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前教育课题申报书:幼儿教师的正念对其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2021-11-23 来源:客趣旅游网
幼儿教师的正念对其职业倦怠和主观幸

福感的影响研究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类别:重点课题

关键词:幼儿教师 正念 职业倦怠 主观幸福感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一)问题的提出 2018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近来频发的“虐童”事件背后也折射出幼儿教师的质量问题,这不仅涉及到幼儿教师的教学态度、知识与能力,也反映出幼儿教师显著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念作为第三代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概念之一,其功效无论对于临床病人还是健康人群,都能显著地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症状。正念对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其主观幸福感同样具有明显的作用。目前,相关领域研究者对正念与职业倦怠、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缺乏对其关系意义及作用机制的探讨,尤其是缺乏以幼儿教师为主体的研究。因此,以正念与职业倦怠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突破口,找到一条降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提高其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途径,对于加强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显得迫切而必要。

(二)课题界定 幼儿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指幼儿教师依据自己设定的标

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性认知和情感评价。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指幼儿教师在与工作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因没有及时有效缓解由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工作压力,或深感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而表现出的对所从事幼儿教育职业的消极态度和行为。目前分别探讨正念、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较多,但少有研究从正念的角度入手分析如何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和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有研究指出正念在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通过正念减压训练而逐渐形成并不断巩固的正念状态和能力,能促进健康人群心理健康水平,减轻倦怠感,这为将正念应用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本课题将以部分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分别研究幼儿教师的正念与其职业倦怠、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幼儿教师的正念对其职业倦怠、主观幸福感起积极影响的内在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正念应用于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其主观幸福感的具体策略,构建以正念为基础的幼儿教师心理训练方式。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正念的相关研究 “正念”源于东方佛教禅修,Kabat-Zinn最早将正念从佛学中抽取出来应用于心理学领域,他认为正念就是通过有意识地专注于当下内外的体验而涌现出的一种觉知。目前学者对正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正念的概念界定。目前学界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正念是一种有意识地、不批判地、集中在此时此地的方法;二是认为正念是一种心理状态或心理特质;三是认为正念是一种与元认知、接纳和自我调节有关的心理过程。第二,正念的作用机制。目前学者均从心理、生理机制两方面进行探讨。心理机制上,

目前学界普遍认可的是Shapiro的正念再感知模型;生理机制上,已有研究发现正念可通过改变脑部形态结构对情绪、记忆等产生影响。第三,正念的应用对象。正念最初应用于疼痛患者及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如今正念干预逐渐应用到护士、教师等健康人群。第四,正念的测量。Brown等人编制了MAAS、FMI等八种量表测量正念水平,国内正念测量工具多以国外问卷为基础进行修订。2.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 职业倦怠症由美国学者Fredenberger首次提出。目前学者对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下方面:第一,职业倦怠的概念界定。目前被学界普遍认可的是Maslach等人提出的定义,即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的心理综合征。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进行了概述,我们采取王欢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解释,即幼儿教师在与工作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因没有及时有效缓解由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工作压力,或深感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而表现出的对所从事幼儿教育职业的消极态度和行为。第二,职业倦怠的理论基础。目前学界主要有习得性无助理论、工作匹配理论等。第三,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目前学者主要从个人因素、组织因素、社会因素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如婚姻状况和年龄、幼儿园体制社会期望等。第四,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策略。学者主要从政府、幼儿园、家长、幼儿教师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如幼儿教师个人应学会心理调适技能、幼儿园管理要注重人本化、政府部门帮助新任教师认识自身内部和学校环境以外的压力、家长要给予幼儿教师理解和尊重等。3.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目前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界定。学者从认知评价、心理

意义等不同角度对主观幸福感进行界定。学界普遍认可与广泛应用的概念由Diener(1984)提出,即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性认知和情感评价。第二,主观幸福感的测量。主要采用自陈报告法,分为生活质量维度和心理健康维度两种测量取向。第三,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学者都倾向于将影响因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如人格、自尊、人口统计变量、经济状况、生活事件等。国外关于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比较匮乏。国内关于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如蒲昕艳的调査发现幼儿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略低于普通城市居民。第二,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者们大多倾向于将影响因素划分为主观、客观两方面。如职业倦怠、教学动机、人口统计学变量、社会支持等。第三,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提升策略。学者主要在探讨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上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策略。4.正念与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通过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发现相关文献对两者关系研究的文献较少。研究者首先将正念用于医护人员的压力管理,并在职业倦怠的预防和治疗取得了积极的成果。随着正念研究的深入,其应用范围逐渐拓展,叶馨将正念运用于学生的学业倦怠方面,发现正念对学生的学业倦怠有明显的缓解作用;Shapiro等人的研究发现正念减压疗法可以显著降低特质焦虑,提高学生的主观心理健康和生理水平并减轻压力和焦虑症状;徐敬发现正念训练能够切实有效地降低高中教师职业倦怠水平;徐慰等人在研究中发现正念水平的提升对正念训练改善情绪的效果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Rosenzweig等人发现正念能显著改善情绪紊乱症状。通过整理文献发现,将正念运用于

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较少,大部分集中于医护人员、公司员工及社会服务人员,但发现正念能有效减缓健康人群的职业倦怠,这对研究正念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有很大帮助。 关于正念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seligman将正念作为增进身心愉悦的三大要素之一。心理学界关于正念能否提高个体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也逐渐增多。Brown、Ryan(2003)发现正念和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和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Wenzel等发现正念在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神经质能通过正念进而影响主观幸福感。国内外的研究者还发现自尊、抑郁、情绪智力、心理弹性、自我效能感在正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到一定作用。如Schutte 和 Malouff(2011)研究了正念、情绪智力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发现情绪智力是正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发现,首先,在研究内容上,当前学术领域关于正念和主观幸福感、职业倦怠的研究较多,但探究幼儿教师的正念分别对主观幸福感及职业倦怠的影响的研究匮乏。其次,在研究对象上,以往研究大多是以医护人员及病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幼儿教师为对象进行正念研究的文献较少。第三,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范式单一,相关的研究主要是干预性的实证调查研究或理论性辨析探讨,使用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缺乏质化与量化统一的研究方法,将正念运用到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机制均有待探索;第四,在研究领域上,正念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心理学和临床医学中减轻抑郁及疼痛病患者的抑郁及病痛感,运用于教育学的研究较少,主要应用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最后,从研究结果来看,正念各因素对主观幸福感及职业倦怠起到何种程度的作用没能深入分析,现实指导意义较弱,难以直接推广到

幼儿教师行业。 本课题将立足我国幼儿教师正念、职业倦怠及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拟在考察幼儿教师正念和职业倦怠、以及正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的同时,进一步分析正念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及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更加深入地揭示变量之间的作用机制。

(四)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理论意义:目前相关领域研究者对正念与职业倦怠、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缺乏对其关系意义及作用机制的探讨,尤其是缺乏以幼儿教师为主体的研究。从幼儿教师的正念对其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入手,有助于明确幼儿教师的正念对其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果,丰富正念、职业倦怠、主观幸福感等理论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幼儿教师的正念对其职业倦怠、主观幸福感起积极影响的内在作用机制,有助于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其主观幸福感,为提升幼儿教师质量、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实践意义:探讨幼儿教师的正念对其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助于引导幼儿教师运用正念缓解其职业倦怠,提高其主观幸福感。同时,探明幼儿教师的正念对其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起积极影响的作用机制,对于维护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并促进其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也对未来幼儿教师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引入正念训练的相关课程,构建以正念为基础的幼儿教师心理训练方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五)课题理论依据 本研究主要以正念冥想的情绪调节理论为基础,该理论主要阐述了正念对调节个体消极情绪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正念再感知模型:即通过有目的地、开放地和不评判的态度进行注意加工进而产生“再感知”,即思维方式的转变,即心理内容如思想、情

绪和感觉进行去自动化、分离的加工。此理论由Shapiro提出,他强调从意识的内容转向对意识本身进行加工操作,强调减少即时情绪对个体的控制及产生的自动化习惯性反应模式,使个体保持对不愉快的内在状态产生高度的容忍,从而对情绪进行调节,降低职业倦怠。 正念应对模型:即个体评价一个特定事件的威胁、伤害或损耗程度超出其能力范围时,以正念方式对应激评价采用去中心化的适应性反应,关注意识的动态过程而不是内容,扩展注意并加强认知的灵活性。该理论认为凭借扩展的元认知状态,个体对压力事件进行积极的认知重评,重新定义或构建压力事件,并缓解个体的压力、倦怠等消极情绪。 正念的推动性上升螺旋模型:即结合情绪可塑性神经回路的情感神经科学研究,提出了正念冥想可能在上升螺旋加工过程中产生正性的情绪。根据正性情绪扩展和建设理论,正念冥想训练使意识扩展,由于情绪与认知之间存在相互联系,所以推测正念冥想训练也能激发正性情绪。

(六)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根本目标是考察幼儿教师的正念对其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解决正念如何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幼儿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子目标: 1.明确幼儿教师的正念与职业倦怠、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将正念应用于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幼其主观幸福感提供科学依据。 2.分析幼儿教师的正念对其职业倦怠、主观幸福感起积极影响的内在作用机制。 3.探讨正念如何应用于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以正念为基础的幼儿教师心理训练方式。 (七)研究内容 本课题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以荆州市部分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了解幼儿教师的正念、职业倦怠和主观

幸福感的现状与特点,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处理,明确幼儿教师的正念与其职业倦怠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探析幼儿教师的正念对其职业倦怠、主观幸福感起积极影响的作用机制,以期提出正念应用于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其主观幸福感的具体策略,构建以正念为基础的幼儿教师心理训练方式,从而实现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

(八)研究假设 1.幼儿教师的正念与其职业倦怠、主观幸福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2.幼儿教师的正念与其职业倦怠、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 3.正念通过对情绪调节、认知建构等影响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减缓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九)创新之处 1.研究对象上,以往的研究集中于大学生、护士、运动员等。本课题选取幼儿教师进行研究,拓展了正念与职业倦怠及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主体。 2.研究内容上,以往的研究缺少对正念与职业倦怠及主观幸福感关系的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本课题将具体分析正念各因素影响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 3.研究视角上,本课题从交叉学科的视角,将禅学和心理学中的正念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相结合,打破以往研究的单一性,并致力于构建以正念为基础的幼儿教师心理训练方式,为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 (十)研究思路 1.文献综述,建构理论。查阅和梳理正念、职业倦怠、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为进一步研究做理论准备。 2.问卷调查,了解现状。以荆州市部分幼儿教师为调查对象,了解幼儿教师的正念、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 3.验证假设,剖析机制。

探讨幼儿教师的正念与职业倦怠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一步分析正念各因素作用于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的内在机制。 4.总结升华,提出方法。探讨正念如何应用于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以正念为基础的幼儿教师心理训练方式。

(十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搜集、整理相关文献,形成正念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的理论研究背景。 2.问卷调查法。本课题将对荆州市部分幼儿教师施测。通过数据的搜集与统计,探析幼儿教师的正念与职业倦怠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分析正念起积极作用的内在机制。 (十二)技术路线(见图)(十三)实施步骤 2018年6月——2018年11月:搜集文献资料,全面梳理国内外正念、主观幸福感及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成果; 2018年12月——2019年5月:开展对幼儿教师的正念、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的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2019年6月——2019年12月:根据调查与分析结果,并结合幼儿教师的实际需求,构建以正念为基础的幼儿教师心理训练方式; 2019年1月——2020年5月:全面总结资料,申报结题。 课题编号:48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