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7年上教师资格证初级政治真题答案

2020-02-16 来源:客趣旅游网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试题(初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①“调适”“控制”属于能力目标;②“体会”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③“做出道德判断和选择”属于能力目标;④“基础知识”属于知识目标。故本题选B。2.【答案】D。解析:题干中教师的做法是通过展示案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感受意志、志向的作用。故本题选D。3.【答案】C。解析: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学生同样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和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把这种资源运用于教学过程,以达到教学的目的。题干只是让学生交流网络方面的经验,并非说明教学资源来源于网络,A选项为迷惑性选项。故本题选C。4.【答案】A。解析: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就形成了商品的价值,而机器人也是由人创造的,因此将商品的价值认为是由机器创造的说法是错误的。所以,本题选A。5.【答案】B。解析: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使用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减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选项①③正确。选项②“消费者收入高且稳定性强”、选项④“消费者消费理念科学时尚”说法并不准确。所以,本题选B。6.【答案】A。解析:题中提到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才有更多的钱用于各项投入,所以基础性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而分配政策和企业所得税减免,营业税改增值税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因此本题选A。7.【答案】C。解析: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社会总需求不足,价格下降,利润下降。所以A项错误;B选项“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与通货紧缩、社会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不相符合,所以不选;通货紧缩时市场中流动的资金少于平时,D选项投资收益明显不会提升,与题干中的情况也不相符合,所以错误。由于社会总需求不足,且居民购买能力下降,所以导致产品积压,利润下降,因此本题选C。8.【答案】B。解析: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对其替代品的需求会减少,互补品的需求会增加;反之,当商品价格上涨时,替代品的需求会有所增加,互补品需求减少。当商品价格下降时,应减少替代品的生产,A项不选;商品价格上涨,应减少互补品的生产,C项不选;商品价格下降,应增加其互补品的产量,D项不选。B选项中商品价格上升,替代品需求增加,故要增加替代品的产量。因此本题选B。9.【答案】A。解析:“全球买,全球卖”直接体现了贸易的全球化,①入选;阿里巴巴不仅在国内搞双十一活动,在国外也同时进行,体现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发展经济,②入选;③资本的全球化在本题中未体现;④说法有误,不选。所以本题选A。10.【答案】D。解析:国家提高农产品价格属于经济手段,D选项正确。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属于行政手段,A选项错误。国家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属于法律手段,B选项错误。物价部门核准客运出租车价属于政府的经济职能中的市场监管,C选项错误,所以本题选D。11.【答案】C。解析: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本成员,它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四个要素构成。(1)人口:国家存在的基本要素;(2)领土:主权国家存在的依据;(3)政权:国家行使统治权的政权机关;(4)主权: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故本题选C。12.【答案】D。解析:①说法错误,监督权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材料中的同学并不是在行使监督权;②不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履行严守国家秘密的义务;材料中“某高校学生上课时发现外教所展示的中国地图不完整,他立即向外教指出地图存在的错误并强烈要求外教进行更换”表明了这位同学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也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具体体现,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3.【答案】B。解析:“该建议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反馈信息进行了反复修改”表明党通过民主协商提高执政水平,①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通过法定程序实现党的意志,(2)不合题意;③说法错误,党不履行编制、执行规划的职能;“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体现了党在规划编制中的领导核心作用,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4.【答案】A。解析:材料中25位听证会参加人都对实行居民用气阶梯价格制度方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表明决策机关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征求意见,集中民意,民意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前提,A项符合题意;B、C项与题干无关;D项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而不是民主监督。故本题选A。15.【答案】A。解析:图中体现了政府实行简政放权,发挥市场的作用,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发挥市场的作用,表明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①③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6.【答案】D。解析: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是在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居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不是一级政权组织,其工作在区县或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进行。大学生“村官”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党政机关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故本题选D。17.【答案】A。解析:②说法错误,不同国家有不同性质,决定了不同国家间利益不可能完全相同。④说法太过绝对,国家间合作的关键是共同利益,但永远不能高于自身利益。利用排除法,答案选①③,故本题选A。18.【答案】B。解析:研究人员发现“磁铁能够控制热量与声波”这是一种认识,是一种科学认识,但由于需要非常大的磁铁,这种“认识”不能付诸实践,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体现了实践活动过程受事物及运动规律制约,③当选。这项研究无法在“短期内”获得实际应用,体现了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发展的,现在不能应用的,未来可能会获得实际应用。②当选。故本题选B。19.【答案】A。解析:题干提到,雾霾治理,不同地区要协调推进,这体现了系统优化的方法,①正确。治理雾霾不能只重视大城市,还要兼顾小城市和农村,这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正确。③④与题目不相关,排除,故本题选A。20.【答案】C。解析:题干“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属于经济基础范畴,“国家营造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依题意“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故本题选C。21.【答案】B。解析:②说法错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人口政策要与我国生产方式相适应。④说法错误,历史过程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题目当中关于人口政策的调整是基于我国人口变化的这一客观事实,而人口状况对社会进程有着促进或者阻碍作用,当人口状况适应生产力发展时,起促进作用;不适应时,则起阻碍作用。因此要随着人口状况的变化,调整人口政策。①③正确,本题选B。22.【答案】B。解析:②说法正确,但题目中并没有强调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主体是如何创造历史的。③说法错误,违背了历史的发展规律,现实不是历史的重复与再现。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3.【答案】D。解析:题目当中没有体现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故A、C项排除。B项说法有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材料中的试点是特殊性的体现,推广到其他地区是普遍性的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能够相互联结。因此本题选D。24.【答案】C。解析:材料中“好的文艺作品”对于人的影响,正是优秀文化对人的促进作用,能够塑造积极的人生。A项说法错误,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B项说法错误,发展的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D项说法正确,但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精神文化与物质产品的转化,而要实现这一转化,必须通过实践。因此本题选C。25.【答案】D。解析:题目中提到无法改变各国文化差异,但要尊重、理解差异,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正确;这种尊重是通过平等交流实现,④正确。①说法正确,但材料中没有强调世界文化的共性。②说法错误,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不能被消除。故本题选D。26.【答案】A。解析:法的教育功能是指通过法律的实施,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的诱导影响,通过对违法行为实施法律制裁不仅对违法者本人起到警示、警戒的作用,而且也对一般人产生了教育性影响。本题中,儿子通过警告父亲砍伐国有树木会触犯《森林法》,而使父亲放弃了这一想法,起到了警示、警戒和教育的作用,体现出法的教育功能,故本题选A。27.【答案】D。解析:所谓法的溯及力,就是指新法可否适用于其生效以前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和行为,并对这些事件和行为法律上的效果发生面向过去和未来的影响。如果新法适用于其生效前发生的行为和事件,并改变已经发生的法律上的效果,是溯及既往;如果新法只适用于其生效以后发生的行为和事件,则是不溯及既往。故本题选D。28.【答案】B。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三十六条的民事优先原则,当一种行为同时导致多种法律责任时,优先追究其民事责任。故本题选B。29.【答案】C。解析:我国的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有主刑法和附加刑两类,其中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这五种。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故本题选C。30.【答案】C。解析:《刑法》的这一规定授予了当事人对于以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者是否告诉的选择权,因而属于任意性规则,故本题选C。二、简答题

31.【参考答案】(1)材料中教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和学校德育的基本原则,是错误的。(1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其中,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的情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作风正派。材料中学生之间的代做和抄袭行为是学生在学习上的不诚信行为,教师对此却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任态度,是责任心缺失的表现,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教书育人与为人师表的要求,不利于学生诚实守信品质的培养。(2分)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等。材料中,在面对学生学习的不良行为习惯时,教师不予以指导,这与初中阶段学校德育的原则背道而驰。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有损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1分)(2)针对上述现象,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培训,引导教师理解和把握教师职业道德的深刻内涵,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作为肩负教书育人重任的人民教师,应当树立起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为学生诚实守信行为的培育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将诚信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4分)其次,加强学校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原则的指导下将德育工作提高到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上来。无论是学生学习上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还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消极指导都反映出学校德育工作的不足。学校应以此现象为契机,按照德育的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4分)32.【参考答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特点与现状。要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本状况,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这是课程教学的基础条件,也是确定教学手段的重要依据。(4分)(2)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学会反思、学会践行。教师必须明确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认知内容掌握程度、认知和能力水平的提高程度;反思自己对获取知识方法、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反思自己对社会客观存在的种种现象即事物的感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程度。(4分)(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立足于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和偏好。(4分)三、材料分析题

33.【参考答案】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思想品德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需要贯彻这一思想。该教学片段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有以下三个方面。(2分)(1)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在总结深化环节,通过名人名言的解读分析,以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感悟,进行分享活动,正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生活并感悟人生的体现;在拓展思考环节,带领学生签下承诺书,正是帮助学生做负责任公民的体现。(6分)(2)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在学习新课环节,教师通过播放《4岁小孩吃棉花糖》的视频,以及出示生活中四种常见的不良诱惑,帮助初中生认清生活中的不良诱惑,在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面对成长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也积极参与。在拓展思考环节,教师带领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则承诺书,也正是基于学生的生活而展开。(6分)(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都是在正确的价值观下去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新课阶段,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又对学生进行分组,给出体验题目,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和同学进行分享,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6分)34.【参考答案】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体现学科评价的特点,搜集学生的完整信息,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材料中老师对学生评价的不妥之处主要体现在:(1)评价主观、片面。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实施要求评价要客观、公正,要准确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调动学生道德学习的积极性。材料当中的教师仅仅因为有的学生没有收到“爱心卡”这一件事,就片面地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的评价,伤害到这些同学的自尊心,是不可取的。(5分)(2)评价否定了学生的发展。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理念要求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是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的发展,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材料当中的老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对没有收到“爱心卡”学生的评价并没有看到学生的发展,而是一次活动就否定了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认为这样的学生在思想素质方面存在问题,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是不可取的。(5分)(3)评价方式单一。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理念要求评价方式多样化。新课改要求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要多样化,既有结果性评价又要有形成性评价,并且突出形成性评价,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帮助学生,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而材料当中的教师,却用一次“爱心卡”赠送的活动,否定了学生,评价方式单一。(5分)(4)评价主体单一。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理念要求评价主体多元化,对学生进行评价,要多方参与,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成长。材料中对学生的评价主体仅仅只有“教师”,因此评价主体单一,否定了学生的成民。(5分)(5)评价内容单一。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理念要求评价内容要综合化,综合地对学生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材料中的教师,只对这一次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了评价,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取的。(5分)四、教学设计题

35.【参考设计】(1)创设场景场景一:远在山区的某山村,医疗条件差,药品不够齐全,村民A突发疾病前往村卫生所就医。场景二:在某大城市,市民B突发疾病前往某医院就诊。找四位同学,两人一组分角色扮演两组情景剧,并让村民A和市民B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提问:你觉得城市和农村的就医条件公平吗?生活中还经历过哪些不公平的现象?总结:人类不断探索追求公平,但是公平总是受到一定社会制度、社会条件和规则的制约,任何社会都存在不公平现象,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存在。我们要善于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对待不公平,我们更要有理智的行为和宽广的胸怀。(2)板书设计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