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单亲学生的现状及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婚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种种原因而解体的家庭不断增多,随之学校里单亲学生也日益增多。这些孩子身上多多少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思考与实践,分析了这些单亲孩子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单亲孩子 问题 建议
《爸爸去哪儿》是中国湖南卫视播出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收视率在全国各大卫视同类节目中遥遥领先,深得观众喜爱。电视台在一期完美收官之后,又趁势推出了新的一期。在观赏之余,笔者联想到今年所带班级中的几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若是也在收看这个节目,是否在羡慕甚至嫉妒的同时,发出无奈的呼喊:“我的爸爸去哪儿了?” 在此,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笔者打算结合平时的工作体会,谈谈关于单亲孩子的教育问题。
一、“单亲学生”的概念界定
“单亲家庭,又称单亲,这一由来已久的社会问题早已成为普遍现象,一般人直觉认为是离异家庭。但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等等。由于单亲家庭的成因不同,及个人本身所拥有的内外在的资源不同,面对单亲的感受及调适也就有所不同。”
1
“单亲家庭的形式古已有之,然而单亲家庭概念的提出,却产生于欧美国家对当代婚姻现实状况的考察:欧美国家六七十年代的离婚高峰促成了大量离婚式单亲家庭的出现。中国从改革开放至今,由于快速增长的离婚率,离婚式单亲家庭比重逐渐上升,由此而引发了单身父母的心理状态、生理问题、生活状况,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成长及教育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越来越为社会学家、心理卫生学家和政府等有关方面所关注。”1
结合以上说明及笔者本人的理解,笔者本文所谈及的“单亲学生”,既包括我们一般所说的父母离异,或父母有一方离世,孩子跟随一方生活的,也包括哪些由于种种原因,如父母处于长期“冷战”状态,或父母一方长期在外,很少在一起,孩子难得见到母亲或父亲这种情况的“准单亲孩子”。
二、“单亲学生”的现状
一个父母双全、温馨美好的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教育的角度看,相亲相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正常、健康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良好教育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人们对婚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种种原因而解体的家庭不断增多,学校里单亲子女也随之日益增多。就笔者所带的四年级的一个班而言,在47名学生中,单亲孩子就有7个,比例近15%。这些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伤害,从而产生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有更多的缺陷,甚至成为双差生。这既影响了学生健康、活泼的发展,还给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带来了沉重的隐患。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应该多去了解他们,去关爱这些学生,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幸福。那么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1
引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032762.htm?from_id=559678&type=syn&fromtitle=单亲&fr=aladdin 2
通过近两年的观察、了解、思考,笔者发现,单亲学生身上存在诸多问题。常见的表现有:
1、行为表现异常。单亲学生的异常表现往往是心理问题最初的征兆。许多单亲学生在和同学接触的时候表现得格外冷淡,几乎没有一个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有的同情心和好奇心。他们不会因为身边的小朋友有了新奇的玩具或漂亮的衣服表现出特别的喜欢或羡慕。同样,当身边的小孩高兴或者伤心的时候,这些学生也不会表现出特别的同情或关心。相似的,当这些学生在面对老师的表扬或批评时,一副漠然的样子,也没有这个年龄 阶段孩子该有的欣喜或难过。
2、性格孤僻不合群。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离异,很容易在心理上存在恐惧感,感觉自己和别的孩子之间存在差异,从而衍生出孤独感。由于害怕受到外界的嘲笑,并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有被抛弃的嫌疑,所以单亲儿童大部分会拒绝接触人群,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孤僻的性格。单亲家庭的家长在工作和家庭照顾上往往是不能兼顾的,因为只有一名家长监护小孩,而这名家长在经济压力上显然造成了要花更多精力在工作上的趋势,所以几乎就没有时间陪同孩子学习和玩耍,与孩子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就更少了。因此,单亲孩子很容易形成一种孤僻的性格。
3、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离异之后很容易产生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由于孩子很小,无法真正理解父母离异的原因,所以当父亲或者母亲有一方离开他的时候,孩子的心理自然会产生一种不安全的感觉,担心剩下的家长是否随时也会离开自己。在学校中的相应表现就是,单亲孩子对于新老师会有一种莫名的警惕和紧张感,遇到提问的时候时常会出现语无伦次或者是干脆不搭理的行为。这样的孩子甚至在长大之后,也会保留这样的不安全感,并在今后的感情道路上留下一定的影响。
3
4、自卑,缺少信任感。单亲的孩子总是缺乏幸福的感觉,因为孩子的心理是十分单纯的,只要父母都陪伴在身边就很容易产生一种幸福的感觉。由于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他们害怕与同龄的孩子谈论家庭生活或者是谈论自己的家庭,因为内心深处他们对自己的家庭缺憾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再加上家长在离异之后多少会出现情绪的反常和波动,这些都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更有情况恶劣的家长在离异之后的不良情绪发泄在孩子的身上,进一步增加了孩子畏惧的心理,从而造成了单亲孩子在之后的生活中产生自卑和不信任的感觉。
三 、“单亲学生”的教育思考
《学记》中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者也。” 也就是说人与人的交往在于理解,理解是沟通的桥梁。理解就是要知道学生的心,以便对症下药,促进转化。但是,要真正做到知学生的心并不容易。要知其心,只有通过仔细的调查研究,多与他们谈心,多对他们的学习、身体和生活全面了解、关爱,做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才能深入他们内心世界,让心与心拉得更近。
针对孩子存在的种种问题,作为孩子的班主任,我们要尽己所能,多关注、多帮助,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多沟通交流,形成教育的合力,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家校密切联系,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生活环境上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孩子在短时间内不能适应过来。而在学习上,很多孩子有了害怕甚至是拒绝去学校学习的现象,原因是害怕在学校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对待。面对这种情况,为单亲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班主任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提醒取得孩子监护权的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喋喋不休地抱怨离异伴侣的缺点,更不要对孩子进行报复性的教唆,否则孩子在
4
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肯定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产生心理扭曲。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看待父母离异这件事情:如果是低年级的孩子,可以进行一些童话式的疏导;如果孩子年龄较大,到了中高年级,可以将离婚的事实直言不讳地告诉孩子,并强调父母的离异并不会减少孩子应该得到的父爱和母爱,在心理上消除孩子的负担,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其次,班主任老师在班级中要营造一种友爱的气氛,减少其他孩子对单亲孩子的歧视,让他们感觉学校和家庭一样是值得信赖的安全环境,这样有利于孩子们在父母离异后的心理恢复和成长。
2、引领他们走出小圈子,积极培养孩子正确的兴趣爱好。由于单亲孩子更容易出现性格孤僻、不合群的现象,所以我们在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时候要积极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同时,我们班主任在与孩子交流时,可以有意识地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所在,并积极加以引导,培养孩子正确的兴趣爱好。班主任应鼓励这些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人共处,教育孩子要和身边的人团结友爱,这样才能更快地帮助孩子走出自闭自卑的心态。本学年初,我班新转进一个单亲孩子,家庭的特殊情况加上刚进入一个新环境,孩子整天圈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不与班中其他任何同学交往。我在语文课上让他读书时,发现其普通话很标准,而且嗓音很好听。每次他读书时,同学们都暗暗竖起大拇指。我想:这不正是教育他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吗。于是,在兴趣小组报名时,我推荐其参加了学校的诵读兴趣小组。在兴趣小组活动时,他的出色的表现得到了辅导老师与同学们的一致赞扬。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多提问他,给他更多表现的机会。逐渐地,在一次一次的赞扬中,孩子的脸上逐渐露出了笑容。与周围的同学交往也越来越多了。
3、多加鼓励,让孩子逐步恢复自信,找回快乐。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而言,鼓励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常常在信心上有所缺失,家庭的不健全会造成孩子们过重的心理负担,让他们总是有一种自己不如别的孩子的错觉。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对这些孩子倾注更多的热情,比如上面我们所说
5
的,可以积极主动地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哪怕只是一些细微的细节也不要放过。要时刻让孩子有一种被关注感,并且在不断的鼓励和表扬中建立起一种自信心,获取一种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孩子的过度自卑。
作为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一定要反复提醒这些单亲妈妈或者单亲爸爸:不要因为孩子失去父爱或母爱,就格外地宠溺孩子,而是要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在动手动脑中发展自身,健康成长。在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时候,家长们要多鼓励他们,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从小就建立起对家庭的责任感,使他们长大成人后,能自觉担负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托尔斯泰说过,“所有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面对这些来自不同家庭的单亲孩子,我们班主任老师如果能够做到经常与家长沟通,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为孩子创造正常的生活、学习环境,相信单亲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同样表现的出色,他们的人生同样会很精彩。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小普 单亲儿童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 教育与管理 2008.08
2. 李荣祁 单亲儿童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探讨 中国校外教育 2010.08
3. 李学宁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分析和对策 教育导刊 2004.05
4. 田宏秀 浅谈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才智 2009.20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