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现状的调查
作者:杨裴荣
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15期
【摘 要】 在高效课堂中,课前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进行“小学语文课前预习问卷调查”,目的在于摸清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高学生对课前预习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掌握预习方法,提高预习能力。
【关键词】 语文;课前预习;习惯;方法;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一、调查目的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凡是课前预习做得好的学生,课堂上常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而课前预习不认真或没有预习的学生,尽管老师讲得绘声绘色,他们却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由此可见,课前预习对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辅助和引导作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高效课堂中,课前预习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校高效课堂教改实践在四、五年级的深入开展,课前预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在五年级学生中开展了“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调查问卷”活动,借以摸清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学生对课前预习重要性的认识,养成预习习惯,掌握预习方法,提高预习能力。 二、调查内容
学生对课前预习的认识和态度,预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预习的方式和方法,预习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三、调查对象
五年一班49人 五年二班48人 五年三班48人 合计145人 四、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五、统计结果(因版面原因,调查表格及统计数据略) 六、存在问题
1、未能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
有的学生对课前预习态度不端,认识不明,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更不用说主动地去进行课前的预习了;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重视不够,只把课前预习当成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没能养成良好的课前主动预习的习惯。 2、未能掌握正确的课前预习的方法
不少学生预习的内容偏重于读通课文、学习字词等基础知识,预习的方法偏重于读、写等浅表形式。遇到不懂的问题,多数学生喜欢选择借助于参考资料查找答案,或暂时跳过去等待上课时得到老师的帮助,很少有学生在预习时能主动提出问题。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现成答案的制约,缺少独立的思考和同伴之间的交流,因而很难形成知识的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
3、未能生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效果
由于学生对课前预习重视不足,方法不当,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突不破难点,学习耗时耗力,效果不佳,逐渐也对课前预习失去了信心。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善于归纳的学习习惯,是提高预习成效的关键;正确的预习方法,有效的思维途径,是预习成功的保障。 七、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对课前预习重视不够
很多学生认为课前预习可有可无,只要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学懂课文,掌握知识就行了。
2、对课前预习要求不高
不少学生认为课前预习就是读通课文、会写生字、分清自然段、弄懂文章大意,至于不懂的问题,要么查看参考答案,要么等着老师上课讲解,没有必要在课前费心思考。 (二)教师方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对学生课前预习疏于检查
大多数教师都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有要求,有布置,但能做到及时检查的却不多。要么由班干部代为检查,要么采用个别抽查。这样,那些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就会钻空子,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那些被动完成预习作业的学生,也因得不到老师及时的肯定而渐渐失去了预习的兴趣。长期如此,学生课前预习流于形式,预习习惯的养成也就无从谈起。 2、对学生的课前预习缺乏指导
不少教师只注重学生课前预习作业的布置,对预习方法的指导少之又少,导致一些学生只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离开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根本不知道如何预习。有些学生即使能做到自觉主动地去预习,也只是停留在浅层的内容和方法上,至于会思考、会质疑等高层次的要求也根本无从谈起。 八、具体措施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自觉性,使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可以利用班会开展有关课前预习的讨论,让学生明确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认真对待预习作业,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自觉性。教师也要牢固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凡学生有能力完成的预习任务,绝不越俎代庖,让学生能充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对预习作业的检查,可以多措并举,但绝不能放任自流。要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监督作用,提倡合作交流,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正确方法
教师要给予学生预习内容的指导,让学生明白预习时可以做些什么;给予学生预习步骤的指导,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完成预习要求和目标;给予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知道预习时不但要读、要写、要查,更要想,不但要读通读准,更要读懂读透,要边读边想,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遇到不懂的问题,不要盲目迷信参考资料给出的答案,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个性化的解读。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预习方法,课前预习的效果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出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3、关注学生课前预习的差异性,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
不同年级的学生,预习的要求不同。同样道理,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优等生和学困生)即使在同一个班级,预习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根据学生的实际差异情况,教师要适当调整预习作业的难度和强度,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不惧怕预习,乐于在预习中挑战自我,这样才能激发出全体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