伭功江1,许英民
2
(1.黑龙江省铁力市畜牧兽医局,黑龙江铁力152500;152500)
2.黑龙江省铁力市172信箱(兽医专家门诊)
中图分类号:S858.315.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5)12-0032-04
血而引起的一种寄生原虫病,流行广泛,只要养鸡,就不可避免有球虫病的发生,在无有效防控措施或防治不当的情况,可导致高达60%~80%以上的死亡率。寄生于鸡的艾美耳球虫共有13种之多,但公认的鸡球虫只有7个。从生物学特点来看,艾美耳球虫具有宿主种属和寄生组织特异性,即鸡的球虫只寄生于鸡,而不能感染或寄生于其
鸡球虫病和坏死性肠炎是规模化养鸡业中流行最广、危害最重的消化道感染性疾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所致,一般常相伴发生。本文在介绍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是流行因素及其相互影响,以供大家参考。
11.1
基本情况
鸡球虫病鸡球虫病是由顶复门、孢子纲、它动物。鸡的7种球虫在鸡肠道内分别寄生于不同的肠段,如柔嫩艾美耳球虫仅寄生于盲肠,毒害艾美耳球虫的无性生殖阶段寄生于回肠(卵黄蒂前后)而有性生殖阶段则寄生于盲肠,堆形艾美耳球虫仅寄生于十二指肠及回肠前段,布氏艾美耳
球虫目、艾美耳亚目、艾美耳科、艾美耳属的不同种艾美耳球虫同时或先后寄生于鸡肠道上皮细胞,致肠上皮细胞大量崩解、坏死、脱落、肠粘膜出
收稿日期:2015-10-25
□□□□□□□□□□□□□□□□□□□□□□□□□□□□□□□□□□□□□□□□□□□□制度。幼鸽、成年鸽分开饲养。引种后的鸽要先隔离饲养20~30d以上,经检疫为健康者后才能放进鸽舍与其他鸽子一起饲养。
群康复稳定后,再及时免疫接种。
7.7鉴别诊断。本病的症状、病变与鸽副伤寒极
为相似,在临诊上要注意鉴别。二者部分鸽均会出现头颈扭曲、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鸽新城疫最明显的是开始排出大量水便,而这种水便是水、粪不相容的绿色水便,后期出现并发症后才是粘性绿便。而鸽副伤寒则是较粘糊的黄绿便,周围有泡沫状粘液和水并带恶臭味。
鸽新城疫:颈部皮下组织广泛性出血、呈黑红色,颅骨及腺胃乳头、肌胃角质膜下出血。鸽副伤寒:肝脏肿大,呈古铜色,肝、肾均有灰白色坏死点;部分病例关节突出呈圆球状。但无颈部皮下组织广泛性出血,颅骨及腺胃乳头、肌胃角质膜下出血,用抗生素治疗有效。
7.5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及抗体监测制度。由于
各地疫情不同,免疫程序不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要因地制宜制定出合理的免疫程序并定时进行抗体检测。推荐免疫程序仅供参考:10~15日龄首免新城疫IV2倍量点眼、滴鼻;30日龄颈部皮下注射新城疫灭活疫苗0.3ml;90日龄新城疫油剂苗肌注或皮下注射0.5ml每羽;以后每半年肌注一次新城疫灭活疫苗。
7.6一旦发病,如使用鸡的新城疫IV系苗紧急
免疫,可能会使发病期的鸽群死亡增多。建议治疗原则为高免抗体注射,中药抗病毒,防继发,待鸽
□
32
科学养禽
PoultryScience
球虫寄生于直肠等,这种特性对鸡球虫病的临床诊断和虫种鉴别有一定意义。
禽病防治饲料组成是影响球虫病和坏死性肠炎发生
2.1.1
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坏死性肠炎的影响尤其显著。以禾本科类谷物如小麦、燕麦等为基础日粮会增加这二种疾病发生的风险,这主要是这类饲料经胃消化后所形成的食糜与玉米为主要基础日粮的饲料相比,粘稠度显著增高,食糜在肠道滞留时间延长并改变肠道pH环境,显著增加球虫入侵和梭菌粘附、产毒素的几率,对坏死性肠炎发生的影响尤其显著。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都表明,当以小麦替代玉米后,坏死性肠炎发生率增加30%~60%。饲料中粗蛋白的来源对坏死性肠炎和球虫病的发生也有影响,动物源粗蛋白如鱼粉、肉骨粉、羽毛粉等为主要粗蛋白的饲料更有利于坏死性肠炎的发生,乃因为动物性蛋白中甘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较高,而这二者是产气荚膜梭菌生长的促进因子,此外,高动物性蛋白含量会升高肌胃的pH值,更有利于梭菌的生长繁殖。相似地,动物性脂肪也会增加回肠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会增加坏死性肠炎发生的风险。小麦和动物源粗蛋白中较高含量的锌也是坏死性肠炎发生重要预置因素。此外,饲料中任何能导致肠道pH值升高的因素都会增加坏死性肠炎和球虫病发生的风险。
1.2鸡坏死性肠炎鸡梭菌性肠炎在生产实际
中主要有两种疾病,即溃疡性肠炎和坏死性肠炎。鸡坏死性肠炎也称鸡肠毒血症或糜烂性肠炎,常被养鸡者称为“烂肠病”,是规模化养鸡生产中最常见的肠道疾病,其发病率和流行率都呈升高趋势,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对饲料中抗菌药物添加剂使用的限制或禁止。另外,饲料基础日粮中使用大量小麦替代玉米可能也是诱因之一。在肉鸡,由坏死性肠炎导致的死亡率约为2%~10%,在极端情况下可能高达50%;而在蛋鸡,死亡率也可达6.5%或更高。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的、可形成芽孢的严格厌氧菌,在环境中广泛分布,也是鸡和人及其它动物肠道内的一种“常在菌”,根据其所产生毒素的不同,产气荚膜梭菌可分为A、B、C、D和E五个毒素型。产气荚膜梭菌可感染各种动物,但在不同种动物,病原体的毒素型有明显差异,引致鸡坏死性肠炎的主要是A型,尽管C型者也可导致鸡坏死性肠炎,但其在生产中较少发生。
2流行特点
鸡坏死性肠炎一般发生于2~5周龄的雏鸡,
2.1.2饲料中存在的抗营养因子、真菌毒素及饲
而鸡球虫病绝大数高发于3周龄后,但球虫感染实际上从雏鸡出壳并入舍育雏就开始了。并由此开始球虫(感染)与鸡、球虫(感染)与产气荚膜梭菌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坏死性肠炎的发病风险几乎持续于肉鸡和蛋、种鸡的整个饲养阶段,而球虫病在60日龄后一般极少发生,只有在免疫抑制的情况下或完全未经早期阶段少量球虫感染刺激的少数鸡群,偶尔可发生暴发。球虫卵囊在垫料和环境中孢子化后对环境因素和各种消毒药的抵抗力极强,除高温(如火燎或80°C以上热水冲洗)外,目前所常使用的各种消毒药对孢子化的球虫卵囊均无显著杀灭作用(只有产氨气的一些消毒药物对未孢子化卵囊有效);相似地,产气荚膜梭菌在鸡舍环境中极易形成芽孢,也具有对消毒药物和环境的显著抵抗。因此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感染对集约化养鸡生产几乎是完全不可避免的。
料颗粒等因素也会显著影响鸡球虫病和坏死性肠炎的发生和流行。如小麦和大豆等原料中存在的植物凝集素类、菜籽饼等中的丹宁类及植物源性的含氮的糖硫酸盐类高,如生物碱类、萜类、多酚类等,不仅可与饲料蛋白质作用而影响粗蛋白的消化吸收,且可直接作用于肠道粘膜组织导致肠绒毛损伤,并改变肠道细菌的生长、肠道菌群组成和促进产气荚膜梭菌增殖,并可抑制免疫功能,可促进坏死性肠炎和球虫病的发生。真菌毒素作为一类自由基诱生剂在直接损伤肠粘膜结构的同时,对免疫功能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有助于球虫病和坏死性肠炎的发生。
2.1.3饲料添加剂对球虫病和坏死性肠炎的发生
具有更直接、更显著的影响。抗球虫药物和抗菌药物类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是预防控制球虫病和坏死性肠炎的主要手段,多数抗球虫药物尤其是离子载体类抗生素类抗球虫药如莫能霉素、盐霉素、甲
2.1饲料原因
成就未来
33
禽病防治家禽科学2015.12的巨大影响。相似地,许多实验研究数据也证明免疫抑制对球虫病的影响。
基盐霉素、马杜霉素等对产气荚膜梭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因此即使只使用这些抗球虫药物添加剂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坏死性肠炎的发生。而抗菌素类饲料添加剂也可因控制肠道细菌的生长、降低细菌对肠道粘膜的损伤对球虫病的预防有一定间接作用。添加饲用酶制剂如β-糖苷酶、木聚糖酶、植酸酶等通过加强对饲料中某些成分的降解消化、更快地产生多肽、寡糖等降低食糜粘稠度,有益于维持肠粘膜上皮的完整性,减少梭菌的粘附定植和球虫的入侵,降低坏死性肠炎和球虫病的发生风险。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酸化剂或有机酸可一定程度地抑制肠道中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繁殖,具有高解离常数的有机酸可减低肠道
3球虫病与坏死性肠炎的相互影响
球虫与产气荚膜梭菌、球虫病与坏死性肠炎
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广泛认识,但对它们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或机理至今仍未充分了解。临床调查表明,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可一定程度地加剧球虫感染。然而这种影响似乎远较球虫感染对坏死性肠炎发生的“预置”作用为弱。球虫感染(即使不发生球虫病)导致大量肠粘膜上皮细胞破坏,从而有利于梭菌的定植和毒素产生。即使是仅寄生于盲肠的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对坏死性肠炎的发生也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在田间条件下,球虫病与坏死性肠炎间可能存在更复杂的相互作用,或存在更多的影响因素。
pH值而促进非致病菌的生长,那些低解离常数的有机酸则直接被细菌吸收,抑制细菌的生化代谢而阻断细菌增殖。由于乳糖在鸡肠道难以吸收,可以较高浓度直接进入盲肠,促进乳酸菌生长并抑制或排斥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因此在饲料或饮水中适量添加少量乳糖(2%~10%,随饲料添加、饮水添加或直接灌注的给予方式不同而不同)可有助于坏死性肠炎的控制。
4球虫病和坏死性肠炎的诊断
鸡球虫病和坏死性肠炎的临床症状甚为相
似,其病理变化也较为相似,较难鉴别诊断,尤其是在小肠球虫病与坏死性肠炎同时发生的情况下,并发于球虫病的坏死性肠炎常被误诊为原发性球虫病,而布氏艾美耳球虫病和堆形艾美耳球虫病也易与坏死性肠炎相混淆。因此病理剖检结合显微镜检查是最为重要的临床诊断手段。不同种球虫所引起的球虫病具有特定的病变部位,除柔嫩艾美耳球虫和布氏艾美耳球虫感染引起的病变部位较少与坏死性肠炎病变部位重叠外,其它种球虫的病变部位与坏死性肠炎者几乎一致。坏死性肠炎的病变发生于空肠,严重的情况下会延展至十二指肠甚至回肠和直肠,其纤维素坏死并在粘膜表面形成黄色或黄绿色的假膜,与布氏艾美耳球虫所致直肠的病变甚为相似。坏死性肠炎以零星可见的绒毛坏死斑点到融合性的粘膜坏死并披覆一层白色或黄色、绿色、棕色、红色的假膜为特征,有时假膜可脱落至肠腔中。多数情况下会有肠粘膜出血或充血,但出血或充血并不一定与粘膜坏死相关。而堆形艾美耳球虫引起的十二指肠粘膜坏死具有梯形样分布的特征,易与坏死性肠炎的片状或斑点状假膜相区别;毒害艾美耳球虫引起空肠的严重出血,并导致肠壁严重肿胀、质脆。进行肠内容物及粘膜的显微镜检查发现球虫
2.2饲养管理因素任何引起或增加鸡群应激
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球虫病和坏死性肠炎的发生,即使是饲料的有序变换也会有显著影响,如从雏鸡料变换成中鸡料的过程,即能加剧坏死性肠炎的发生风险。这主要是因为饲料变换可改变肠道粘膜上皮组织的结构和完整性。高密度饲养可能是饲养管理上最危险的风险因素。高密度饲养不仅可直接加剧垫料湿度,增加垫料和鸡舍环境中的球虫卵囊和产气荚膜梭菌芽孢数量,加剧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垫料湿度的加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梭菌增殖和球虫卵囊的孢子化发育。高纤维型垫料则通过加剧鸡肠道的磨损、引发局部炎症而有利于球虫入侵和梭菌的定植,促进这二种疾病的发生。
鸡群的免疫状态对球虫病和坏死性肠炎的发生几乎有决定性影响,任何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如马立克氏病、法氏囊病、白血病、鸡传染性贫血、霉菌毒素中毒等,都会加重球虫病和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死亡率。可见免疫抑制对坏死性肠炎
34
科学养禽
PoultryScience
裂殖子(体)和/或卵囊是鉴别小肠球虫病和坏死性肠炎的有效手段。必要时也可以ELISA法检查肠内容物中的α毒素和/或NetB毒素。
禽病防治必然趋势。免疫预防和通过饲料调配及给予益生素/益生元已成为必然发展方向。根据涓滴免疫理论的早熟选育方法研制的球虫病活卵囊疫苗正逐渐成为球虫病预防的主要方法,在欧盟国家已全面推广使用,我国目前已有大约10%左右的肉鸡使用球虫病疫苗。然而坏死性肠炎疫苗的研制较为困难,目前较为成功的并已上市销售的只有先灵-葆雅(英国)公司研制的重组类毒素疫苗,但对其使用效果报道不一。
5综合防治措施
鸡球虫病和坏死性肠炎除病原体不同外,在
流行特点、影响因素等方面都有许多共性,因此其防治策略和方法措施除特异性药物外也是共通的。这里只给予原则性措施的简单介绍。
5.1特异性药物防治防治鸡球虫病和坏死性
肠炎可用特异的抗球虫药物和抗菌剂进行。事实上,在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物和抗菌素一直是生产中所应用的主要方法。目前除欧盟等以禁止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添加剂的国家外,多数国家都几乎强制性地添加使用抗球虫药和抗菌剂。常用的抗球虫药物有氨丙啉、氯苯胍、球痢灵、尼卡巴嗪、氯羟吡啶、地考喹酯、苄氧喹甲酯、莫能霉素、盐霉素、马杜霉素、甲基盐霉素、拉沙菌素、森杜霉素等。常用的抗产气荚膜梭菌药物有杆菌肽锌、林肯霉素、弗吉尼亚美苏、卑霉素、阿伏霉素等。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药物的应用,就没有规模化养鸡业。然而,目前无论是球虫还是产气荚膜梭菌对这些药物都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药效明显降低。在临床上选用抗球虫药物和抗菌药时应以药敏试验结果为据,才能充分保证药物防治效果。
5.3饲料调配通过饲料调配防治鸡球虫病和
坏死性肠炎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饲料配方的优化改善饲料组成,消除抗营养因素,有效维持肠粘膜组织的完整性。具体措施包括使用酶制剂、酸化剂、霉菌毒素吸附剂、抗菌添加剂和抗球虫药物添加剂等。这方面研究报道很多,但养鸡场和饲料厂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试验研究来选择确定最佳饲料配方。
5.4应用微生态制剂使用微生态制剂(益生素
或益生元)是通过微生物的竞争排斥作用改善肠道的微生态环境,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和定植,并通过菌群改变而所致的肠道pH值、短链脂肪酸等一系列的变化,而间接改变球虫寄生的小生境,从而抑制球虫对肠上皮细胞的入侵。这一类的微生态制剂较多,但临床使用效果甚有差异,这可能与微生态制剂本身的活菌数、使用方法、养殖环境与管理等多种因素有关。
5.2免疫预防由于抗药性的普遍产生和出于
食品安全及防治细菌抗药基因的扩散传播,限制甚至禁止使用抗菌药物和抗球虫药物添加剂成为
□
声明:近期,一些中介诈骗机构以《家禽科学》杂志社名义向社会征稿、组稿,对本刊声誉造成不良影响。现郑重声明:严禁非本刊人员以本刊名义对外征稿、组稿、约稿。投本刊的所有文章一律严格经过三审后决定是否录用。提醒各位作者谨慎投稿。版权免责声明:本刊数字版合作:龙源期刊网本刊同时进行数字发行。作者如无特殊声明,即视作同意授予我刊及我刊合作网站龙源期刊网信息网络传播权;本刊支付的金额已包括此项授权的收入。《家禽科学》杂志社投稿唯一指定邮箱:jqkxzz@163.com地址:(250023)济南市交校路1号电话:(0531)85990243;85975852成就未来
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