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布局调整;工作建议
1.前言
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基本农田质量的好坏、数量的多少,不仅仅关系到农业生产以及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和轻工业生产发展的好坏,与此同时还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对于永久基本农田并没有准确定义,结合基本农田的基本特性,可将永久基本农田定义为在基本农田范围内划定出农业配套设施完善、土壤肥沃、地力上等、抗灾能力强的一部分作为永久性基本农田,用于保障一定时期商品粮供应和辖区内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对永久性基本农田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实行农田用途管制,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对土壤地力实施综合保护。一经划定,长期不变[1]。
2014年10月18日,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了《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8号),并下发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106个重点城市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做了详细说明。2015年3月30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做好106个重点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下发了106个重点城市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初步任务,并细化、明确了推进划定工作的具体要求。据此,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正式启动。
2.存在问题
从1988年湖北荆州最早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1994年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正式建立以来,我国基本农田保护经历了保护区全面划定、调整划定到全面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保护的内涵也从数量保护为主逐步向数量质量并重保护转变[2]。
在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实际工作中,基本农田保护刚性不足是首要问题,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与优质耕地的重叠度较高,城市发展占用优质耕地的现象仍比较突出,对基本农田保护力度不够;其次,基本农田的质量逐渐下降,对基本农田的补充过程中“划劣不划优”的做法还依然存在,城市周边还大量优质耕地未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再次,地方的政府对基本农田保护的态度不坚决、不积极,往往一味的追求经济的迅猛发展,而忽略了对农田的保护;最后,也是较为重要的是,农民对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意识比较单薄,并没有意识到基本农田的重要性同时也缺乏对基本农田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素质等等。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对基本农田实行最严格的用途管制势在必行。
3.布局调整
1) 坡度大于25度且未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耕地、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耕地;因生产建设或自然灾害严重损毁且不能恢复耕种的耕地;经合法认定程序确认的严重污染的基本农田以及零星分散、规模过小、质量较差的低等别耕地均应划出基本农田。
2) 国务院批准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中计划退耕还林、还牧、还湖的耕地应划出基本农田。
3) 现状基本农田中,不符合划定要求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以及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其他农用地,应该划出基本农田。
4) 城镇周边及交通沿线尚未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质量等别和地力等级达到本市(县)平均水平以上的现有耕地应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
5) 结合基本建设,尚未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应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
6) 基本农田布局调整时不允许把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拆分成零散的小块基本农田。
4.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建议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切实做好106个重点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的同时,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城市周边未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图斑,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先行开展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随着工作的局部开展,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有几点建议。
1)优先考虑生态安全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要求结合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协同开展,考虑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的同时,应该重点考虑耕地的生态功能,耕地生态系统是一类特殊的生态系统类型,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其存在生产力价值、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及自然美学等。在进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时,建议以生态安全为基本出发点,在保持耕地的基本生态功能的基础上,优先考虑耕地的生态安全,确保水系、生物廊道的完整性,构建生态屏障网络,全面保证区域生态安全。基本农田划定后,要充分发挥耕地的生态功能在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中的重要作用。
2)优化布局建设用地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要求结合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工作协同开展,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对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的无序扩张具有刚性约束作用,对城市串联式、组团式、卫星城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永久基本农田边界确定后,优化城镇建设用地布局是保障城镇化、工业化的必然要求。优化城镇建设用地布局,一方面要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此类建设用地与永久基本农田冲突无法避免的,要以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为原则对基本农田布局进行调整;另一方面,提高建设用地利用集约水平,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不安排新增建设用地;另外,带有污染物排放的产业用地,应远离基本农田保护区,以保障农产品安全。
3)认真研究界定标准
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过程中,对有关标准如何界定,应结合区域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制定。按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有关要求,对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现有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优先划定基本农田,城镇周边范围如何确定,交通沿线以两侧多远距离为标准,以及集中连片如何界定,均需要以各地区实际情况出发,研究界定相关标准,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 黄建平,柳建军. 彰显保护的刚性―划定与保护永久性基本农田的思考[J].中国土地.2009.3:54-56.
实施退耕还林13年来,榆阳区将工程建设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相结合,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农民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相结合,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由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向农、林、牧并重转变,畜牧养殖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由30%提高到了60%;由过去单一的种植粮食作物向粮、经、饲并重转变,饲料饲草面积由15%提高到了60%。二是生态环境逐步好转。全区林草覆盖率由工程实施前的38.2%提高到42.7%,在工程实施区域,山上林草多了,沟底坝系多了,水土流失得到初步遏制,整体生态状况有所改善。三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5822元提高到6988元,2年净增1166元。四是广大群众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认识明显提高。由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特别是退耕还林优惠政策的兑现,极大地调动了乡村广大干部群众还林种草的积极性,纷纷自觉投身于退耕还林工程中来。五是退耕还林工程科技支撑优势明显呈现。造林承包机制、竞争机制的引入,不同造林模式的推广,地膜覆盖、容器苗造林、截杆深栽等适用技术普遍应用,使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的工程质量、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大幅度提高。
2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做法
2.1科学规划、分类实施
1999年,榆阳区委、区政府制定了《榆阳区退耕还林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即从1999~2010年,分3期将全区53333.33hm2耕地和116000hm2荒山(沙)地按照乔灌草相结合,针阔叶相配套的原则稳步退耕地。为确保退耕还林后粮食总产不减少,群众吃饭不受影响,根据全区不同区域条件,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分区域口粮田标准,在退耕还林时留足口粮田,其余坡耕地采取适地适树,综合治理的办法稳步退耕,做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在退耕还林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每家每户耕地状况,防止出现全退村、全退户。即南部丘陵区人均保留0.13~0.17hm2水地、坝地、梯田等高标准农田,实行山打赌修水窑,缓和地栽植乔木林,陡坡营造灌草林,沟沿线实施灌木封沟,沟底打坝淤地保良田,形成一个生态林、经济林、饲草、良田合理配置的格局。川道区人均保证0.11hm2基本农田,其余坡耕地上栽红枣、大扁杏等兼用林和经济林,林下种植灌草。草滩区抓好人均0.2hm2高产稳产田,重点发展乔灌草相结合,常绿树种、落叶树种合理搭配的防风固沙林。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利用土地条件较好的区域大力发展山杏、仁用杏和红枣等兼用树种。目前,建成了6800hm2仁用杏和1333.33hm2红枣等果品基地。今年,全区产杏核50kg,创产值150万元。
2.2强化种苗,培育市场
一是按照《陕西省退耕还林(草)苗木生产供应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严格执行《榆林市苗木质量检验标准》,实行种苗检验“三证一签,四见面”制度,(即苗木检验有调拔许可证、检验证、检疫证和苗木出圃标签;苗木检验员,施工技术干部,产苗单位。用苗单位四方同时到现场签字后方可出圃调运),保证了造林用苗数量、质量,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2.3强化科技,创建精品
工程实施以来,区上积极开展了美国干水、汉力葆等保水剂抗旱造林试验,大力推广集雨覆膜、截干深栽、营养袋苗木造林、大苗带母土栽植等实用技术,结合不同地类,开展了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模式研究,在东南部黄土丘陵区实施侧柏×桑×草混交模式,长城沿线盖沙黄土区实施樟子松×紫穗槐×草混交模式,固定半固定沙地实施杨树×紫穗槐×草混交模式,不仅提高了造林成效,而且合理地解决了生态优先兼顾经济发展、群众眼前利益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根本问题。这些治理模式的研究推广,不仅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而且为干旱风区退耕造林成活率的提高探索出了新的途径。同时,榆阳区还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创建了3条百公里退耕示范带、红石桥古城界、金鸡滩掌盖界、鱼河李家沟等一大批万亩以上精品工程,有力推动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顺利实施。
2.4严格验收,严格兑现
基本思路:按照“两型园区”标准,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科学的理念抓规划、现代的理念抓建设,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为目标,以土地流转、招商引资和项目推动为抓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使现代农业示范园成为全区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示范区、先进科技应用的核心区、生态循环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引领全区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目标任务:全区集中力量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在曹庵镇合、蚌高速两侧,依托王郢米厂、兴杨公司、益农公司、宋庄林场等龙头企业,拓展提升农产品加工、工厂化育苗、设施栽培、标准化养殖、农业观光等产业,建设2万亩精品特色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在史院乡全乡规划、全乡建园,以联合湖万亩高产攻关田为起步区,逐步建设高水平优质粮食基地、蔬菜草莓基地、花卉苗木基地、畜禽水产基地、农业旅游基地。
按照“一年拉出框架、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基本建成”的要求,到2016年底,基本完成示范园建设。
具体要求:园区建设要达到“五化”标准:一是布局科学化。合理确定园区内的布局,充分展示园区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功能,努力使观光、休闲、科普、体验、购物于一体。二是园区生态化。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和多次增值,建立起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展现舒适优美的田园风光,建设一流的农业休闲旅游基地。三是经营规模化。以农业企业和大户经营为主体,形成集聚规模效应,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四是生产标准化。制定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土壤、水、气等环境要素达到安全农产品生产标准。五是农民知识化。对园区内农民和服务组织人员进行多层次、经常性的文化、科技、管理知识培训,培育造就新一代知识型农民。
二、工作重点
1、突出抓好规划布局,科学引导园区发展。坚持“四个结合”,即与村镇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相结合,根据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功能科学划定农田保护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统筹土地整理和农民集中居住;与产业规划相结合,做到农业种植养殖与加工、流通有机融合;与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相结合,提高农田基本建设的整体水平,增强农业的综合效益。立足高起点、高标准,体现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产业化等现代农业特征。把握“三个集中”,即土地向大户集中,发展规模、特色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实现居住、服务配套。规划设计经科学论证,报区政府同意后送经市城乡规划局审查、规委会审批。区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于2012年5月底前完成。
2、突出抓好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采取多种形式加快流转。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园区内农民以合并转向、企业租赁、反租倒包、自愿互换、入股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园区内要以村为单位建立土地流转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流转委托协议,做好流转的基础工作,同时统一对外发包;对不愿意流转的农户要采取积极委托的措施将其土地进行置换,不能影响园区发展大局。采取GPS定位测量、建立农村土地信息库等先进手段,对园区内的土地进行确权登记,明确权属,让农民放心流转。建立区、乡镇土地流转中心,为土地流转提供信息、中介委托、双方洽谈、合同签订、签证备案、价格指导等服务。切实规范土地流转程序。通过健全制度、严格程序,积极协调由土地流转形成的多方利益关系,稳妥化解矛盾和问题,做到职责明确、手续完备、合同规范。村级建立土地流转组织,负责与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乡镇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土地流转见证与档案管理;区成立由法制、农业、国土、司法、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土地承包仲裁机构,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督。
3、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培育园区经营主体。以工业园区的理念和形式来运作园区,坚持政府主导,切实做好园区内耕地保护和林地保护,推进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道路、供电、供水、供气、排灌、排污、电信、电视管线和土地平整“八通一平”,为对外招商提供良好的硬环境;以产业项目为载体,区、乡镇根据园区建设的总体规划,积极引进各类项目,着力引进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项目,以项目实施促进园区建设,以项目建设提升园区档次;以优良服务为手段,推行投资绿色通道和行政审批代办制,不断提高办事效率,为园区建设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4、突出抓好产业化经营,增强园区市场竞争力。大力推广市场引领下的“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实行二次返利,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重点发展种养大户、加工企业、营销组织等共同组建的产销协会。根据园区的多功能性,大力发展“园中园”,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和物流园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园区以外的松散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内集中,到2015年底,全区农产品加工业集中度达到90%。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通过“三品”认证率达到100%,其中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率达30%以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稳步提升农业生产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园区产业优势,整合农业旅游资源,积极引导和鼓励发展草莓采摘游、休闲垂钓、开心农场等乡村旅游,把休闲农业发展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拓展农业的生活、生态和文化传承等功能。
5、突出抓好集中居住区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统筹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抓住农房建设和改造的政策机遇,大力开展园区内农民集中搬迁安置。统筹考虑农民生产、生活、子女上学、就医等因素,认真做好农民集中居住区的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由区和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负责;坚持自愿的原则,采取统建、自建等不同方式,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在强化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制定以宅基地换住房、以承包地换社保的“双置换”政策,鼓励园区内长期在外务工、收入较为稳定的农民向城市、中心镇转移。
6、突出抓好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做好产供销服务。加快农产品市场网络建设,在园区所在乡镇规划建设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资供应网点,鼓励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有机、绿色、无公害“三品”农产品专营市场,建立物流、连锁、配送等新型农产品市场经营模式。加快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市场信息服务设施,建立覆盖全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营大户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引进物联网技术,推行农业生产各种要素全程监控,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信息化管理。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由所在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园区管委会主任,负责园区规划建设的具体实施工作。由区农林水利局牵头成立综合指导组,由区城乡建设委牵头成立规划建设指导组,由区发改委牵头成立招商引资指导组,由区科技局牵头成立专家技术服务组,由区考核办牵头成立园区工作考核组。有关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2、明确工作责任。乡镇政府负责园区规划建设的具体实施工作;区发改委负责将园区创建列入“十二五”重点项目建设规划;财政部门负责提供园区建设资金保障;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园区规划的指导、审查,协调园区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园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支持政策;农林水利部门负责指导土地流转,加强水利灌溉设施的配套建设、园区内林网和村庄绿化,优先扶持园区内中低产田改造等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落实园区建设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农业用地政策;科技部门负责支持园区建设的科技开发。
3、加强政策扶持。进一步提高对园区集中连片土地流转的奖补标准,凡是入驻示范园的经营主体,集中流转面积500亩以上、流转期限5年以上,在市财政按每亩400元一次性补助的基础上,区财政按1:1配套补助。区财政出资建立园区所在乡镇、村两级土地流转信息库、配备GPS等测量工具。园区乡镇、村完成当年土地流转指标的,区财政分别补助5万元、2万元工作经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经验收合格后,区财政对乡镇实行以奖代补。同时,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155号)精神,允许流转企业按照流转土地面积的一定比例建设必要的生产管理设施,其占地不视为建设用地。园区内通过村庄集中搬迁、土地整理增加的土地指标主要用于发展园区内农产品加工业。鼓励园区经营主体按照国家农业政策导向编制申报扶持政策,争取省级以上财政资金支持。加强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为园区管委会和农业主管部门引进一批农业高端人才,对园区产学研合作项目、聘请高级人才给予支持。
今天,我们召开春季植树造林动员大会,这是县委、县政府继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县上下积极行动起来,迅速投入到春季植树造林活动中,并以此为突破口,掀起春耕生产,为夺取全年农业丰收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市委、市政府已先后召开了春季植树造林动员会议,根据、市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造林绿化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植树造林、绿化国土、美化家园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工程,是一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改善我县生态环境,促进我县大开发、大发展的翻身工程。这项工程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质量,关乎xx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关乎全县长远发展的未来。近年来,我县造林绿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与全县广大群众的期望、与创建生态园林县城的标准,还有相当差距。我们必须站在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绿化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绿化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这项工作做为当前的一项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首先,加快我县林业的发展,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是事关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保护和发展林木植被,既可以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又可以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大气污染。可以说,植树造林在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维护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的治本之策。长期以来,我县依托资源优势,形成了采矿、选矿、冶炼等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单一,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耗能的粗放型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在一度时期促进了经济的较快发展,但也付出了沉重代价,造成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人与自然矛盾尖锐。现在,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我县经济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这种制约,不仅表现在气候十年九旱,农业生产水平低而不稳上,而且表现在水资源严重短缺、工业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表现在生态环境差,难以有效地吸引外资和人才。水资源匮乏,直接破坏因素是煤炭和矿石的大量开采,根本原因是森林覆盖率低。因此,不大力植树造林,改善植被,我们就不可能打破瓶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角度讲,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对我们xx来说,林业是根本,必须下大力气把林业搞上去。
第二,加快我县林业发展,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渠道。林业兼具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既是一项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的公益性事业,也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我县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的70%以上。目前我县农民收入整体水平还不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只相当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0%。大搞造林绿化,发展林产业,可以显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生产环境,增强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近几年,我们大力实施的红枣富民工程,就充分利用了过去荒废的酸枣刺资源,实现了变废为宝,又治理了小流域,改善了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农民通过嫁接红枣,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实惠。红枣产业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兴产业和特色工程。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林业是一项解决“三农”问题的大产业。这一产业抓住了、抓好了,就可以带动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三,加快我县林业发展,是用足用活国家林业政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造林绿化,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今后五年,国家仍将在我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通过整合,不仅在资金上对我造林绿化工程是极大支持,而且退耕还林等政策对山区的通道绿化、环城绿化等也是有利条件。在年初出台了《关于搞好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意见》,提出了2006—2010年造林绿化工程的目标、要求和措施,里每年筹集安排3亿元用于造林绿化工程,具体用于干线公路防护林建设补助、交通沿线荒山造林、交通沿线园林村镇示范项目、出口和重点地段成片公益林建设、林区移植大苗大树支持城市和重点地区绿化。我们必须珍惜和利用中央和里对造林绿化工程的资金扶持这个难得机遇。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县国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特别是近年来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使我们有较强的实力,进行大规模的林业生态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林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第四,加快我县林业发展,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举措。盛世兴林是林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但凡一个国家经济强盛、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之时,也是这个国家崇尚生态、重视森林、振兴林业之日。大力发展林业,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培育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二十一世纪的生态文明,这是林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义之一。当前,全县广大农村正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林业发展,搞好村庄绿化,美化生活环境,发展农村经济,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
总之,加快林业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快林业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强化措施,抓住机遇,齐心协力,把我县林业搞上去,推动我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确保春季植树造林任务圆满完成
按照《关于搞好造林绿化工程实施意见》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根据我县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绿化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我们确定了今年全县植树造林工作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工程。
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xx”为目标,突出城区绿化和通道绿化两个重点,动员全社会人人参与,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干鲜果经济林、通道绿化、园林村镇建设、环城绿化带建设等十大工程,形成城乡一体,点、线、面结合的发展格局,确保造林绿化任务圆满完成。
我们的总体目标任务是:四旁植树100万株,酸枣接大枣500万株,新育苗1000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10000亩,发展优质核桃5万株,高接换优1万株,城区新增绿地面积6.1万平方米。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要突出抓好10项重点工程:
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主要任务是,强化封、禁、造、管等保护性措施,突出抓好补植补栽,按照责权利统一的原则,落实管护责任制。结合林权发证,将工程开展以来的新造林地,以拍卖、承包、无偿划拨的形式,把林权全部落实到户。
2、退耕还林工程。按照林业厅要求,开展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年活动,主要抓好六项工作:一是对2002年以来3.5万亩退耕地造林在检查验收的基础上进行补植补栽;二是及时对退耕地清除杂草,对刺槐进行修枝,促进苗木生长;三是做好林权发证归属工作,确保林权到户;四是大力培育后续产业,在退耕地大面积推广种植苜蓿和不刨根的药材,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五是搞好政策兑现,及时将国家补助的资金发放到退耕户手中;六是完善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
3、干果经济林工程。今年,我们要按照“北山连带、南山整合、东山攻垣、平山填沟”的思路,继续大规模推进红枣富民工程。要坚持产权促启动,嫁接上规模,管理出效益,加工促增值,营销保增收的工作措施,完成酸枣接大枣任务500万株,基本完成全县有开发价值、可连片发展的一、二类酸枣刺资源的嫁接任务,使全县酸枣接大枣累计突破4000万株。同时,要抓好红枣的管理、保鲜、加工和营销工作,提升产业效益。具体任务是,王庄乡、浇底乡、隆化镇以综合开发为重点,完成酸枣接大枣300万株;中卫乡、南梁镇、唐兴镇、南唐乡、里砦镇、桥上镇在原开发嫁接的基础上,连片补充嫁接200万株。每个乡镇都要抓好5个年收入万元以上的典型户,辐射带动本乡镇红枣产业的发展。在中卫、王庄、浇底、隆化、桥上、西闫等乡镇发展优质核桃5万株,在隆化镇高接换优1万株。
4、通道绿化工程。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完成坪曲线、翼张线、沁东线,旅游路(十河至地古垛段)42公里的道路绿化任务,营造防护林带,要求乔灌结合、针阔结合、花草结合,常绿花灌较低树种栽内侧,高大乔木栽外侧,形成内低外高模式。二是完善和提高全县500公里村村通油路绿化工程,绿化所有硬化道路,要求常绿树、长寿树结合,适宜树种和模式是国槐与塔柏间隔栽植,一路两行,达到加宽、加密、增色的绿化目标。
5、县城绿化工程。生态园林城市是代表一个城市绿化成就的重要荣誉,也是体现一个城市生态环境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未来投资环境的重要方面。随着解放大街拓宽改造和南环路工程的竣工投用,我县城区框架已基本确定。我们要在城区全面启动“拆迁补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空地造绿”工程,做到四个必须:一是所有主干街道必须全部绿化。以植大树为主,坚持高标准、高质量,该补栽的补栽,该调整的调整,做到一步到位。二是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按照标准,完善绿化方案,见缝插绿,绿化面积达到30%以上。三是城镇住宅小区必须按照绿化标准,坚持建设与绿化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验收的原则,高标准植树种草。四是所有临街商贸企业要实行“门前三包”,划定路段,植树种草,严禁任意砍伐树木和花草。
6、环城绿化工程。根据、市统一安排部署,每个县、市都要启动环城林带建设工程。我们初步规划,今年完成两项工作,一是完成南环路转盘往西至东唐路口绿化工程,两侧各栽植10米宽的林带。二是完成里砦至营里路段绿化工程,两侧各栽植5米宽的林带。树种选择为花灌木、花乔木、常绿树、高大乔木;规格为灌木高在1.5米以上,胸径在1.5厘米以上。
7、园林村(镇)建设工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要全面启动“绿色家园”工程。要突出重点,特别是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切实抓好园林村镇的绿化工作。总体要求是,每个乡镇都要全面规划,建设3—5个园林化小康村。标准是村内主要街道全部硬化,街道两侧全部绿化,建设公共绿地,大搞四旁植树,搞好庭院绿化美化香化,树种以花灌木及常绿风景树为主。园林村绿化必须结合整治农村环境来进行,整治脏乱差,展示新形象。
8、机关、学校绿化工程
全县所有的机关、学校全部进行园林化建设,因地制宜,设立花坛,建设园林小品等,栽植各种花卉、灌木、草坪和常青树,绿化面积要达到30%以上。
9、企业园林化绿化。全县所有企业都要对厂区、矿区进行全面绿化,乔、灌、花、草合理配置,办公区绿化面积要达到30%以上。具体要求是:山区煤矿:要对周围可视范围内,或第一山脊线以内的荒山荒地进行绿化,对盖度小于0.5的低效灌木林进行改造,树种以常绿的松柏树为主。平川丘陵区企业,要求厂区内尽可能增加绿化面积,办公区及生活区绿化标准参照园林机关绿化标准建设,厂区周围要建设围厂林带,树种以高大乔木为主,宽度5米以上,植树3行以上。
10、农田林网工程。农田林网可以显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据测算,在同样的耕作条件下,平原地区有林网保护的农田比空旷地作物增产10—30%。近几年,结合农业综合开发,我县农田林网工程取得显著成绩,综合效益初步显现。今年,要完善唐兴镇李庄开发区农田林网0.5万亩,在里砦镇开化、西沟、东续、西续新建连片农田林网0.5万亩。
三、加强领导,严格督查,形成强大的春季植树造林合力
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林业发展,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的大事,是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宏大工程。各乡镇、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把发展林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展示精神风貌的重要工程来抓。
第一,要强化领导,健全组织。各乡镇、各单位、各部门的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负起主要责任。为加强对春季植树造林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春季植树造林指挥部,总指挥由县委副书记刁纪普担任,副总指挥由人大副主任丁勇、副县长卫勇、政协副主席曹国龙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指挥部主要负责植树造林工程的安排部署、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验收评比工作。指挥部成员分工,农村绿化由县委副书记刁纪普组织实施,机关、学校绿化由人大副主任丁勇组织实施,城区绿化由政府副县长卫勇组织实施,企业绿化由政协副主席曹国龙组织实施。各乡镇都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对辖区植树造林工作的领导。各部门要搞好协调、密切配合,林业部门和城建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单位的职能,要认真搞好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和督查检查工作;水利部门负责库区和河道绿化;交通部门负责公路绿化;农业开发办负责项目区农田林网新建和补植;教育部门负责校园绿化;中小企业局负责中小企业的绿化;煤炭中心负责煤矿绿化。
第二,广泛宣传,全面发动。春季植树造林是县委、县政府开春以来抓的一件大事,这一炮一定要打响。各乡镇、各单位、各部门要根据县里的统一安排部署,迅速召开动员大会,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行动起来。同时,要大力宣传植树造林的重大意义和紧迫性,在全社会积极营造植树造林的浓厚氛围。。
第三,创新机制,规范运作。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认真实行“四统四定四包”责任制,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树种、统一苗木;定任务、定地点、定单位、定时限;包栽植、包养护、包成活、包管理。林业、城建等有关部门要组织技术人员,加强对苗木栽植、管护等技术的指导和跟踪服务。各单位、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栽植标准,做到栽护并重,保证质量。在春季植树造林的质量标准上,继续实行“五个三”目标责任制,即每个乡镇都要至少建设三个高标准的园林村、园林化企业、园林化学校、园林化机关和绿色通道,其中,每项必须有一个达到市里验收标准。在春季植树造林的资金筹集上,要实行多元化的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县委、县政府要求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每人义务植树3—5株;也可采取以资代劳形式,每人出资30元,通过组织专业队完成义务植树任务。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规定,经研究决定,铁矿、煤矿每生产1吨收取1元育林基金,今年减半征收,但必须完成。由林业部门统一安排造林绿化。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部署,按照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总体目标和我县林业生态建设的具体要求,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点面结合,突出抓好淇河绿化、生态廊道绿化、宝山工业园县绿化、太行山绿化等重点工程,圆满完成今冬明春林业生态建设任务。
二、目标任务
今冬明春全县生态造林任务6.4万亩,其中太行山绿化工程2万亩,能源林工程2.7万亩,宝山工业园县绿化0.5万亩,淇河绿化0.6万亩,道路绿化45.2公里,面积0.6万亩。育苗面积0.19万亩。四旁植树50万株。义务植树50万株。
三、建设重点及责任分工
(一)太行山绿化工程
太行山绿化任务2万亩,其中大河涧乡0.8万亩,位于大海线两侧,肖横岭、牛横岭一带;上峪乡1.2万亩,位于大海线两侧,邪矿、柏尖山一带。树种以黄连木、火炬为主,株行距2米×3米,每亩110株。按照山西长治造林模式建设,由县林业局组织实施,大河涧乡、上峪乡负责协调,20xx年8月底完成。
(二)宝山工业园县绿化工程
宝山工业园县绿化任务5000亩,其中大河涧乡20xx亩,位于肖横岭、潘荒一带;上峪乡3000亩,位于上庄、上峪一带。树种以黄连木、火炬为主,株行距2米×3米,每亩110株。按照山西长治造林模式建设,由县林业局组织实施,大河涧乡、上峪乡负责协调,20xx年8月底完成。
(三)淇河湿地公园绿化工程
淇河湿地公园绿化任务540亩,位于快速通道淇河一桥至二桥之间。其中玄武岩厂植被恢复40亩;农地造林470亩;综合服务县建设及绿化30亩。树种以花灌木为主。由金山办事处负责租地、管理、管护,县林业局负责前期造林和技术指导,20xx年4月底完成。
(四)淇河生态园绿化工程
淇河生态园绿化任务504亩,位于淇河西岸育才学校以南、花窝村南界以北。其中,湿地景观林240亩,主要栽植芦苇、蒲草;河岸景观林、竹子景观林共264亩,主要栽植雪松、栾树、垂柳、火炬、碧桃、迎春、竹子、千屈菜等。由长江路办事处负责租地、管理、管护,县林业局负责造林和技术指导,20xx年4月底完成。
(五)淇河森林公园绿化
淇河森林公园绿化任务200亩,位于107国道淇河桥以西、铁路桥以东的淇河两岸。树种以白腊、五角枫等乔木为主。九洲路办事处、长江路办事处负责租地,采用义务植树方式栽植,县林业局负责技术指导,20xx年3月底完成。
(六)淇水诗苑项目绿化
淇水诗苑项目绿化任务100亩,位于淇河东岸,107国道以东,湘江路以北。主要栽植花灌木观赏树种。由县林业局负责实施,九州路办事处负责协调,20xx年3月底完成。
(七)金山森林公园绿化
金山森林公园绿化任务340亩,位于淇林小镇周围。由金山办事处负责实施,享受退耕还林政策,县林业局负责提供苗木和技术指导,20xx年3月底完成。
(八)快速通道绿化
快速通道绿化任务10.8公里,分三段实施。1.刘庄至快速通道一桥段。长4.3公里,每侧新造林15行,3行火炬、1行侧柏、11行杨树,宽度15米,外侧挖防护沟;2.许沟至西柴厂段。长4公里,主要进行补植补造;3.朔泉路口至西鹿楼段。长2.5 公里,每侧新造林15行,3行火炬,1行侧柏,11行杨树,宽度15米。以上任务分别由大赉店镇、金山办事处上峪乡负责实施,县林业局负责提供苗木和技术指导,20xx年3月底完成。
(九)鹤濮高速绿化
鹤濮高速绿化任务3.8公里,每侧铁丝网内栽植3行火炬,网外栽植1行侧柏、1行柳树、8行杨树,外侧挖防护沟。由大赉店镇负责实施,县林业局负责提供苗木和技术指导,20xx年3月底完成。
(十)村镇绿化
完成2个乡镇绿化任务,分别为上峪乡、金山办事处,重点搞好镇县绿化。完成村庄绿化10个,分别为大河涧乡的大河涧村、肖横岭村;上峪乡的南山村、鹿厂村;金山办事处的山后村、下庞村;大赉店镇的焦庄村、斜里村;钜桥镇的岗坡村、野猪泉村。重点搞好围村林、道路及街道绿化。由有关乡镇、办事处负责实施,20xx年3月底前完成。
(十一)农田林网绿化
对钜桥镇的万亩粮食高产核心示范县内所有道路高标准栽植行道树,沟河坑塘栽植风景片林,提高示范县的生态效果。由钜桥镇负责实施,县林业局负责提供苗木和技术指导,20xx年3月底前完成。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广泛动员。各乡镇、办事处要充分认识造林绿化的重要意义,采取多种形式,强化措施,广泛动员,大力宣传林业生态建设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造林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造林护林意识。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造林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全县上下要树立全局观念,要继续实行县领导分包乡镇、办事处制度,切实加强领导。县、乡、村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林业生态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办事处和行政村。实行乡镇、办事处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林业站站长为技术负责人的责任制。县直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认真抓好落实,确保造林成果。
(三)科学规划,认真施工。各乡镇、办事处要根据全县造林规划设计方案和造林技术标准,认真搞好实地规划。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将造林任务分解到村,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专业队。要抓住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确保造林任务顺利完成。
【关键词】客运专线;预制箱梁;梁体徐变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高标准、高要求的铁路客运专线越来越多。为了跨越既有交通网,节省农田,避免高填方路基易出现的不均匀沉降等,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中大量采用了高架线路方案,设计时速300公里及以上的线路基本采用无砟轨道。无砟轨道受运营期间扣件调整量的限制,必须严格控制桥梁结构长期变形。因此,梁体徐变问题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重视的高度。
1.梁体徐变的影响
众所周知,梁体徐变是在持续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变形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加的现象。对于预制箱梁来说,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的直接结果是导致梁体上拱,而梁体上拱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梁体上拱会影响桥面的平整度,进而影响线路的平顺性。现在客运专线铁路的设计时速高达350km,为了保证客运列车在高速行驶中的安全性、舒适性,对线路平顺性的要求达到了毫米级,而对常用跨度简支梁徐变上拱则提出了7mm限值的要求,如果超出限值,梁体徐变上拱会对线路平顺性造成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梁体的徐变上拱会使梁体预应力受到损失,从而影响到整个桥梁结构体系。
2.梁体徐变控制要点
结合石武客专箱梁预制的施工实践,下面简要谈谈梁体徐变控制的几个要点:
2.1混凝土的配制
2.1.1选择强度和弹性模量较高的骨料
骨料在混凝土中主要是对水泥浆体徐变起约束作用,其程度取决于骨料的弹性模量和积含量,因此,施工时应根据技术条件要求,对预制箱梁所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筛选。
2.1.2严格控制箱梁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注意控制水胶比和骨胶比
在相同水灰比情况下,徐变变形随水泥用量增多而变大;当水泥用量一定时,又会随水灰比的增大而增加。因此,水灰比和水泥用量是影响徐变上拱的重要因素。施工中严格控制水泥用量以确保其弹性模量不低于设计值。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选用160~200mm,水灰比应控制≤0.35。试配时应做静抗压弹性模量试验,以满足验算的参数要求。
2.2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梁体较高,混凝土的方量较大,采用附着式和插入式振捣器共同进行振捣,特别是张拉的直接受力区混凝土一定要密实。梁体混凝土拌和一定要均匀,配合比控制准确,振捣要密实、全面。否则会由于梁与梁之间混凝土性能差异较大,使梁体张拉后上拱值差异也很大。
2.3预应力张拉
严格控制预应力张拉时间以及二期恒载施加期限是保证将无砟轨道预应力箱梁残余徐变上拱度值控制于限值之内的关键。
根据线性徐变理论,偏低的弹性模量会引起较大的徐变上拱。因此,在施加预应力前,除了检验混凝土强度外,还应同时检测其弹性模量,在两者均满足设计要求后,再施加预应力。终张拉混凝土龄期不宜早于10天。终张拉时严格控制设计强度和弹性模量。现场对预应力筋的管道摩阻进行实测并进而对张拉应力进行修正。严格按设计规定的方式张拉,施工中不能随意更改预应力束张拉顺序、批次。施加预应力要严格实行“双控”,严禁超张拉,以确保满足预应力徐变上拱限值的要求。
预应力张拉完毕后及时压浆(24h以内),管道压浆要求密实。当水泥浆结硬时即可传力,提高构件的抗弯刚度,减少梁体上拱。
2.4混凝土的养护
养生期内保证混凝土处于潮湿状态,减少日照引起的温度应力弯曲。采用蒸汽养护工艺可降低混凝土的徐变变形。
湿润的环境可以扼制混凝土徐变变形,因此梁体存放期内要保持湿度,避免过份干燥。因此,要根据工期合理安排生产。
3、梁体徐变观测
3.1梁体徐变监测标志的设置
梁体徐变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徐变变形观测可每30孔选择1孔进行,梁体变形观测点应设置在支点和跨中截面,每孔梁的测点数量应不少于6个。
3.2 观测标的安装保护要求:
(1)徐变观测标应按照附图所示标样制作和安装,并进行点号编排,各工程项目部应组织专门的部门,进行观测标的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
(2)各施工队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各类观测标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
3.3 变形观测方案
3.3.1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3.3.2首次测量
3.4.2 仪器设备要求
应使用测量精度不低于±1mm(每千米往返测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的自动安平水准仪和测微器及2m铟钢尺,直接读数精度为0.1mm,估读精度为0.01mm,以满足《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2006)有关规定要求,在沉降观测前和沉降观测过程中的规定时间段应对仪器和标尺进行检定。
3.4.3徐变观测方法
梁体徐变观测方法主要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法:
附合水准路线法往返测的高差之差及附合路线闭合差均应小于 mm(L为两相邻水准基点间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当高差之差或闭合差超限时,应分析原因,进行补测,直至满足要求。
3.4.4 观测测量操作要求
(1)徐变观测每测站观测程序及具体要求参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有关规定执行。
(2)徐变观测测量时,置镜点、观测路线、观测人员、观测设备应相对固定,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前、后半小时内或其他不宜观测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作业;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水准器和i角进行检查;在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以确保观测成果质量。
3.4.5 徐变观测数据处理和分析
徐变观测的数据处理主要是将前后两次各观测标的相对高差进行比较,即能得出前后两次观测间的梁体徐变上拱度。与此同时,应计算出梁体的累计上拱度,绘制梁体徐变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掌握梁场预制梁的徐变规律。
根据《客专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中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上部结构的变形的规定:“终张拉完成时,梁体跨中弹性变形不宜大于设计值的1.05倍;扣除各项弹性变形、终张拉60d后,L≤50m梁体跨中徐变上拱度实测值不应大于7mm;L>50m梁体跨中徐变变形实测值不应大于L/7000或14mm;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根据梁体变形的实测结果,确定梁体的实际弹性变形及徐变系数,并估算无砟轨道的铺设时间。”
根据工程实践中观测数据显示,预制箱梁梁体徐变上拱在预应力完成约50天后,梁体徐变速率已经非常小,上拱值也很小,而预应力完成90天后的累积量为2~3mm,约为限值7mm的30%~50%。当桥面进行附属设施施工及轨道板铺设时,梁体徐变上拱度的累计值会因为二期恒载的施加发生微量减少。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梁体徐变观测必须以长期、系统的观测工作为基础,才能从中掌握梁体徐变的规律,进而对预制梁施工及桥面平顺性控制起指导。由于我国的无砟轨道技术、大跨度预应力预制梁技术等还不是非常成熟,还有很多技术要点要靠在实际工作中摸索、总结,而随着我国的轨道运输建设的迅猛发展,高速铁路设计、施工的经验越来越丰富,预应力预制梁的梁体徐变问题也必将得到更深入、更透彻的诠释。
参考文献:
[1]《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
[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