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海上无路标》译本翻译策略分析

2024-02-16 来源:客趣旅游网
童 ! 壁 《海上无路标》译本翻译策略分析 。陈超 (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摘要】《海上无路标》是英国女小说家和诗人v·萨克维尔.韦斯特(v.Sa。k、,ill。W。 t)的作品。作者用第一 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一名身染重病、行将就木的文人Edmund Carr在海上漫无目的的旅行。主人公感到自己将不 久于人世,所以格外珍惜生命中美好的事物。笔者通过对比小说原著和其汉译本,从翻译策略的角度探讨汉译本 的优劣得失之处。 【关键词】《海上无路标》;英汉翻译;翻译策略;译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H 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3)8—0016—02 《海上无路标》是英国女小说家和诗人v·萨克维尔·韦 斯特(V.Saekville West)的作品。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 了一名身染重病、行将就木的文人Edmund Carr在海上漫无 目的的旅行。主人公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所以格外珍惜 生命中美好的事物。作者将其心理活动掺杂在对自然景物的 描绘中,充满诗意,也显露了作者的诗才。作者从主人公人生 观的转变中传达出这样一种信息:人生之旅短暂易逝,不应 只顾着赶路,而忘记欣赏沿途的风景,忽略了生命的初衷。一 部好的文学作品应该让各国的读者都能分享。但小说中出现 了许多有关西方神话故事和人生哲理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 走样的地方。”“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 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 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 境’。”“译本对原作应该忠实得以至于不像译本,因为作品在 原文里绝不会读起来像经过翻译似的。” 这样的翻译,用于抒情体或描写当中,即便因中西方文 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出现表述上的差异,作品带给异国读 者精神上的感受和心灵上的触动“依然故我”。 二、《海上无路标》译本翻译策略分析 (一)炼字 为中国读者准确理解带来了困难。为了能让中国的读者把握 住文章主旨,译文必须要准确地再现原著的信息与内容。笔 “炼”,取自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 语。“炼”字,就是指在选词用字时要对字眼儿反复锤炼、反复 推敲。无论是作家创作,还是译者翻译,只有经过锤炼且通顺 优美的文字才能更好地传递信息和吸引读者。 翻译时,选词用字要求在准确表达的基础上,尽量使译 文地道优美。有时在处理一些词或短语时,几个词拆开都认 识,合在一起翻译却犯了难,似乎无从下手。解包袱法,就是 要顾及到上下文的逻辑联系,挑选与前后语段搭配合理的词 义,进而使译文词句协调,与全文融为一体。例如: I have never had much of an eye for noticing the clothes of women,but I get the impression that Laura is always in grey and 者通过对比小说原著和其汉译本,从翻译策略的角度探讨汉 译本的优劣得失之处。 一、关于抒情体文章英汉对译理论的探讨 一提起翻译理论,从中国翻译的起点——佛经翻译,到 清代末年翻译家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再到傅雷先生 的“神似”、许渊冲先生的“三美、三化、三知”论,无一不显示 出翻译家们对翻译理念的执著追求。如果说许渊冲先生的 “优化论”是在诗歌翻译方面的标准,那么,钱钟书先生的“化 境”说或许更适用于抒情体和描写。 钱钟书先生曾谈到:“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 white by day,looking cool when other people are lfushed and shiny in the tropical heat;in the evening she wears soft rich colours...al- ways of the most supple flowing texture.I ventured to say something of the kind to her,when she laughed at my clumsy compliment… 有距离,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 会没有距离,而且译者的体会和他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 常有距离。从一种文字出发,积寸累尺地度越那许多距离,安 稳到达另一种文字里,这是很艰辛的历程。一路上颠顿风尘, 遭遇风险,不免有所遗失或受些损伤。因此,译文总有失真和 在这一段中,作者的第一句就让人摸不着头脑。初学翻 译的人大都会直译成:“我从来没有一只眼睛为了注意女人 J∞ 的衣服”。而事实上,eye不仅有眼睛的意思,而且有“视力、视 觉”的意思,并且当eye表示这一意思时,常常使用单数形式。 联系下文可以看出,后面的句子都是对Laura衣着的评价,所 以have much ofan eye for更合适的译法是“留心注意某物而 对其产生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因此,译者将这句译为“在观 察女人衣着方面我从来没有太多的鉴赏力”,符合语境。最后 一句,venture意为“冒险”,可是没人会说“我冒险将诸如此类 的话说给她听”,因为“冒险”通常是以牺牲某种重要东西为 代价的行为,而这里顶多是评价不当,并不会有多大损失。译 者译为“冒昧”,很符合中国读者的使用习惯。 (二)词语的增减 词语的增减,只在不增减词不能完整地表述出原文的意 义时运用。无论是增词,还是减词,原文的意义都不发生变化。 作者这样介绍他们的饭后活动:“(We)have made up a Bridge—four and thus beguile ourselves for an hour or so after dinner while others dance on the deck.”在汉译本中,译者将这 一句译为:(我们)凑齐一桌四人牌局,晚餐后别人都去甲板 上跳舞的时候,我们便以打牌来消遣个把小时的时光。 Bridge—four在这里是指四人玩的桥牌游戏。虽然原文中并没 有明确指明“我们”如何消遣,但由上文来看这几个小时的 时光显然和桥牌有关,译者补充出了主语和方式状语,使整 个句子通顺连贯。 (三)词性转换 词性的转换,目的在于超脱原文的语言形式,使译文既能 忠实地传达原作的内容,又符合译文语言的行文习惯。这是由 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而造成的。英语多使用代词指代,汉 语习惯用名词;英语多用名词和介词代替汉语中的动词。 作者在介绍Dairymple上校的时候,写道:He says he used to read me。译者根据汉语习惯把这个句子翻译成“他说他过 去常读我的作品”。这里的代词me指的并不是“我”,根据文 意需要转换成名词短语my books。还有,“我”评价上校:He is by no means stupid or ill—informed;a little opinionated perhaps, and just about as far to the Right as anybody could go…译者将英 文中的系表结构转化成了汉语的动宾结构:他头脑绝对不 笨,也绝对谈不上孤陋寡闻;或许只是有点固执,思想极端右 倾保守。 (四)切分移位 切分(division)、合并(combination)与移位(shifting)也是 翻译中最常用的方法。 切分与合并的对象可小可大。有时句中的某一个词或短 语很难照原样处理,有必要将某一个单独的词拿出来,构成 一个单独的从句甚至一个单独的句子。 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I observe with amusement how totally the concerns of the woad,which once absorbed me to the exclusion of all else except an occasional relaxation with poetry or music,have lost interest for me even to the extent of a bored distance.这是一个 多重复合句。主句是I observe how totally the concerns of the world have lost interest ofr me,宾语是由一个宾语从句充当的。 而在宾语从句中,又插入了一个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来修饰宾 语从句的主语the concerns of the world。译者在翻译时将这个长 句根据语法逻辑切分、移位,加入必要的补充,合并后译为:“我 饶有兴致地注意到自己的思想上发生的变化:过去,除偶尔以 诗歌或音乐来消遣放松一下以外,我对其他的一切都不闻不 问,一心一意的关注国家大事,而如今我对过去痴迷的事情完 全失去了兴趣,甚至到了厌烦的程度。” (五)对文化负载词的处理 这篇小说花了较大篇幅探讨Edmund Carr人生观的转 变,因此文中出现了许多有关人生哲理和历史神话方面的文 化负载词,如:Pharisee(法利赛人),Endymion(恩狄弥翁), Olympus(奥林匹斯山)等。举文中一处为例说明:I creep up a— gain to the deserted deck and slip into the swimming pool and lfoat,no longer what people believe me to be,a middle—aged jour— nalist taking a holiday on an ocean-going liner,but a liberated be— ing,bathed in mythological waters,an Endymion young and s ̄ong,wiht a god for his father and a vision ofthe woad inspired from Olympus.译文:“我又偷偷爬起来,再次登上空荡荡的甲 板,溜进游泳池,任自己的身体在水面上漂浮着。此时的我已 不再是人们心目中那个在远洋游轮上度假的中年记者的既定 形象,而是一个沐浴在神水中的身心解放、自由自在的小精 灵,一个年轻健壮的恩狄弥翁,不但有着一位身为神仙的父 亲,还拥有天庭赐予的观察人世的一双慧眼。”译本只是将其 名称对译成汉语,并没有做适当介绍。对于这样的文化负载 词,译者在翻译时,尽可能地使用异化法,来保留原文原汁原 味的异域情调。笔者认为,在处理一些普通读者不常见的文化 负载词时,最好能在当页底端插入脚注,简单介绍该文化负载 词背后的历史典故,这样更便于读者欣赏文学作品。 三、结语 翻译,从来就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承载着不同意识 文化之下交流的使命。小说《海上无路标》渗透出的种种精神 上的蜕变和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拓展,更是对译者的极大挑 战。通过对原文和译本的比较以及对译本中运用到的翻译策 略的分析,可以看出译本在“化境”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虽然 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上不太完善,但总的来说,小说的译者 还是很好地传达了人物的思想变化。 【参考文献】 [1]张步通.埃德蒙·卡尔的维思风格[J].外国语文,1988(04). [2]郑曦临.《海上无路标》意识流手法解读[J].作家,2010(14). [3]冯幼民.No Signposts in the Sea教学笔记[J].国际关系学院 学报,1997(04) [4]李志坤,徐建纲.《海上无路标》中“海”的意象[J].文教资料, 2007(12). [5]张玉红.寻找生命的真谛——萨克维尔·韦斯特《海上无路标》 的生态阐释[J].山花,2010(12). [6]王旭霞.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海上无路标》解读[J].长江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7]梁晓声.“译之美”,《作家谈译文》[H].上海译文出版社,l997. [8]王宏.《梦溪笔谈》译本翻译策略研究.[J].上海翻译,2010(1). [9]徐柳芬.浅谈翻译的策略[C].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7 篁1I曩 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