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
论文题目: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班级:物流一班 学号:**********
姓名:***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摘要:我国人力资源目前现状,人力资源能够为企业人事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企业对“人力资源外包”的某些优点提出了质疑。
我国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还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我国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事大体是35%,而发达国家人力资本对经济的贡献率大体是75%,差距高达40个百分点。这就提醒我们每一个研究和关注人力资源问题的专家和管理人员,要正视这个差距。一下就是我总结的自从2004年以来我国的人力资源现状。 1、总量过剩而质量偏低。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人力资源极其丰富,但劳务出口仅占世界劳务出口贸易额的0.1%而且是以低技术含量的脏、累、险工种居多。低素质的劳动力供过于求,而高素质的劳动力又供不应求,这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在人力资源层面上亟需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例如,许多人青睐的耐克鞋,在中国耐克的需求很大,而中国人只在其中争取可怜的一点加工费。
2、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不高。从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总体上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在我国从业人员中,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工人素质普遍低下。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全国近7000万人技术工人中,中级技工占35%,高级技工仅占3.5%。而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高级技工一般占员工总数的40%以上。这些都说明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不高,但潜力很大,国家必须加大开发力度,否则将会严重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3、人力资源的配置还没有完全达到市场化的要求。相对于经济领域的改革,我国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改革还显得十分滞后。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市场体系,人才市场信息不能够全面、准确而及时地反映社会各个层面对于人才的需求,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作用难以真正发挥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人才的自由流动。
4、我国的人力资源已呈现出老龄化及人口老龄化现状。随着我国经济地不断发展,所需劳动力越来越强劲之际,而我国执行的22年“独生子女”政策,逐步使劳动力缺乏;而推出劳动市场的老年人相应增多,加上人类寿命的延长使得社会老龄化趋势越来越快。因此,针对我国的老龄化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总量多。据悉,2009年12月30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1.6亿,约占总人口的12%,8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805万。而全世界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我国。第二,进程快。我们统计,到本世纪中叶,大概到2045年左右,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30%。反思一下,我国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尽然从2005年的11%到30%;这样的快速老龄化,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大约需一百年的时间。因此,我们的老龄化进程大大快于其他国家。第三,支撑老年资金有限。如今我国刚刚达到小康,人均GDP比许多西方国家低很多,用来支撑这方面事业可动用的财力也是有限的,即,我国是“先老后富”,而许多国家是“先富后老”。第四,历史欠帐较多。由于我们国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当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因没有养老基金的积累,这个包袱就留到了现在,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将突破2亿人,2027年超过3亿人,2044年将达到4亿人。从2015年到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预计将要减少2900万左右,据估计到2050年我国将减少18%-25%的劳动人口,届时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相当一部分岗位很可能面临着人员短缺的问题,并且现在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不在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中国的平均年龄将由现在的32岁增长到44岁,这使得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非发达国家。我国现在的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率是6.4:1,到2040年将会减少到2.0:1,这意味着将来政府还必须承担更多老年人口基本生活保障的问题。
5、我国毕业的大学生当前出现过多状态。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毕业的大学生当前出现过多状态。但是目前却出现岗位少,大学生过多情况,另外刚刚毕业大学生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因此培养的成本、职业化的成本很高。据悉,今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大约630万人,加上历年未就业的大学生,需就业的大学生接近千万。因此表面上似乎“毕业即失业”,为完成“就业指标”往往大学生会“被就业”,许多大学生因各种原因甚至出现“啃老族”等现象,这些似乎都是从不同角度折射出的不容乐观的大学生就业形势。
6、下岗的30-40岁人力资源造成社会上资源大量的浪费。由于他们的学历低,因此找工作就比较困难。但他们还是一个具有一定经验的群体,然而这群体资源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7、农民工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据国家统计局农村司近日发布的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随着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及针对农民工的各种增加就业措施的实施,农民工就业机会增加,农民工数量进一步增加,农民工总量达22978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比上年增加492万人,增长3.5%。所以在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上,农民工已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人力资源。 8、劳动力丰富与高素质人才短缺并存。从目前至未来10年内是中国劳动力人口最丰富的时期,但是尽管中国劳动人口众多,文盲、半文盲等低质量的人口为数众多,劳动人口整体素质较差,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
9、人口城市化偏低。中国的二元社会结构长期以来阻碍了人口的城市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由于不同类型员工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成长的文化背景不同,他们知识、技能、价值观、工作动机、需求电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使得未来企业里员工队伍类型多元化、分层化和价值观冲突增多。 10、政府更多地介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政府的介人为保护劳动者权益提供了强大的后盾。中国政府承担了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职责。近些年劳动立法工作明显进步,同时劳动争议也上升了。这意味着雇主和雇员双方调节彼此关系的交易成本上升了,为了降低过大的交易成本,公司聘请精通政府劳动政策和劳动法律的专业人士来管理人力资源或充当劳动法律顾问是有必要的。近两年许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紧俏与企业对此的认识不无关系。二、我国当前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劳动力整体素质比较差,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专业技术人员区域分布和部门行业分布不合理,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利用率不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其中最突出是阻来,低工资是中国的竞争的优势,然而这种优势很大程度上被中国工人劳动生产率低下的劣势所抵消。因此,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11、人口素质总体比较低。每逢节假日,火车站摩肩接踵,飞机场人潮涌动,旅游点拥挤不堪……最令出行者印象深刻的就是“人太多了”。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来,我国拆除人口爆炸的引信,步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创造了人口有效控制的“中国奇迹”。然而,成就背后,中国的基本国情没变,人口数量问题依然突出。
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介绍,1992年,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即一对夫妻一生平均生育子女数下降并维持在更替水平(国际标准是2.1)以下后,人口增速趋缓。但受人口惯性增长的影响,今后十几年,总人口每年仍将净增800万左右。本世纪上半叶,我国将先后迎来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龄人口三大高峰。“十二五”期间,预计净增人口约4000万,总人口将达13.9亿;到本世纪30年代,人口总量将达到峰值15亿。人口数量仍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与此同时,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竞争力。 一方面,出生人口素质亟待提升。据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数据显示,从1996年到2007
年,全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约有80万—120万例出生缺陷儿降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另一方面,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农村剩余大量劳动力,人口红利的效用未能充分发挥。 12、教育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我国现阶段教育投入不足,基础教育不够完善,同时高等教育出现结构失衡现象等等,这些问题都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按照国际惯例,中等教育毛入学率在50%以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15%、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低于4%的,都属于教育欠发达国家。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只有1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不到43%,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只有3.19%,与教育发达、较发达甚至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差距明显。由于财政支出的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现在是91.8%,一些偏远山区只有75%(2001年)的学生按时完成学业。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仅为41.3%。[2]目前高中阶段教育容量不足,已成为制约劳动人口文化水平提高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同时也使我国教育结构出现“两头高、中间低”的格局,产生了教育发展的结构性失衡。至于高等教育,我国目前只有13%的入学率,属于欠发达国家。当前我国出现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问题,主要因为毕业生结构性失衡,导致许多像管理、经济类的某些专业毕业生地区性供给过剩。
13、地区差距较大。中国主要生产基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工业区,以中国25%的人口创造了85%的中国财富,而广大中西部地区,拥有着丰富的能源和普通劳动力资源,却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能力。由于西部经济和生活水平相对落后,使得许多高学历人才不愿在西部工作,造成了西部高学历人才紧缺,东西部人才结构差别加大。人力资源城乡差距也很明显,目前,城镇人力资本积累目前基本处于中等和高等教育阶段,而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尚处于普及初等教育阶段。目前我国至少有1.2亿人口流入城镇,其平均受教育年限还不到8年,将来农村的这部分剩余劳动力将成为我国的二三产业的生力军,但从现在看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现在及未来的需求。
同时我国人口还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贫困人口脱贫困难、艾滋病及其它传染性疾病滋长蔓延等难题将相互叠加。同时还要面对就业人口对经济承载的压力,贫富差距对社会承载的压力,生产生活方式对资源承载的压力,人口总量对环境承载的压力等等,这些问都可能使中国人力资源问题更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