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130题 精品

2023-02-20 来源:客趣旅游网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130题 中国古代政治史 (1)先秦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是什么?选官标准是什么? 答:世袭制,门第 (2)商鞅变法对这个制度作了什么修改? 答: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3)墨子用人的标准是什么? 答:尚贤、反对任人唯亲 (4)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是什么?标准是什么? 答:察举,才能和品德 (5)汉武帝时期,士大夫主要做官途径是察举制中的什么科? 答:孝廉 (6)三国时魏国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答:九品中正制 (7)隋唐科举制的积极意义有哪些? 答:抑制了门阀士族;扩大了官吏来源和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8)明清科举制的消极影响有哪些? 答: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成为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新才能;阻碍了中国传统科技向近代科技的转变。 (9)谁在改革中改革科举制度? 答:王安石 (10)科举制形成于哪一个皇帝时期? 答:隋炀帝 (11)从历史上得出什么选拔人才的经验或启示? 答: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危害严重;应树立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正确观念。 (12)秦朝、汉朝、北宋、元朝、明朝监察的官职和机构分别是什么? 答:御史大夫、刺史制度、通判、御史台、提刑按察使司 (13)历代重视监察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研究古代的监察制度有利于我们今天的党风建设、反腐倡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 (14)什么选官制度是从上而下的? 答:皇帝征召 (15)哪一朝代科举录取人数太多而导致冗官冗员冗费? 答:北宋 中国古代经济史 (1)“相地而衰征”是哪个国家的谁进行改革的内容? 答:齐,管仲 (2)“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实质是什么? 答:承认土地私有 (3)两汉对百姓的管理实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下的百姓有没有独立的身份?依据什么承担国家的赋税、徭役和兵役? 答:编户齐民,有,资产 (4)汉初田租特别少甚至免收田租的原因? 答:因为田租比较少,人口税和更赋很重 (5)“以庸代役”制开始于什么朝代?两税法开始于唐朝哪位皇帝时什么人的建议? 答:隋朝,唐德宗,杨炎 (6)哪三个税制改革有利于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答: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7)古代税法的演变有哪些规律。 答:从人丁为主到以田亩、财产为主(税标);从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税物);从多到少(税种);从不定时到定时(税时) (8)什么税法中的相关规定可以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 答:庸,募役法 (9)实行两税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10)有利于人口自由流动,促进人口激增的税制是什么? 答:摊丁入亩 (11)哪些税制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农业商品化? 答: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12)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在征收标准上有什么不同?在征税形式上有什么相同? 答:前者是人丁和田亩,后者把丁税摊入田亩中;征收白银 (13)统治阶级税制改革的主观目的一般是什么? 答:增加政府收入 (14)税制改革一般初期取得一些效果,但很快就会陷入“黄宗羲定律”中去,为什么? 答:改革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15)古代税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古代税制改革对我国税费改革有什么借鉴? 中国古代经济史(一) 答:生产关系的调整。减轻农民负担;税收从繁到简;减少盘剥环节;改革坚决彻底。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 (1)概括指出古代中央政府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方法,请各举三例说明? 答:战争:西汉反击匈奴,唐朝打击突厥,清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亲:西汉与匈奴,西汉与乌孙,唐与回纥、吐蕃; 设行政机构: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宣政院、贵州省;册封:怀仁可汗、云南王、达赖、班禅;经济文化交流:张骞出使西域、宋辽夏之间交流、明与鞑靼的封贡互市。 (2)列出历代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 答:唐:与吐蕃和亲、长庆会盟;元设宣政院;明:卫所制度和僧官制度;清:册封达赖、班禅和设驻藏大臣。 (3)列出历代中央政府与台湾的关系? 答:三国、隋朝与台就有往来;元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清施琅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设台湾省。 (4)郑成功从什么侵略者手中收回台湾?当时什么时候?目的是什么?客观产生什么影响? 答:荷兰;1662年(清初);目的是建立抗清基地;抗击侵略,发展台湾,民族英雄 (5)历代中央政府与新疆地区的关系? 答:张骞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西域都护、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伊犁将军 (6)中央政府处理匈奴关系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答:修长城、防守、战争反击、和亲、互市 (7)昭君出塞在汉朝什么皇帝时,嫁给谁? 答:汉元帝、呼韩邪单于 (8)秦始皇为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民族问题上作了哪些贡献? 答:开凿灵渠、统一越族;修长城、反击匈奴、取得河套地区。 (9)汉武帝在民族问题上有何贡献? 答: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张骞出使西域、在西南夷地区设郡、册封滇王夜郎王、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 (10)唐太宗在民族问题上有何贡献? 答:灭东突厥,设都督府,用突厥人为官;征服高昌,设安西都护府,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11)东北疆域最早到达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是在哪个朝代? 答:唐朝 (12)驻藏大臣职责是什么? 答: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13)贵州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是在什么朝代? 答:明朝 (14)改土归流的时间?大规模改土归流的皇帝是谁? 答:明清、雍正 (15)大规模改土归流的条件?地区?意义? 答:平定三藩之乱;云、贵、川、广西等地;加强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变当地落后闭塞割据状态,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举三例说明经济与阶级的关系。 答:一定的经济结构决定一定的阶级结构。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出现,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无产阶级队伍壮大。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促使无产阶级进一步壮大,登上历史舞台。 (2)举两例说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答: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成为辛亥革命的经济基础,而辛亥革命又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国初期,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有利于政权的巩固,而巩固的政权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政治派别或领导人有哪些? 答:农民阶级的洪仁玕、资产阶级的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立宪派(实业救国的张謇)、激进派。 (4)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和外商企业的刺激。 (5)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代表有哪些?这些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 答: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张裕葡萄酒公司;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 (6)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分别是什么? 答:帝国主义侵略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提供条件;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7)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 答: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没有形成系统,没有付诸实践。 (8)辛亥革命首义发生在武昌地区,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分别是什么? 答: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湖北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他们成为革命党的骨干。 (9)分析辛亥革命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具体表现。 答: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民族资产阶级地位提高,激发了他们的投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工业。 (10)民族工业短暂春天中最大的新式行业是什么?发展最快的是什么行业? 答:纺织业;纺织业和面粉业。 (11)主张在不损害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的民族资本家是谁? 答:张謇。 (12)如何评价“实业救国”? 答:“实业救国”是一种爱国思想,有利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但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是无法实现的。 (13)一战期间,哪些国家对华商品输出不降反升? 答:(13)日本、美国。 (14)简述民国初年我国轻重工业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形成的原因。 答:轻重工业都得到发展,但二者发展不平衡,轻工业发展较快。发展原因:辛亥革命推动,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群众性的爱国斗争促进,“实业救国”成为思潮。不平衡的原因:轻工业发展所需资金少,技术含量低,对外依赖较少,重工业则相反。 (15)过渡时期党和政府对私营工商业采取了哪些措施?分析这些措施的各自意义。 答: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保护私营工商业的合法经营和发展,私营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1951年,政府在私营企业中开展“五反”运动。“五反” 运动打退了不法资本家对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开始建立了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监督,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建国初期,中央合理调整了工商业。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与发展,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起到重要作用。 1953~1956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中国近代化历程 (1)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在性质上有何相似之处?其目的是什么?方法是什么? 答: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传播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向西方学习,通过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的形式。 (2)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最大的进步是什么? 答:宣传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 (3)前期新文化运动最大的功绩是什么?从新文化运动的全程来看,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答:动摇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空前解放人民的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提供新的指导思想 (4)最能体现新文化运动本质的作品是什么?为什么? 答:鲁迅的《狂人日记》,它既批判了“吃人的礼教”又是我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5)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些指导思想是受什么影响? 答:民主、科学,西方启蒙思想 (6)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有那些? 答:《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7)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对五四运动的到来起宣传动员作用,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主将成为五四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 (8)如何认识“打倒孔家店”? 答: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反对复辟独裁和尊孔复古,有它的进步性;但对传统的思想文化持偏激态度,是它的局限性。 (9)被青年人称为“良师益友”和“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的是? 答:《新青年》 (10)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黑暗”。如何认识陈独秀的这个观点? 答:陈独秀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迷信,力图通过新文化运动来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现国家富强,具有历史进步性。但陈独秀过于相信资产阶级民主和科学的作用,没有认识到救中国的前提是反帝反封建,这是他本人的局限性。 (11)哪些作品主张文学革命或体现了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精神? 答:《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狂人日记》 (12)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在反封建问题上方式有何不同?各有何侧重点? 答:洪秀全力图用农民起义的方式推翻清王朝,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康有为力图用改良的方式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实现君主立宪。孙中山用革命的方式推翻清王朝和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陈独秀用思想解放的方式反对封建专制独裁,实现民主和科学。 (13)地主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向西方学习问题上有何不同?分析产生不同的根本原因? 答:学习技术;不仅学习技术而且学习制度。根本原因是阶级属性不同。 (14)中国近代前期近代化的失败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近代化的前提是反帝反封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使中国真正的近代化。只有共产党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近代化。 (15)20世纪20年代前期,孙中山在领导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克服了以往斗争的哪些缺陷?并分析上述缺陷得以克服的原因。 答:克服缺陷:改组国民党,克服了以往革命政党的涣散状况,增强了革命政党的战斗力。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克服了以往斗争中反帝斗争的软弱性。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克服了以往斗争脱离群众,缺乏群众基础的局限性。创建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军队,克服了以往斗争中依靠军阀武装的缺陷。原因:孙中山与时俱进,坚持民主革命斗争立场;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共对孙中山的真诚帮助。 中共探索史 (1)新中国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答: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反动政府已被推翻;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理论、路线和方针准备;人民拥护共产党成立中央政府。 (2)《共同纲领》规定新政权是什么性质?《共同纲领》在建国初期起什么作用? 答: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临时宪法、施政方针。 (3)北平政协继承了重庆政协什么优良传统?两者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答:继承了党派平等协商的传统;前者以国民党为领导,后者以共产党为领导;前者没有完成和平建国的任务,后者缔造了新中国。 (4)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新生政权? 答:军事上:追残剿匪、抗美援朝;政治上:和平解放西藏、镇压反革命;经济上:土改、“三反”“五反”、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外交上:同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一边倒”倒向苏联。 (5)中国参加朝鲜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答:美国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6)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答: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这一胜利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7)“三反”运动与1957年整风运动的内容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反官僚主义。 (8)“三反”运动中的什么案件印证了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什么告诫?这一案件违背了七届二中全会上哪“两个务必”的作风? 答:刘青山、张子善案;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戒不骄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9)建国初期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具有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答:追残剿匪、镇压反革命、土改、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在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等。 (10)为什么建国初期对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而不是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从1953年起对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答:建国初期,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重要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根本好转将起重要作用。 国民经济恢复后,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所以对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11)为什么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我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受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的影响;接受苏联援助从而受其工业特点的影响。 (12)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什么? 答: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13)对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创新政策?分析实行这一政策的历史原因和根本原因。 答:赎买;历史上民族资产阶级与中共一起为民主革命作出重要贡献。根本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1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哪一年的什么会议上制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和意义? 答:1954年一届人大;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还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调动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15)概括指出建国后的过渡时期我国工业发展情况,试分析其原因,并指出这一时期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隐患。 答:工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速度快、效率高;建成了一批新的工业部门和基地;由以公有制工业为主体,其它所有制工业共同发展的局面,逐渐向单一公有制工业过渡。 新中国的建立和迅速发展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安定的环境;人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措施,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一五计划、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等。 存在急躁冒进情绪、工农业比例失调、忽视国情照搬苏联模式、过于追求公有制等。 资本主义发展史(一) (1)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和基本结束的时间分别是什么? 答:1765年,1840年前后 (2)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是什么?其它条件有哪些?最直接条件是什么? 答: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资本、技术、劳动力、市场;市场 (3)英国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为什么? 答:瓦特改良蒸汽机;动力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人类进入“蒸汽机时代” (4)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什么? 答:英国为主导,向其他国家扩展;从棉纺织业开始,扩展到其他领域;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以发明和使用机器为主要特征;发明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 (5)美国人在英国工业革命中有哪些发明或创举? 答:蒸汽汽船、轧棉机、缝纫机、拖拉机、标准化生产方法 (6)英国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答: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出现。 (7)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新兴工业? 答:电力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 (8)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什么? 答:科学与技术结合,与生产结合;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有的国家交叉进行。 (9)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和国际关系有哪些影响? 答:生产力发展,出现垄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发展不平衡导致三大矛盾、两大集团,出现一战。 (10)垄断的实质是什么?它是怎样促进生产力发展的? 答:生产关系的调整;垄断出现,企业规模扩大,成本降低,管理加强,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的无计划性一定程度上控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1)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答: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中国人民掀起了救亡图存的高潮,如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1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什么? 答:科学技术越来越推动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与技术密切配合,相互促进;科技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13)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联系更加紧密。 (14)三次科技革命的相似影响有哪些? 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关系的改变,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生活结构的不断变化;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东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等。 (15)对三次科技革命中中国落伍有什么认识? 答: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要科教兴国;国家独立,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一个民族要不断进取,改革开放,才能缩短差距,迎头赶上。 资本主义发展史(二)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社会稳定,举例说明这一观点。 答: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在两极格局下相对稳定,经济得到高速发展。 (2)生产关系的调整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举例说明这一观点。 答:垄断的出现,国家垄断的出现,罗斯福新政等。 (3)科学技术、市场、劳动力、资本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各举三例说明。 答:英国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美国内战;德国统一;殖民扩张获得海外市场,如日本取得中国市场。圈地运动;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圈地运动;德国从法国获得赔款;日本从中国取得甲午战争赔款。 (4)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有什么特点? 答:高速发展,但发展不平衡。 (5)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两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相似原因有哪些? 答:垄断程度较高,统一的国内市场,广泛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6)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经济缓慢发展的相似原因有哪些? 答:资本输往国外,采用新技术、新成果不积极。 (7)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足分别是什么? 答:明治维新创造条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殖民扩张获得资本、市场。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 (8)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有哪些特征?什么原因导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工业发展最迅速,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托拉斯帝国主义。自身环境优越,资源丰富,西部开发提供原料、市场,欧亚移民带来劳动力和技术,内战后相对稳定,欧洲资本输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和垄断促进。第二次工业革命。 (9)德国19世纪末的飞速发展得益于哪些历史事件? 答:普法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德意志统一 (10)从精神层面分析英国、法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答: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减退。 (11)美、德经济迅速发展和英、法经济缓慢发展给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有哪些? 答: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引进外资,扩大国内市场等。 (1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发展史上黄金时期,共性原因有哪些? 答: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二战后两极格局下的相对稳定;战后各国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依然存在,为其创造条件。 (1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对其它国家控制和扶植;70年代后,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90年代后,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化。 (14)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叫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什么时间解体的?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1973年;美国经济发展缓慢。 (15)日本和德国在二战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答: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战后改革,美国的援助和扶植;科教兴国;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