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两道历史漫画选择题的启示

2022-05-24 来源:客趣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两道历史漫画选择题的启示

作者:聂幼犁

来源:《历史教学》2008年第11期

[关键词]漫画,选择题,证据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21—0049—03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画家从政治事件或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辛辣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历史上好的漫画,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史料,它不仅生动活泼、鲜明深刻地张扬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而且也会折射出历史进程中的时代特征。从信息传播学的角度看,它长于用简洁明了、情绪化和兴趣化的特征突显作者的思想观点,便于读者理解、记忆和传播。这正是中学历史课程需要解决的重要难点之一。所以,不仅教科书作者、教师,而且各级各类考试的命题者都乐于采用,也很受学生欢迎。近年来,经过不断开拓和改进,在高考试题中,不仅有增多的趋势,而且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有了质的转变,从考查知识的记忆,转向了考查证据能力,即理解史料的证据方向、性质和力度的能力,大大提高了考试的质量,丰富了选择题的命题空间与技术。

例一:下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A 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B 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 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 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答案:D

从题干的文字来看,这道题要求考生观察试题提供的这幅刊登在“地方报刊”上的漫画,以此为证据,说明“当时的社会”流行的某种特征。那么,它的考查目标是什么呢?这还得从考生解题的思维过程来看。考生从漫画中可以观察到的信息是: 1 时间:1958年9月4日;

2 内容:拟人化的玉米兴高采烈地登上了飞船直上云天向世人报喜——放出了第一颗“卫星”——“亩产玉米10261斤”;

3 特点:“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口号; 4 主角:某县朱里二社。

结合科学常识,从以上信息中可以推理出:1958年9月4日,该“号外”的发行人在制造或助长虚假的“爆炸”性新闻,宣扬违反科学的口号,明显地反映出“急于求成,左倾浮夸”的思想特点和为了某种目的。但一个地方媒体的某一次行为的特征何以作为充分的证据,说明“当时的社会”也具有这种特征呢?理由似乎是不足的。比如,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时,某杂志当月的封面用了裸体女性的照片并与抗震救灾相联系,不仅不代表社会的主流特征,而且引来一片愤怒的谴责。显然,这里还需要一个前提,它足以证明该杂志对全社会的代表性。那就是1958年的时候,我国的实行的是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和计划模式。在宣传口径上,特别是在主流意识的问题上任何地方媒体都不可能有任何自由和创新。所以,就有了“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情况。这个知识学生是学过的。于是,最后的推理过程如下:

大前提:1958年,我国所有媒体的宣传口径和特点是高度统一的,任何媒体的宣传都是全社会主流的“一斑”;

小前提:该杂志这个号外具有明显的“急于求成,左倾浮夸”特征; 结论:所以,它说明当时的社会“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其实,以上只是一种非常“儒”的思维过程,事实上,考生至少还有一种思维路径,可以更迅速地作出正确的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前提:该杂志1858年9月4日这个“号外”是违反科学的吹牛,具有“急于求成,左倾浮夸”的特征;(从漫画信息中得出)

小前提:当时,我国正处于大刮人民公社、“大跃进”等“急于求成,左倾浮夸”风时期;(已经学过的知识)

结论:所以,它是当时社会“急于求成,左倾浮夸”的典型证据之一。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说,这道题考查的是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观察、汲取和理解漫画中信息的能力。由于“题眼”建立在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基础上,时代特征非常鲜明,以及漫画本身选得比较经典,所以保证了试题在考查目标上的有效性。

严格推敲,两种解题思路都属于判断“局部”证据是否能说明“全局”的以少见多或以小见大的推理,所依靠的证据只是构成某一社会特征的千千万万个同类现象之一。如果把提问改为:“它可以说明当时的社会”或“它能反映当时的社会”,试题的逻辑就更严谨,结论更合理,文字也更完美了。

这道试题虽然考查了证据能力,但难度并不高,将其放在试卷较靠前的位置,用于鉴别中等和较低学力的学生,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如果想提高其难度,可以对图片作适当的处理,“旧化”图中“1958年9月4日”,隐去这个时间信息。 ●下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可以说明当时的社会

A 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 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C 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 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答案:D

例二:下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

A 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 B 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 C 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 D 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干 答案:C

1908年,中国政局已经处于大变革的前夜,人民势如烈火,政坛党派较力,社会剧烈动荡。清政府被迫预备立宪,颁布了实质上是继续维护封建专制的《宪法大纲》,还推出了苟延残喘的时间表,企图阻止革命的潮流。这是学生已经学过的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知识。试题试图以此为基础,考查考生从这幅未见过的漫画中观察、汲取和理解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判断作者绘制、发表这幅作品之意图的能力。

考生从漫画中可以观察到的信息是:一个象征晚清的人,试图把象征“立宪制度”的绿枝“嫁接”到象征“君主专制”的老桩上去。由于他在自然状态下用偌大的绿枝作“接芽”,从植物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角度看,显然是违背科学常识之举。作者以此比喻和暗示这种“嫁接”的结果——不可能存活,透露出该漫画作者看死晚清王朝、讽刺预备立宪的信息。因此,可以初步判断作者是“君主专制”和预备立宪的反对派。另外,试题的四个备选项中没有一个属于褒奖预备立宪的,最终断绝了判断该漫画是褒奖的可能,肯定了作者是晚清王朝和预备立宪的反对派。按照这个方向来思考,哪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呢?或哪三个选项是应当排斥的呢?

1 在反对派的话语体系中,“君主专制”绝不是好东西。在试题设置的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可以把A、B两个选项中的“立宪制度”理解为晚清王朝搞的那个立宪制度。这样,晚清王朝搞的“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和晚清王朝搞的“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两者表达的就都是相同的批评或贬斥的意思。差别是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用了比喻的手法,后者则直截了当地点出了晚清王朝预备立宪的本质。于是A、B都可以是正确选项。至多再考虑到作者用的是漫画形式,语言风格与其一致可能更具形式美。这样,A为正确选项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2 也可以把C、D两个选项中的“立宪制度”理解为西方资产阶级创导的民主立宪制度。那么,作为反对者,既可能用这幅漫画表达西方资产阶级“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的观点,也可能用这幅漫画发出西方资产阶级“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干”的呼声。注意,“互不相干”并非严格的学术语言,是非常通俗化的词汇,常与“不能相容”通用。究竟用哪一个词语,取决于作者的认识水平或语言习惯,而试题并没有提供可以判断的有效信息。如此,C、D都可能是正确的选项。

综上分析,既然有依据、合逻辑的思考无法作出唯一正确或最佳的抉择,考生就只能靠猜测命题者的意图来答题了,试题的区分度可想而知。顺便指出,不少教师命制选择题时的一个常见病——选项与问题在逻辑或语法上的一致性问题。该题问的是作者在《申报》发表该漫画的“意图”,即目的。但从文字上看,四个选项都是该漫画内含的作者对清王朝预备立宪的观点或看法。因此,如果考虑到这一点,四个选项都不能成立。这样,本题就变成了没有正确选项的选择题了。

如要保持该题原来的考查目标,比较方便的修改方案是使试题比较鲜明地考查对证据力度的理解:

●下图是1908年《申报》刊登的一幅讽刺性漫画。它可以直接用于说明作者的意图是(图同原题,略)

A 宣扬封建制的立宪政体 B 发动群众推翻晚清王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C 唤起国人反对预备立宪 D 鼓吹资产阶级共和政治 答案:C

与例一相比较,由于本题漫画所透露的特征不够鲜明,甚至需要综合运用《生物》课程的知识,对现在的学生,尤其是生活在城市或追求城市生活的学生而言,试题的难度明显要高一些,可以用于鉴别中等和较高学力的学生。

从以上试题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要命好以历史漫画考查证据能力的选择题,精选漫画和补充与其相配合的文字,构思指向清晰的提问和概念或判断明确的选项都是缺一不可的。它们要确实能够与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衔接,共同构成可应答情境,即内含的信息足以按照证据的特点合乎逻辑地推出既定的正确选项并排斥错误选项。从思维逻辑上说。就是必须同时服从同一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否则,在选择题这种只能选择,不容解释的形式下,就必然迫使考生猜度命题者认为哪一个是正确答案,使主观上想考查和强化证据能力的试题,在客观上变成了越是高学历学生越是有难度的试题和鼓励不讲证据地判断的试题,不仅失去了考查目标上的有效性,而且成了教学和学习上不良倾向的动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