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6卷第6期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12月 Vo!.26,No.6 Jc,urna J of Xihua University f Philosophy&Social Sciences) DeC.2oo7 ・学 习十七大精神・ 伟大的旗帜光辉的道路科学的理论体系 学习党的十七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体会 王民朴 (四川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610028) 摘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 任务。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首要的是要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文章认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旗帜,是十七大的主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十七大的灵魂;深刻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是十七大的亮点。 关键词:十七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中图分类号:196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05(2007)o6—0005一o4 Great Banner,Glorious Course and Scientiifc System —A Study on the Socialism wiht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17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WANG Min—pu (Sichuan Economic Management College,Chengdu,Sichuan,610028) Abstract:Studying,propagandiz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essence of the 17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 is the key task of our Par- ty and the whole country in the following years.To get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is,we have to further our knowledge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theme of hte 17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 is to hold high the socialist banner, hte soul is to adhere to the socilaist course,and the highlight is to expound the theory of socialist system. Key words:the 17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banner 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各方共 章。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开章就鲜明地指出:大会的 识、反映人民心声,以战略性思维和前瞻性眼光鲜明地向党 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Xl ̄d,平理论和 内外、国内外描绘了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我们党举什么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 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 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进的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向现代化、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报告强调,中国特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 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 献,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 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行动纲领。 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动 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十七大 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 的主题 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0二0年的奋斗目 把握十七大的主题,必须深刻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 标,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报告以高举中国 义伟大旗帜。旗帜至关重要,旗帜指引前进方向,旗帜指引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主题,以此为开篇、以此为结尾,并 胜利道路。党的十七大在我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郑重而鲜明 贯穿全篇始终。因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我们十 地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并将其载入党 七大精神的精髓所在。 收稿日期:2007一l1一O6 作者简介:王民朴(1952一),男,副教授,四川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钲 报告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论述了什么叫高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旗帜,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个方面,阐述了怎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旗帜。 为什么十七大如此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帜呢?这是因为我国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突现期” 伟大旗帜指引伟大事业。我们一定要深刻领悟高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不管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什么复杂局面、 经历什么风险考验,我们都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旗帜,以旗帜铸就共同理想,以旗帜坚定前进信念,以旗帜 汇聚蓬勃力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坚实,越走 越宽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我们党一定能领 导全国人民不断夺取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一定能夺取全 相互交织的时期,在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当今国 际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国内改革发展也到了一个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新的阶段,现代化事业显现出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 加上改革开放也进行了近30年,一些需要作出回答的重大 问题不容回避,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取得的最宝贵的成就。 因此,明确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乃至中国向何处去等重大问 题,对于统一全党的思想,进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更快 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意义十分重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 择。改革开放近30年,我国经济从过去一度濒于崩溃的边 缘发展到今天经济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越居世界 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 从两亿五千万减少到两千多万,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化建设、社会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所有这些都充 分显示了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所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是何等的正确。 自从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我们党始终 不渝坚持走的道路。十二大以后历次党代会报告的主题,都 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开的:十三大报告的主题是《沿 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十四大报告的主题是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十五大报告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 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 世纪》,而十六大报告的主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是我 们十二大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的主题。 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 步的旗帜,最根本的是因为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社会主义的振兴与中华 民族的振兴是一致的,中华民族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基础上走向复兴,社会主义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中再创辉煌。而这一切,又将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 展的重大积极因素和强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代表了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 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是当代中华儿女同心同 德、共创伟业的共同理想和政治基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旗帜,就能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 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万众~心,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十 七大的灵魂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 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十七大的灵 魂。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 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 所以完全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 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 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之路。党的十七大 对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进行了科学总 结。大会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 行的新伟大革命,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改革开放 29年来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 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 放才能发展中国。我们所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的根本原因。我们必须坚 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发展之路。我们党以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29年来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 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 筹兼顾。其精神实质就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个 方面又好又快发展。 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关键词。 科学的发展应该是又好又快的发展,应该是资源节约、环境 污染少、有质量的发展。基于此,党中央及时对中国发展战 略作出了调整,把过去的“又快又好”调整为今天的“又好又 快”。好字当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七大把建设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提到 我们面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6期 王民朴:仆大的旗帜光辉的道路科学的 沦体系——学习党的卜L大关于t}lI刚寺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体会 7 从党的十二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历史命题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 来,连续六次党代会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大会的主要 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 内容。但十七次党代会首次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 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体现了党中央的政治 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到“发展”,一词之 智慧和战略眼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标志 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 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科学、更加完备、 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途。 更加深刻,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我们只要始终坚持中 我们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前进的道路上就不会迷失方 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理念下,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向。 义的总体布局也由过去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 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首先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 一体”,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 义理论体系。对于这样一个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位一体”。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思想理论光芒的宝库,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去思考和把握其 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 重大理论创新意义和现实实践指导意义。 会环境和条件。相应地,十七大把“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 第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 国际化”拓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上,去把握其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 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建设 目的成绩,取得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而中国 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对这些经验的概括、总结和提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 升。同时,面对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国内改革发展进 标,等等。这些变化,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的清醒认识和准 入关键时期及其呈现出的新特点、新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 确把握,也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过 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回应了这些变化、特点和挑战,并指导全 程。 党全国人民在新的征程中顺利前进。再加上,我国正处在改 十七大在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 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 了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展,对一些重大的问题必须系统准确地作出回答。如什么是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什么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一条 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问 光辉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的提出,说明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 题,都需要作出回答。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回 社会主义框架越来越清晰,具体路径越来越明确。 答了这些问题。 教育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 第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联上,去把握其地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归根到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 位和作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必须坚定不 基础在教育。科教兴国,是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基本国策。改 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 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走中 义理论体系。三者是有机的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 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 我们应有的贡献,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光荣使命。十 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为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发展 七大报告为今后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基础。 三、深刻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十 第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上及各部分 七大的亮点 的相互贯通中,去把握其基本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党的十七大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 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 会主义的具体体现,因此,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 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 深化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研 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 究,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这样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 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 第四,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这个体系中的 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 具体体现,去把握其鲜明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的最鲜明特点就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我党在 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 实践上的重大发展,在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在工作上的重大 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 进步,都是坚持解放思想的结果,这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 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 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新局面、新境界的一大法宝。 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也 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是解放思想的必然逻辑。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8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 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 意义来说,它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 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的体现,因而与其一脉相承。我们要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我们党正是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着力把握发展规律、 通过改革开放,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 创新发展理念、把握发展方向、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 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坚持与时俱进,使中国特 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把科学发展观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 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不断焕发勃勃生机,引领着时代前进的潮流。 第六,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高度,去把握其 第五、从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 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就是 地位和作用,去把握其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主义、 论体系。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点、民族特点、时代特点; 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 强调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要 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 按照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 想。科学发展观,就其实践渊源来说,它是我们党领导探索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 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进程的科学总结;就其思想渊源来说,它 装全党;并且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发展 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就 的,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保持其蓬勃 其科学作用来说,它是从回答问题人手,对中国现代化建设 发展的生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使中国 全局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就其精神实质来说,它是要充分发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越来越深入人心。 展社会主义优越性,实现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就其重大 [责任编辑谭金蓉】 稿 约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系四川省教育厅主管、西华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刊物。 本刊辟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西部经济与社会、文学、语言文字、西南地区方言研究、历史 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艺术研究、地方文化研究、蜀学研究等栏目。热忱欢迎哲学社会科学界同仁不吝赐稿。 来稿要求:(1)稿件须有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并将其译为英文。(2)文章要求观,占’正确,文 字精练(5o00—8000字左右为宜,原则上不超过10000字)。(3)来稿若是打印稿,请同时发送电子邮件。(4)来稿 请附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历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并注明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 子邮件地址、电话号码。(5)来稿若在两个月内未见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6)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来稿进行必要的编辑处理,作者若不允许对内容改动,请在来稿中说明。(7)本刊已加入《中 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台湾中文电子期 刊<思博网》(CEPS),作者著作权使用报酬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若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以上数据库,请在来 稿中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西华大学学术期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