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误区一、教师讲得清,学生就听得懂;误区二、教师觉得简单,学生就学得容易;误区三:教师讲得越多,越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误区四: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所学知识就掌握了。
[关键字]:反馈的及时性 二次补授 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与能力 旁证博引 知识网络教学者自身的思维过程 感悟数学思想
由于数学问题千变万化,自然决定了解题思路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况且同一问题的解决也会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如何合理、自然、快速地选择解题思路,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思考的课题之一。
下面以文[1]中的题目为便,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例1
已知 a112,b,ab,求证: 339a+b<1
分析与解答 由a111111,b知a0,b0。而由ab可生成ab333333与a+b,于是有如下简证:
11>0,b->0, 3311∴0<(a-)(b-)
3311 =ab- (a+b)+
391 =[1-(a+b)]
3∵a-∴a+b<1
例 2 设x>0,y>0,x≠y,且x2-y2=x3-y3.求证:1 再将xy向x+y这个目标转化,自然想到 4. 3t2t2xy2 xy(xy) 于是,有t-t<,即 4423t2-4t<0,解得0 事实上,由x>0,y>0知t2-t=xy>0.即t2>t 而t>0,∴t>1. 评注 从已知条件出发,联想已学过的法则、定理,盯着目标设法实施有效的转化,在条件与结论之间搭起一座合理化归的桥梁。这是选择解题思路的重要策略。 例 3 已知a>0,b>0,a+b=1,求证:a1125. (b)ab4分析与解答 先将(a+ 111abab 显然,2,于是只要证 )(b+)=ab+ ababbabaab117 而ab 与已知a+b=1联系有 ab421abab 4211”想到了构造函数f(t)=t+ (0 这就证明了原不等式。 评注 从外形结构联想到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是证明不等式的一条有效途径。 转换角度,若不将(a+ 11)(b+)展开,如何证明例3的不等式呢? ab111,知a=,b=,妙用5元均值不等式,得如下巧24a4b下面又给出三种解题思路。 1)从取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a=b=证。 1111111111b abaab4a4a4a4a4b4b4b4b11 ≥55a55b 4a4b255 = 4 ≥ 441 4ab325 (∵4ab≤1) 4评注 利用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是妙证不等式的重要技巧之一。 2)如果考虑化分式不等式为整式不等式,彩分析方法,就有如下妙证。 1125)(b+)≥ ab425只要证 (a2+1)(b2+1)≥ab, 425即 a2+b2+a2b2+1≥ab, 4要证 (a+ 只需证 1-2ab+a2b2+1≥ 25ab, 4即 4(ab)2-33ab+8≥0 (4ab-1)(ab-8)≥0 (※) ∵ ab≤ 1, ∴4ab-1≤0, 4又 ab-8<0 ∴ (※)式成立。 评注 有些不等式从条件出发直接难以证明时,不妨转换角度,从结论出发,采用分析法,不仅使思路清晰、自然,而且证法简捷,如高中《代数》下册P26中的定理1,教材中的语法学生很不容易想到,若采用分析法,证明过程就显得非常简洁、自然,请读者自证。 3)由a>0,b>0,a+b=1,联想到三角基本平方关系式:sin2β+cos2β=1,自然考虑选择三角代换,则有如下证法。 ,2 设a=sin2b=cos2, 2 11) ,则 (a+)(b+) ab21122cos sin2222sincos22(0, 221cos1cos 21cos21cos1cos241cos1cos 41cos21cos1cossin2422cos2= 224sinsinsin282 (※) 4sin2这里,将原不等式的证明问题转化为求三角式子(※)的最小值问题。由其结构特点自然想到运用均值不等式a+b≥2ab(a,b>0)消掉sin2 有界性的制约,等号取不到,所以须对(※)式中的系数进行合理凑配,则有 sin282 4sin2sin21312 2244sin4sin1312 224sin1312 2425 4评注 此题在转化为求三角式子的最值时,既用到了均值不等式,又用到了正弦函数的有界性,特别要注意的是:系数的凑配要以均值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与三角函数的有界性必须保持一致为前提。 从对以上几个例题解题思路的分析看出,数学解题思路的合理选择,一方面受解题者自身知识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不断的总结,不断探索,寻求合理、准确、恰当的思维起点,以达到解题思路既自然,又流畅。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开发解题智慧,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