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问道・本土管理研究论坛 【主持视角】 康德:“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栏目主持作为《管理学报》“煮茶问道・本土管理研 究论坛”专栏的主持人,我邀请6位学者对于周 南教授的文章《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回头认爹 赵向阳博士 周南老师的文章不足之处的共同感受。鉴于 此,接下来,本期专栏邀请了不同学者就这个问 题进行集中讨论。 娘》(以下简称周文)进行独立而自由的评论,同 时自己也写了一篇短评,总共7篇文章。这7 篇文章的排列顺序不是按照“论资排辈”,也不 是按照贡献大小,而是按照某种内容逻辑,试图 让所有的评论与回应形成一幅美丽的织锦。 资深媒体人秦朔先生,以其开阔的视野首 先肯定了周文所代表的中国管理学家“转向”的 时代意义,提出一个深刻的问题:“为什么在全 球化浪潮中,中国是最大赢家?为什么全球化 的正面作用在别的很多国家和地区没有中国这 么显效?”然后,提出了自己的猜想:“这一定是因 为中国的政府治理、政府对发展的推动、制度、文 化、人力资本等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鲜明特征,特 别适合和全球化浪潮相结合。”他认为,不能把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作为“独一性”的现 代性价值,而必须探讨中国自己独特的现代性, 以及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应该用“中国话” 描述“中国故事”和世界的故事,让“中国话”、“中 国方法”像“美国话”一样成为“世界语”。 然后,杜运周教授基于自己对体育比赛的 热爱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面对 当下美国式“阳中之阳”的主导研究方式,我们 不得不思考,中国管理学者直接迈向西方(主要 是美国)主场参与学术分享与竞技,是否会丢掉 自己的主场(中文期刊、中文创作与中国实践)。 之所以产生这种担忧,是因为现有管理研究指 导原则和发表的过程,决定了论文发表是有价 值观倾向的、少数人兴趣决定的有主场的竞争。 接下来,长期从事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管理 学研究相结合,并且在“阴阳”和“悟”等领域很 有建树的李平教授同其博士研究生杨政银为周 南教授的观点“鼓”与“呼”,进一步深入地解读 了周文提出的学术“回归”所蕴含两大主题:“落 叶归根”和“源头活水”,并在自己的评论的结尾 提出一个问题:到底如何进行土洋结合?两者 具体结合的路径是什么?这也是栏目主持人对 首先,贾利军老师秉承传统的“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思想,他认为“体用”思想可以看做 是道、象、器思想的简化版本,而道象器是中国 人对世界独有的认知结构。他认为,科学研究 唯有由象人道,体用合一,东西融合才是真正的 解决方案。东方管理从整体人手,讲究“运用变 化之妙存乎一心”;西方管理从局部人手,讲究 量化、制度、流程。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像是背道 而驰的环球旅行者,在越过一个临界点之后,终 会相向而行。最终,他们会共同形成对这个世 界的完整认知。 然后,作为周南教授曾经的合作者之一,张 闯教授采用与周文相同的结构(思维转向、研究 问题、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 了更有针对性的回应,试图让看起来很美的本 土管理研究更加落地。而刚刚博士毕业不久, 也曾是周南教授合作者之一的童泽林博士进一 步现身说法,“活体”解剖了自己一篇论文的发 表过程,分享了自己如何在周南教授的启发下, 把中国文化和具体的经验研究结合起来,做更 有思想和有意义的文章。可以这么说,张闯教 授和童泽林博士代表了过去16年左右,在实证 主义经验研究范式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学者,他 们的评论事实上代表了试图冲破狭隘的实证主 义研究范式和西方管理学占主导地位的局面的 反思和行动。最后,作为栏目主持人,笔者也独 立地“凭空畅想”了一下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走进 管理学经验研究的5条可能性道路,希望对读 者有所启发。 限于篇幅,在不影响作者原意的前提下,本 期专栏对部分评论文章有所删节,使得所有的 回应和评论没有多少客气话和套话,直接切入 主题,加快了对话的节奏感;同时,除必要的文 献引用和说明外,也去除了各篇的参考文献,敬 请理解。 ・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