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稳中求进和关注民生之间的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

2023-05-22 来源:客趣旅游网


河南工业大学

论文题目:院系班级:姓 名:学 号:辅导老师:完成日期: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如何理解“稳中求进”和“关注民生”之间的关

系?

摘要:历史地看,稳才能更科学地发展、更持久地前进。过去30多年里,正是靠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我们才积小成为大成,推动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航船不断向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大起大落,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心态和情绪,也会影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眼未来,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才能坚定地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关键词:稳定,民生,科学发展,和谐社会。

一:关注民生是党的执政之基。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发展经济,为了什么?人们在思考,也更加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从来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而是旨在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如果只有GDP的快速增长,而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不快、幸福感得不到提高,享受不到发展的成果,那么我们推动经济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民生是第一目标,抓住了“民生”,我们前进的方向就不会出现偏差。十二五期间,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真正让改善民生成为科学发展、转变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不能等、不能慢。走过“十一五”,中国综合国力空前跃升,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与此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明显增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坦陈,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如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等,基本上集中在民生领域。可以说,中国所处的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正视问题方能找到应对之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

小康,中国必须直面矛盾和问题,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下大力气弥补民生短板。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其意义绝不仅仅限于人民生计本身,同样会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当前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存在不少有利条件。“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家积累了雄厚的财力,这为“十二五”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社保、医疗、教育等多项改革的扎实推进,为进一步改善民生创造了有利的制度保障。更重要的是,党和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把民生追求更加深刻地融入发展进程,一个个民生“路线图”、“时间表”昭示人们,改善民生成为更加自觉主动的国家行为。这让代表委员们感到鼓舞,也给亿万百姓带来希望。

“十二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怎么把它落实却是最重要的。那就要求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职能,为广大人民谋福祉。一路走来,从“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群众路线,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到“四个有利于”、“三个代表”,到把最广大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再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最终“让人民满意”,表现出我们的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患难与共的骨肉深情。实践中的伟大成就证明了党和政府的领导是

正确的。更多的民生热点,都给我们党和政府下达了更加艰巨的的任务。

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首先要促民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年均增长7%,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要超过7%。这不能仅仅是草案上的文字,是要落实到实处的。做大蛋糕,还要分好蛋糕。不能让富人越富,穷人越穷,贫富差距拉大。其次,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政府应该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扶持,避免国进民退。广大的中小企业吸收了最多的就业人口,也是最具市场活力的因素。再有,要为更多的人圆“安居梦”。安居才能乐业,切实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今后5年将总共建设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的议案要要求各级政府落实到实处。同时,要加大对房地产的调控力度。还有重要的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未来几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将面临城镇化加速、老龄化加剧等冲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当成为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

二:稳中求进是民族崛起的必经之路。

首先,以“稳”促稳。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特别是欧债危机的不断发酵,整个世界经济都处于严重的动荡不安之中。受此影响,中国经济也出现了增速放慢的问题。经济不稳,社会不安,政治不宁。相反,如果经济环境好、经济发展稳、经济增长快,就不大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所以,要“稳”住经济、“稳”住增长,就必须首先“稳”住政策、“稳”

住调控手段,使其不要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与此同时,针对去年以来价格出现的大幅波动现象,“稳”住价格也是必须继续高度重视的问题。切不可因为当前的价格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回落,房价出现了一定的下降,就掉以轻心,放松警惕,甚至放松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如果经济“稳”了、价格“稳”了、就业“稳”了、居民收入的增长也“稳”了,老百姓的心理就会“稳”了,社会也就会“稳”了。所以,中央提出的“稳中求进”方针,不仅仅是简单的“稳”,而是以“稳”促稳、以“稳”保稳。

第一,以“求”争取主动。用“求”的方式争取主动,或主动“求”变、主动“求”矛盾和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是“稳中求进”之“求”的更深含义。如何在工作中增强主动性、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是各级政府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以“求”争取主动,以“求”化解矛盾,我们的工作才不会被动,才能少付出代价。

第二,以“进”促变。会议在分析“稳中求进”时认为,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稳中求进”并不是简单的“进”,而是必须有根本改变和转变的“进”,经济发展必须有“新的进展”,深改革开放必须有“新的突破”,改善民生必须有“新的成效”。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和要求,“稳中求进”必须突出“变”字,能够在“变”字上做好文章,能够在“变”字上得到充分体现,能够在“变”字上让广大人民群体有所体会和感受。所以,

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都要以“进”促变,以“变”促进,“进”不能简单的进,“变”也不能简单的变,而必须有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

而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也已经到了必须向纵深推“进”和改“变”的时候了。不然,许多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所以,对“稳中求进”的要求,必须从更深层次研究和思考,从更广角度分析和判断,从而用更宽阔的视野、更独特的思维和更智慧的思路去提出措施和办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把关注民生和稳中求进这两个要素相结合。

历史地看,稳才能更科学地发展、更持久地前进。过去30多年里,正是靠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我们才积小成为大成,推动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航船不断向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大起大落,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心态和情绪,也会影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眼未来,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才能坚定地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在今年各项工作中做到稳中求进,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使“政策稳”;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使“增长稳”;继续采取综合措施,防止物价走势反弹,使“物价稳”;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使“社会稳”。

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断呈现的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新挑战。越是形势复杂多变,就越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越是面对风险挑战,就越要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保持社会主义现代化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还是推动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向前,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环境。“稳”既为当前攻坚克难提供基础,更为长远乘势而上创造条件。在多种的思潮中,思想无定力,难以凝聚发展力量;在错杂的环境下,心若有旁骛,极易错失发展良机。只有不为困难风险所惧,不为杂音噪音所扰,不为传闻谣言所惑,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把智慧力量凝聚到两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才能扎扎实实地稳中求进,取得各项工作的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