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焊缝返修返工作业规范
1、目的
为防止不合格的焊缝没有按规定程序和方法进行处理,通过建立并实施对不合格焊缝处理的文件化程序,加强对焊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焊接质量满足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从事焊接作业的焊工、焊接操作工、焊接组长和焊接检验人员。
3、引用标准
3.1 公司《焊接质量管理手册》
3.2 公司《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3.3 公司《纠正与预防改善措施管理程序》
4、术语
4.1 不合格焊缝:是指没有满足某个规定要求的焊缝。
4.2 返修:局部焊缝中存在超标缺陷时,用局部挖补的方法进行修复,使其满足规定或预期的使用要求的过程。返修是处理不合格焊缝的一种类型。
4.3 返工:对那些性能已无法满足要求或焊接缺陷过于严重以致局部修理不经济或不能保证质量
的焊缝进行割除、清理后重新焊接,使其满足规定要求的过程。返工是处理不合格焊缝的一种类型。
4.4 报废:指存在于焊缝中的缺陷过于严重,采取返工方式已不能保证其焊缝质量满足规定要求,而将该焊缝连同工件一起不再用作产品中去的一种处理方式。
5、不合格焊缝的范围
5.1 错用焊接材料的焊缝;
5.2 焊缝质量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焊缝;
5.3 违反焊接工艺规程施焊的焊缝;
5.4 无资格证书而上岗的焊工施焊的焊缝;
5.5 按不符合要求或已作废的焊接工艺文件施焊的焊缝。
6、不合格焊缝的控制程序
6.1 标识:通过外观、尺寸或无损探伤检查出的不合格焊缝要及时在工件上作出标志,以方便识别。
6.2 记录:将不合格焊缝的范围以及存在于不合格焊缝中的缺陷位置、缺陷类型记录于《焊接质量检验记录》表中。
6.3 隔离:确认不合格焊缝的范围,将不合格焊缝与合格焊缝的工件分开存放,固定构件中的不合格焊缝则应做好明显的标记,以区别于合格焊缝。
6.4 评价:由指定人员对不合格焊缝的形成原因及危害程度作出分析。
6.5 处置:根据评价对不合格焊缝作出处理,并监督实施。
7、不合格焊缝处理程序
7.1 返修
7.1.1 当焊接接头存在不允许的缺陷时,应进行分析,找出原因,焊接组长制定措施由施焊人员实施返修。
7.1.2 返修所采用的工艺方法必须确认是正确的工艺方法,施焊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且考核合格。
7.1.3 返修过程及结果应有书面记录。
7.1.4 焊缝同一部位返修次数,由技术规范规定。对于超过规定返修次数的,应由焊接组长会同检查人员、焊工共同分析查明缺陷产生的原因,制定可靠的技术措施后方可实施超次返修。
7.1.5 焊缝危害性缺陷的返修,应在焊接组长或专职检验员的监督下进行。
7.1.6 返修后的焊缝其外形与原焊缝一致,并按规定对返修区进行外观、尺寸或无损检测,且符合质量要求。
7.2 返工
7.2.1 首先要对返工的整条焊缝予以确认。
7.2.2 根据焊缝位置及材质的不同用合适的方式割除或铲除焊缝。
7.2.3 整条焊缝割除或铲除后,对能采用机加工方式制作坡口的焊缝一定要采用机加工方式来制
作,对不能采用机加工方式制作的坡口,则应按有关技术要求,采用人员仔细打磨制作坡口。注意:经过机加工或打磨制作的坡口要确保原焊缝熔敷金属被全部清除。
7.2.4 返工所采用的工艺方法必须确认是正确的工艺方法,施焊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且考核合格。
7.2.5 对于自动焊或半自动焊完成的焊缝,若补焊范围超过焊缝全长的1/5或其厚度的1/2,则应将焊缝全部除去,重新焊接。
7.2.6 不合格焊缝返工后必须重新进行外观、尺寸或无损检测,且符合质量要求并予以记录。
7.3 检验
7.3.1 设计图样及焊接工艺规程中有关焊接施焊及验收规范是焊接质量检验的依据。
7.3.2 返修或返工的焊缝必须作100%目视检查,必要时可用5-10倍放大镜观察,检查结果应符合相应技术规范要求,并作出记录。
7.3.3返修后的焊缝,需对返修部位按原检验方法重新检查至合格外,还应从该焊工当日所焊的同一批焊接接头中增做不合格数的加倍检验。加倍检验中仍有不合格时,则该批焊接接头评为不合格,对该焊工当日所焊同一批的其他焊接接头应全部进行检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