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公十三年
【原文】十三年春,公至自晋,孟献子书劳于庙,礼也。
夏,邿
1
乱,分为三。师救邿,遂取之。凡书“取”,言易也,用大师焉曰“灭”,
弗地曰“入”。
荀罃、士鲂卒。晋侯蒐
2
于绵上以治兵,使士匄将中军,辞曰:“伯游长。昔臣习于
知伯,是以佐之,非能贤也,请从伯游。”荀偃将中军,士匄佐之。使韩起将上军,辞以赵武。又使栾黡,辞曰:“臣不如韩起,韩起愿上赵武,君其听之。”使赵武将上军,韩起佐之。栾黡将下军,魏绛佐之。新军无帅,晋侯难其人,使其什吏率其卒乘官属,以从于下军,礼也。晋国之民是以大和,诸侯遂睦。君子曰:“让,礼之主也。范宣子让,其下皆让。栾黡为汰3,弗敢违也。晋国以平,数世赖之,刑和,可不务
5
4
善也夫。一人刑善,百姓休
乎?《书》曰:‘一人有庆6,兆民赖之,其宁惟永。’其是之谓乎!周之
7
兴也,其《诗》曰:‘仪刑文王,万邦作孚8。’言刑善也。及其衰也,其《诗》曰:
10
‘大夫不均9,我从事独贤。’言不让也。世之治也,君子尚能而让其下,小人农力以
事其上。是以上下有礼,而谗慝黜远,由不争也,谓之懿11德。及其乱也,君子称其功以加12小人,小人伐13其技以冯14君子。是以上下无礼,乱虐并生,由争善也,谓之昏德。国家之敝15,恒必由之。”
楚王疾,告大夫曰:“不穀不德,少主社稷,生十年而丧先君,未及习师保之教训,而应受多福。是以不德,而亡师于鄢,以辱社稷,为大夫忧,其弘16多矣。若以大夫之灵,获保首领以殁于地,唯是春秋窀穸17之事,所以从先君于祢18庙者,请为‘灵’若‘厉’。大夫择焉。”莫对。及五命,乃许。
秋,楚共王卒。子囊谋谥。大夫曰:“君有命矣。”子囊曰:“君命以共,若之何毁之?赫赫楚国,而君临
19
之,抚有蛮夷,奄
20
征南海,以属诸夏,而知其过,可不谓共
乎?请谥之‘共’。”大夫从之。
吴侵楚,养由基奔命,子庚以师继之。养叔曰:“吴乘我丧,谓我不能师也,必易
21
我而不戎22,子为三覆23以待我,我请诱之。”子庚从之。战于庸浦,大败吴师,获公子党。君子以吴为不吊24。《诗》曰:“不吊昊天,乱靡25有定。”
冬,城26防。书事,时也。于是将早城,臧武仲请俟毕农事,礼也。
郑良霄、大宰石毚犹在楚。石毚言于子囊曰:“先王卜征五年,而岁习27其祥。祥习则行,不习则增修德而改卜,今楚实不竞,行人28何罪?止郑一卿,以除其逼,使睦而疾
29
楚,以固于晋,焉用之?使归而废其使,怨其君以疾其大夫,而相牵引也,不犹愈乎?”
楚人归之。
【译文】十三年春,鲁襄公从晋国返回,孟献子到宗庙里记载功劳,符合礼仪。
夏,邿国发生动乱,分为三部分。鲁军救援邿国,就趁机占领。凡是记载“取”,是说改变了,使用大军叫做“灭”,不占领土地叫做“入”。
晋国荀罃、士鲂去世。晋悼公在绵上打猎以检阅治理军队,让士匄率领中军,士匄推辞说:“荀偃年长,从前下臣学习于智伯,因此辅佐他,而不是因为贤能,请派遣荀偃。”于是让荀偃率领中军,士匄辅佐。让韩起率领上军,韩起推辞以让赵武。又让栾黡,栾黡推辞说:“下臣不如韩起,韩起愿意让赵武在上,君主听从他吧。”于是让赵武率领上军,韩起辅佐。让栾黡率领下军,魏绛辅佐。新军没有统帅,晋悼公对人选为难,便让其什吏
率领其士卒骑兵官属,以附从下军,这符合礼仪。晋国的民众因此大为和谐,诸侯也因此和睦。君子说:“谦让,是礼的主体。范宣子谦让,他的下属都谦让。栾黡即使骄奢,也不敢违背。晋国以此平定诸侯,几世都依赖于此,这就是榜样的善良。一人的榜样善良,百姓就休养和谐,可以不致力于善良吗?《书》上说:‘我一个人有喜庆,万民都仰赖。安宁也就可以长久了。’说的就是这个吧!周朝兴起时,它的《诗经》上说:‘效法典范周文王,万邦对你会信任。’说的就是榜样的善良。等到周朝衰弱时,它的《诗经》上说:‘大夫做事虽不均,我独去从事那贤人。’说的就是不谦让。世俗的治理,君子崇尚才能而对下谦让,小人努力做事以侍奉君上。因此上下有礼,而谗言奸邪废黜远离,由于上下不争,就称之为修美的规律。等到混乱时,君子夸耀他的功劳以凌驾于小人之上,小人夸耀他的技能以依靠君子,因此上下无礼,动乱与残暴一起发生,由于争相为善,就称之为昏暗的规律。国家的衰败,常常是由此发生。”
楚共王患病,告诉大夫说:“我不穀没有规律,从小就主持社稷,出生十年就丧失先君,没有来得及学习师傅的教训,而承受了许多福禄,因此没有规律,而在鄢陵丧失了军队,使社稷蒙受耻辱,使大夫忧虑,大过错多了。如果以大夫的灵验,我得以保全首级而善终,在这些早晚墓穴之事上,能够跟从先君在父庙里接受祭祀,就请求谥号为“灵”或“厉”,请大夫选择。“大夫没有回答。等楚共王五次命令后才答应。
秋,楚共王去世。子囊谋划谥号。大夫说:“君王已经有命令了。”子囊说:“君王是用共命名的,怎么能够毁弃呢?声势显赫的楚国,君王在上统治,安抚蛮夷,征伐占有南海,以从属于华夏,而君王知晓过错,可以说不能称为共吗?还请谥号为‘共’。”大夫们听从了他。
吴国侵犯楚国,养由基奔赴命令,子庚以军队跟继。养由基说:“吴国趁我们丧事,认为我们不能动用军队,必然轻视我们不能进行战争,先生设置三处伏兵等待我,我请求
去引诱他们。”子庚听从。在庸浦发生战斗,吴军大败,俘获了公子党。君子认为吴国不悲悯。《诗经》上说:“不哀伤那上天,战乱不会有平定。”
冬,在防地筑城。记载此事,是因为符合时节。当时准备早些时候筑城,臧武仲请求等待农事完毕后再动手,符合礼仪。
郑国良霄、太宰石毚仍滞留在楚国。石毚告诉子囊说:“先王占卜征伐五年,而每年都调节其吉祥。吉祥能够调节那么就行动,不能调节那么就增加修整规律而改卜,如今楚国其实不能竞争,外交人员有何罪?留下郑国一个卿大夫,以去除郑国的逼迫,使其上下和睦而憎恨楚国,以与晋国坚固友好关系,这对楚国有什么用处?让我们回去而废除使命,怨恨君主而憎恶其大夫,而使君臣互相牵引,不是更好一点吗?”楚国人于是释放他们回国。
【说明】本篇所记之事发生在公元前560年,周灵王十二年期间。主要记述了七件事,一是鲁襄公在晋国居住了一个冬天,到春季才返回。二是邿国发生动乱,鲁军前去救援,趁机占领了邿国。三是晋国荀罃、士鲂去世,晋悼公借阅兵机会重新安排三军将帅。四是楚共王患病后去世,楚国官员商议后还是决定谥号为“共”。五是吴国侵犯楚国,被击败。六是鲁国在防地筑城。七是楚国人终于释放郑国外交官良霄、石毚。
——————————————————
【注释】1.邿:(shī诗)古国名,春秋时属鲁,在今山东省济宁市东南。《左传·襄公十三年》:“夏,邿乱,分为三。”
2.蒐:(sōu收)《周礼·大司马》:“遂以蒐田。”《管子·小匡》:“春以田,曰蒐,
振旅。”《左传·隐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左传·成公十六年》:“蒐乘补卒,秣马利兵。”《谷梁传·昭公八年》:“秋,蒐于红。”《韩非子·十过》:“昔者桀为有戎之会而有缗叛之,纣为黎丘之蒐而戎、狄叛之。”这里用为春天打猎阅兵、带有检阅之意。
3.汰:(tài太)通“泰”。《晏子春秋卷七·外篇第七》:“今公家骄汰,而田氏慈惠,国泽是将焉归?”《荀子·仲尼》:“般乐奢汰。”《礼记·檀弓上》:“汰哉淑氏,专以礼许人。”《说苑·反质》:“君臣衣服舆马甚汰,吾欲禁之,可乎?”这里用为骄泰、奢侈之意。
4.刑:(xíng形)通“型”。《易·蒙·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书·尧典》:“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书·康诰》:“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诗·大雅·文王》:“仪刑文王,万邦作孚。”《诗·周颂·我将》:“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管子·侈靡》:“贱有实,敬无用,则人可刑也。”《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孟子·离娄上》:“君子犯义,小人犯刑。”《荀子·王制》:“刑政平,百姓和,国俗节。”《荀子·臣道》:“政令教化,刑下如影,应卒遇变。”这里用为典范、榜样之意。
5.务:(wù雾)《书·康王之诰》:“富不务咎,厎至齐信。”《管子·轻重甲》:“务在四时,守在仓廪。”《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雍也》:“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战国策·秦策一》:“欲富国者,务广其地。”《荀子·解蔽》:“法其法以求其统类,以务象效其人。”《吕氏春秋·察今》:“非务相反也。”这里用为专心致力于某件事之意。
6.庆:(qìng磬)《书·吕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诗·小雅·楚茨》:“孝孙
有庆。”《诗·小雅·裳裳者华》:“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诗·大雅·韩奕》:“庆既令居,韩姞燕誉。”《国语·周语》:“有庆未尝不怡。”《荀子·君子》:“传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这里用为喜庆之意。
7.仪:(yí遗)《易·渐·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诗·鄘风·柏舟》:“髧彼两髦,实维我仪。”《诗·大雅·文王》:“仪刑文王,万邦作孚。”《诗·周颂·我将》:“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管子·宙合》:“大揆度仪,若觉卧,若晦明,若敖之在尧也。”《文选·张衡·东京赋》:“仪姬伯之渭阳,失熊罴而获人。”《抱朴子》:“仪肖曹之指挥,羡张陈之奇画。”《正字通·人部》:“仪,效法。”这里用为效法之意。
8.孚:(fū夫)《易·中孚·辞》:“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书·高宗肜日》:“天既孚命正厥德。”《书·洛诰》:“答其师,作周孚先。”《诗·大雅·下武》:“永言配命,成王之孚。”郑玄笺:“孚,信也。”《尔雅·释诂上》:“孚,信也。”邢昺疏:“谓诚实不欺也。”《说文·爪部》:“孚,信也。”这里用为诚信之意。
9.均:(jūn军)《诗·小雅·北山》:“大夫不均。”《周礼·序官·均人》:“土均。”《周礼·小司徒》:“乃均土地。”《论语·季氏》:“而患不均。”《说文》:“均,平也。”这里用为均匀、均衡、公平之意。
10.农:(nóng浓)通“努”。《书·洛诰》:“兹予其明农哉!”《管子·大匡》:“耕者用力不农,有罪无赦。”《管子·君臣下》:“作本者众,农以听命。”《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农力以事其尚。”这里用为努力、勉力之意。
11.懿:(xi意)《书·无逸》:“徽柔懿恭,怀保小民。”《诗·豳风·七月》:“女执懿
筐,遵彼微行。”《诗·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周颂·时迈》:“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尔雅·释诂上》:“懿,美也。”《易·小畜·象》:“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说文·壹部》:“懿,专久而美也。”段玉裁注:“专一而后可久,可久而后美。”这里用为动词,犹言“修美”之意。
12.加:(jiā家)古通“驾”。凌驾,侵凌。《左传·庄公十年》:“弗敢加也。”《论语·述而》:“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荀子·劝学》:“臂非加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加胜于赵。”《说文》:“加,语相增加也。”这里用为增加、凌驾之意。
13.伐:(fá乏)《书·大诰》:“乃有友伐厥子,民养其劝弗救?”《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诗·小雅·鼓钟》:“鼓钟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管子·霸言》:“骥之材,而百马伐之,骥必罢矣。”《老子·二十二章》:“不自伐,故有功。”《论语·宪问》:“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荀子·仲尼》:“无伐德之色。”《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史记·淮阴侯列传》:“不伐己功,不矜己能。”这里用为夸耀之意。
14.冯:(píng凭)《易·泰·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中行。”《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诗·大雅·卷阿》:“有冯有翼,有孝有德。”毛传:“有冯有翼,道可冯依以为辅翼也。”《管子·山至数》:“冯市门一吏书赘直事。”《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庄子·盗跖》:“侅溺于冯气,若负重行而上阪,可谓苦矣。”《史记·伯夷列传》:“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司马贞索隐:“冯者,恃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马部》:“冯,或假借为凭字,凡经传云‘冯依’,其字皆当作‘凭’。”这里用为凭借、依靠之意。
15.敝:(bi避)《诗·郑风·缁衣》:“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管子·侈靡》:“非人性也,敝也。”《老子·二十二章》:“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论语·子罕》:“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易·归妹·象》:“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礼记·乐记》:“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生。”孙希旦系解:“孔氏曰:‘土衰敝,故草木不长。’”这里用为衰败之意。
16.弘:(hóng洪)假借为“宏”。《书·顾命》:“弘璧。”《诗·小雅·节南山》:“丧乱弘多。”《诗·大雅·民劳》:“式虽小子,而式弘大。”《尔雅》:“弘,大也。”这里用为大之意。
17.窀:(zhūn谆)窀穸(xī西):墓穴。《左传·襄公十三年》:“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从先君于祢庙者。”清袁枚《祭妹文》:“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
18.祢:(mí迷)《诗·邶风·泉水》:“出宿于泲,饮饯于祢。”《管子·侈靡》:“敬祖祢,尊始也。”《左传·襄公十二年》:“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这里用为奉祀死父的宗庙之意。
19.临:(lín林)《易·临·辞》:“临,元亨,利贞。”《书·大禹谟》:“临下以简,御众以宽。”《诗·大雅·皇矣》:“临冲闲闲,崇墉言言。”《诗·鲁颂·閟宫》:“上帝临女。”《管子·八观》:“置法出令,临众用民。”《论语·为政》:“临之以庄则敬。”《礼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荀子·性恶》:“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韩非子·十过》:“少欲,则能临其众。”这里用为监视、统治、治理之意。
20.奄:(yǎn演)《书·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诗·大雅·皇
矣》:“受禄无丧,奄有四方。”《诗·周颂·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高亨《周颂考释》上:“奄,犹尽也,包括一切之词。”《说文》:“奄,大有余也。”《广韵·琰韵》:“奄,取也。”这里用为拥有、占有之意。
21.易:(yì艺)《书·盘庚中》:“今予告汝:不易!永敬大恤。”《管子·水地》:“故其民间易而好正。”《易·系辞下》:“易者使倾。”《庄子·应帝王》:“是于圣人也,胥易技兿。”《礼记·乐记》:“易慢之心入之矣。”《韩非子·有度》:“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汉书·王嘉传》:“吏民慢易之。”这里用为轻视之意。含有“不以为意”的意思。
22.戎:(rong荣)《易·夬·辞》:“即戎,利有攸往。”《书·说命中》:“惟甲胄起戎,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书·泰誓中》:“袭于休祥,戎商必克。”《诗·邶风·旄丘》:“狐裘蒙戎,匪车不东。”《诗·小雅·雨无正》:“戎成不退。”《管子·五辅》:“和协辑睦,以备寇戎。”这里用为征伐、战争之意。
23.覆:(fù父)古通“伏”。伏击、袭击。
24.吊:(diào钓)《诗·桧风·匪风》:“中心吊兮。”《诗·小雅·节南山》:“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诗·小雅·天保》:“神之吊矣,诒尔多福。”这里用为哀伤、悲悯之意。
25.靡:(mi迷)《书·咸有一德》:“天难谌,命靡常。”《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靡所与同。”《诗·小雅·采薇》:“靡室靡家。”《诗·大雅·皇矣》:“比于文王,其德靡悔。”《诗·鲁颂·泮水》:“靡有不孝,自求伊祜。”《诗·商颂·玄鸟》:“武王靡不胜。”《尔雅》:“靡,无也。”《荀子·儒效》:“乡也,胥靡之人,俄而治天下之大
器举在此。”《战国策·秦策》:“靡不有初。”《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靡不毕现。”这里用为没有之意。
26.城:(chéng成)这里用作动词,修筑城邑。《左传·隐公元年》:“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今吴是惧而城于郢。”
27.习:(xí席)《易·坎·辞》:“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书·大禹谟》:“龟筮协从,卜不习吉。”《管子·七法》:“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习也、谓之化。”《晏子春秋卷五·内篇杂上》:“婴闻汩常移质,习俗移性,不可不慎也。”《左传·隐公五年》:“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荀子·劝学》:“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韩非子·主道》:“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既知其以生有习,然后民特从命也。”卢辩注:“生,谓性也;习。调节也。”这里用为调节之意。
28.行人:《易·无妄·六三》:“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周礼·秋官·司寇》:“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管子·侈靡》:“行人可不有私。”尹知章注:“行人,使人也。”《管子·小匡》:“宁戚为田,隰朋为行,曹孙宿处楚。”《左传·桓公九年》:“邓南鄙鄾人攻而夺之币,杀道朔及巴行人。”《论语·宪问》:“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国语·吴语》:“吴王夫差既胜齐人于艾陵,乃使行人奚斯释言于齐。”《韩非子·说林上》:“秦武王令甘茂择所欲为于仆与行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卫君入朝于周,周行人问其号。”这里用为外交官之意。
29.疾:(jí极)《易·鼎·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书·康诰》:
“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管子·权修》:“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论语·述而》:“子之所慎:齐,战,疾。”《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论语·乡党》:“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荀子·非十二子》:“礼节之中则疾疾然,訾訾然。”《荀子·大略》:“生而有疾恶焉。”《诗·桧风·隰有苌楚序》:“隰有苌楚,疾恣也,国人疾其君之淫恣,而思无情欲者也。”《字汇·疒部》:“疾,恶也。”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疒部》:“疾,又为疾恶之义。”这里用为憎恶之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