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7-12-25T16:53:23.473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10月 作者: 唐凡旭
[导读] 本文基于此,探讨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新理念打造“新课堂”的具体方式和策略。
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堤田小学 广东 佛山 528000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普及到小学教育阶段,但具体来说,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需要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支撑下才能构建适合学生发展和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本身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也要加深,积极主动地转变教学观念,采用现代化新教学理念和新推出的教学方式,打造富有信息化气息的“新课堂”,让课堂焕发出蓬勃的朝气,以提升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本文基于此,探讨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新理念打造“新课堂”的具体方式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新理念;新课堂;策略分析1.新课堂建设概述
1.1新课堂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小学信息教学中,打造信息技术教学新课堂正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同时需要将信息技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整合,才能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充分体现出来。而这也是保证学生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需要切实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充分认识到推行信息技术是整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重要方式,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教书者”,而是具备综合素质和能力、拥有现代化教育观念的新型教师。 1.2新课堂建设的意义
构建信息技术教学新课堂不仅是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表现,更是不断改造旧课堂的必然选择,因为将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做好,是对其他课程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讨的重要条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由于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不一样,因此,构建新课堂能够将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展现出来,以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由此获得不同的学习经验和心得,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打造信息技术“新课堂”的策略分析2.1运用新理念,拓展新思维
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欲实现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的有效整合,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丰富教学内容,将新的教学理念加以灵活运用,适时调整,能够促进信息技术和各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教会学生有效地利用一些信息技术,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注意改变自身的思维方式和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拓展出适应自己教学实际的新思维。如课文《我和计算机交朋友》的教学,教师可以从计算机的各个主要零部件入手,帮助学生认识计算机这个“朋友”,一起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了解信息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具体变化。然后,教师教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计算机、怎样与计算机和谐的“相处”。教师最后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总结和归纳,拾遗补漏,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2将新课堂打造成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
教师可以将信息教学的新课堂当成“实验室”,来进行各种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大胆尝试,而这势必会引起新旧教学方法之间以及新旧教学模式之间的碰撞和摩擦。因此,这需要教师妥善处理好新旧教学模式和方式之间的关系,面对旧模式,教师需要摈弃其中的糟粕,如以教师为主体的观念和模式;面对旧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改变不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在学生方面,则要求学生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领会新课堂设计中蕴含的新课标精神,这样便能从师生双方面为切入点,更好的处理好新理念与传统观念之间的矛盾,防止教师彻底否定传统教学,或者不使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从而有效地将新旧教学方式相融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课文《写春游日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无法忽视信息化教学方式的重要作用,因为汉字的输入需要用到计算机设备,需要学生亲手操作。因此,教师须注重这些现代化设备在课堂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具体的汉字打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学生使用计算机打字的步骤和方法之后,学生结合春游活动中的点点滴滴,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春游日记,并以文件的方式保存在桌面中;还可以随意切换不同的输入法,如ABC输入法、全拼输入法和微软拼音输入法,以锻炼学生对不同输入法的适应能力和对电脑设备的操作能力。2.3进行直观教学,强化学生的记忆
根据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能力较弱的特点,教师应尽量将抽象的教学直观化,让学生通过对实物或者模型等对抽象的事物产生直接的感知和直观的体验,并让学生通过直接的操作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习得。信息技术的教学,尤其需要注重直观教学,这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不管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如何更新,都离不开实践操作训练。如在课文《本领高强的计算机》的教育中,教师光是介绍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以及其组成部分是不够的,需要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入了解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存储能力强、网络能力强等功能和优点,更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的应用和使用计算机的注意事项。小学生活泼好动,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加上现在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程度提高,因此,小学生本身就对信息化技术比较熟悉。教师可以利用闯关游戏,创设敢于挑战的教学情境,如利用孩子活泼好动的特点,让他们发挥想象力,自己动手和动脑去设计并创造房子,并学会如何装饰自己的新房子,思考墙上的“挂画”“窗帘”等该如何勾画?然后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师生之间共同欣赏、交流,共同体验创造与设计的快乐。这样能够提高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并且学会怎么去欣赏他人、评价他人的作品。又如了解和掌握画图软件的作用,教师需要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教会学生合理选择画图工具和如何保存作品,并培养热爱用计算机来进行绘图的情感和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这样,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既能帮助学生掌握用画图软件和工具来进行绘画,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4 TPACK模式在信息技术学科下的创新结合 2.4.1 TPACK模式
(TPACK)不是TK,PK和CK三个核心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将技术整合到包括教学方法的具体主题内容的教学中。对于教学方法,技术和教学知识三种传统观点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教学内容的主题决定了教学方法和技术的使用。但事实上,新技术通常可以导致教师对教学方法和科目知识的重建,教学方法也可能影响技术和教学内容设计,这也充分体现了三个核心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因此,对于这个劣势问题的教学,教师要按照TPACK整合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必须深入了解和掌握“适当的实用技术”,“使用什么技术”,“如何使用技术”
这三个的问题。
2.4.2课程活动的设计
信息技术课程要学习更多的操作技能,主要的是讲授操作模式,教师示范,学生基于步骤示范。在TPACK模式下,创造形势,提出任务,以小组形式的主动探索,分工,完成任务。例如:在学习Flash动画单元中,老师多年来展示了出色的作品,然后扔出任务 - “展示团体风格”,让每个学员参与,最后插入课堂现场,全面掌握技术、学科知识。 TPACK模式刺激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探索和实践能力。当然,不同的课程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教学,并不是全部都应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例如,对于VB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内容是抽象而无聊,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但学生喜欢玩游戏,老师可以整合T,P,C三个基本元素的VB游戏的准备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将主动获取相关材料,教学主要是以老师解释为主要,利用技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克服课题难点。2.4.3课程评价的设计
评估方法简单或流于形式,例如,在机器测试结束时信息技术课程的结束作为唯一的评估方式,在正常的班级表现和工作条件下,没有形成学习成长记录。在小组活动中,教师采取各种课堂评估形式,如发行整体评估表,学生在短时间内根本就没有耐心阅读整个评估表,评价流于形式,在TPACK模式下,可以进行技术管理,给每个学生做一个电子文件成长袋,将他们的团队协作,在小组中的贡献,班级的积极参与和团队的表现以及相互评论用作本课程的评估。自我评估和小组评估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能力,同时提高学习者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3.结语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中,教师运用新理念构建新的课堂教学形式,需要将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拓展新的思维,注意将教学课堂打造成为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形式,并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来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提升。【参考文献】:
[1]吉红兰.用新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1):40-40. [2]景海日.运用新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新课堂”[J].新校园旬刊,2014(4):203-2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