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雪》,它是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散文诗。下面我将从七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教材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明朗的抒情篇章之一。文章篇幅不长,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江南雪”与“朔方雪”两幅雪景图,在雪花纷飞与凝思的幻想中,为人们谱出了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编者把它放在这个单元第一课,我想主要是因为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含蓄,寓意深邃,体现出散文诗的突出特点,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散文诗的一个完美范本。
二、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单元要求学生加强诵读,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基于此,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①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体会本文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学习诗歌借景抒情的写法。
2、过程方法目标:在反复诵读中合作探究,流利地表达自己的阅读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3、情感态度目标:品味文章内涵,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新课标特别强调朗读的作用,要求学生在朗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据此,我确定本文的教学的重点为: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品味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而基于初三学生阅历较浅,心理不够成熟,理解感悟能力偏低。再加上鲁迅先
生内蕴深刻,生涩难懂的作品风格,我把品味文章内涵,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
的斗志作为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语文教学有四种基本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这四种方法各有所长由各有所短,所以我决定把这几种方法结合,使教学灵活而有效率。
而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加深学生的理解,我觉得应该把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
五、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我决定用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是这样安排的:
1、新课的导入。首先给学生欣赏《雪》的朗诵视频,利用视听艺术独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
情感体验,迅速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激发学习的兴趣。听完视频呢,让学生讲讲对雪的感受,对课文有一个整体印象。因为鲁迅的文章已学过不少,所以对鲁迅应该很熟悉,所以我把介绍作者的任务交给学生,也可以顺便考察一下学生的文学素养。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的阅读目标中,第一条便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对此,我会注重加强学生对这篇课文的朗读。具体分三次:第一次,我会把难,僻字挑出,使学生读准字词;第二次是快速阅读,小组讨论并推选出代表发言,以“我更喜欢的是——的雪,它具有——、——、——的特点,是一种——的美。朗读的时候应该用——的语气,——的语调和——的情感”的句式说话。这样是用任务的形式让同学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说出不同特色的语言所对应的朗读技巧。第三次朗读就是融合在回答问题中,请那些能说出正确朗读方法的同学示范朗读,教师加以评价指导。 3、 精读课文
我会提供写作背景,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两个问题: 1、作者将南北雪景对照描写有何目的?南方的雪与北方的雪又各有什么含义呢?2作者更倾向于哪国的雪呢?为什么(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四条,其中第三条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这里,我继续使用了让学生讨论的方式。
而设计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因为第四学段阅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要懂得领悟作品内涵并能联系背景评价作品的思想倾向。二则是这样两个问题符合了也有助于解决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使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和鲁迅在这篇课文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
解决了这些问题就差不多下课了,而下课前我会进行第四次朗读。请女生诵读描写江南雪的前三段,尽现其温婉恬静的美感。男生诵读写北国雪景的后三段,读出其雄浑俊伟的气势。
第二课时则分为两大块
第一是深入研读,妙点揣摩。即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喜欢的字,词,句。然后与组员分享,并且说说喜欢的原因。
这个过程时间不能省,得用二十五分钟时间,因为这就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品味语言,推敲重点字词的能力,而且还在发言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听和说。
第二大块是体验反思。我会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的脚下出现两条路:一条宽敞平坦,路旁开满了美丽的鲜花,眼前仿佛已有成千上万的蜜蜂在嗡嗡地飞着。另一条路却芳草萋萋,落叶满地。那么面临这样的选择,你将会选择哪一条路?
对于这一环节,我是想灵活把握教材的弹性度,培育学生思维由课堂向生活延伸的多种触角,引导学生对课文主旨作更深层次的思考,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升。
六作业布置
阅读选自柯蓝的《朝霞短笛》中的散文诗《雪》,试比较在写法上与课文有什么相同之处。 设计这一作业,是想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板书设计
板书主要围绕南方雪和朔方的不同以及各自的语言特色,力求直观、简洁,突出本文知识要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