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印象
到达时是深夜12:30。越南文联在机场等了2小时。给我们每人送了一束鲜花。朦胧的灯光下,经过红河上的腾龙桥,然后拐进曲曲折折的街道,很多圈,才进入了酒店。
白天看时,才知道都是古老的街道,狭窄的,参差不齐的民宅构成街道的门面。没有多少现代标志的摩天大楼。最典型的特色是街上的人们,摩托车犹如自行车般普遍,女士都用纱巾蒙住眼睛以下的脸部,在车流中飞驰。汽车很少,往往陷入摩托车的重围之中,很难发挥其速度。
越南文联主席团
双方分别介绍了各自的近况。越南文联包括10个中央协会,74个团体会员,每五年换届。地方协会和中央协会不构成上下级领导关系。在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上与中国文联非常相似。武主席表示越南文联目前的任务是促进艺术家创作新的、优秀艺术作品,同时,在全球化的形势下如何维护民族文化特色。
越南民众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了解得很多,也很热爱,尤其是电视及文学作品。电视剧《渴望》,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以及部分历史剧在越南都享有万人空巷的收视效果。但是,中国很少有介绍越南文化艺术的出版物。
越南美术学
学院概况: 该院1925年12月9日由法国人创立。战时(抗美、反法)疏散至偏远地区,支持前线抗战,出了很多革命烈士。
目前为越南最高美术学府,学制为5年。生源多来自美术中专或自学,每年招生70-80人。筛
选很严格,竞争也很激烈。一般要考3、4年才能被录取。在校讲师大多为留中学生。因而,学院的美术教育继承了中国美术的一些传统。每一个学生都非常熟悉中国美术史。
该院设有6个系所:绘画系(下设油画、国画、磨漆画三专业),雕刻系,版画系,师范系,历
史理论系和研究生院。与墨西哥,美国等国美术院校有合作交流,但尚未与中国对等院校建立正式交流项目。
越南国家美术馆
该馆的主要功能是保存、展示、生产美术作品,并举办国内国外画展。越南最具民族特色的画
种是磨漆画和帛画。在该馆展出的画大多是反映战争和人民日常生活的题材。色彩多为黑、蓝、银白。展示了越南的热带风光和风土人物。
我们还顺便参观了一位青年画家的画展。其作品的主题和表达方式都呈现先锋派的风格。馆长
希望使馆能协助联络中国方面,使部分人员能去中国学习帛画的修补技术。油画的修补技术目前已
派人在法国学习。
中国驻越南大使齐建国
来到大使馆,就像回到了家。无比亲切。身处异国他乡,才知道自己习以为常的民族归属多么可贵。
大使谈越南:越南学习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很成功。1986年起改革开放近20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首先,解决了粮食问题。通过学习中国的分田到户制度;其次,引进中国杂交稻种。经济连续15年持续快速发展。GDP年增长速度高于7%。越南经济是外向型经济,50%靠出口。2005年进出口600亿美元。经济结构也比较合理,农业占21%,工业40%,服务业40%。
社会治安也比较好,没有大、恶案件,但小偷多。911后,越南被联合国评为亚太地区最安全
国家。中国模式在越南的成功,能够得出的一个推论就是,符合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也许就是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但越南也存在与中国类似的危机:1) 经济滞后;2)偏离社会主义方向;3)干部贪污腐败;4)
西方的和平演变:对美政策方面,既合作又斗争。在贸易上美国仍是重要合作伙伴。
文化方面:对中国文化有很大需求。《一村之长》、《渴望》、《红楼梦》、《还珠格格》等在越南热
播。赵薇在越南拥有大量青少年影迷。中国所提倡的主旋律精品文艺作品,也符合越南现阶段的社会文化氛围。目前,越南社会大众最关心反腐题材的文艺作品。
越南对华政策:联苏清柬抗华――排华(驱逐华侨出境)
越南汉语教育:北越为中国汉朝附属国。宋清藩属国。1885年,法国进驻,清政府承认与越南
脱离关系。法国传教士发明29字母,改造越南语,去掉汉字。在越汉语中,保留了很多中国的古汉语词。
越南政治:越南政府运作与中国相似。越共研究中国“三个代表”与时俱进的思想,以及最近
的科学发展观,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5条经验。越共特点:理论落后于实践。但却积极学习和研究中共的经验与理论。先后派出56个访华团,在中国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考察。也加强了法制的建设,先后出台了8个法,如《反贪污法》《反腐败法》《公务员法》等。
但是,越南也有值得中国学习的方面。例如,越南的选举制度。越南国会代表(人大代表)采
取全国直选的方式。全国按人口划分为188个选区,实行差额选举(5选3)。I. 正式候选人须过3关:本单位领导投票;居住地居委会一半以上通过;提出行动纲领(竞选纲领)。II.实行40%差额选举。在报纸上公布投票结果(投票率和得票率)。越南国会权力越来越大,已建立信任投票机制。越南电视直播国会代表质询部长,并有大量报纸评论。 下龙湾:
有“小桂林”美誉。但我们去的那天有雾,无法看清群山倩影。只是浏览了溶洞和品尝了海鲜。
岘港占巴雕刻艺术博物馆
展出了部分美山文化遗产。古代庙宇群的部分雕塑,类似柬埔寨的吴哥窑的艺术造型。说明在越南这片土地上,曾经也有过辉煌的佛教文化。 惠安古城
其实是一个在17世纪时期,外籍商人集中的地方,主要是华人,也有日本人。他们在此地居住经商,以籍贯为基础建立会馆,相互扶助。建筑群得到了完好的保存,现在已经是旅游景点。仍然可见当年商业的繁华。
胡志明市文联
由于在召开胡志明市党代会,文联主席缺席。胡志明市文联副主席黎文朝、画家轻舟、音乐家陈文颖等出席会见中国文联代表团。
胡志明市文联介绍了其组织与活动概况。表示非常关心改革开放后艺术的培养与繁荣问题。越南在1975-1990年阶段,全民集中力量搞抗战规划;1990年以后开始对外开放,艺术也开始出现多样化,尤其是美专的大学生,受西方文化艺术的影响比较大,95%的作品都追求新的方向与风格。老一代的现实主义派画家生活困难,在逐渐减少,甚至有消亡的趋势。而新一代的青年画家又不了解过去,受西方思潮影响很大。因此,美协必须把握好艺术发展的方向,要在继承传统的群众思想原则与借鉴外来艺术之间把握平衡。举办了一些青年艺术家创作营等活动,鼓励青年艺术家到战区去发掘传统,寻找过去,继承抗战的爱国精神,更好地走向未来。近年来虽然举办了很多美术展,差不多每年200多次,但观众寥寥无几。公众美术欣赏力有待培养。政府资金不足以支持美协运作,必须寻求外来援助。这样就容易受到西方和平演变势力的控制。
在音乐方面同样存在古典音乐、民间音乐、流行音乐之间的平衡问题。现代流行音乐泛滥,青年过分西化。古典音乐要靠市政府资助。
文学方面,越南的问题是:作品太少了。发行量不足,作家没有收入,因而越南的作家多为女性。中越交流方面,越南收藏了许多中国文学作品,但中国没有介绍越南文学作品的。在风格上中国文学作品能比较自由言说,越南的文学作品则须委婉表达一些激进的观点。 中国文联代表团就以上这些问题与胡志明市文联交换了意见。
华裔画家张汉民
胡志明市文联会员,华裔画家张汉民先生邀请中国文联代表团一行就餐。张先生说,华侨在越南曾受到排斥,因此他加入了越南籍。华裔在越南社会仍然是受到排挤的,张先生是唯一进入胡志明市文联的华裔艺术家。但是,华裔都仍然热爱中华文化,讲华语。张先生画水墨画,经营几家画廊,还经营着工厂。用他自己的话说,一手拿锤子,一手拿画笔。
芹椰生态林(抗美人民军根据地)
美越战争期间,曾被美军落叶剂摧毁。建国后,在原来的位置重新种植水椰,如今已经基本覆盖原址。越南人民军也是自力更生,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抗击美军的。观后对越南人民的坚忍不拔十分感佩。
战争纪念馆
在战争纪念馆,展出了战时外国报纸对越南战场的报道,以新闻图片和文字居多。同时,也有美军留下的武器,越南人民军使用的武器及生活用品。当年越战中的美军并不比希特勒的军队或日本侵华军队文明。他们同样用了残忍的手段对付战俘,对平民进行射杀(也许因为顽强的越南全民皆兵?)。但是,战争永远是战争,没有所谓文明的军队。
古芝地道遗址
很有创意的作战方法。非常狭小的通道,只能容越南人通过,高大的美国兵根本无法进入。卫国的正义和集体的智慧总能绝处逢生。
新加坡
新加坡文艺协会
第一次见到文艺协会的各位朋友:骆明会长,刘维新副会长,韦西秘书长,李龙先生,成君先生等。驻新加坡使馆文化参赞朱琦先生也参加了晚宴。骆明会长带病出席,风趣幽默,一点也没有疾病的阴影。叙旧话新,非常友好随意。
中国大使馆拜会
新加坡的中国大使馆非常豪华大气。大使出差在外,黄勇公使迎接代表团一行并介绍了新加坡的基本情况。黄公使介绍说,新加坡有70%的华人,与中国也建交了15年。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成长,新加坡政府也很重视同中国的关系。除了李显龙上任前的访台事件外,两国关系非常友好。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国家安全的危机感很重。在政治和军事安全上,他们追随美日;在经济上,准备以中国为腹地。李显龙的访台问题是一个历史和传统的问题。多年来,台湾一直帮新加坡训练军队,不是简单的短期关系,也是可以理解的。
中新交往方面:经济上,中国大陆已有210家大公司在新有办事处。在中资企业协会注册的企业有180多家。还有约1500家的中资企业未注册。中国有7万务工人员在新加坡,3万学生在新留学,再加上20万在新常住人口,是很大的人员交流。中新间开通了170架直航班机在中国任何城市起落。
在文化上,新加坡文化部长杨龙文提出了一个“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分开”的观点,给中新文化交流扫清了障碍。新加坡的文化目标是要建设有南洋特色的华文文化,借助中国文化资源建设新
加坡特色的文化。
因此,新加坡有很好的华文文化传播基础。中国应该在“大文化”概念的指导下,向全球推广中国文化。因为文化交往就是国家利益的输出。新加坡作为中西文化的交汇点,可以作为窗口和试点。但是如果由使馆代表政府出面,在新加坡容易产生抵制。因此,应该从民间非官方入手,以多种形式推动中国文化。中国有很丰富的文化资源,只是还没有文化经纪人才,不会进行文化市场操作。新加坡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例如孙燕姿和阿杜在大陆的流行。
在新加坡的华文教育方面,中国在新加坡也可以做很多事情。华语在新加坡的地位频频下跌,自从华语学校被取消后,新一代的新加坡学生已经不能讲流利的华语,华语阅读和写作能力更是有限,因为华语成了选修课,根本没有严格的要求和考核。英语被定为新加坡政府的工作语言,精通华文的“精华”人士如果英语不行就无法进入政坛。华文文学更加衰落,只有40-50岁的华人还阅读和创作华文作品。目前还在极力推广华语的重要机构就是新加坡报业控股中心。他们为了保持华文报纸的读者群而努力培养中小学生的华文兴趣,创办了诸如《大拇指》之类的华文学习杂志。中国应该学习德国的歌德学院和英国的英国文化学院,从语言教育着手,有意识地在新加坡推介华文语言和文化。
在许多国际文化组织方面,也应该更加活跃。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就加入了多个国际NGO组织,利用他们的渠道进行国际文化活动。前不久中国才通过新加坡艺理会的李泉香理事加入了IFFACA,排挤了台湾。
从长远来说,文化不完全是赔本生意。有了文化资源,就需要培育文化市场。当然,这不是短期能完成的。正因为如此,必须早点投入,才能把今后的文化市场占领住,进行公开的文化渗透。
在周边国家,文莱也是一个可以进入的市场。虽然是一个小国,却有很高的GDP(人均高达24000-3000USD)。同时,印度尼西亚也是应该去进行文化渗透的。中国文化在亚洲,由于文化相近的关系,是应该有很好的战略基础的。
在政治和政党观念上,新加坡是一个看不见的集权政治社会。执政党没有专门的机关,而是分散在各行各业。他们参政却不以党务为职业,索取报酬,而是为了实现政治理想。除了法律,新加坡没有像中国一样的“党纪”。任何一个党员首先是公民,用法律来约束。完全是直接的公民与国家法律的关系,没有中介。这种政党观念和形式使新加坡政府得以保持超前的发展眼光,以公众和国家利益为重点指定行之有效的政策。
在人才的争夺上,新加坡政府制定的政策有利于吸收各地文化艺术人才,尤其是中国人才。中国在文化艺术方面真可谓是人才济济。但是却没有得到开发。中国必须警惕人才流失的危险,培养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制定相应管理策略。不能一味指责人才不爱国,国家要先爱人才。
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联合早报》《联合晚报》
报业中心《联合早报》的高级执行编辑余共华、执行编辑杨瑞锋,《联合晚报》的采访主任邹文学、报业控股中心文教发展及华文报文化产业部的王韵玲经理接待了代表团一行。首先对报业中
心进行了简单介绍。报业中心共有3份华文报纸:《联合早报》《联合晚报》和《新明日报》。《联合早报》已创刊80周年,目前发行量达50万份,拥有70万读者,是新加坡最大的华文报纸。报纸的收入主要以广告收入为主,其次是零售和订阅收入。现在以出版报纸为主要业务,同时也发展网络电子版。报业中心在新加坡电视台持有股份,但目前还没有向多媒体发展的具体计划。
除了报纸,为了普及华语,还创办了针对小学生的杂志《大拇指》,针对大中学生的《星期五周报》。除此之外,还有华文时尚娱乐杂志《佳人》和《优周刊》。
报业控股还举行与华文相关的文化项目。例如举办2年一度的“华族文化节”(主要是社区活动,包括盆栽,茶艺,书法,绘画,相声等220多个项目,其中有20个项目来自中国),举办世界书展(非版权交易的中英文图书展),春节文化(与中国某一城市合作,展示当地的地方文化),华文讲座和学校竞赛。此外,还参与政府华文学习计划,支持新加坡学生到中国“浸炉”学习华语(住在中国家庭)。报业集团还积极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他们成立了报业集团华语合唱团。
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
国家艺术理事会理事长李泉香先生、市场拓展与企业联系处处长卢邓尚霞女士、策划处副处长袁锦昌、企业公关经理谢忆翎、表演艺术处高级处长接待了代表团一行。
艺理会给代表团介绍了艺理会组织简介、艺术界概况和艺术发展策略。
艺理会创建于1991年。其宗旨是“将新加坡发展为深具特色的国际艺术之都”,其使命为“培育艺术人才,促进艺术发展,让生活充满艺术”。其组织结构主要包括主席及理事会成员,首席执行官,副首席执行官领导之下的8大部门:表演艺术处,视觉艺术处,文学艺术处,资源拓展处,行政服务处,策划处,观众拓展处,市场拓展和企业联系与公关事务处。其中表演艺术处负责艺术节,表演艺术联系和表演艺术管理。
艺理会开始运作后,分别从艺术软件和硬件方面做工作。新建了4大艺术设施:滨海艺术中心,版画院,改造旧国会艺术大厦为艺术之家,新加坡戏剧中心。在软件方面,创办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节目和吸收具国际知名度的艺术团体和艺术工作者入会。在10年内,使新加坡艺术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艺术活动总数和购票出席率的增长上。
2000年艺理会提出了文艺复兴之都报告,获得政府批准,以5000万新元的预算,在5年内将新加坡建为国际艺术之都。2004年又提出报告,制定“将新加坡打造成具高度创新能力且多才多艺的国际艺术和文化之都。
其推动艺术发展的主要策略有:
1 扶植与发展艺术:A国家拨款资助(一般拨款,新作委任制作费,供艺术工作者参与主要国际演出与展览的资助金,艺术之家辅助金);B拓展大型艺术活动(新加坡艺术节,新加坡美术展,新加坡作家节,NOISE艺术节,新加坡双年展);C促进艺术与私人企业的伙伴关系(给企业颁发艺术赞助奖,双重免税和其他优惠);
2 开拓能力与资源:A颁发奖学金与助学金;B启动艺术之家计划(新加坡聚舞坊,行动剧场,
直落鼓楼工作室,马来表演艺术公司,敦煌剧坊);C加强剧院管理(维多利亚剧院,嘉龙剧院,戏剧中心);D举办艺术比赛;E设立艺术奖项(文华奖,青年艺术家奖)。
3 带动更广大更高素质的艺术需求:A 艺术普及计划;B 艺术教育
4 促进国际化及加强国际接轨程度:文化交流与谅解备忘录;B 艺术团体、艺术工作者海外活动,巡回表演及展览;C 建立国际网络(IFFACA国际文化艺术机构总会, AAPAF亚洲表演艺术节联盟);D “会聚新加坡”计划(吸引大型国际会议在新加坡召开)。
5 倡导艺术:A艺术是智慧资产之源;B艺术可以加强新加坡作为理想的工作与生活国际都市的吸引力;C借助外来倡导者的力量宣扬艺术价值;D促成艺术界与各行各业的伙伴关系;E提倡有利于艺术发展的环境;F鼓励提供艺术辩论的渠道。
新加坡将在2007年在中国的上海或北京举办新加坡季。今年的新加坡季是在London举办的。 新加坡还与佛山市签署文化合作备忘录。目前,新加坡邀请了许多国际知名人士协助2006年的双年展策划。
参观植物园
新加坡的一大特色就是,在城市中游荡,似乎在森林中沐浴。市中心的植物园保存了大量的热带林木和花卉。我们参观的只是胡姬中心,种了新加坡的国花――蝴蝶兰。但是这些森林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如前总理李光耀所说,“每一盆植物都是苦心栽种的,经过悉心培育,修剪和施肥。一切顺其自然,可能适得其反”。
参观孙中山纪念馆
在新加坡瞻仰民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史迹,让人觉得像是在中国,没有一点生疏感。纪念馆是用孙先生曾经住过的房子晚晴园建立的。李光耀总理的题词就伫立在院子中央:“孙中山,一个改变中国命运的人。” 这个纪念馆的一切都是由冯仲汉馆长精心设计的。由时代走廊(包括南洋室,新加坡室,遗珍室)和历史走廊(包括集思厅,奋斗室,和平室)组成。分别把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放回当年的历史背景中,把孙先生的革命活动对南洋华侨思想的影响,以及对现代新加坡的影响联系起来,以图片和绘画还有多媒体影音的方式展示给观众。冯馆长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收集和考证这些史料,再进行创造性地布置。在院子里,冯馆长还别有用心的放置了林则徐塑像,因为他是孙中山先生最敬重的人。此外,还有左右两块分开的石头,分别写着汪道涵和辜振甫的名字。冯馆长的用意是,如果有一天两岸统一了,他就会将这两块石头合起来,那才是孙中山先生的愿望。 在这里,看到的是,中国革命不仅仅是在国内的中国人民的斗争,也是千千万万爱国华侨努力参与支持的事业。反殖民和反侵略的精神,不仅仅在中国,也在南洋地区薪火相传。国界,被民族的情感模糊了。有华人存在的地方,就是中国。
吃鸡饭:用鸡汤做的米饭,很香。看到了新加坡的普通社区,与北京的居民区太像了。
参观书法家协会
书法家协会是一个很小的华人社团。在新加坡文化一条街――滑铁卢街的一间小院子里。旁边是吵闹的饭馆。陈声桂会长、许祖桑副会长、和陈佳模院士接待了代表团的拜访。除了这栋房子,书法协会每年还从国家艺术理事会接受很少的资助。为了维持营运,书协开设了老年和少儿书法培训班。邀请政界人士参与书协的活动,以便得到各方资助,产生影响。启功先生生前曾拜访过书协,并赠有墨迹。
华人社团在新加坡弘扬华文文化艺术是非常艰难的。但是也看到了他们的毅力与智慧。他们在从事华文艺术创作的同时,还要进行广泛的社会活动与联络,以挣得一席之地。华人在一个华文为非主流文化的环境里为弘扬华文文化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令人感佩的。
圣陶沙海洋馆
周日没有拜会活动,就去了圣陶沙海滨。由于在翻修,只看了看海洋馆。各种奇形怪状和五颜六色的热带鱼。但是比深圳海洋馆小的多。也没有海豚海狮表演。那里挤满了学生,唧唧喳喳地表达他们对海底生物的惊奇,多数说英语。 小印度
去印度劳工居住的区域――小印度。在那里可以看到印度文化。有印度庙,非常华丽的雕塑与绘画。脱鞋进去参观了一圈。他们卖各种民族商品,如丝绸,印度沙砾,饰品,生活用品等。MUSTAFA是那里最大的百货中心。可以买到各种用品。但是必须在门口兑换成新加坡币后才可以购买。街道比较乱和脏。有点小镇的风情。 阿拉伯街
是阿拉伯人居住的地方。也是商业区,似乎和小印度差不多。建筑都是阿拉伯风格的房子。有一个穆斯林庙,必须穿上一种袍子才可以进去,就放弃了。 牛车水
是华人移民早期居住的地方。在那里,我们参观了牛车水原貌馆。牛车水名字的来历就是因为当初新加坡缺水,要到很远的地方用牛车拉水饮用。早期华人居住在一栋筒子楼里。每间房间住一户人家。所有的活动都在那间斗室。用公共的厨房和厕所。各行各业在这个地方继承着中国的生活习惯和传统。虽然艰苦,却远离死亡的边缘,远离灾难深重的故土,远离战争的危险。现在已经成为商业街。出售各种中国传统用品和工艺品。也有印度人和阿拉伯人的店铺。
国家图书馆
这里是现代文明的象征。于2005年11月刚刚开馆。全部电子化。借书和还书都可以由读者在
电子服务终端自己完成,不必跑到总馆来还书。但是中文藏书很少。虽然中国文化部赠送了400册中文书,还是太少。不过它有一个很好的做法就是鼓励私人藏书捐赠,也就是在国家图书馆设立一个私人图书的空间,但是这些书不允许收回去。新加坡国立图书馆已经与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建立了联系。
真希望中国的国图也有这样好的硬件。我们的图书比他们多得多啊,就是空间太小,像进了一间监狱一样阴森。 戏曲学院
新加坡戏曲学院也是一间很小的学院,全日制教职工只有8人,12个兼职教师。院长蔡曙鹏博士当初在台湾任教,新加坡艺理会打电话把他请回来,创办了这间小学校,至今已经10载。这样资源单薄的学校,也得考虑将来的发展,不能只顾眼前生存。因此,学校还是实行三合一的运作方式:研究,教学和实验剧团同步进行。主要业务就是教中小学生基本戏曲技巧,每周2-8小时不等。同时,培训和吸纳业余演员,以及业余戏曲团体。用这样微薄的力量,每年还要排出3-4个节目进行公演,并选择优秀节目参加国际国内艺术节。尝试用京剧技法演印度史诗Romayana,非常成功,吸引了印度许多观众。尽量编排小型剧目,演一个成功一个,还可以出去巡回演出。在外公演时,对于那些对中国戏曲比较陌生的观众,还可以举办戏曲欣赏讲座,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
蔡博士指出,国内有很多戏曲资源,但是都是排演巨型剧目,只演出一次,就束之高阁了,走不出去,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在亚洲地区,由于具有相近的文化,还可以尝试用中国戏剧手法表现外国经典剧目。并且要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例如ITA国际戏剧协会。中国在这方面很不够。例如国际舞美协会总部设在台北;世界舞蹈理事会在巴黎的活动中国是缺席的;印尼世界艺术峰会中国也是缺席的。此外,还应该和华文源流以外的马来、印度族艺术团体建立联系。
新加坡作为东西交汇的窗口,与国际艺术界有更多的联系。我们应该和新加坡艺术界保持联系,用他们的渠道,学习他们的管理,来更好的利用和发展国内的艺术资源。
南洋艺术学院
是新加坡属于私立公助的艺术大学,但目前尚未取得独立颁发学位的资格。因此,必须与国外大学联合办学来发放学历文凭。目前有全日制教职员工73人,兼职教职工200多人;行政管理人员98人,在校学生2020人。开设的专业有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和服装艺术三大类。视觉艺术与服装艺术比较实用的专业招生人数较多,而表演艺术专业则相对较少。新加坡是一个重商的社会,纯粹的表演艺术招不到多少生源,现主要吸引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学生。
执行教务顾问郁君贻教授、副院长邓尚文博士、表演艺术系主任俞唯洁博士、视觉艺术系主任沈国桦先生等接待了代表团一行并陪同参观了校舍、校剧院、校展览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