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德育中人文主义精神价值观的构建

2021-12-07 来源:客趣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德育中人文主义精神价值观的构建

作者:邓明非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2年第20期

我们强调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重视教育的人文性,而这种人文性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只有在创造文明的环境、文明的学校和文明的教育过程中,才能使这种人文精神在学生的身上得到体现,使教育能够“与时俱进”,使学生成为“独立”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人。 一、德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

如今,大多数高中学生看的课外书籍往往是一些通俗文学和所谓的“快餐”文学,有的学生盲目地追求流行而没有自己的思考,甚至有的学生平常的行为和语言非常粗俗,等等。表面上看,好像是广大学生缺乏文化、教养、爱心和自尊,但当这些现象大量出现在校园里的时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德育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问题出在哪儿呢?这正是我们在中学德育中应该反思的问题。我国的中学教育,其主要目标是升学。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教育当然是以学生的知识教育为主,这不是哪所学校、哪个教师能够左右的。这正是现在中学德育工作中重说教,轻人文关怀的重要原因。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广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轻视人文主义价值观教育的理由。

事实上,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注意到我国德育体系中的人文主义教育的缺失,在大学教育中已经开始开设人文教育方面的课程。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我国的人文主义教育恰好是在广大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缺失的。因此,在中学阶段的德育中进行必要的人文主义思想教育就十分必要了。

二、人文主义和人文主义精神

在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一词来源于拉丁文humanitas,希腊人以paideia这个名词指称教育,它包括个人体力和脑力的发展及和谐的形成,其内涵包括了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吴刚先生认为,它有四个特点。一是它以自由七艺(即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对人类知识作了统一和系统-的概括,并将此作为人的素质训练的基础,希望这种训练可使人的心灵获得解放和自由。二是它提供了在一个没有书本的世界中进行知识传授和论辩的技巧,以语言的掌握、思想的精确和论辩的熟练为基础。三是它确立了西方文明的一个基本假设,即可以通过教育塑造人的个性和完善人的心灵。四是人的优秀品质是教育发展的目标,这些品质包括在公共事务中能言善辩和领袖群伦的素质,这也是人性的体现。

古代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最主要的核心内涵是综合的知识和能力、心灵的自由(人的自我觉醒)和完善的人性修养。这种传统的人文主义在西方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为他们教育价值观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教育固然有自己的传统和现实国情,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长期的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教育使学生偏科造成了综合知识能力的缺陷,德育中的说教也影响到了学生的心灵自由和人性修养的完善,只重智育和分数,而忽视了人格养成和道德发展,不仅是一种普遍的学校行为,也成为许多家庭教育的现实。因此,当我们看到学生的各种不文明、精神空虚和世俗化的表现的时候,就更应该反思我们德育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缺失。

中国作为一个延续了几千年文明传统的国家,应该说,在传统的教育价值理念中,是不缺乏人文主义教育传统,尽管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念根植于我国悠久的农耕文化之中,与西方的价值体系有很大的差异。但中国传统的人文理念与西方一样,也重视对人的教化,即人性的完善,不同的是中国这种理念更重视道德价值的社会功能,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中自下而上的“家、国、天下”理念,即所谓“达则兼济天下”价值观正是今天我们在中学德育中要教给学生的重要的人文主义精神。当然,我国传统的人文主义价值体系也与西方一样,同样重视教育中知识的综合能力,大家都知道孔子教育体系中的所谓“六艺”,就是指对综合知识、能力的掌握。因此,我国的文化传统尽管与西方的古典人文精神有着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但其基本精神内核是相通的,即培养多才多艺、有理想人格、注重道德操守的“社会的人”。 三、德育中的人文主义价值观 1 新教育观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在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中,正是由于认识到了过去教育中,特别是德育中人文主义教育的不足,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观。在学校的德育中,我们应按照人文教育的理念来培养学生的文明素质和道德价值观念;在各科的教学内容中(包括理科),也应大量地渗透现代人文教育的内容。但德育特别是德育中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教育,是摆在广大中学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而不仅仅是学校和政治教师的任务。在这里,我以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为例进行一个简单的说明,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大纲、新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综合性增强、人文化学知识的比重大大增加。二是新大纲、新教材中注重对化学教学过程和规律的分析,强调人类要了解自然,尊重客观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规范自己的行为。三是新大纲、新教材中充分体现了基础化学教学目标是提高公民的素质。通过这些教育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在新教育观里,已经注意到了对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教育的社会功能。这就要求我们要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各科教学中都要重视人文主义教育。

2 学生德育中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

那么,在对中学生的人文主义教育中,有哪些基本的教育内容呢?我个人的看法是,中学生的人文主义教育不像大学那样要开设具体的课程,而应该是一种“渗透教育”,也就是教师的教学过程要针对教学内容,发挥课程本身的特点,渗进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和人文主义精神。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要做好这项工作,自己就应该具备人文主义精神,如师生关系的平等互动,教师本身文化素养的完善等。我认为,中学生的人文主义教育内容,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是学生综合知识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二是人文知识的教育;三是情感的教育;四是自由观念的教育;五是诗意的教育;六是尊严的教育;七是公正的教育。 四、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与人文主义精神教育的回归

古代中国作为“礼仪文明之邦”对于“人文”有着独特的理解。《易经》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化成”基本上是规范家庭、社会、国家和各种人际关系的伦理概念。我国的传统教育,就是要造就所谓君子人格。孔子之后的《大学》的教育追求更把教育的目标明示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这就更体现了这种人文教育的理念。众所周知,我国在晚清以后,这种传统的人文教育观由于在长期的战争、政治运动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几乎流失殆尽。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开始注意到传统伦理道德和人文精神的回归,如北京等文化发达地区就出现大量的少儿“蒙学班”,各种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对传统美德也作了大量的宣传,我认为这是好事。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这种回归不应该是对过去的简单重复,而应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进行新的阐释。 五、学校、教师的人文主义关怀与中学生人文主义价值观的建立

我们要在中学德育中进行人文主义精神的教育,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生活中的人文性,尤其是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性;二是师生人文精神的共同建构。人文主义强调对个人独特的潜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尊重。学校生活中的人文性包括这样一些内容:①教育的非干涉性;②学生的安全感;③在团体学习中的合作与沟通;④学生的满意度;⑤对多元智能和个性的尊重;⑥课堂组织结构的多样性;⑦对主动探索的激励;⑧人性化的学校建筑设计和设施;⑨宽容而有智力挑战的学校文化环境。

师生人文精神的共同建构分为四个方面,即价值和道德、批判理性(独立思考、创造性才能等)、人文修养和审美情趣、行为举止。在价值和道德方面,我们强调对人的尊重和人格独立,强调对作为生活基础的核心价值的确认。这些核心价值包括忠诚、明智、责任、勇气、正义、谦逊、宽容、真诚和利他,等等。 作者单位 贵州省金沙县第一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