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增强“90后”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2021-08-09 来源:客趣旅游网


增强“90后”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摘要]在高校中开展国防意识培育,使大学生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和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增强高校“90后”大学生国防意识,应注重培育和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尚武意识。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国防意识;意义;对策

一、“90后”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

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通常被称为“90后”,目前,越来越多的“90后”已迈入大学校园。“90后”生活在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享受着前人不能比拟的物质生活。他们通常体魄健康、心智发达、富有爱心,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08年汶川大地震后,在灾区到处可以看到“90后”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心系灾区、情系灾民;抗震救灾、奉献爱心。但“90后”大学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偏激叛逆,个性张扬,信仰缺失,功利心强,过分自我,社会责任意识较弱。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现象的影响下,在当前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情况下,他们的价值取向转向更多地关注于“牛奶和面包”,而不是责任和祖国。尤其令人堪忧的是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对待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态度和国防意识比较淡薄,主要表现在:

第一,“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世界局势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当前,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和平与发展这两个问题都没得到根本解决。两级对抗虽已结束,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旧存在。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因民族、宗教、领土

等因素引发的局部战争从未间断。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并未改变,一直力图用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来改造中国,对中国进行“软遏制”,不时地释放“中国威胁论”来损害中国形象,限制中国的发展。我国南沙群岛的一些岛礁被强占;中日东海大陆架问题和钓鱼岛争端依然存在:“台独”势力时刻可能危及两岸和平;以达赖集团为首的藏独分子和境内外“东突”势力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支持下,仍然妄图分裂祖国。面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我国安全形势呈现的新情况新特点,一些“90后”大学生或麻木不仁,或认识不清。他们缺乏政治敏锐性,不能正确分析和认识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时期加强国防建设的意义。

第二,“讨厌打打杀杀,只要有爱就可以避免战争”,对国防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在“90后”的一些大学生眼中,参加国防乃是军人的事,与己无关。他们在国防意识上,不再关心或不太关心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乃至失去国家责任感和国防义务感,对国防强弱熟视无睹,对献身国防相当冷漠。如一些大学生在军训时表现出怕苦、怕累、甚至存在着抵触情绪。网上流传“90后大学生嫌军训太苦让父母请病假逃避”的新闻刚出,又有“90后女大学生军训戴耳环涂指甲”的热议。有的“90后”女生说自己最讨厌打打杀杀,只要世界充满了爱,战争就可以避免。据某高校调查统计,75%的大学生不知道防空警报不同响法的不同含义;60%的大学生不知道哪天为“全民国防教育日”。更有甚者,竟有一些学生直言,大学军事理论课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对以后找工作没什么帮助,学校没有必要开设,听军理课简直是浪费时间。可见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淡薄到何等程度!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高校国防教育的成效如何,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行为能力是否得到明显提高,将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层次,将有可能影响到未来国防的巩固和国家安全,以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因此,加强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培养,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培养和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

国防意识,是以祖国安危为特征的理性思维。它集中体现为对战争与国家防务问题的关注,对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坚决反对外来侵略和对我国国防建设和各种防务政策与措施的认同,以及对国家防务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也主要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公民抵御外侮、捍卫祖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的主观认识。

国防意识是一种自觉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群体意识,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体现。在人类历史上,有些国家和民族的地域并不宽广,人口也不多,但在外敌侵略和军事威胁面前,却能够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关键是国民有很强的国防意识。地处中欧腹地的“花园国家”瑞士,是一个小国,人口600万,常备军队只有3500人,但战时却可动员35万预备役军人参战,其中还不包括专业技术兵种。一位瑞士的外交官曾自豪地说:“我们瑞士公民迈出右脚时是一个公民,迈出左脚时就是一个战士。如是要问我们为什么100多年没有打仗,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随时都在准备打仗。”如此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完善的国防动员制度,使这个中立小国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中安然无恙。

与此相反,有的国家貌似强大,但国防松驰,纵然能强盛一时,最终也逃脱不了衰亡的命运。历史上,由于和平时期忽视国防教育而败兵亡国的例子屡见不鲜。曾经称霸四方的古罗马帝国,公元3世纪后,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国民理想丧失,国家军备松懈,统治者苟且偷安,以致把当兵打仗这样事关国家命运的大事都交给外国雇佣兵,结果国家很快由强盛走上了分裂和衰亡。法国拿破仑三世时,尚武善战的民族精神已丧失殆尽,结果在普法战争中一败涂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面对占明显优势的德国进攻,实行了全国总动员,在凡尔登防线同仇敌忾,奋力抗击,虽然牺牲了50多万人,但终于顶住了德国的进攻,保卫了国家安全。然而,一战胜利后,法国国内和平主义盛行,忽视对人民进行国防教育,结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仅仅40天的时间就上演了一幕军败国亡的悲

剧。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吴国战胜越国后,以为天下太平,“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结果军无斗志,民心涣散,最后被越国打败。北宋后期,轻视国防,安于欢乐,金人入侵,江山易主。南宋积习未改,苟安一隅,不思雪耻,同样归于灭亡。清朝末年,官场腐败,有国无防,面对列强入侵,对外推行“扶夷”政策,对内实施奴化教育,结果“天朝大国”被列强欺负勒索,险遭瓜分,民族蒙受奇耻大辱。

古今中外历史上无数经验教训昭示我们:国防意识的强弱,是国家和民族兴衰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和民族,一旦失去必要的国防意识,就会给自己的安全与发展带来全面危害,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就会垮掉,甚至招致败军亡国的命运。

国防意识培育是高等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在高校中开展国防意识培育,使大学生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和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国防意识的培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新一代的大学生各方面的知识都需要学习和掌握,国防意识培育的内容从属于军事科学体系,它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众多领域,大学生通过军事学科的学习,有利于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有利于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而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

第二,有助于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国防意识是爱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的精髓,国防意识所体现的为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的强烈责任感,正是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期的重要表现。培育大学生良好的国防意识,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

大学生的爱国热忱,引导他们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己任,自觉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自强不息,拼搏进取,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有助于高素质国防后备人才的储备。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新军事革命。近来的战争实践证明,战场已无前后方之分,战争的武器不再只是枪炮,作战人员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军人。未来战争将是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是人才的比拼和较量,而高校大学生就是未来高技术人才队伍的主体,是国家后备人才的储备力量。他们既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今后兵员的主要来源。国防建设既是军队的事,更是全民的责任。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意识的培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搞好对他们的国防教育,在他们年轻的心灵里撒下卫国光荣的种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增强“90后”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对策及建议

增强“90后”大学生国防意识,防止他们的麻痹思想,防止西方“糖衣炮弹”的攻击,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国家主权观、国家利益观、国家安全观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应注重培育和增强学生的“三种意识”:

第一,忧患意识。中华民族无数的历史经验教训使我们这个民族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险。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当代大学生的忧患意识,使他们安而不忘忧,对国家面临的外部威胁有清醒的认识,时刻保持必要的危机感、紧迫感。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是每个大学生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应该保持的警惕心理。

第二,责任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热爱自己的祖国,每个公民责无旁贷。《宪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对公民的国防责任都做了明确的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因此,履行国防义务、承担国防责任,作为国家公民,每一个大学生都义不容辞。当然,爱国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落实在行动上,人人都要关心国家的安全,时刻准备为国防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尚武意识。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印发的《2009年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要点》指出,要切实抓好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激发爱国热情和崇军尚武精神。尚武不是好勇斗狠、穷兵黩武,而是要崇尚军事职业,重视国防建设,在国家利益面临威胁时,敢于挺身而出,不惜做出重大牺牲,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坚决捍卫国家的利益和安全。民族尚武精神是国家长盛不衰的灵魂,需要精心培育,代代相传。爱军尚武教育,就要教育大学生充分认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地位作用,学习人民军队的优良品质和战斗作风,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自觉接受国防教育,履行兵役义务。

国防意识作为一种民族意识和道德标准,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和荣辱兴衰,是一个国家不可缺少的强国之盾。国防意识不仅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基础,而且是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猛进不息的重要精神支柱。青年是国家的未来,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现在的大学生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保卫者,他们国防素质的高低,国防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新时期搞好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增强“90后”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在他们心中根植下三颗红心——忧国心、爱国心和报国心,这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