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0期
让课堂教学走进情境,深入心灵
张 勇
(江苏省海门市树勋中学,江苏海门 226146)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一名支持者、帮助者、欣赏者的身份走近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使
课堂教学能适应学生学习需求和习惯,把情境教学融入教学全过程,引领学生思维的发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结合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实践,从学习情境构建、学法整合、学程引导、评价激励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入情、入景、入理、入骨”。
关键词:学习情境;学法整合;学习引导;学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19)30-0059-02
引 言
学习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教师要想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深入学生的心灵,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坚持“以生为本”,把情境浸入教学全过程,通过学习情境构建、学法整合、学程引导、评价激励,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1],实现课堂教学的“入情、入景、入理、入骨”。
二、学习方法整合——入景
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这意味着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场景,对学生个人学习、分组探究、合作学习等不同的学习场景加以整合和全程关注,并努力使学生融入不同的学习场景中。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个人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的三种学法,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场景中展示各自的学习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场景角色及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世界的气候》这一章时,当学生探究某地气候特点出现困惑时,教师应当适时根据具体学习状况,整合不同的学习场景,让学生通过个人学习、小组学习或班级学习的方式,共同探讨当地气候状况,思考一个地方与另一个地方气候的不同是如何反映出来的。这样通过综合课程标准、课时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心智状况,教师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之后,整合不同的学习场景,不仅有助于引起师生间、生生间的思维碰撞,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各种学习场景中入景学习,挖掘其学习的潜能。
一、学习情境构建——入情
人的认知过程,总是伴随着情、意过程,恰当的载体,适合的学材,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产生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2]。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从多方面充分整合各种课程资源,通过在学习素材的重组中浸入情境因素,多途径、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趣氛围浓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入情学习,进入忘我的学习境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习情境起着定向诱学和外在促学的作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学习氛围,历来是教师非常重视的非智力因素,更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学生学习入情的基础,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和学习潜能,并使之处于最佳的活跃状态,因此学习情境的构建是学生入情学习的前提。
在具体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标准和课时教学目标,结合生产、生活和学生实际,对教学素材进行重新剪辑、编排,借助地理学科各知识点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设计成一个主题明确、环环紧扣的学习情境,利用情境的定向作用,维持学生学习的方向,使学生入情学习。例如,在教学《巴西》一章时,教师首先通过导游词“我是导游小张,大家可以叫我小张,经济文化考察团决定由我全程陪伴各位,走进巴西、认识巴西”导入课题,可以先在心理上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然后,教师以唠家常的方式,通过设计“说说你印象当中的巴西(吃、喝、玩、乐)”“接待专员卞卡与我们长相不同”、探讨“文化专员进大街所拍摄的一段视频”“经贸专员考察巴西的工农业”等不同的话题主线,构建学习情境。通过入情的学习情境构建,学生能够在学习情境定向诱导和浓郁情趣氛围的共同影响下,入情地学习和探究,提出各种问题,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三、学习过程引导——入理
教师应帮助学生就课文的理解来展开讨论,把它与新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实质上是讲道获理的过程,识联系起来[3],
入理是教学活动的根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着力于知识、技能的生成,依据课程标准和课时教学目标,对课程资源中教学信息进行严格有序的选择,生成环环相扣的引桩式问题链,并借助问题的悬念所形成的心理追踪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质疑入理。例如,在教学《地图的方向》一节时,教师可先预设如下问题作为“学程引桩”:地图上方向判断可分为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方向判定依据是什么?一个人犯迷惑时,为什么喜欢说“我找不到北”?知道北方后如何判定其他方向?这样通过入理式的学程引导,教师就能让学生明白并掌握方向的判断方法:首先要确定是哪一类型的方向判断,在各类方向判断中关键是找到北,找到北后,可采用“面北,左西右东”确定其他方向。
教师运用“学程引桩”对学生进行入理式的学程引导,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深度交流,不仅能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降低教学难度,还能紧扣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不但
59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本文相关信息
教学案例
2019年30期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有效导入案例探究
成学磊
(南京师范大学盐城实验学校,江苏盐城 224000)
摘 要:良好的教学导入不仅能够为课堂教学构建有效开端,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学科能力培养
与建立。因此,化学教师要在教学导入环节更加用心,进行多样化的导入方法和模式的设计。本文通过对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性进行探究,以推动初中化学教学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有效导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19)30-0060-02
引 言
在高中化学课堂的打造与构建中,设计有效的教学导入环节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与好奇,激发学生内在的探索与求知欲。良好的教学导入不仅能够为课堂教学构建有效开端,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与建立。因此,化学教师要在教学导入环节更加用心,进行多样化的导入方法和模式的设计。这样才能够在教学开端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1]。
依托,这不仅可以为信息和知识的引入提供基础,也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了解和探究的兴趣。教师在基于故事进行导入设计时,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同时选用的故事要和教学知识点紧密贴合,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这样的故事才能够起到知识导入的作用,可以为后面具体知识内容的教学作良好的铺垫。
高中时期的化学知识学习和初中阶段有本质的差别,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种差别,明确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学习会探究哪些内容,并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高中化学的第一堂课上,教师的教学导入非常重要,这是学生认识高中化学课程的窗口,也是决定学生是否会产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参照。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时设计一些轻松有趣的故事,利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形成良好的整体教学开端。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180多年前,德国的数学家高斯和意大利的化学家阿伏伽德罗进行过一次
一、发挥故事的教学导入功效
教学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以及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普遍来说,故事总能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问题研究的兴趣,并且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2]。教师在设计教学导入环节时可以多利用故事的辅助效果,以故事作为导入的
使课堂教学“入情、入景”,还能使学生学习过程“入心、入理”。
欣赏者的身份走近学生,坚持“以生为本”,把情境浸入教学全过程,通过学习情境构建、学法整合、学程引导、评价激励,使课堂教学成为充满活力的生成性课堂。这样的课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入情、入景、入理、入骨”。
四、学习评价激励——入骨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4]”因此教师教育学生,不但要注重学法指导,还要及时给予赏识性评价,让学生习得的方法和过程“入筋、入骨”,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做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服务于学生”,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融入对学生的赏识与激励,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交互性、即时性的赏识性评价,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增强其自信心。例如,在教学《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时,教师在评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应对我国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的局面”时,对回答应对措施的学生适时加以鼓励和赞赏,增强其学习自信心,帮助其习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有效思路。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在学习评价中对学生进行入骨式的激励,既可发挥评价的教学功能,又可以从心理上让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入筋、入骨”,使学生不但能“学会”而且还能“会学”。
[参考文献]
[1] 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M].上海:三联书
店,1999.
[2] 冷冉.冷冉教育文集[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3] 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叶圣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二
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张勇(1967.11-),男,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教研组长,海门市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为地理学科教学与研究。
结 语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一名帮助者、支持者、
60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本文相关信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