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精编版

2023-02-15 来源:客趣旅游网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从容说课

本课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方面是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两极格局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力量对比出现了新变化,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暂时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但是世界发展的趋势是多极化。其实,多极化趋势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经初露端倪,现在只是更加明显。首先,世界力量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两极格局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这主要表现为:美苏两国的力量相对衰落;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两极格局的瓦解,使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更加不可逆转。其次,多极化发展趋势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就目前情况来看,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另一方面是冷战后,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仍然存在。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世界和平与安全;同时,美国介入并利用了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特别是科索沃战争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课的重点是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同时对科索沃战争要有正确的认识。本课的难点在于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以及如何评价“人道主义干涉”这一借口。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把讲述法和讲解分析法综合运用,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1.掌握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目前是“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掌握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继续实施其全球战略目标。

3.掌握美国利用“北约”,随意干涉他国事务,科索沃战争就是其中一例。

能力目标

1.联系史实和时事,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国家联盟)实力对比的变化。

2.运用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观点,分析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的根源。

德育目标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青少年应为维护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2.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矛盾,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

3.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科索沃战争不仅对南联盟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教学重点

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多极化趋势。

2

2.对科索沃战争的正确认识。

教学难点

1.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

2.评价“人道主义干涉”这一借口。

教学方法

1.多重导入法。根据本课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导入,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述法。对于本课一些具体的事例,可以通过课堂讲述,让学生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3.讲解分析法。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概念和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可以采用此法。

4.影视辅助法。

5.讨论法。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中,可以联系中国的情况让学生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的影视资料和图片资料。

3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示例一]

同学们,二战后,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形成,美苏持续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在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中,各有攻守。它们的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而且影响了世界局势。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那么,多极化的含义是什么?它有什么样的具体表现?中国在多极化趋势中的地位如何?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学习到的内容。

[导入语示例二]

同学们,1991年,苏联解体,以两极格局为特征的世界政治格局随之结束,之后世界格局如何发展呢?通过今天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问题。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导入语示例三]

2000年5月3日,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对下属的人权委员会进行改选,美国在53票中仅获29票,居于最末而落选。这是自1947年成立该委员会以来美国首次被淘汰,这对一向以“人权卫士”自居、到处推行霸权主义的美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目前有53个会员国,每年要改选1/3。当选国的任期是3年,可以连选连任。选举是按会员国所在的地区小组来分配名额的。美国所在的西欧和其他地区小组在2000年要选出3个国家,竞选这三个名额的国家有美国、法国、瑞典和奥地利4个国家。美国本以为连任是天经地义

4

的事,然而,秘密投票的结果却让美国大失颜面。美国的落选,表明越来越多的国家日益不满美国干涉别国人权、推行霸权主义的做法。那么,美国为什么会遭此失败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教师讲解]所谓世界格局,是指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局势的特点,正如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的讲话中所指出的:“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世界新格局尚未出现的原因,在于目前世界格局的变动,与20世纪前两次大的国际格局的形成有着不同的历史条件。目前世界格局变动的突出特点是具有明显的渐进性。这主要是因为:前苏联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还存在治乱兴衰的不少未定因素;美国的经济实力处于相对衰落的过程中;德国、日本两国的外交战略还需要较长的调整形成期;中国的综合国力正在较快地增长,中国对国际战略平衡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强。上述对国际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力量,自身都处在较大的变化之中,一时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局面,由此决定了新世界格局的形成,必然是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在新的国际格局尚未形成前,暂时出现的就是一个超级大国、多个世界强国共存的“一超多强”的局面。

[教师引导]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历史原因:苏联长期推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着严重弊端;政策上的失误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了错误的路线和政策——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外部原因:即西方长期对苏联实行的“和平演变”战略。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苏联在长达79年中,未能推动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从而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导致了两极力量的对比失调,曾经强大的苏联最终解体。

5

[教师讲解]“一超多强”中“一超”是美国,“多强”是指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我们可以想象,当今的世界格局可以类比成一个五角形,不过其中的一角要胜于其他角,因为美国无论从经济和军事力量来讲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美国从二战后一直保持了资本主义强国的优势,俄罗斯、日本、西欧、中国的力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各自的作用。目前,美国仍将保持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下去。但从长远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诚然冷战后,美国充分利用了冷战结束为其提供的有利的国际环境,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知识经济,振兴了美国的国力,使它在“一超多强”中的地位相对突出。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试图凭借其强大的国力称霸世界,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而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遭到包括其他西方大国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的反对。

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

[板书]2.冷战后美国的霸权政策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的内容,简单叙述美国的对外政策。

[学生叙述]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美国利用北约军事集团,随意干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事务,还大力发展高科技武器,加紧研制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教师讲解]苏联与华沙组织的瓦解不只是迫使俄罗斯退出国际舞台,同时也造成美国独占鳌头、不可一世的局面。既然敌对阵营不再存在,美国便试图趁此天赐良机重新布局:首先,藉波斯湾纷争先决定出兵,后争取联合国授权;在巴尔干,则完全不顾联合国授权,直接指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超越其章程所规定的活动范围对南斯拉夫进行军事干预;在全球战略方面,不顾盟国与中、俄的反对,也无视《美苏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的规定,公然提出发展拦截武器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同时为了配合其全球性军事干预政策和保障现有的19个境外军事基地的安全,而筹划建立“战区导弹

6

防御系统”(TMD)。

值得注意的是,冷战时代东西两军对垒,攻防目标极为明确;如今处于后冷战时代,美国所提出的理由则纯属假想、虚构。例如:防止受到流氓国家偷袭,或防止受到军事干预地区的被干预国家的打击报复。前者,明显的矛盾在于美国不担心俄、中这两个核大国的存在,反担心不拥有核武器国家的核武器偷袭;后者的矛盾在于,既然美国四下进行军事干预,受到安全威胁的应当是受干预国家(如南斯拉夫)而非干预方。有鉴于此,美国的真正动机在于把“相对安全”的状况改变为“绝对安全”,其办法是,藉“流氓国家偷袭”为由,快速发展针对中、俄两国的拦截武器系统,以便在“绝对优势”的基础上,要挟中、俄销毁所有的核武器,并把过去“均势”状态改变为“战略控制”,从而达到最终的统治全世界的目的。

那么,有没有制约美国的力量呢?我们说,有,那就是“多强”。

[板书]3.制约美国称霸世界的因素

[教师讲解]对于美国后冷战时期的战略部署,中、俄两国自然感到忐忑不安。就国防安全方面,一种对策便是同样发展拦截武器,或扩大现有核杀伤力,以抵消或彻底破坏美国的拦截能力。但是如果作此选择,将减缓经济发展速度,甚至可能由于经济停滞不前,而发生社会动乱。如果不理不睬,将来就可能受制于美国。然而就实际情况评估,只要俄罗斯不对美国俯首称臣,中国短期之内尚不至于成为美国的主要对手,因此似有必要利用有限的时机,一方面加紧建设,一方面努力改善国际形象。至于俄罗斯,尽管外交上会对美国的意图激烈反对,但也不致孤注一掷地发展军备。相反的,更可能的对策是采取“以退为进”的办法,利用欧美之间的矛盾,以放弃军事竞赛来博取欧洲国家的好感和换取资金、技术的支援。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正在一体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日本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并向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方向努力。

[教师小结]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我们对以看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

7

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原因何在?第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下以美苏对抗为背景的世界大战隐患随之消失。第二,冷战后,世界大国彼此之间关系表现出既竞争对立,又彼此依存的特点。第三,冷战后,国与国的竞争,从两极格局时期的东西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和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对抗,转向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从未改变。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冷战时期与后冷战时期两个阶段。冷战时期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内容是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的主旨仍是保持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建立美国主导的国际新秩序。美国的霸权野心还不断膨胀,从遏制共产主义发展到试图凭借强大的国力称霸世界,从充当西方世界的盟主发展到确立“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并不时大肆动用武力和采取“单边主义”行动以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志。这一做法,遭到了包括西方主要国家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的反对。从这一角度上看,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是不得人心的,美国也不可能独霸世界。通过这一段分析我们也能解决课本上第一个“动脑筋”的问题。

[教师过渡]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方向的演变本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益强化的大趋势。然而,以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为契机,以东欧剧变、德国统一、华约组织和苏联本身的解体为基本内容,发生在短短五六年间的这个特殊历史过程则使世界格局的演变注入了一股突如其来的力量,两极中一极的猝然崩溃出乎人们的意料,国际社会在尚未准备好替代结构的情况下仓促面对一个格局大转换中的世界。由于此次世界格局的转换不像以往那样发生在大规模战争之后(如拿破仑战争后形成维也纳体系,一次大战后形成凡尔赛体系,二次大战后形成雅尔塔体系),所以新体系的确立缺少硬性的仲裁力量。冷战的胜利者不同于热战的胜利者,其处置战利品及安排冷战后世界的权威是不充分的,胜利一方虽然处于有利地位,但未必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整个世界;失败一方虽然处境艰难,但依然保留着军事大国的威慑力量,并在国际事务中有相当的发言权。此外,由于多极化趋势的长期酝酿和发展,原来的两极格局早已出现了破绽,因此当旧格局最终被打破后,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力量和地区性力量亦趁势蜂起,竞相角逐,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这样,

8

在诸种因素的交汇作用下,冷战后新格局的形成过程表现得非常复杂、扑朔迷离、动荡不安。

20世纪90年代是世界向新格局过渡的起始阶段。在这个世界格局的转型期,新旧矛盾并发,无论在世界事务层面,还是在地区事务层面,各种国际关系都在调整,处于各个层次的国家也都在审时度势,重新定位。其中,大国关系的调整、世界经济体系的扩展和世界主导力量的重构对新格局的确立及其未来走向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如果说,这一阶段中世界各地发生的局部性动乱和冲突大部分可看作旧格局瓦解进程中的衍生物,那么,有两场局部战争则因其牵动全局而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主导力量凭借优势地位塑造新格局的演示。科索沃战争就是其中的一场。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板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的内容了解这场战争的过程。

[学生看书]……

[教师讲述](放有关科索沃战争的镜头)

科索沃位于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面积10887平方千米,与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相邻,人口200余万,其中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在南斯拉夫联邦时期,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共和国内的自治省,但这个地区始终存在着要求更高程度民族自治的潮流。阿族与塞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冲突时有发生。1989年2月27日,当时担任塞尔维亚共产党领导人的米洛舍维奇为了压制阿族的民族主义运动,宣布取消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由此更激发了阿族的对抗情绪,阿族与塞族的冲突趋向激烈,塞尔维亚当局对阿族的镇压也随之升级。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阿族的民族主义运动进一步高涨,于1992年5月自行组成议会和行政机构,还选举民主联盟领导人鲁戈瓦为“科索沃共和国”总统,

9

形成了与塞族政权并行的另一个政权。1996年,阿族激进分子成立武装组织“科索沃解放军”,开始了运用暴力手段的分离运动。面对阿族人的反抗,以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当局采取强硬镇压措施,派遣大批塞族军队和警察部队进驻科索沃,试图消灭“科索沃解放军”。这样,在波黑战火逐渐熄灭的同时,科索沃的战火却越燃越旺,1997年以后不断发生武装冲突事件,伤亡人员日趋增多,约三十万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科索沃危机的发展使力图控制巴尔干局势的美国等西方国家感到不安,它们不能容许南联盟的行为干扰冷战后世界新格局的构建,同时它们也图谋借这一危机的处理排除东南欧地区最后一个被西方体系视为异己的米洛舍维奇政权。因此,从1998年底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介入科索沃危机,北约与南联盟的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3月19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最后通牒,3月24日,北约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

科索沃战争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南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也造成了许多无辜平民(包括阿族难民)的伤亡。5月8日,北约战机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3人死亡、多人受伤和馆舍的毁坏,制造了世界外交史上罕见的重大事件,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北约的战争行动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实际上却以其非人道的行为导致了一场人道主义灾难。与海湾战争不同,北约这次战争行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在国际关系史上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因此受到世界舆论的广泛批评。

在北约空袭的巨大压力下,经过俄罗斯、芬兰等国的斡旋调停,南联盟最终软化了立场,南联盟军队随即开始撤离科索沃。6月10日,北约正式宣布暂停对南联盟的空袭。同一天,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1票(中国)弃权通过了关于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决议。历时两个半月的科索沃战争至此落下帷幕。

10

科索沃战争是20世纪末世界格局转型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标志。通过这场战争,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利用北约组织在推进欧洲地区的整合、实现其主导世界新格局的战略目标方面又迈进了一步。与此同时,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按其战略部署展开了积极活动,如:在亚太地区,通过修订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和研究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扩大美日军事同盟的活动范围和强化其军事打击能力;在中东地区,一方面继续压制伊拉克、伊朗等敌对国家,另一方面竭力主导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和谈进程,以保持在该地区的控制力。总之,美国正以欧洲为战略重心,以亚太和中东为两大侧翼,逐步构筑起由它主导的全球安全体系。显然,美国和西方联盟的战略及其实践对冷战后世界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从海湾战争开始,经过十年左右的动荡、调整,至科索沃战争,新格局的轮廓构架已露出端倪,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在其中的作用表现得相当明显。然而,冷战后的世界毕竟不可能变成美国所希望的单极世界,因为在美国霸权提升的同时,发端于两极格局时期的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也在继续发展,而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的西方盟国)都不希望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支配力量,所以,多极化必然成为表现国际社会多数成员意志的世界性潮流,这股潮流是美国无法阻挡的。当然,冷战后新格局基础上的多极化与两极格局基础上的多极化在内涵和表现形式上是不尽相同的。如果说冷战时期多极化趋势的主要作用表现在通过对美苏两霸的抑制促进两极格局的瓦解,那么,冷战后多极化趋势的功能主要表现在阻止单极霸权的形成,为一个更具合理性的、力量分布更为平衡的世界新格局提供建设性力量。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二个“动脑筋”的内容:“有人认为北约是为了维护人权和正义才轰炸南联盟的,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经过讨论后作出回答。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这种看法不对,因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捍卫“人权”和维护“正义”的旗号,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进行了轰炸,严重违背了国际法基本原则,如第四项规定:“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不仅侵犯了南联盟的主权,给南联盟人民的

11

生产生活带来了灾难,而且对欧洲与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威胁。

美国所谓的“人权”和“正义”,是美国企图利用它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加紧推行霸权主义,实施自己称霸世界的野心,最终实现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

[布置作业]

查资料,了解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国轰炸中国驻南使馆的有关情况,并发表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最后将自己的看法整理成文,在班内交流。

板书设计

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美国在参加和尊重国际人权公约方面一直保持着很差的纪录。美国是除索马里之外唯一没有加入《儿童权利公约》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没有加入《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的国家之一。美国签署《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已经23年,但至今仍未批准该公约。1999年6月8日美洲国家组织成员国签署了《美洲消除对残疾人一切形式歧视的公约》,而美国是没有在公约上签字的个别国家之一。

——《1999年的美国人权纪录》

12

材料二:有资料显示,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向伊拉克投掷94万多枚贫铀弹,总重量约320吨,对伊拉克的环境和人民的生活健康造成了严重破坏。伊拉克卫生部发布报告指出,伊拉克的癌症患者在海湾战争后大量增加,由1989年的6555人增加到1997年的10931人。

——《2001年的美国人权纪录》

参考以上材料,并在课下搜集相关材料,评价美国的人权观。

参考:人权是一项综合指标,包括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种种权利,绝不仅仅是政治上的自由。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等,政治传统不同,文化背景各异,对人权的认识、人权的立法、司法状况也就千差万别。在增进人权这个大目标下,各国努力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美国的人权外交基本上是按照本国的人权观念,以本国的司法制度为标准,去分析别国的人权状况。

美国的人权外交是从美国卡特总统当政期间开始兴起的。当时的人权外交较多地适用于拉丁美洲及其他与美国军事联系较密切的国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的人权外交是世界性的。

材料一说明,尽管美国的人权法案通过了近200年,并一再标榜“人权”,但美国国内仍存在种族歧视、民族不平等问题。事实上,“美国在参加和尊重国际人权公约方面一直保持着很差的纪录”。

材料二说明,美国在海湾战争期间投掷的大量贫铀弹,对自然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破坏。显然,这也是与它标榜的“人权”相违背的。

可见,美国所谓的“人权”和“正义”,是美国企图利用它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加紧推行霸权主义,实施自己称霸世界的野心,最终实现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

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坚决反对将人权与各种援助甚至互惠性的贸易往来挂钩,不接受把人权作为交往的条件,认为这有损于国家的主权完整和国家尊严。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