木芙蓉、垂柳、山茶等树种,采用自然生态群落中的顶级群落,优化组合最优的人工生态群落,创造生态的、层次丰富的、景色优美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

(5)历史文化广场区:该区块在全园中就如画中的那道补白,使原来一切隐含在画卷之中的所要表现的东西跃然纸上。在该区中用了浮雕墙和大量的平面浮雕浓缩了每一个景区景题,是由临海的自然景观而生的诗词又为临海增添美丽的景观,是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体现。

北岸的一个功能分区是:

(1)堤岸防护及景观观赏区: 加强防洪堤的设计,增强抗洪能力。沿河的浅滩种植丰富的湿生、水生植物,形成优美的滨水景观,设计一些铺装广场,设置花钵、坐凳等形成的可游可憩的林带式的绿地。

(2)历史文化广场区:位于古长城的南面,由镇宁门、兴善门、越靖门三个小广场构成此区,更有利的保护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古迹。也为市民创造了更多的娱乐休闲空间。

3. 灵江两岸城市生态江滨公园(三区):

城市窗口---上佳的观景质量(精致)、印象深刻的观光感受(大气)、能眺望城市

的天际线(韵律)。滨江区视野极度开阔,极目远眺,城市沿岸景观尽收眼底。形成生态休闲走廊---作为滨水区沿线一条连续的公共绿化带,设计应强调场所的公共性及功能内容的多样,以形成优良的城市景观与观景休憩公共绿地,创造贴近市民生活的休憩场所。

城市滨水区开放空间形式包括滨水广场、滨水区小游园、林荫步道、成片绿荫休息场地、儿童娱乐区、健身广场、观景台等。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结合人们的各种活动来组织室外空间。根据不同的功能用途,将三区用地南北两岸分为十个区:

南岸分为以下六个功能分区:

(1)人文文化展示区: 由代表中国传统宗教艺术的太极图案的思源广场和具有文人气质的荷塘,以及水文化纪念馆共同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

(2)湿地生态休闲区:以种植湿生、水生植物为主;片植水杉、池杉、湿地松等形成林带;林带下配植兰花三七、吉祥草、大吴风草等地被使之成为自然生态的湿地景观。

(3)休闲活动区:以儿童活动空间为中心,阳光草坪为补充的休闲活动区,为人

们提供一个休闲运动的好去处;

(4)景观展示区: 以植物造景和水景景观为主,运用水上休闲设施并结合商业步行街,提供一个可观、可游、可赏的特色空间区域;

(5)亲水休息区:以蜿蜒于密林中的溪流和踏石汀步组成的可供游人涉水嬉戏、垂钓休闲的亲水空间;

北岸原为垃圾填埋场,新建立起来的人工景观彻底根治了昔日脏、乱、差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将整个区域划分为4个区分别是:

(1)安静游憩区:由香樟、银杏、杜英林共同围合而成的相对静谧的空间; (2)排挡休闲区:由几块形状各异的铺装小广场组成,散布于整个区块,营造整体休闲娱乐的氛围;

(3)堤岸防护及景观观赏区:加强防洪堤的设计,提高抗洪能力。沿河绿化带种植湿生、水生植物,配植上水杉林、池杉林等形成丰富多彩的滨水景观,设置一些铺装广场,景观亭、坐凳等,形成可游可憩的带状绿地;

二、景观分区:

灵江两岸规划设计首先收集了许多有关临海的各种资料,并对地形、水系、森

木现状等作了大量实施的调查研究。其规划设计准则归纳成三个方面:环境写其神,重在自然之意,妙在荟萃人文。

1.灵江两岸城市生态江滨公园(一区):

河流和绿地形成动与静的对比,植物和铺装形成轻质与硬质的对比,设计使这些因素融洽而和谐。由于该区块设计相对简洁,大方。景观分区与功能分区相结合,满足漫步、垂钓、野餐、烧烤、休憩和湿地景观观赏等多种功能需求。形成以功能为主导的特色景观分区。 (1)静远广场:

此广场以静为特色,通过种植大量的植物来体现在喧嚣的城市工作之后静心的感觉。为此,在此处设置了面积较大的铺装,可供附近居民茶余饭后的休闲活动。同时,设置了一些膜亭、浮雕景墙、入口花坛、石景等,增添景点的活泼、动态的景观。

(2)生态湿地:

此景区有木栈道、亲水平台、景观亭组成。用自然的处理手法将此景营造成生态湿地的景观微缩。该景点特色是从生态自然入手,宽阔的水面用曲折的木栈道将水、陆相互连接起来再配植丰富的湿生、水生植物,体现自然野趣,形成类似自然天成的湿地生态环境。 (3)湿生植物观赏区:

该区沿水而建,用木栈道分隔出多个花坛,各个花坛里种植着不同的水生、湿生花卉如美人蕉、鸢尾、菖蒲、香蒲、石菖蒲、千屈菜、再力花、凤眼莲等等,色彩斑斓,缤纷夺目。 (4)主入口广场区:

该景区位于公园的中心地带,有一大型的入口铺装组成,中心是个景观水池,中间是景墙跌水。广场上建入口大门和小卖部等,采用江南古建筑建造,古色古味。

(5)生态鸟岛

该区位于人工小岛上,植被茂密,四周环水,构成自然的生态环境,设立此区主要是为了保护当地的鸟类,给它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生存环境。也有利于提高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 (6)休憩草坪:

满铺常绿草皮,设计春花植物为主,配植有海棠、碧桃、樱花、杜英等及杜鹃、月季、茶梅等花灌木。中心预留大面积的草坡,让游人享受充足的阳光和绿地,同时赋予公园以最自然的灵性美感,躺在大片的草坪上使人心旷神怡,远离尘嚣,静谧和平,是市民周末集中休闲活动的最大空间。其自身还能够调节空气湿度及温度,改善环境质量的生态功能。 (7)次入口广场A

这个次入口广场位于灵江的西岸,靠近望江门大桥,有一半圆形铺装和景观廊架组成,入口处有一入口花坛,上设大石景和造景五针松,红枫、南天竹等构成古典的景观效果。 (8)滨水健身区

位于灵江的东岸,望江门大桥的北侧,长方形铺装和几组健身运动器材构成组成,是人们健身运动的好场所。 (9)亲水休憩广场

位于三区规划的灵江东岸,江滨路的西侧,靠近朝天门。广场中心设置一张拉膜亭下有景观坐凳可供人们观景休憩。护栏采用花钵、景观灯柱相结合的木质栏杆,即生态又美观! (10)亲水休闲区

此区是在灵江的水资源基础上,人工开挖出来的一个小水面还有一生态小岛边水陆间用木拉索桥,小木桥等相连接。充分利用滨水景观通过木拉索桥、环形廊架等景观小品与环境充分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恰似一处“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园林小品,丰富和点缀城市公园的山水景观。几株茶花,海棠等植于松林竹丛中,以苍松翠竹、湖石相映成趣。在绿树繁花中,影影绰绰、湖水平铺、云水交栖、触景生情,令人浮想联翩。 (11)柱雕广场

位于一区规划公园灵江东岸的主入口处,形成一个开阔的序幕空间,作为入

口集散广场,四根浮雕柱向广场形成围合之势刻浮雕,体现传统文化,又作为入口的标志。入园后,展现在眼前的阳光大草坪,形如绿波流霞,作为景观焦点。点植大树来营造夏日的荫凉。广场上的膜亭,与入口水池相呼应,取其船帆之形,象征着临海人民“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精神风貌。四周的雾泉营造雾气蒙蒙的感觉,虚化基础,使整组景观更显缥缈。 (12)林荫临水广场

位于灵江北岸的临水小广场,中心种植一颗大香樟,下设环形围树椅,沿水边设5-6个景观灯柱。坐在此处可以观看到对岸的湿地生态景观区和“水中花坛”,是临江观景的好场所。 (13)次入口广场B

位于灵江的北岸的西入口处,是一个半椭圆形的铺装广场,上有树池坐凳和入口花坛组成。

2.灵江两岸城市生态江滨公园(二区):

选择了“以赞美临海美丽自然景观的诗词为中心进行环境的综合设计,通过这

些自然景观表现临海的人文景观,使灵江两岸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一设计主线。因此把二区用地灵江两岸分为九个景观区: (1)

消暑广场景观区

利用原有建筑和地形改建而成的美食街,配合布置了大面积的具有多种用途的林荫广场。该景观的布置源于《晋书》始载郡民“火耕水耜,渔猎山樵,饮食颇给”;临海从古至今的风味食品、节日零食和日常零食众多,如麦油脂、糟羹、汤圆、重阳糕、火烧饼、灰青糕和光饼等等。借以体现“民以食为天”的园林创作及“以人为本”的原则。 (2)

鹤翻松露景观区

唐代诗人任蕃创作的《宿中帻山绝句》,其第一首“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村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这首诗正是赞美了临海中山的亘古之美。在任蕃创作这首诗的时候还有臆断插曲:唐代与张籍、司空图齐名的诗人任蕃,在参加进士试落榜后,便寄情山水,对临海中山风景特别青睐,自述“灵江江上中峰寺,三十年来两度登。”第三次来游,竟一住十年,并写下“岂堪沧海畔,为客十年来”之句。任蕃《宿中帻山绝句》写成后非常自得,即题诗于壁。次日南游,发觉昨夜之诗“月照一江水”的“一”字实在与景不符,应用“半”字。匆匆赶回欲改,却已经被人改为“半”字了。任蕃大呼:“台州有人!”在任蕃的诗中,我们能读出那自由和大胆的灵魂。临海作为一个郡治,滨海傍山,群峰环抱,溪流纵横,“行尽深山又是山”,“山远行不近”,天高皇帝远,离世俗的喧嚣和政治纠纷都远。这里可以让疲惫的心身得到休息,可以让生命意识自由流动,可以让思想冲破樊笼。在该景区利用原有的水杉和池杉混植林,布置了松鹤楼借以远眺沿江的美丽景色;利用原有的低洼地蓄水营造了一个湿地生态景观,布置了三两白鹤雕塑用以点景;翠微亭在松荫下足以让游人倚栏远思。 (3)

林溪投钓景观区

一弘清泉从林间沟壑之中潺潺而来,吻着大地,抚着青青小草;汇成一潭碧水,跌落、跌落……,微波粼粼的湖水荡漾。踏在结实的木台上,闻到的是泥土的芳香,自然的气息。难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游过临海,写下了“严光桐庐

溪,谢客临海峤。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的不朽名句,把临海山水与富春秀色相媲美,抒发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诀别仕途的道家思想。 (4)

秋山桔颂景观区

临海特产富饶,无核蜜桔生产居全省首位,并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优质柑桔示范区,“临海宫川”牌桔子获部优产“岩鱼头”柑桔被誉为“中国第一贵”。结合“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公园中布置了这一项游人可以参与,给观赏和娱乐于一体的景观。景区中的农家小院以抗倭名将戚继光《春野》中的:“短竹编篱人几家,野扉傍水碧阴斜。晴莎何意翩翩燕,淑气无私处处花。”来营造,体现抗倭名将希望“沿海疆域安宁,人民生活安定,所到之处民生富足其乐熔融”的心愿;内置与桔的种植、采摘、果实品种示范以及与桔子相关的诗词、图片资料等。 (5)

柳色荷风景观区

洁白的白玉兰,嫣红的红玉兰,翠绿的正是那轻柔的柳丝,树树繁花,处处落英,枝枝窈窕;还有那广玉兰、木荷,只待伊人到,不吝绝色香。也或许只是一杯清茶,还有南宋大学士黄庚的“柳色独青眼,梅花同素心”有色有味,已让游人化静为动,诗中有画,意境深远,缥缥渺渺,心神远游。 (6)

竹翠含烟景观区

临海沿海一带风景,更具有沧桑感。山的亘古,海的苍茫,更能激发人的禅意和道心。连南宋逃难天子赵构,到了章安,登上金鳌山,也诗兴大发,写了两绝句,其中一首云:“古寺青山春更好,长松修什翠含烟”。美丽的自然景观总是能让人产生许多的灵感,听远处穿过层层的树枝传来的那幽远空灵的钟声,漫步在晓霞下或是暮雾或是细雨的时候,离自己很近很近…… (7)

古城遗风景观区

该景区作为整个公园的补白。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又考虑到造园的生态性,在景观的表现上主要还是采用了大面积的舒缓起伏的草地结合局部适量的硬质景观,如平面浮雕、构筑或置石和人工水体等等。尤其是平面浮雕,每一块都是一段历史的画卷,或是古城的名人名句、或是古城的名胜风景、或是古城的某一件重大的事件……每一块都有关于古城临海的历史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材料的运用,主要采用了大量的木材、石材、卵石、细砂等具有天然亲切感的材料,并结合

了玻璃和金属,又迸发出强烈的时代感。 (8)

滨水漫步区

该区位于灵江的北岸的沿河绿化带几块小铺装当中一条漫步小道穿梭而过,是附近居民茶余饭后漫步的好去处。 (9)

游船码头

该区也位于此区块的灵江北岸,是在原有的码头上加以改进的,扩大了码头的面积,添置了两排树池坐凳,可供游人们等候、休息。

(10)镇宁门、兴善门、越靖门广场:该区位于此区块的灵江北岸,广场上分别有景观树阵、花坛、围树椅等构成,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3.灵江两岸城市生态江滨公园(三区):

这一区的设计中,我们以水为主题,用风格各异的水景景观去演绎这个临水公园。为人们提供一个可观、可听、可畅游、可嬉戏的水滨环境,让水倒映出花草树木的四季变化,让水中荡着春天和煦的阳光,让水走进每个人的心中……为了保证这美好的环境不受洪水破坏,特别设计了一条生态防洪堤,对河岸进行有力保护。 (1)主入口广场

入口对于整个规划设计区来说是一个门面,是规划区对外形象的一个展示空间,也是人流的集散地。该区主入口铺装形式多样,主路的两侧是林荫小广场,中心设景观水池、景墙等。广场周边配合植物造景,使整个入口广场体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2)水文化纪念馆

纪念馆坐落于原有河道沿岸,与河道对面的临水轩形成呼应。这里所展示的是一种历史,一种水的文化。 (3)思源广场

漂浮于水面的绿岛中央铺设具有太极图案的广场,绿岛四周设木栈道,与周围连接交通,这样所产生的文化氛围刚好与广场的名字“思源”产生呼应。这里水网较为发达,湿地植物丛生,一种原始的自然和人文文化在这里迸发出的火花足以吸引大批的游人驻足。 (4)赏荷观鱼台

沿溪流而下设置的赏荷观鱼台,其周围的景墙围合出的一个相对静谧的空间,可供

人们欣赏池中荷花,观看游鱼。 (5)儿童天地

在绿色植物和溪流的环绕下为孩子们创造了一片嬉戏的天地。儿童天地的旁边邻水处设一亲水木平台,供陪同儿童的家长小憩。细部设计时刻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精心考虑环境的协调性与参与性;有机、合理地将各个功能融入进来,以此提高整个公园的参与性和娱乐性。倡导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现代休闲活动空间。 (6)中心花园广场

该广场是此区最大型的广场,为人们提供娱乐集会的大型综合场所。整个广场以露天舞台为中心,延伸到河面的亲水木平台,对着水中大型喷泉,周围以下沉台阶和景观花坛围合,并设立多处景观灯柱,以创造良好的舞台氛围。广场边缘的游船码头为前来观看演出的观众提供一个更加新奇的方式,坐上游船,让水随音乐起舞,晶莹的溅水、悠扬动听的音乐、优美的歌舞,使人如痴如醉,如进入梦幻世界一般,激起人们沉思、咏叹、惊喜、雀跃的情绪。另外,舞台旁边林荫广场和木质休息平台丰富了整个广场的空间层次。 (7)风情商业街

商业街以中心特色水景池为景观中心,周围设立商铺,并设置戏台和露天茶座等设施,方便人们购物休闲。这个商业街紧挨组团中心花园广场,使得该商业街成为集购物、休憩、娱乐、休闲的大型购物广场。这样,旁边停车场的设置也就成为必然,该停车场采用嵌草砖铺设,生态,环保。 (8)亲水广场

临河的小型广场铺设延伸到水面的木平台,为人们提供了观河赏景的有利空间。临水而建的溢水留香阁楼丰富了小广场的空间布局,本身既是景观,又是观景平台。这里也为旁边的运动场提供一个休息场所。这个亲水广场和沿河而下的临水景观亭相呼应,形成一个临水观景长廊。 (9)林荫涉水区

水是生命的源泉,而人天生具有亲水性。临河的梨园广场和次入口处远眺亭之间的人工溪流,结合踏石汀步,掩映于树林草地之中,构成了一个能够让人们涉足游玩和垂钓休闲的亲水空间。运用天然的造景材料,形成自然风味的小石、杂草、树林、流水的自然

景观,让自然的特殊性得以融入人工景观。“溪水涓涓绕石流,野趣盎然景色幽。”让繁忙都市中紧张生活的人们亲近自然,放松心情。 (10)次入口广场

这个入口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疏散人流。为避免单调,在设计上,有别于该区段的主入口,不规则的几何图案拼出的铺装比较醒目,并结合模纹花坛,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11)阳光草坪

林间多处开阔草坪,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活动空间。周末一家人在草地上烧烤或放风筝,其乐融融。 (12)密林私语景观区

设置于人工建立的缓坡顶部,密林围合而成,并在期间设立木亭,石景等作为休闲观景设施,营造一处安静休闲的私密空间。 (13)排挡休闲景观区

由散布的七块铺装小广场组成,其造型以简洁的几何构思,直线与区线的有机穿插,构成了具有统一风格而又不乏变化的休闲娱乐场地。并以合理的园路有效地组织起交通功能和人流。淡雅沉稳的石材铺地营造出绿地特有的风格及现代、简洁、开放的环境特征,体现该区域的特色。 (14)湿地特色景观区

具有亲切感的人工溪流作为地标式的水景景观,成为整个环境中的动态空间。溪流两岸种植湿地植物成为这一景观区的最大看点。在溪流上设置的三处自然野趣式木桥,除了作为最佳观景平台之外,本身也是一种景观符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