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王及善,洛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率军与君廓偕来,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卧治,使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侍游燕,但检校阁中。”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
B.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
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
C.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
D.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陪葬,有两意。一指人、俑或物品陪同死者一起埋葬;一指古代臣子或妻妾的灵柩葬在帝王或丈夫的墓旁。文中取第二意。
B.垂拱,有两意。一为双手重叠在一起而下垂,以示恭敬;一为唐睿宗李旦的年号。文中取第一个意思。
C.内史,中央官制,西周时开始设置。其主要任务是掌管法令、拟定文书,协助国君策命诸侯及卿大夫,并负责爵禄的废置。
D.游燕,亦作“游宴”。游乐宴饮。语出《后汉书·鲁丕传》:“王欲废塞以广游燕,事不可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及善因袭父功而被授予官职,步入仕途。但他自身颇有才干,以致数次被免官都复被武后起用。
B.王及善自矜身份,作为太子属官拒绝主上戏耍之命,维护官职尊严。而太子也为之惭愧道歉。
C.王及善颇有政见,武后因为看中他的政治才干,而放弃了开始的治边之念而留他在京中辅政。
D.王及善刚正有节,他认为来俊臣胡作非为,陷害忠良,将成祸乱之源,应予严惩,武后采纳了他的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 ②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 (5)试举例说明王及善“清正”之品格。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卢怀慎,滑州人。怀慎在童卯已不凡,父友监察御史韩思彦叹曰:“此儿器不可量!”及长,第进士,神龙中,迁侍御史。中宗谒武后上阳宫,后诏帝十日一朝。怀慎谏曰:“愚人万有一犯属车之尘,虽罪之何及。臣愚谓宜遵内朝以奉温清,无烦出入。”不省。迁右御史台中丞。上疏陈时政曰:“臣请都督、刺史、上佐、畿令任未四考,不得迁。若治有尤异,玺书慰勉,须公卿阙,则擢之以励能者。其不职或贪暴,免归田里,以明赏罚之信。臣请才堪牧宰并以迁授使宣力四方责以治状有老病若不任职者一废之使贤不肖确然殊贯臣请以赃论废者削迹不数十年,不赐收齿。”疏奏,不报。迁黄门侍郎。与魏知古分领东都选。开元三年,改黄门监。薛王舅王仙童暴百姓,宪司按得其罪,业为申列,有诏紫微、黄门覆实。怀慎与姚崇执奏:“仙童罪状明甚,若御史可疑,则它人何可信?”由是狱决。怀慎自以才不及崇,故事皆推而不专,时讥为“伴食宰相”。又兼吏部尚书,以疾乞骸骨,许之。卒,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成。遗言荐宋璟、李朝隐、卢从愿,帝悼叹之。怀慎清俭不营产,服器无金玉文绮之饰,虽贵而妻子犹寒饥,所得禄赐,于故人亲戚无所惜,随散辄尽。赴东都掌选,奉身之具,止一布囊。既属疾,宋璟、卢从愿候之,会风雨至,举席自障。临别,执二人手曰:“上求治切,然享国久,稍倦于勤,将有憸人乘间而进矣。公第志之!”及治丧,家无留储。帝时将幸东都,四门博士张晏上言:“怀慎忠清,以直道始终,不加优锡,无以劝善。”乃下制赐其家物百段,米粟二百斛。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请才堪牧宰/并以迁/授使宣力四方/责以治/状有老病若不任职者/一废之/使贤不肖确然殊贯/臣请以赃论废者/削迹不数十年/
B.臣请才堪牧宰/并以迁授/使宣力四方/责以治/状有老病若不任职者/一废之/使贤不肖确然殊贯/臣请以赃论/废者削迹不数十年/
C.臣请才堪牧宰/并以迁/授使宣力四方/责以治状/有老病若不任职者/一废之/使贤不肖确然殊贯/臣请以赃论/废者削迹不数十年/
D.臣请才堪牧宰/并以迁授/使宣力四方/责以治状/有老病若不任职
者/一废之/使贤不肖确然殊贯/臣请以赃论废者/削迹不数十年/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都,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文中指洛阳,因在唐代京城长安之东而命名。
B.宪司,魏晋以来御史的别称,约在秦朝之后,御史负责监察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C.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指那些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而从事教授生徒的人。
D.下制,下达制令。制就是古代帝王的命令。如“矫制之罪”即假托皇帝下诏的罪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怀慎犯颜直谏,不被听从。武后下诏让中宗十日朝见一次,卢怀慎认为中宗应该把武后接到内朝以尽孝养之情,既尽孝道,又保安全,但中宗不听从。
B.卢怀慎不畏权贵,坚持真理。薛王的舅舅王仙童侵害百姓,被御史弹劾,皇帝要求复核,卢怀慎联合姚崇坚决反对,这才定了王仙童的罪,予以制裁。
C.卢怀慎清正廉洁,自奉俭薄。他到东都担任高官时,只有一布囊随身。他没有什么家产,衣服、器物没有用金玉做的豪华装饰,妻子儿女常寒冷饥饿。
D.卢怀慎明察于人,忧虑君主。他认为皇帝有治好天下的心思,但因在位久而渐趋懈怠,他担心有险恶小人趁机上位,所以提醒宋璟和卢从愿予以注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治有尤异,玺书慰勉,须公卿阙,则擢之以励能者。 ②既属疾,宋璟、卢从愿候之,会风雨至,举席自障。
(5)“伴食宰相”是什么意思?卢怀慎为什么会被冠以这种称呼?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李纲,字文纪,观州蓚人。少慷慨尚风节始名瑗慕张纲为人改焉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何特太子罪邪?”帝曰:“以汝为洗马,何不择人?”纲曰:“臣非东宫得言者。”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大业末,贼帅何潘仁劫为长史。
高祖平京师,纲上谒,授丞相府司录参军,封新昌县公,领选举。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宇文歆谏,不听,腾状显言,王坐免。俄而复留,下危惴。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曰:“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翼日,帝悟,引纲升御榻,劳曰:“卿不言,我几滥罚。”于是释款,然犹贷诞也。
纲在东宫,太子建成尤加礼,尝游温汤,纲疾不从。后太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骂曰:“卿为潘仁长史,而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
贞观四年,复为少师,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太子为立碑。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二十四》,有删减)
【注】①何潘仁:在隋炀帝时因犯法逃亡,纠集亡命之徒,众至数万,自称总管。大业末年,何潘仁胁迫在鄠县隐居的李纲为义军长史。②亡赖:不务正业;不务正业的人。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慷慨尚风/节始名瑗/慕张纲为人/改焉/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
B.少慷慨尚风/节始名/瑗慕张纲为人/改焉/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
C.少慷慨/尚风节始/名瑗慕张纲/为人改焉/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
D.少慷慨/尚风节/始名瑗/慕张纲为人/改焉/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
(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倡优:指古代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当中的优秀人才。
B.洗马:古代官名,即太子冼马,为太子属官,侍从,太子出行时为前导,唐朝为太子掌管图籍。
C.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请辞官回家。
D.印绶:印,印信,指古代各种印章,绶,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常借指官爵。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纲认为太子身边的臣子有所为也应有所不为。唐令则身为左庶子,在隋朝太子杨勇的宴会上又弹乐器又唱歌,李纲认为太子会因此受连累。
B.李纲善于抓住问题关键。面对隋文帝的痛斥,唯独李纲出来辩解,说过错不只在于太子。
C.李纲原则性很强。齐王李元吉身为并州总管纵容手下四处掠夺,百姓不堪其扰。李纲劝谏而不得,便向唐高祖李渊呈递奏表说明情况。
D.李纲因要辞去职务而被唐高祖斥骂。唐太子李建成接触不务正业的人后,开始猜疑朝廷。李纲多次劝谏无果,便提出辞职。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 ②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长孙无忌,字辅机。性通悟,博涉书史。始,高祖兵度河,进谒长春宫,授渭北道行军典签。从秦征讨有功,累擢比部郎中、上党县公。
皇太子建成毒王,王病,举府危骇。乃遣无忌阴召房玄龄、杜如晦定计。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平之。王为皇太子,授左庶子。即位,迁吏部尚书,以功第一,进封齐国公。
突厥颉利可汗已盟而政乱,诸将请遂讨之。无忌曰:“今我务戢兵,待夷狄至,乃可击。使遂弱,且不能来,我又何求?臣谓按甲存信便。”帝曰:“善。”然卒取突厥。
太子承乾废,帝欲立晋王,未决,坐两仪殿,群臣已罢,独留无忌、玄龄、绩言东宫事。帝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曰:“谨奉诏,异议者斩!”于是遂定。以无忌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三品自此始。
二十三年,帝疾甚,召入卧内,帝引手扪无忌颐,无忌哭,帝感塞,不得有所言。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从因秘不发丧,请还宫。
太子即位,是为高宗。帝欲立武昭仪为后,无忌固言不可。帝密以宝器锦帛十余车赐之,又幸其第,擢三子皆朝散大夫,昭仪母复诣其家申请。许敬宗数劝之,无忌厉色折拒。帝后召无忌、遂良及于志宁言后无息,昭仪有子,必欲立之者。无忌已数谏,即曰:“先帝付托遂良,愿陛下访之。”遂良极道不可,帝不听。
后既立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衔之敬宗揣后指阴使洛阳人李奉节上无忌变事与侍中辛茂将临按傅致反状。帝惊曰:“将妄人构间,殆不其然。”敬宗具言:“反迹已露,陛下不忍,非社稷之福。”帝终不质问。遂下诏削官爵封户,以扬州都督一品俸置于黔州。后数月,无忌投缳卒。自是政归武氏,几至亡国。
上元元年,追复官爵,以孙元翼袭封。文宗开成三年,诏曰:“每览国史至太尉无忌事,未尝不废卷而叹。”
(选自《新唐书·长孙无忌传》) 【注】秦王,即唐太宗李世民。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既立/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衔之/敬宗揣后指/阴使洛阳人李奉节/上无忌变事/与侍中辛茂将临按/傅致反状
B.后既立/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衔之/敬宗揣后指/阴使洛阳人李奉节上无忌变事/与侍中辛茂将临按/傅致反状
C.后既立/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衔之/敬宗揣后指/阴使洛阳人李奉节/上无忌变事/与侍中辛茂将临按/傅致反状
D.后既立/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衔之/敬宗揣后指/阴使洛阳人李奉节上无忌变事/与侍中辛茂将临按/傅致反状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即唐高祖李渊。皇帝死后有谥号和庙号等称号,谥号是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庙号是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本文属于前者。
B.尚书,古代官名,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文中的吏部尚书主要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C.崩,文中指太宗皇帝的去世。在古代根据死者身份地位不同对于死亡有不同的说法,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追复,相当于恢复,意思是为已经亡故的遭到贬谪或罢黜的大臣恢复官职。文中的意思是说上元元年,恢复了长孙无忌生前原来的官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孙无忌善于谋事,做事果断。他和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一起帮助李世民成为皇太子;在李世民即位后,他全力拥立晋王成为太子。
B.长孙无忌忠心耿耿,深得信任。唐太宗病危时召他到卧室内,伸手摸着他的肩膀,长孙无忌哭泣着,太宗也激动得气息哽咽说不出话。
C.长孙无忌极力进谏,至死不渝。对于立武昭仪为皇后,他始终反对,虽然皇帝示以恩宠,他也不让步。最终被许敬宗构陷,上吊自尽。
D.长孙无忌国史留名,荫庇子孙。上元元年时,朝廷追复长孙无忌官爵,让其曾孙元翼袭封。文宗曾说他阅览国史,读到无忌事就废卷而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遂弱,且不能来,我又何求?臣谓按甲存信便。
②帝密以宝器锦帛十余车赐之,又幸其第,擢三子皆朝散大夫,昭仪母复诣其家申请。
(5)高宗想要立武昭仪为皇后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征状貌不逾中人,有志胆,每犯颜进谏,虽逢帝甚怒,神色不徙,而天子亦为霁威。
贞观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曰:“公独不见金在矿何足贵邪?善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卿虽疾,未及衰,庸得便尔?”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
它日,宴群臣,帝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间关草昧,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为国家长利,征而已。虽古名臣,亦何以加!”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时上封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欲加谯黜,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其谤木之遗乎!陛下思闻得失,当恣其所陈。言而是乎,为朝廷之益;
非乎,无损于政。”帝悦,皆劳遣之。
是后右仆射缺,欲用征,征让,得不拜。皇太子承乾与魏王泰交恶,帝曰:“当今忠謇贵重无逾征,我遣傅皇太子,一天下之望,羽翼固矣。”即拜太子太师。征以疾辞,诏答曰:“汉太子以四皓为助,我赖公,其义也。公虽卧,可拥全之。”
十七年,征疾甚而薨。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日。帝后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稿,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惟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其大略如此。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
(选自《新唐书·魏征列传》,有删改)
【注】①间关草昧:间关,道路险峻,这里是辗转奔波的意思;草昧,形容时世混乱黑暗。②谯黜:斥责。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
B.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
C.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
D.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省,前身为“尚书台”。隋唐形成三省制,尚书省也最终发展成形。
B.薨,古代称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皇子公主,诸侯、有爵位的大
官等的死去。
C.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柱,让人在上面书写文字,发泄情绪。
D.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富有才华。他通晓诗书术数,精通律法,曾受命处理尚书省久拖不决的案件,处理结果让大家都心悦诚服。
B.魏征深得皇帝信任。太子地位出现危机时,皇帝把魏征比做汉初“四皓”,让他做太子太师,来巩固太子地位。
C.魏征敢于犯颜直谏。皇帝曾欲斥责上书言事不符合事实的人,魏征向皇帝剖析广开言路的好处,皇帝最终接受了他的进谏。
D.魏征不重名利。他少年不得志时不注重经营家业,为官后,因身体多疾之故,曾多次欲辞去官职,并不因位高权重恋栈不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犯颜进谏,虽逢帝甚怒,神色不徙,而天子亦为霁威。 ②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5)魏征受封郑国公后,身体多病欲辞职,皇帝是怎么挽留他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答案】 (1)D (2)B (3)A
(4)①殿下自有艺人,我如果奉命,(恐怕)不符合辅佐的职责。 ②趁此时(武后)询问朝廷得失,王及善陈述了治乱所应实行的策略。
(5)①太子宴会上王及善直言拒绝太子的无理要求,可见其不阿
谀权贵。
②主张诛杀罪臣来俊臣,不畏于逆武后之意。 ③多次批评制止武后宠臣,不惮忤逆武后。 【解答】
(1)画线句中,“时”作“二张怙宠”的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C两项;“数裁抑之”的主语为“及善”,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项。故选D。
(2)B项,“文中取第一个意思”错误,文中“垂拱”应取第二个意思,表年号。
(3)A项,“数次被免官”错误,文中只提到了一次“病免”,即因病免官,后来被召入朝廷任卫尉卿;“都复被武后起用”错误,王及善因年老有病辞官,被朝廷提拔为魏州刺史。
(4)①优人:古代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苟:假如。羽翼之美:辅佐的职责。
②因:趁机。延问:请教询问。陈:陈述。治乱所宜:治乱所应实行的策略。
(5)依据“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太子谢之”可知,王及善在宴会上直言拒绝太子的无理要求,可见其不阿谀权贵;依据“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可知,王及善不畏于逆武后之意,主张诛杀罪臣来俊臣。依据“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侍游燕,但检校阁中。’”可知,王及善多次批评制止武后宠臣,不惮忤逆武后。
2. 【答案】 (1)D (2)C (3)B
(4)①如果他们的治理有特别优异的成绩,就下玺书加以安慰勉
励,等到公卿之位有缺额,就提升他们来奖励那些有能力的人。
②他得病后,宋璟、卢从愿来看望他,适逢有风雨到来,他举起席子遮挡自己。
(5)①意思:陪着吃饭的宰相,言外之意是卢怀慎身为宰相却无所作为,不称职。
②原因:卢怀慎自认为才能不如姚崇,因此事务都推让给姚崇,自己则概不专断。
【解答】
(1)“迁授”的意思是“升任官职”,是一个词,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两项;“治状”的意思是“施政的成绩”,是一个名词,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项。故选D。
(2)C项,“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错误。古代没有学位,学位是现代词语,博士是官职名。
(3)B项,“这才定了王仙童的罪”错误,从“薛王舅王仙童暴百姓,宪司按得其罪,业为申列”可知,在皇帝要求复核之前,已经定了罪。
(4)①须:等到。阙:同“缺”,缺口。擢:提拔。 ②属疾:生病。候:看望,问候。会:恰巧,适逢。
(5)“伴食宰相”的意思是陪着吃饭的宰相,是说卢怀慎身为宰相却没有尽到宰相的职责,说明卢怀慎在做宰相时不称职,尸位素餐,白占职位却不做实际的事情。从文中“怀慎自以才不及崇,故事皆推而不专”可知,卢怀慎自认为才能不如姚崇,因此事务都推让给姚崇,自己则概不专断,因此得了个“伴食宰相”的绰号。
3. 【答案】 (1)D (2)A (3)C
(4)①如果让皇上听到了这件事,岂不是成为殿下的累赘(连累了殿下)?臣(我)请求治他的罪。
②(何)潘仁,是叛贼(贼子),喜欢(目标在于)残害杀戮(杀人害命),然而(我)每次劝谏他就会停止(杀戮)。
【解答】
(1)“风节”的意思是“风度气节”,在古汉语中为固定词汇,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两项。“始名瑗”的意思是“开始,李纲名叫李瑗”,“始”作“名”的状语,“瑗”作“名”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故选D。
(2)A项,“当中的优秀人才”错误。倡优就是指古代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无“优秀人才”之说。
(3)C项,“李纲劝谏而不得,便向唐高祖李渊呈递奏表说明情况”张冠李戴。此事非李纲所为,是宇文歆。
(4)①诚:如果,假如。累:累赘。正:治,惩罚。 ②贼也:判断句,是叛贼。然:然而。辄:就。 4. 【答案】 (1)B (2)A (3)B
(4)①假使他们就此削弱,而且将来不能再进犯,我们还想求得什么呢?我认为按兵不动保持信用为好。
②高宗秘密地把十多车珍贵的器物、锦缎、丝绸赏赐给他,又亲自上门探望他,把他的三个儿子都提拔为朝散大夫,武昭仪的母亲再到他家申述请求。
(5)①皇后没有子女,武昭仪有儿子;②武昭仪成功被立为皇后。 【解答】
(1)“无忌受赐而不助己”是皇后“衔之”的原因,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李奉节”作“上”的主语,其后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B。
(2)A项,“本文属于前者”错误,本文属于后者,“高祖”是庙号,不是谥号。
(3)B项,“伸手摸着他的肩膀”错误,原文“帝引手扪无忌颐”意为“伸手摸着他的脸”。
(4)①使:假使。谓:认为。按甲:按兵不动。 ②幸:皇帝到达某地。擢:提拔。申请:申述请求。
(5)高宗想要立武昭仪为皇后的原因是“后无息,昭仪有子”,即皇后没有子女,武昭仪有儿子。结果是“后既立”,即武昭仪成功被立为皇后。
5. 【答案】 (1)B (2)C (3)A
(4)①(魏征)冒犯君王威严直谏时,即使遭遇皇帝震怒的时候,(魏征)还是神色不变,而皇帝也能慢慢平息(收敛)怒火。
②魏征履行仁义,来辅佐本人,想使本人达到尧、舜的地步,即使是诸葛亮也比不过他。
(5)①皇帝通过比喻(论证)的方式,将自身比喻成“金”,将魏征比喻做“匠”,“金”因“匠”的砥砺冶锻而成为人人宝之的“器”,来强调对魏征的器重。
②多次坚决的挽留并重用之。 【解答】
(1)“爱而知其恶”与“憎而知其善”是并列关系,结构对称,“憎而知其善”前后应断开,排除A、C两项;“去邪勿疑”与“任贤勿猜”是并列关系,结构对称,“任贤勿猜”前后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B。
(2)C项,从文中“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可知“谤木”上所书为进谏之言,而不是“发泄情绪”之用。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柱,让人在上面写谏言,称“谤木”,因此,“谤木”指广开言路,听取各方意见。今演变成华表。
(3)A项,“精通律法”与原文“征不素习法”不符。
(4)①犯颜:冒犯君王威严。徙:迁徙,引申为改变。霁:怒气消散。
②蹈履:实践、履行。弼:辅佐。抗:抗衡,对等。
(5)根据“公独不见金在矿何足贵邪?善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卿虽疾,未及衰,庸得便尔?”可知,皇帝通过比喻(论证)的方式,将自身比喻成“金”,将魏征比喻做“匠”,“金”因“匠”的砥砺冶锻而成为人人宝之的“器”,来强调对魏征的器重。根据“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可知,皇帝多次坚决的挽留并重用魏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