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应用地球物理-地震勘探原理与方法期末试题(B卷)

2021-05-17 来源:客趣旅游网
应用地球物理-地震勘探原理与方法期末试题(B卷)

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 1. 水平多次叠加方法 2. 地震界面 3. 均方根速度

4. 调谐厚度 5. 视速度定理

二、推导公式(12分,每小题6分)

1. 试推导单一倾斜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及倾角时差表达式。

2. 试推导倾斜地层的折射波相遇时距曲线方程。 三、说明下列表达式的物理含义(16分,每小题4分) 1. 2. 3. 4.

A。ezei(wtkz)

x2[Z1

1(chV0t1)]22Sh2(V0t)

A2r(1)nA1r21(n0,n1,n)2

tx22t0V2

四、叙述题(18分,每小题6分)

1. 试叙述Kirchhoff绕射积分公式的物理意义。 2. 试叙述地震组合法压制规则干扰波的方法原理。 3. 试叙述影响反射波记录的因素。 五、证明题(10分,每小题5分)

1. 证明地层的品质因数Q与地层的吸收系数α之间成反比关系。 2. 证明倾斜地层的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按水平层共反射点时距曲线作动校正时,有剩余时差。

六、简答题(16分,每小题2分)

1. 表示一个反射地震记录道形成的物理机制的数学模型是什

么?

2. 水平多次叠加法的振幅特性曲线与哪些参数有关? 3. 地震测井方法可获得什么资料?

4. 单边激发的水平多次覆盖观测系统中的CDP道集有什么规律性?

5. 地震组合法的方向特性曲线与什么参数有关?

6. 利用折射波时距曲线的什么参数可确定地震界面的构造起伏?

7. 如何利用绕射波时距曲线特征点判断断点位置?

8. 地震波沿什么方向传播能量最集中?沿何方向传播所需时间最短?

七、分析题(任选一题)(8分)

1. 试分析下列表达式在地震勘探三维观测系统中的含义。 X(Z)=Z3+Z5+Z7+Z9+2Z11+2Z13+ 2Z15+ 2Z17+2Z19+2Z21+ 2Z23+2Z25

+Z27+ Z29 +Z31+Z33

S(Z)= Z0+Z2+Z8+ Z10+ Z16+Z18 G(Z)=Z3+Z7+Z11+Z15 2. 分析下图中的曲线意义

应用地球物理——地震勘探原理与方法期末试卷(A)

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 1.地震子波: 2.振动图: 3.地震排列: 4.动校正: 5.调谐振幅:

二、推导公式(12分,每小题6分)

1.试推导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的均方根速度公式。

2.推导VSP法中向下一次反射波垂直时距曲线方程。

三、说明下列表达式的物理含义(16分,每小题4分) 1.

K()i(1cos)2 sinsinRn(x 2.

nVnn1Vn1nVnn1Vn11

13.

cos 4.

ctg0)2[z()]21(sin0)2

四、叙述题(18分,每小题6分) 1.试阐述影响地震反射波振幅的因素。

2.试阐述水平多次叠加方法压制多次反射波的方法原理。 3.试阐述直达波、反射波、折射波时距曲线间的关系。 五、证明题(10分,每小题5分)

1.试证明调谐振幅达最大值时,调谐厚度等于4

2.试证明均匀介质中反射波时距曲线变换到τ-P域内为椭圆形

状。

六、简答题(16分,每小题2分) 1.产生折射波的条件是什么?

2.确定地下速度界面的有关参数,应利用折射波时距曲线什么特征值?

3.反射波时距曲线的特征点是什么?

4.地震波在什么类型的薄层中传播高频成份被衰减?在什么类型的薄层中传播低频成份被压制?

5.低速带调查常采用什么方法?

6.水平多次叠加方法的野外观测系统中N、n、ν代表什么参数?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每次激发时,排列应如何移动(单边激发、双边激发两种情况)?

7.地震组合法压制面波干扰利用了组合法的什么特性? 8.为什么说大地对地震波有低通滤波作用。 七、分析题(任选一题)(8分) 1.试分析影响水平多次叠加效果的因素。

2.现有一束状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其接收线Z的多项式为 G(Z)=Z3+Z7+Z11+Z15 炮点线多项式为

S(Z)= Z0+ Z2+ Z8+ Z10+ Z16+ Z18 反射点线为

X(Z)= Z3+ Z5+ Z7+ Z9+ 2Z11+ 2Z13+ 2Z15+ 2Z17+ 2Z19+ 2Z21+ 2Z23+ 2Z25+ Z27+ Z29 +Z31+Z33

请分析接收线有多少条,炮点线有多少条,反射点线有多少条,横向方向的覆盖次数如何分布的,这是个什么样的观测系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