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 2.衡于虑(同“横”,梗塞、不顺) 3.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二、古今异义
古义:兴起,指被任用
1.舜发于畎亩之中
今义:送出,出发
古义:捣土用的杵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今义:建筑,修建
古义:狱官
3.管夷吾举于士
今义:士兵
古义:这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今义:表判断古义:借此
5.所以动心忍性
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古义:表现 6.征于色
今义:远行;寻求
古义:这样以后
7.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今义:连词,表顺承
三、词类活用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空乏其身(财资缺乏,使……身处贫困之中)
(2)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
(3)劳其筋骨(使……劳累)
(4)饿其体肤(使……经受饥饿之苦) (5)行拂乱其所为(使……受到扰乱)
2.动词的使动用法
(1)所以动心忍性(使……受到震撼;使……坚忍起来)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使……生存;使……死亡)
3.名词活用为动词 人恒过(犯错误)
四、一词多义
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
1.发
发于声显露、流露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2.拂
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五、重点实词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责任,使命;指示代词,这)
2.人恒过,然后能改(常常;这) 3.而后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4.而后喻(了解、明白)
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指在国外)
六、虚词意义及用法
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
1.于
征于色介词,在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介词,由于
1.倒装句 2.被动句
而后作连词,承接
2.而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表并列
七、特殊句式
舜发于畎亩之中
(介宾短语后置,是“舜于畎亩之中发”的倒装)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于”表被动)
八、重点句子翻译
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在国内假如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假如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和外来的忧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常处忧虑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九、问题探究
1.(2017·西宁)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列举了古代六位出身卑微、历经磨难、终成大业的名人
事例,并将个人和国家进行正反对比论证。
2.(2015·聊城)选文的观点对你的成长有何启示? 只有经受住艰苦磨炼才能有所作为,否则将一事无成。
3.(2015·安徽)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
4.(课后习题)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
观点。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就能证明这一观点。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卧薪尝胆,就是担心舒适的生活消磨了自己的志气。他还亲自到田间与农夫一起劳作,他的妻子也纺线织布。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已经恢复元气,兵强马壮,具备了复仇的条件;反观吴王夫差,战胜越国之后,以为忧患已除,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
最终为勾践所败,身死而国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