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在体检人群中随机选择, 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质指数(BMI)及腰臀比(WHR),检测空腹血清血糖、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其中B超确定,询问病史确诊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9例,正常者64例做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非酒精性脂肪肝组BMI、WHR及血甘油三脂更高(P=0.005)、胰岛素敏感指数更低(P=0.005),差异有统计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具有影响的是WH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
标签:胰岛素抵抗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过多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专家们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属于代谢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它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1]。肥胖、糖尿病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高危因素,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将肥胖、糖尿病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相联系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排除肥胖、糖尿病的影响,研究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性。
1 对象和方法
在2013年10月以来本院的体检人群中选择无酗酒史(男:< 80 g/周;女:< 40g/周),无糖尿病,肝炎病毒标志阴性为对象,所有对象禁食12h,上午空腹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腰围、臀围测量方法: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腰围取肋骨下缘与髂骨上缘间中点,平稳呼吸测量; 臀围是在臀部最突出部测量其周径;计算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cm2),腰臀比(WHR=腰围/臀围),抽取外周静脉血,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中空腹真胰岛素(FINS),其他检查有血糖(FPG)、血甘油三脂、血总胆固醇、肝炎病毒标志,胰岛素抵抗以胰岛素敏感指数表示,胰岛素敏感指数ISI=1/(FPG×FINS),行肝脏B超检查,B超诊断脂肪肝标准为[9]:①肝区近场弥漫性點状高回声,回声强度高于脾脏和肾脏,少数表现为灶性高回声;②远场回声衰减,光点稀疏;③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④肝脏可轻至中度肿大,肝前缘变钝。其中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9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19例,年龄24~78岁,平均(51±15)岁,肝脏B超检查正常者64例为对照组,其中男47例,女17例,年龄23~82岁,平均(51±19)岁。两组间性别、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5)
1.1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所测数据以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包括t检验,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程序。检验水准为α=0.10。
2结果
2.1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对照组各参数间对比
NAFLD 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及血总胆固醇差异无意义(P=0.5);BMI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WHR、血甘油三脂、ISI差异显著(P<0.01,)。见表1表1 NAFLD组与对照组间各参数比较
组 别 n 年龄(岁) BMI(kg/cm) WHR 总胆固醇(mmol/L) 甘油三脂(mmol/L) ISI(L2/mmol·IU)NAFLD 组 59 51.07 ±15.23 26.7 ±1.31 0.9 ±0.049 4.94 ±1.03 1.99 ±1.06 2.53 ×102±1.94 ×102对照组 64 51.72 ±19.90 26.15 ±0.8 0.86 ±0.049 4.56 ±1.03 1.42 ±0.45 3.96 ×102±2.02 ×102P 值 0.874 0.02 0.002 0.141 0.001 0.0052.2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非酒精性脂肪肝为应变量,以 BMI、WHR、血甘油三脂、ISI为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运用向前法,入选标准取为0.05,排除标准取0.10。经Logistic回归得进入方程的依次为WHR和ISI,BMI和血甘油三脂未能进入方程。见表2。
表2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病与各参数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自变量 B S.E Wald Sig常数 -12.802 5.711 5.025 0.025WHR 16.764 6.467 6.719 0.010ISI -32.646 17.976 3.298 0.0693讨论
本研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BMI、WHR、甘油三酯、ISI均高于对照组,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只有WHR和ISI具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WHR和ISI可以作为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的独立因素, 这与其他研究者的报道一致。腹型肥胖时,内脏脂肪组织分泌各种活性产物, 增加游离脂肪酸水平,最终造成脂毒性和胰岛素抵抗,致肝脏脂肪变性。本研究也证实WHR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具有独立的预期作用,说明内脏脂肪组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致病作用。最近研究认为脂肪组织可以分泌许多生物活性产物,被统称为脂肪因子,包括有脂联素、抵抗素、瘦素和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抑制物-1(PAI-1),TNF-α、IL-6、转化生长因子-β。脂联素、抵抗素和瘦素都是蛋白质激素,可通过不同途径促进或抑制胰岛素活性,影响胰岛素抵抗的形成, 并最终导致肝脏的脂质沉积[2]。腹型肥胖时内脏脂肪组织含量明显增加,血清脂肪因子浓度变化,对于脂肪肝的形成有内在的联系,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存在胰岛素抵抗,并认为胰岛素抵抗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3],本验证了该结论,但胰岛素抵抗致病的具体机制仍未能阐明。一方面由于脂肪因子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 因此关于脂肪因子及胰岛素抵抗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因果关系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确定。另一方面,胰岛素促进肝细胞内的脂质沉积,胰岛素抵抗时,由于高胰岛素水平阻碍线粒体脂肪酸氧化,导致脂肪沉积。
参考文献
[1]Neuschwander-Tetri BA, Caldwell SH.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summary of an AASLD single topic conference[J].Hepatology, 2003, 37: 1202- 1209
[2] Pagano C, Soardo G, Esposito E, et al. Plasma adiponectin is decreased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 European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2005, 152(1): 113- 118
[3]于丰彦, 陈向阳, 牛丽华, 等.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抵抗相关因素的分析[J]. 肝脏, 2007, 12(4) : 249- 2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