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益生菌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预后评价

2021-12-20 来源:客趣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益生菌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预后评价

作者:殷婷婷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9年第05期

【摘要】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选择益生菌+蓝光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试验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参照组(45例)选择益生菌完成疾病治疗;研究组(45例)选择益生菌+蓝光照射方法完成疾病治疗;就两组黄疸患儿IBIL水平、TBIL水平及治疗副反应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与参照组对比,研究组黄疸患儿IBIL水平、TBIL水平明显降低(P<0.05);参照组黄疸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31.11%,显著高于研究组的4.44%(P<0.05)。结论:医疗人员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选择益生菌+蓝光照射方法完成疾病治疗,对于患儿IBIL、TBIL水平降低,以及治疗不良反应减少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促进新生儿黄疸患儿预后改善、病情康复及健康成长。

【关键词】 益生菌; 蓝光治疗; 新生儿黄疸; 临床疗效; 预后情况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5.0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5-0-0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近年来,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呈现出显著增加,疾病表现主要集中于神经系统受损及皮肤受损等方面,对此需要确定有效方法展开及时治疗[1-2]。以往单纯选择蓝光照射方法进行治疗,即使可以确保患儿的胆红素水平获得降低,但是过程呈现出缓慢性特点,并且无法获得理想治疗效果,因此确定更为有效方法展开新生儿黄疸疾病治疗意义显著。本次研究针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法,以此说明益生菌+蓝光照射方法应用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试验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参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日龄4~27 d,平均(21.06±2.52)d;

研究组(45例):男23例,女22例;日龄5~26 d,平均(21.09±2.55)d。伦理委员会对于此次研究均同意批准,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家属顺利完成知情同意书签署。两组患儿性别、日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选择益生菌完成疾病治疗。研究组:选择益生菌+蓝光照射方法完成疾病治疗。对于参照组,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2次/d,1包/次,用药方式为温牛奶冲服或者温水冲服,共进行为期5 d治疗。对于观察组,采用同参照组一致的益生菌治疗方法,并配合对患儿展开蓝光照射治疗。工作人员合理做好蓝光双面光疗箱准备工作,完成后,于其中小心置入新生儿,协助新生儿进行平卧体位的选择,之后对光疗箱湿度及温度进行调节,分别为50%~60%及30 ℃~33 ℃[3]。之后针对新生儿会阴部以及眼部,利用黑布完成遮盖,调整上灯管同患儿皮肤之间保持40 cm的距离,调整下灯管同患儿皮肤之间保持20 cm的距离。在对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期间,控制波长为427~475 nm,控制照射时间为6~12 h/次;通过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治疗情况加以观察,对治疗间隔时间进行合理控制。如果患儿患有严重溶血病及黄疸疾病,则需要保持48~72 h的持续照射。如果患儿患有高胆红素疾病,需要进行24~48 h的治疗。在对患儿实施蓝光照射治疗期间,需要对光照连续时间进行合理控制,确保在4 d以内[4-6]。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黄疸患儿IBIL(间接胆红素)水平、TBIL(总胆红素)水平及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治疗结果展开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BIL水平及TBIL水平对比

与参照组对比,治疗后研究组黄疸患儿IBIL水平、TBIL水平明显降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療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参照组黄疸患儿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31.11%,显著高于研究组的4.44%(P<0.05),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属于发生率较为显著的一种疾病,其主要因为患儿在表现出胆红素代谢异常的情况后,使得胆红素水平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升高,从而使得患儿的黏膜、皮肤及巩膜呈现出黄染症状,于临床表现出较高的发病率。对于新生儿黄疸,通常分为两种,分别为生理性及病理性,对于生理性,其主要指的是因为患儿表现出胆红素代谢异常后呈现出的暂时性黄疸疾病,主要于新生儿出生2~3 d出现,于出生4~6 d为高峰期,在出生7~14 d逐渐消退。对于早产儿,其呈现出较长的持续时间,但是通常<30 d,患儿通常情况表现较好。对于病理性黄疸,主要于ABO溶血新生儿中出现,在出生>24 h表现黄疸症状,表现出较长的持续时间。此类患儿呈现出较高的住院率及致残率,其会使得患儿呈现出神经系统受损及皮肤受损的现象,从而使得患儿呈现出胆红素脑病的现象,使得新生儿生长发育及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危险,对此针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意义显著。针对新生儿黄疸疾病诱因加以分析,主要因为体内呈现出胆红素代谢异常的现象导致,并且患儿在患有疾病后,其躯体、面颈部、手心及四肢均会受到严重影响,更为严重情况下,患儿会呈现出精神萎靡症状及厌食症状。未经及时治疗的情形下,患儿会呈现出败血症及胆红素脑病的现象,从而使得患儿呈现出后遗症遗留的现象,更为严重会产生死亡可能。

当前针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在进行治疗期间,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光照、药物、益生菌、换血及供氧等方面,临床以光照治疗的应用较为普遍。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临床单纯选择蓝光照射方法进行治疗,即使可以确保患儿的胆红素水平获得降低,但是过程呈现出缓慢性特点,并且无法获得理想下降效果,治疗后呈现出的不良反应较为显著[7]。在此情形下,配合选择益生菌进行治疗,对于患儿胆红素水平下降效果可以显著促进,并且对于患儿的治疗安全指数可以显著提升,从而可说明益生菌+蓝光治疗的联用优势[8-1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次研究中,参照组选择益生菌完成疾病治疗;研究组选择益生菌+蓝光照射方法完成疾病治疗。结果表明,同参照组黄疸患儿IBIL水平、TBIL水平对比,研究组明显降低(P<0.05);同参照组黄疸患儿治疗不良反应(31.11%)对比,研究组总发生率(4.44%)明显降低(P<0.05)。分析原因为,新生儿在患有黄疸疾病后,会分泌过多的胆红素,表现出较低的pH水平,从而使得胆红素同白蛋白结合能力呈现出显著降低,使得胆红素运转力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降低。此外葡萄糖醛酸转移酶量及活力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降低,最终往往于胆汁位置呈现出淤积的现象,使得胆红素排泄能力呈现出一定程度降低,肝脏会对剩余的胆红素进行吸收。利用蓝光照射治疗,针对未结合的胆红素可以促进其完成分解,从而对于尿液及胆汁的快速排出做出保证,在排泄期间,无须通过肝脏进行代谢。对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能够于患儿机体肠道内部快速完成持久菌群的创建,从而对于胆红素进行尿胆原的还原进行显著促进,并且可以伴随粪便有效排出,防止呈现出胆红素累积的情况,对于机体肠道功能的正常恢复加以显著促进,从而获得上述结果,使得患儿的IBIL水平、TBIL水平获得显著降低,治疗不良反应获得显著减少,充分证明益生菌+蓝光照射治疗可行性。

综上所述,医疗人员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选择益生菌+蓝光照射方法完成疾病治疗,对于患儿IBIL水平、TBIL水平降低、治疗不良反应减少可以显著促进,从而对于新生儿黄疸预后改善及健康成长做出保证。 参考文献

[1]段光敏.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1):96-99.

[2]马群英,黎明真,聂洪莉.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4):370-372,376.

[3]章历红,王丽莉,赵灵,等.妈咪爱联合蓝光照射早期干预对改善新生儿黄疸和生长发育的临床评估[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3):4036-4038.

[4]汤晶晶.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与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4):611-613.

[5]钟晓波.茵栀黄颗粒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分析[J].中药材,2015,38(3):643-644.

[6]黄艳春,彭曙辉.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兒黄疸效果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5):3944-3946,3974.

[7]贾承英,崔彦敏,张青,等.不同蓝光照射方法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5):2358-236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8]于晶晶.间断及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不同病因新生儿黄疸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4,20(2):26-28.

[9]石旭珍,庞永宁.新生儿黄疸采用微生物制剂辅助蓝光治疗对机体生化指标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15):4-6.

[10]栾永刚,张耀东.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22):4092-4093.

[11]郭小凤,田斌斌.不同蓝光照射方式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胆红素的影响[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0):5939-5940.

[12]凌敏,凌莉,钟丽嫦.白蛋白静脉滴注与蓝光照射联用治疗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6,13(3):675-6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